《共情的力量》讀後感800字

《共情的力量》讀後感800字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共情的力量》讀後感8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道光芒閃過,我們的現實生活崩塌。這時你才意識到,你和他人實為一體。”開啟凱瑟琳。柯茜的《共情的力量》,就被這一句話共情到不能自已。平常因為工作太忙,利用春節期間難得的幾天假期,以輔導作業為名,同神獸一起學習、玩耍、做作業,期間情緒之跌宕起伏真是真是一言難盡。是娃智商不行?是娃習慣不好?還是自身耐心不夠?當情緒即將奔潰的時刻,讀完《共情的力量》後終於找到了答案。

  《共情的力量》是作者結合自身經歷來探索共情的作用,透過共情如何成為一個積極的共情式聆聽者,如何藉助誠實、謙遜、接納、寬容、感恩、信念、希望和寬恕8種行為來獲得共情能力,用共情這束光,穿透痛苦與恐懼的慢慢黑夜,找到我們生而為人的共通之處。我希望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為娃現在做了什麼?我以後打算怎麼做?帶著這三個方面思考,在學思悟踐中找到了答案。

  第一,我希望娃成為什麼樣的人?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也不能免俗。對別人可以講,我希望娃成為一個快樂、健康、樂觀、向上的人,但其實心裡還是希望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就算自己做不到,也希望娃能超越自己,能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那個人。比如跳繩運動,自己還沒達到及格水平,卻希望娃可以拿滿分。面對一地雞毛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忘記了接納娃的沒那麼好和自己的沒那麼好。因此,共情的首要條件就是需要無條件的接納,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能讓靜待花開成為一句空話,要學會接納娃所有的不好和所有的不好,要從自身找原因,運用共情的力量共同成長。

  第二,我為娃現在做了什麼?

  當假期結束的時候,我反省自己為娃做了什麼?夢然醒悟後汗流浹背,才發現自己除了提要求以外,似乎什麼都沒有做。即沒有寬容孩子,也沒有學會寬恕自己。對孩子的錯,除了埋怨、打罵,把寬容置之千里之外。都說孩子其實就是父母的翻版,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有什麼理由要求娃去做到呢?當習慣了“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思維的時候,似乎也忘記了給自己提要求了,早早地寬恕了自己,卻沒有學會寬容孩子。想想我現在為娃做了什麼的時候,才發現一切語言在行動面前是那麼的蒼白,我為娃現在能做什麼?除了接納外,就是要學會寬容,要學會感恩孩子給我們帶來的快樂,我願意學著同她一起成長。

  第三,我以後打算怎麼做?

  劉墉曾說過“但凡人之為人,須倚內心之強大”,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內心強大才是最大特長。因此,在面對別人家娃的現實情況下,我以後能為做的除了為她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以外,還要學會去傾聽,學會誠實,要堅定信念、充滿希望,要學會蹲下來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世界,要學會少提要求多聽聽孩子的真實想法,要學會誠實地與孩子溝通培養謙遜品質。只有自己的強大,才能鑄就孩子的內心強大。以後我能做的、打算做的,那就是笑著陪著看著娃慢慢長大,最終成為那個她想成為的人。

  共情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能力,但它的回報總是令人驚喜。我希望我能擁有這種能力,並願意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永遠保持追求和尋找這種能力的決心與勇氣。一點讀書感悟,願與二八班優秀的家長們共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