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醫學史》讀後感

《劍橋醫學史》讀後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劍橋醫學史》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去年年中的時候,網上有過一次對中醫的討論,其中有個帖子的題目很驚人,名為“中醫是當代中國最大的偽科學”。這個題目勾起了我長久以來對中醫的某些懷疑,但由於我不是學醫的,醫學知識也很有限,所以雖然當時我對此很關注,但採取的態度還是隔岸觀火,不置一詞。

  最近我讀完了羅伊.波特教授的《劍橋醫學史》(RoyPorter "TheCambridgeIllustrated History of Medicine"),瞭解到了一些我以前從來不曾關注的史實,對中醫有了新的認識。我覺得很有必要將中醫放在整個人類思想史的背景上,重新看待。

  在人類歷史的早期,醫學是以哲學形式出現的。人類在對自身身體理解的基礎上,提出了各種各樣的醫學理論。所以,任何醫學都可被看作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各種不同的文化都有自己獨特的醫學理論。“西方醫學實際上是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是西方自己的觀念,西方宗教傳統以及諸如主觀性、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資本主義等價值相關的、更廣泛的理性假設的一部分。”從這個觀點出發,中醫實際上是中國古人對人體和疾病的認識的思想產物,是中國的文化和思想在醫學領域的延伸。我們要研究中醫是不是偽科學,不僅要看中醫的理論和治療手段是否科學,還要看隱藏在中醫背後的那些思想是否科學。

  將西方醫學的起源與中醫做一個對比,對我們認識這個問題是大有幫助的。西方醫學起源於古希臘的醫學,代表人物是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460BC)和稍後古羅馬時期的蓋倫(Galen ofPergamum,129-216),以下是《劍橋醫學史》對古希臘醫學的一個簡單描述:“它是一種整體醫學,強調心與身、人體與自然的相互聯絡;它非常重視保持健康,認為健康主要取決於生活方式、心理和情緒狀態、環境、飲食、鍛鍊、心態平和以及意志力等因素的影響。在這個傳統中,要求醫生應當特別重視研究每個病人個體健康的特殊性和獨特性。它關注的是病人而不是疾病,強調的是病人和醫生之間的主動合作。”

  從這段描述看,古希臘醫學和中醫非常相像。這種相像還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古希臘醫學“認為疾病是由機體內部的紊亂引起的,而不是由病原體微生物入侵引起的。”中醫相應的理論就是陰陽理論,認為“陰陽失調”就是疾病的根本原因,“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

  其次,古希臘醫學“認為機體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絡的”,身體中充滿了各種液體,“這些液體的平衡是機體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它們的平衡與否反映在氣色、氣質和性情上。”體液共分為四種,分別是多血質、粘液質、膽汁質和抑鬱質,某種體液過多或過少,都會在身體上表現出來。中醫相應的理論就是五行理論,五行是金木水火土,它們之間彼此相生相剋,人體中的各種器官分別對應了五行,心是火,脾是土,肺是金,腎是水,肝是木,這樣五行的相生相剋就變成器官之間的相生相剋,進而表現為各種體徵或者病徵。

  這樣看來,既然中醫和古希臘醫學是如此接近,而古希臘醫學又是西醫的源頭,那麼是否可接著推論,中醫和西醫在本質上亦無大的不同,更談不上是什麼偽科學呢?

  這樣的推論是萬萬做不得的,因為十六世紀文藝復興以後,西醫的發展實際上是在逐漸背離自己的傳統,古希臘醫學已經被現代西醫拋棄了。

  科學的進步使近代西方人認識到,大自然有著自己的運動規律,不能按人們的.意願或者猜想來解釋,而是隻能用機械理論並以幾何和數學語言來表述清楚。這種機械論的觀點大大推動了醫學的發展,人們開始認為機體的不適並不隨個體的不同而不同,實際上任何疾病都是由於機體內受到某種傷害而引起的,藥物和外科手術可以治癒或者緩解疾病。

  十七世紀時,“體液”學說遭到了猛烈抨擊,因為它是沒有任何物質基礎的空洞理論。從此以後,西醫就走上了和自己源頭截然不同的道路,將自己的發展建立在科學和實驗的基礎上。

  與西醫相比,中醫則是基本上原封不動地保持了自己的古老傳統,仍將古代的文獻奉為經典。《劍橋醫學史》這樣寫道“(西方的)人們認為真理不是在於過去而是在於現在和未來;不是在書本中而是在軀體上;醫學進步不是取決於更好地理解古代的權威而是取決於觀察、實驗、新事實的收集以及對病人生前和死後的密切檢查。”讀了這段話,再聯想到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如果醫生看病的依據還是來源於幾千年前的那本《黃帝內經》,這豈不是荒唐透頂的事嗎?

  所以,我們說中醫到底是不是偽科學,這必須透過科學檢驗來說話。能夠透過科學檢驗得到實驗支援的,那就是可靠的醫學;否則,哪怕有再悠久的歷史和傳統,也難逃偽科學之名。要知道,全世界的醫學體系只可能有一個,而不可能有兩個。

  表面上,這是一個對待中醫的態度問題,但實質上這是一個世界觀的問題。到底是相信科學,還是相信玄學?是崇尚迷信,還是破除迷信?我們保護中醫,到底是保護了文化中先進的東西,還是保護了文化中落後的東西?

  當然,這麼說也並不意味西醫就一切都好,毫無問題。西醫的發展有太過技術化的傾向,難以得到人們的信任。近年來,不少西方人轉向整體醫學,練氣功和瑜珈,打針灸,就是這個原因。但是如果將這些作為中醫的科學性的依據,就大錯特錯了。

  在回顧了西醫發展的幾千年的歷史以後,《劍橋醫學史》以下面一段話作為結尾,我也將這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會不會有朝一日,西方醫學不再佔據這種統治地位,某些其他醫學體系將成為全球的正統醫療體系?這似乎是不可能的,這像我們不可能失去以科學作為解釋物質世界的基礎一樣。一旦科學出現,對醫學來說除了與這全新觀點共命運之外,就不可能再有其他選擇了。只要科學擁有它目前的位置,醫學就將堅定地與它站在一起。當然,醫學不能被科學所束縛,醫學過於侷限於科學是目前醫學的弱點之一,但是,醫學無論在實踐上還是在知識上都應植根於科學之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