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

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就需要我們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解決一個問題或者一項工程,一個課題的詳細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方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1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藝術體育活動,培養“思想品德優秀,文化基本紮實,能力發展全面,身心健康,各具特長的創新人才”,給學生提供平等交流、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的平臺,充分展示學生風采和特長,充分展現我校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成果,特舉辦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節。

  二、活動內容

  1、現場書畫比賽。

  2、校園“十佳小歌手”“十佳小演奏家”評比

  三、活動時間:20xx年4月3日至4月9日。(第8周)

  四、組織領導:

  組長:xx

  組員:xx

  五、具體活動

  (一)、現場書畫比賽方案

  1、參加物件:初一、初二年段每班推選3名學生。

  2、參加地點:食堂

  3、比賽時間:4月8日(週五)第七節課開始

  4、參賽形式

  (1)、書法類:毛筆書法、硬筆書法。

  (2)、繪畫類:國畫、版畫、水粉畫、水彩畫、素描、漫畫、兒童畫、裝飾畫等。

  5、作品規格

  (1)繪畫作品四開鉛畫紙,國畫不超過四尺對開。

  (2)硬筆作品16開,軟筆作品不超過四尺整張。

  6、參賽要求

  (1)作品要求:要求設計新穎、造型美觀、結構完整、內容健康、積極向上。

  (2)紙張和一切書畫工具均自備。(書畫用紙由班主任向總務處領取)

  (3)參賽者需在作品背面右下角註明題目、班級、姓名。

  7、評獎方法

  按繪畫、書法分別設獎。

  一等獎:參賽作品的10%,二等獎:參賽作品的20%,三等獎:參賽作品的30%。

  8、現場負責教師安排

  繪畫類:xx

  (二)校園“十佳小歌手”“十佳小演奏家”活動方案

  1、參加物件:

  初一、初二年段各班級,每班“十佳小歌手”“十佳小演奏家”各報兩名選手。

  2、時間、地點:具體時間另定。地點:報告廳。

  3、報名時間:

  3月30日之前將參賽曲目名稱、參賽者姓名、伴奏形式等上報音樂組。

  4、參賽要求:

  (1)參賽者自備參賽節目的碟片或伴奏音樂,“十佳小演奏手”選手自備樂器。

  (2)參賽人員演出的服裝、化妝、道具等都要求到位。

  (3)參賽內容要求能夠體現中學生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4)學校、年段將對演出節目進行評獎,每個年段設十名十佳小歌手,十名十佳小演奏家,優秀選手將去學區以及縣裡參加比賽。

  六、活動要求:

  1、各年段、班主任及有關教師要高度重視,認真準備,在活動中充分展示年段、班級及教師的風采,展示學校素質教育的新成果。

  2、在活動過程中要切實注意安全,做到有組織、守紀律。

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2

  為進一步挖掘漢文化內涵,塑造漢文化旅遊品牌,豐富中國徐州第十一屆投資洽談會內容,提升城市知名度,我局特制定“20xx年中國徐州漢文化旅遊節”相關旅遊活動方案。

  一、活動名稱

  漢文化體驗周(暫定,待修改)

  二、活動時間

  20xx年10月25日至30日

  三、活動地點:

  徐州漢文化景區作為活動主會場,同時在全市各有關部門、相關縣(市)區及旅遊景區舉辦其他主題活動。

  四、活動主題

  再現兩漢繁華彰顯盛世風采

  五、活動組織

  1、主辦單位

  徐州市委

  徐州市政府

  2、承辦單位

  市委宣傳部、市旅遊局、市文化局、市商貿局、雲龍區政府、九里區政府、新沂市政府、邳州市政府、沛縣政府、豐縣政府、徐州日報社

  六、活動設計

  以“穿我漢家衣裳”、“品我漢家美味”、“行我漢家禮儀”、“賞我漢家樂舞”、“觀我漢家百戲”為主線,從服飾、美食、禮儀、樂舞、市井雜耍等各個方面再現漢代社會的繁榮昌盛與漢代文明的瑰麗燦爛。各主題活動的主會場設在漢文化景區內,分不同區域進行展示表演,同時在全市各有關部門、縣(市)區及景區(點)舉辦不同內同的主題活動,使各項活動在時間和空間上銜接有序、相互呼應,讓遊客與市民充分感受中華民族根基深厚的文化內涵,體驗漢文化豐富多姿的文化活力。

  (一)漢之裳――穿我漢家衣裳

  作為漢文化最為醒目的文化符號之一,漢服體現了中華文化與人為善、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服飾的標誌,近幾年國內掀起了一股“漢服熱”,許多青年人都以“穿漢服、行漢禮”的形式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認知以及自身身份的認同和自信。作為漢文化的集粹之地,徐州更有必要將漢服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加以弘揚。

  1、“我穿我秀”漢服大PK

  邀請全國各地的漢服愛好者團體或個人來我市參加漢文化旅遊節,著自制漢裝遊覽徐州漢文化景區景點,並舉辦“漢服PK”活動,透過服飾設計、才藝表演、禮儀舉止等方面的比拼,為各地漢服愛好者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提升徐州作為漢文化發祥地的影響力,營造“穿我漢家衣裳、鑄我華夏輝煌”的文化氛圍。

  責任單位:市旅遊局

  活動地點:漢文化景區劉邦像廣場

  2、漢服展示

  設計定製禮服、常服、宮廷服等不同樣式的漢服,以模特表演、靜態展示結合的形式展示漢服的文化特點與藝術氣質,使人們進一步瞭解漢服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透過漢服折射出漢文化的華麗多姿。

  責任單位:市旅遊局、雲龍區政府

  活動地點:漢文化景區藝術交流中心

  (二)漢之味――品我漢家美味

  徐州漢畫像石上發現多幅以庖廚宴飲為題材的畫面,體現漢代社會對美食文化的追求以及物質豐富的社會風貌,對漢代美食文化的挖掘與復原,讓歷史塵封的漢文化“活色生香”。

  1、漢代宴飲美食

  在漢文化景區搭建漢代風格的酒肆,以漢畫像石《庖廚宴飲》為藍本復原展示漢代燒烤,供應具有漢文化印記的蘭陵貢酒、沛公家酒、樊噲狗肉等供遊客品嚐;展示從我市各餐飲企業精選的“漢之味”美食菜點(樣品展示);透過漢代飲食器具、漢代宴客禮儀,再現漢代社會烹製美食、宴飲賓客的場景,使遊客充分感受漢代社會“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文化。

  責任單位:市商貿局、市旅遊局、雲龍區政府

  活動地點:漢文化景區棋茶苑及通向水下兵馬俑的通道

  2、“漢之味”美食節

  組織我市有關餐飲企業研究挖掘具有漢文化特色的菜點,運用漢文化特色的餐飲器具,在漢文化旅遊節期間推出體現漢文化內涵的“漢之味”美食節活動。透過具有漢代風格、韓文化符號的菜餚和器具,充分展示徐州源遠流長的飲食文化,讓與會來賓與遊客“吃出文化、吃出特色”。

  責任單位:市商貿局、市烹飪協會

  活動地點:市區5—10家餐飲企業

  (三)漢之禮――行我漢家禮儀

  禮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代禮儀體現出人們對於和諧的追求,是中國傳統道德倫理的具體表現。再現漢代禮儀,能夠讓人們更好地解讀漢代的思想文化,體驗漢代社會獨特的禮儀文化。

  1、祭祀大典表演

  設計創作漢代祭祀大典,在禮儀程式、禮儀器具、禮樂演奏、禮義服飾等反面充分顯現漢文化雄渾博大的鮮明特點,使大典具備一定的規模和觀賞性

  責任單位:市旅遊局、雲龍區政府

  活動地點:漢文化景區劉氏宗祠

  2、車馬遊園活動

  以漢畫像石及相關資料為基本複製漢代車馬,重現當時官員出行時的浩蕩場景,展示漢代車馬出行的儀仗。遊客也可親身乘坐,參與體驗。

  責任單位:市旅遊局、雲龍區政府

  活動地點:漢文化景區園內

  (四)漢之韻――賞我漢家樂舞

  漢代樂舞以其千姿百態、雄渾誇張和充滿幻想的藝術風貌,向世人展示了漢代強盛的國力以及漢民族燦爛文化的泱泱風采。在原有漢器樂演奏以及盤鼓舞、長袖舞、巾舞等樂舞表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藝術水準,融入更多漢文化元素,設計編排一組韻味十足、神色飛揚的漢樂舞表演節目。

  責任單位:市文化局

  活動地點:漢文化景區漢文化交流中心門前廣場

  (五)漢之技――觀我漢家百戲

  漢代百戲指流行於兩漢的各類競技、雜耍、幻術以及樂舞、俳優戲和動物戲等,後人也習慣把百戲看成是今天雜技的前身。漢代的競技遊戲專案蹴鞠則是現代足球運動的前身。

  透過這一主題的活動設計,讓遊客感受到漢代經濟發達,人民安居樂業的繁榮景象以及古代體育事業的發展。組織蹴鞠、鞦韆、角抵等起源於漢代的競技表演,以及石鎖、吐火等民間雜技;廣大市民和遊客可以參與投壺、走索、射箭、步打球等趣味性漢代競技活動

  責任單位:市旅遊局、雲龍區政府

  活動地點:漢文化景區中間遊步道兩側草坪廣場

  六、其他活動

  (一)漢文化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

  我市博大精深的漢文化為旅遊紀念品的設計開發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近幾年隨著旅遊事業的不斷髮展,新開發的漢文化旅遊紀念品層出不窮。為進一步提高開發設計水平,擬自8月份至10月份舉辦漢文化旅遊紀念品設計大賽,並在漢文化旅遊節期間進行頒獎展示。透過大賽豐富我市漢文化旅遊紀念品種類,繁榮徐州旅遊購物市場,提高旅遊創收水平。

  責任單位:市旅遊局、徐州日報社

  (二)漢文化旅遊同盟採風活動

  邀請20xx年在我市結盟的部分漢文化同盟城市的旅遊主管領導、新聞媒體來徐州參加20xx漢文化旅遊節,同時對徐州的漢文化旅遊資源與產品進行考察踩線,就如何加強各地漢文化旅遊資源的組合包裝,形成內容更加豐富多樣、跨度更加廣闊的漢文化旅遊產品與線路,進一步深化“漢文化旅遊同盟”的合作,實現市場互動、線路互聯、產品互補。

  責任單位:市旅遊局

  (三)漢文化“故事大王”爭霸賽

  面向我市6―12歲少年,以漢文化的歷史故事為題材,舉辦漢文化“故事大王”競賽活動。對於得獎選手給與一定獎勵,並組織他們進行集中表演。以此激發全市青少年對中華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責任單位:市旅遊局

  (四)縣(市)區旅遊活動

  組織各縣(市)區旅遊活動依據本地旅遊資源,策劃組織不同主題的旅遊活動,與市區各項旅遊活動相互呼應、串聯成線。

  責任單位:九里區政府、新沂市政府、邳州市政府、沛縣政府、豐縣政府

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3

  一、比賽日期:

  20xx年2月8日

  二、比賽地點:

  柯城區餘家山頭村

  三、參賽單位:

  以社群或村為單位

  四、比賽專案:

  跳長繩

  五、運動員資格:

  1、在本社群、轄區、村內常住戶口。

  2、在本社群、轄區、村內常住外來人員(具有暫住證半年以上)。

  3、身體健康。

  六、參加方法:

  各單位可報1支隊參賽,每隊可報領隊或教練1人,運動員12人(2人搖繩,10人跳)。

  七、比賽方法:

  1、比賽採用2分鐘計算。

  2、裁判員發令開始計時,有效數累計得出成績。

  3、跳繩時,繩經過頭心、腳下繞一圈為一次。

  八、獎勵辦法:

  比賽錄取前3名,並給予獎勵。

  九、各代表隊、運動員必須嚴格遵守有關規則,按照指定的時間及地點參賽,遲到10分鐘的代表隊、運動員作棄權處理。

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4

  一、活動主題:

  快樂數學伴我成長

  二、指導思想:

  本次活動以“和諧的數學、快樂的數學、創新的數學”為根本宗旨,以一系列數學活動為基本載體,為全體學生展示自身的聰明智慧提供平臺,感受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讓學生們體驗“學數學,其樂無窮;用數學,無處不在;愛數學,受益終身”。

  三、活動目的:

  透過舉辦校園數學節,激發全校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營造濃厚的數學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得到鍛鍊,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讓每一個學生真正走進數學,感受數學,喜歡數學,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得到快樂,從而加強我校數學文化建設。

  四、活動時間:

  12月8日——12月19日

  五、活動安排:

  1、創作活動

  活動一:發揮想象,奇妙創造

  活動內容:數學繪畫創作比賽

  參賽物件:一~二年級學生

  作品要求:

  以“我心中的數學”為題,想象作畫。要求能用數字、幾何圖形等數學元素表現心中的數學,繪畫形式不限,比賽統一用8開美術紙。各班選出2件優秀作品參加校想象畫比賽。

  作品上交截止日期:12月12日。

  (注:作品上交到備課組長處,年級組的數學老師一起評選出一、二、三等獎,一、二、三等獎的名額為:456。)

  活動二:小小數學家

  活動內容:數學小論文比賽

  參賽物件:三~六年級學生

  活動要求:

  各班選出1~2篇優秀數學小論文參加校“數學小論文比賽”,一等獎作品將推薦參加“小數杯·小小數學家”評選活動。

  小論文上交截止日期:12月12日。

  (注:小論文只交電子稿,統一4號宋體,論文標題下注明學校、班級、姓名、指導老師,電子稿統一發送至zz)

  2、特色活動

  活動一:我是“小小口算王”

  活動內容:口算比賽

  參賽物件:一~二年級

  活動要求:

  由各年級負責人出題,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競賽,用時最少又全對的學生頒發“我是小小口算王”獎狀,每班評選出3名小小口算王。

  (一年級負責人:z,競賽時間:12、8,二年級負責人:z,競賽時間:12、9。競賽地點:各班教室)

  活動二:我是“魔方小達人”

  活動內容:規定時間內復原魔方的六個面

  參賽物件:三~六年級

  活動要求:

  每班先進行班內選拔,選出不超過3人參加全校比賽,若本班無相應人選可放棄參賽機會。規定時間內復原魔方的六個面,復原面數的多少作魔方小達人評選標準,每個年級評選出5名魔方小達人。

  (負責人:z,比賽時間:12、11。比賽地點:四(6)班教室)

  活動三:我是“數學小博士”

  活動內容:思維訓練題競賽

  參賽物件:五~六年級

  活動要求:

  每班派出2名選手,參加全校競賽,採用閉卷答題方式,試卷依據各年級知識,由備課組長出題,每個年級評出8名“數學小博士”。

  (負責人:z,競賽時間:12、16。競賽地點:四(6)班教室)

  六、氛圍營造

  1、電子宣傳欄(12、8~12、19)

  徐鮑中心小學第二屆“數學節”活動

  快樂數學,伴我成長。

  繽紛數學節,精彩每一天。

  展思維風采,享數學魅力。

  2、國旗下講話(12、8)

  3、總結表彰(12、22)

  表彰獲獎學生,頒發獎狀。

  七、活動要求

  1、各班要廣泛宣傳、營造氛圍、精心組織、積極參與、講究實效。抱著“參與第一,比賽第二”的態度,利用活動的契機全面培養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尤其是數學素質的'提高。

  2、堅持全員參與、點面結合。既要讓每個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鍊,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又要注意參賽專案的質量,確保本次活動順利進行。

  3、各負責人注意留下活動印跡,及時收集各個專案的資料,所有獲獎結果統一報送教科室,由教科室統一印製證書;所有資料統一報送教科室,作為數學課題的研究成果。每次活動前,請負責人提前通知陳阿順拍照;教科室及時做好新聞報道。

  4、整個數學節的系列活動要有序的開展和進行,為了比賽的公平、公正,要求評委會評比工作嚴肅認真、公正負責、客觀公平。各專案的負責人要關注過程,確保活動過程的安全。

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5

  活動目的:

  配合區少宮雛鷹爭章活動的開展,開拓同學的視野,透過一系列的趣味活動,帶領同學們走進科學的世界,激發起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興趣,豐富同學的課餘生活。

  活動時間:

  13——16周

  活動內容:

  1、雛鷹爭章活動的全面開展

  2、“爭當小實驗家”科學體驗活動的推廣

  3、部分同學參與區慶六一紅領巾與我“童”行達標爭章活動

  4、低年級“奇妙的大自然”繪畫比賽

  5、中年級“科技大觀園”手抄報比賽

  6、高年級“假如我是科學家”徵文比賽

  7、全體同學參與的“心靈手巧,變廢為寶”環保小製作比賽

  8、科技主題六一遊園會

  具體安排:

  1、雛鷹爭章活動的宣傳,指導開展活動(13周)

  2、“爭當小實驗家”科學體驗活動的宣傳、報名工作(13——14周)

  3、部分同學參與區慶六一紅領巾與我“童”行爭章活動(14周,另行通知培訓)

  4、低年級“奇妙的大自然”繪畫比賽。(13——14周)

  要求:規格、形式不限,內容新穎,富有童趣。上交作品時間:14週週五前

  5、中年級“科技大觀園”手抄報比賽。(13——14周)

  要求:規格a3紙,緊扣主題,版面設計合理、美觀。上交作品時間14週週五前

  6、高年級“假如我是科學家”徵文比賽(13——14周)

  要求:規格a4紙列印或400字原稿紙均可,體裁不限,內容新穎,有獨特見解。上交時間:14週週五前。

  7、“心靈手巧,變廢為寶”環保小製作比賽(13——15周)

  要求:作品規格不限,以廢舊物品為原材料,創意、美觀、實用相結合。上交時間:15週週五

  8、慶六一科技主題遊園會(16周)

  9、優秀作品展示(16周)

  評獎方法:

  1、繪畫、手抄報、徵文、環保小製作比賽均分年部評出個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組織獎。

  2、參與文化節系列活動的同學都能獲得雛鷹爭章活動手冊中的校本章。(每參與一項得一枚,最多可得四枚)

關於文化活動方案集合6篇6

  一、指導思想

  本次科技文化藝術節面向我校全體學生,以育人為宗旨,重在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對科技的興趣和藝術的愛好,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精神和藝術實踐能力,引導他們向真、向善、向美,展現我校學生朝氣蓬勃的精神風貌和良好的藝術修養,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推動學校科技教育和藝術教育的健康發展。

  二、組委會

  主任:xx

  副主任:xx

  執行主任:xx

  執行副主任:xx

  執行委員:xx

  三、活動主題

  優美校園·飛揚青春

  四、參加物件及分組

  初一、初二、高一、高二段全體學生,分初中組、高中組兩個組別進行(注:接受初三段學生以個人名義參加活動)

  五、活動專案

  (一)藝術表演類:聲樂(合唱)、舞蹈、器樂、校園劇(課本劇)、校園主持人

  (二)藝術作品類:繪畫、書法(軟筆、硬筆)、篆刻、攝影、剪紙

  (三)科技作品類:現場手工製作、玩轉魔方、巧手十字繡、化學趣味實驗、物理科學實驗、班級網頁、現場網頁製作

  (四)科技文化藝術節彙報演出

  六、活動時間及安排

  籌備階段:2月7日—2月19日(第1周—第2周)

  組織開展:2月20日(開幕式)—3月24日(閉幕式)(第3周—第7周)

  七、分值、獎項設立

  1、大合唱、校園劇、班級網頁、高中舞蹈:一等獎得12分、二等獎得9分、三等獎得7分、鼓勵獎得5分,棄權的班級扣5分。

  2、聲樂、器樂、初中舞蹈、繪畫、書法(軟筆、硬筆)、篆刻、攝影、剪紙、現場手工製作、現場網頁製作、玩轉魔方、巧手十字繡、化學趣味實驗、物理科學實驗、校園主持人:一等獎得10分、二等獎得7分、三等獎得5分,因特殊情況無法報齊全部專案的班級,最多允許有兩個專案空缺。

  3、承辦班級加6分,申辦班級加3分,不重複加分;

  4、大合唱、校園劇、班級網頁、高中舞蹈設一等獎(10%—15%)、二等獎(20%—25%)、三等獎(30%—35%)、鼓勵獎(25%—40%),其餘專案得獎率暫定一等獎(10%)、二等獎(20%)、三等獎(30%),最後結果根據報名情況與節目質量另行確定。

  5、獎項設定分初中組、高中組、五十六中三個組別。

  八、參與方式

  大合唱初二、高一段參加,化學趣味實驗、物理科學實驗高中各班級參加,其餘專案四個年級段各班均要積極參加(歡迎初三段同學踴躍參加)。

  九、報名方式

  本次活動採取班級承辦方式,報名方式由申辦成功的班級另行通知。

  十、注意事項

  (一)為充分發揮承辦班級作用,政教處不受理任何參賽節目報送表及有關作品;

  (二)為確保科技文化藝術節活動順利開展,各班務必在規定時間內向各承辦班級報送有關表格及作品。

  未盡事宜,另行通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