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通用5篇)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通用5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有序地進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1

  為進一步加強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升課程改革和教育教學能力,根據《長沙市“xx”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實施意見》(長教發[20xx]38號)等檔案精神,結合我校“二五”規劃,根據校長室工作安排,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和諧的教師團隊建設是學校發展的基石,團隊建設中所產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更是學校發展的源動力,因而能否構建一個和諧的團隊直接影響著整個學校的命運。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和課程理念的創新,和諧團隊賦於了更多的文化內涵,我校將透過系列措施,形成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與戰鬥力的高素質卓越教師隊伍。

  二、培訓物件:

  全校教職員工

  三、培訓安排:

  (見附件一表)

  四、人員分工:

  1、教科室:負責活動及會議安排、專家預約、接送、資料收集、整理。

  2、總務處:負責飲用水;

  3、資訊中心:負責會場裝置、錄影、攝影。

  五、相關要求:

  1、要求全體教職員工關閉手機或調成震動檔,按時到崗,教科室負責考勤,教科室將根據考勤記錄,給每位教師相應學分,提交長沙市教師學分管理平臺,計入教師學分檔案,

  2、外出訓練請老師們著裝輕便,注意防暑,注意安全(詳細要求見拓展活動方案)。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2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內涵發展,大力推進有特色高水平農業大學建設,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xx〕4號)《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贛發〔20xx〕19號)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髮展規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尊師重教,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二、目標任務

  經過5年左右努力,建立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健全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使教師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全校上下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主動應用資訊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與質量提升工作。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不斷滿足學校發展需要。到2035年,建立科學高效的教師管理體制機制,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培養造就一支以教育家型教師為引領、卓越教師群為代表、大批骨幹教師為中堅的面向未來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

  三、具體措施

  (一)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1.堅持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堅持黨管人才、黨管教師隊伍。堅持依法治教、依法執教,充分發揮學校黨委的領導作用,確保校、院兩級黨委牢牢掌握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教師隊伍建設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組織、人事部門、各院級黨委(黨總支、直屬黨支部)要在教師的引進、培育、考核、晉升、評優、獎勵等工作中把好政治關,確保教師政治立場堅定。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教師黨支部建設,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每位教師黨員。加強黨風廉政教育,積極開展“廉潔文化進校園”活動,營造教師廉潔從教的良好氛圍。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定期開展教師黨支部書記輪訓。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

  2.加大思政工作力度,健全黨委領導、黨政同責、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體制機制,建立專業思政和課程思政協同機制。注重因時而新、因事而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感召力和實效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及時充實健全思政工作領導小組、課程思政指導委員會和課程思政教學改革領導小組,由校院兩級黨委書記親自抓、經常抓。做好意識形態工作,建立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常態化為學生講授《形勢與政策》專題教學制度。把校史校情教育作為新進教師入職培訓的重要內容,激發廣大教職工愛校興校、興農事農的熱情,大力弘揚學校艱苦創業的優良傳統。

  3.加強思政隊伍建設。支援馬克思主義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傳播與教育,保障馬克思主義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和學科發展的經費投入,培養一批哲學社會科學的青年骨幹和名家名師。落實《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規(2019-2025)》,明確思政隊伍建設目標和舉措,提升思政隊伍質量層次。著力引進建好輔導員隊伍,暢通職業發展渠道,構建結構合理、總數適量、素質優良的輔導員隊伍。

  (二)落實師德建設長效機制

  創新師德教育,完善師德規範,推動師德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

  1.立德樹人,注重師德培養。以“青年教師培育工程”為載體,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在“師德講壇”、“名師座談”、“教學展評”、“青年教師助教工作”、“廉潔從教”等活動中,發揮教學名師的示範和引領作用,積極推進師德傳承。

  2.培育典型,加強師德宣傳。著力發揮校園文化精神的浸潤薰陶功能,將校情、校史教育融入教師入職教育,增強教師自信心、自豪感,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良好局面。邀請高校師德典型、教書育人楷模、一線優秀教師等來校講座,倡導學習先進典型的濃厚氛圍。以教師節等重大節慶日、紀念日為契機,依託校園媒體,宣傳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引導激勵廣大教師見賢思齊。設立“大北農教學精英獎”、“大北農教學標兵獎”、“大北農優質管理獎”等,定期評選校級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形成尊重教師、創先爭優的良好局面。積極開展教學競賽和觀摩等公開示範教學活動,以老帶新、以“賽”促教。

  3.健全制度,完善師德考核。完善教師資格認定工作實施方案、高階專業技術資格條件、績效工資實施方案等制度,在職稱評聘中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將師德師風考核為教師年度業績考核的首要內容。把師德師風建設納入處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責任追究制,與領導履職晉職、評優評先掛鉤,實行一票否決制,突出師德師風建設在教學科研類單位工作的基礎地位。

  4.加強教育,強化師德監督。落實教育部“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加強“違規收受紅包”整治工作,建立健全舉報監督體系。加大信訪核查力度,完善案件線索管理制度,以案件查辦推動“師德師風”問題治理常態化。加大課堂教學紀律的抽查力度,強化師德監督。嚴厲查處師德失範典型案件,建立約談機制和教師師德師風信用體系,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問題,提升教師法治素養,引導教師牢固樹立依法從教意識。

  (三)著力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

  1.建立健全教師能力培養體系。充分發揮教師發展中心的平臺作用,持續提高教師課程教學設計能力,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的靈活度,提高教學效果。對青年骨幹教師設立教學研究專項,資助青年教師對授課課程進行設計研究,著力打造精品課堂。以活動、計劃和專案為載體,利用團隊合作機制,建立新的交流互助平臺,組織資深教師與青年教師“一對一”結對研究教學,形成教學團隊,將專家引領與團隊互助相結合,助推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競賽和展示活動,搭建青年教師教學鍛鍊、交流學習、展示風采的平臺,促進青年教師相互學習,鼓勵青年教學能手脫穎而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2.實施常態化教師發展培育計劃。進一步完善青年教師助教制,著力發揮指導老師的業務“傳幫帶”作用,注重讓青年教師在學科團隊中成長,原則上新入職教師應安排進入學術科研團隊,加強對青年教師助教制實施情況的考核監督。拓寬對外人文交流渠道,將境外培訓研修納入師資隊伍建設規劃。與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重點專案建設相結合,鼓勵和支援優秀青年教師申報國家公派出國訪學專案。鼓勵教師國內訪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前往國內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掛職鍛鍊、參加國內外高水平學術會議,完善過程管理和考核監督機制,使其能夠真正提高學術研究能力。

  3.重視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實施輔導員隊伍標準化建設,選拔思想品德好的博士生擔任輔導員,將輔導員培訓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和幹部隊伍培訓整體規劃;落實輔導員“雙重身份、雙線晉升”政策,健全完善輔導員專業技術職務晉升的單獨條件和政策;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專項支援力度,引導鼓勵輔導員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提高其職業發展能力。

  4.完善優秀人才聘任與引進的政策機制。修訂並執行系列教師隊伍崗位管理措施,不斷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高層次領軍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來校工作。進一步完善“柔性引進”機制,透過設立梅嶺學者講座教授、客座教授、名譽教授、兼職教授等非全職崗位,引進學科發展急需的領軍人才和學術大師。繼續發揮校聘“首席教授”、“未來之星”、“青年教授”、“青年副教授”等人才崗位引才、聚才、育才的良好作用,促進高水平學術團隊建設,助力青年教師成長髮展。實施創新人才(團隊)培育計劃,對中青年骨幹教師實施3年一週期的綜合培育,培養造就一批本土化的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人才。

  5.做好高層次人才隊伍梯隊建設。著力營造高層次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優良環境,遴選一批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青年骨幹教師,在職務評聘、科研條件、團隊建設中加大支援力度。透過政策支援、跟蹤培養,創造良好工作環境,培育青年拔尖人才,提高入選國家級、省級人才專案數量。發揮二級單位的主導作用,嚴格做好人才工作考核述職,突出教書育人的成效考核。

  (四)不斷深化教師人事制度改革

  1.嚴格師資隊伍准入制度。嚴把教師選聘入口關,實行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將新入職教師崗前培訓和青年教師助教工作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優先聘用具有知名高校學習工作和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博士進入教師崗位。探索實施師資博士後制度,完善師資博士後培養方案,做到科研能力與教學能力同步提高,業務培訓與師德培養同向推進。

  2.拓寬優秀人才招聘渠道。加大引才宣傳力度,積極拓展引才渠道,著力落實進人要求。加大海外人才招聘力度,探索加大與海外學聯組織的聯絡交流,擴大學校影響力。舉辦學術論壇,邀請海外優秀青年學者來校訪問,為青年人才計劃申報儲備人選。發揮現有人才及及校友資源,廣開路徑、暢通訊息,以才引才。及時掌握國家、省市等人才工作政策,在引才獎補、人才服務等方面爭取支援。

  3.細化實施教師分類管理。按照教學型、教學研究型、研究型等不同崗位,對教師分類管理,進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師資考核評價體系、職稱晉升、專業技術分級標準。教師職稱晉升堅持以德為先,突出教學中心地位。

  4.最佳化教師的考核制度。引導廣大教師將工作的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優秀學生。針對不同型別、層次、崗位的教師,制定不同的考核評價指標,考察教師的教學質量、教學研究、教學任務完成情況,考察科學研究和成果運用情況,實施代表性成果制度。注重考核結果運用,聘期考核評價的結果作為教師聘任、薪酬、獎懲等重要依據。

  (五)不斷增強教師歸屬感和獲得感

  1.推進教師薪酬制度改革。科學構建薪酬激勵機制,堅持“按勞分配、以崗定薪、優勞優酬”的原則,重點向一流人才和一線教師傾斜,探索二級單位的考核及分配自主權,切實增強師資隊伍活力。按國家規定執行保障教師依法取得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完善適應教學崗位特點的內部激勵機制,最佳化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進一步加大對教學型名師的崗位激勵力度。

  2.切實解決教師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院級黨委(黨總支、直屬黨支部)應切實關心教師尤其是青年人才的成長髮展。花大氣力幫助解決其教學能力提升、工作條件改善、團隊融入合作等實際問題,營造積極向上、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和工作環境。大力支援附屬中學、保育院的建設,切實幫助青年教師解決子女教育問題。

  四、強化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切實加強對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把教師隊伍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實抓好。學校黨委每學期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及時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部門協調溝通機制,形成學校統籌、部門協作、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加強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統籌管理、規劃和指導,制訂相關政策和措施。教學單位要結合學科發展狀況,科學制定師資隊伍建設規劃。科學分析研究優秀人才特別是高層次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引進和培育的具體對策,建立適合學院發展需要的人才工作機制。

  2.加強經費保障。最佳化經費投入結構,優先支援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最緊迫的領域,重點加強教師待遇保障、專業素質能力提升。嚴格經費監管制度,規範經費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落實考核督導。建立教師隊伍建設與人才工作定期督導檢查制度。明確院級領導班子成員在教師隊伍建設和人才引育工作中的職責,確定目標責任,完善激勵和問責制度,把教師隊伍建設與人才引育工作作為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3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和《中共台州市委台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辦法》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區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結合我區教育實際,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

  1.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作為推動學校基層黨建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重大契機來抓,推進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引導全體黨員教師佩戴黨徽主動亮明身份,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健全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制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學校黨支部的規範化建設,將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作為學校黨支部書記的選拔標準,建立一支優秀的黨支部書記隊伍。積極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的骨幹。

  2.強化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用好"學習強國"等學習的平臺,建立和健全每週一次的政治理論學習制度,教育廣大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大力弘揚"大陳島墾荒精神",引導教師堅定理想信念,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化青年黨員學習社建設,引導全體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

  3.加強師德師風學習教育。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增強教師的公職人員意識。健全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活動,其中每年暑期集中師德培訓學習不得少於40學時,完善教師考核評價制度,充分運用《台州市公職人員不文明交通及公共環境衛生違法行為曝光抄告制度(試行)》和公民道德誠信體系的教育警示作用,對違反政治紀律、違悖師德師風的教師,在年度考核、職稱評定、評先評優實行一票否決。

  二、加強教師紀律作風建設

  1.加強教師輿論引導。教師作為學生成才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必須牢記“國家公職人員”身份,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各校因工作需要建立的各類微信群應有校級領導參加,全體教師要謹慎加入各種生活類微信群,做到不傳播和釋出未經核實的各類訊息和言論,樹立新時代教師良好形象。

  2.強化正風肅紀態勢。大力推進“清廉教育”,加強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警示約談,增強廣大黨員教師廉潔自律意識,實施廉政建設關口前移,促進教師遵紀守規、廉潔從教。堅持查糾並舉,加強對“酒局、牌局”“違規收受禮金禮品”、從事有償家教、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利用“微商”網路載體盈利等各類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重點開展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等行為的專項整治行動,制定完善並嚴格執行《路橋區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行為處理辦法》,保持整治各類違規問題的高壓態勢。

  3.落實幹部出國(境)管理制度。按規定做好教師因私出國(境)稽核和證照管理工作。完善教師外出管理,學校教師因工作需要外出學習培訓的,按程式嚴格辦理審批手續。

  三、加強教師待遇權益保障

  1.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機制。深入實施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獎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分配辦法,體現向一線教師、骨幹教師、作出突出業績的教師傾斜的政策導向。健全聯動增長機制,從2019年開始,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依法保障民辦學校教師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落實五險一金,落實公辦幼兒園非在編教師人均年收入不低於上一年度所在地全社會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的政策要求,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2.完善教師參與治校機制。建立健全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發揮好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確立教師主人翁地位,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保障教師參與學校決策的民主權利,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完善教職工人事爭議處理途徑,依法維護教師權益。

  3.完善教師表彰獎勵機制。開展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楷模和農村教育突出貢獻獎等綜合先進評選,做好從教30年教師榮譽證書頒發工作。加強教育宣傳工作,積極宣傳優秀教師代表和教書育人傑出代表的先進事蹟,樹立教師職業良好形象,弘揚楷模身上的正能量。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尊師活動,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和職業幸福感。

  四、全面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1.加強職高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服務當地經濟建設水平。加大招聘和培養力度,加強高素質“雙師型”教師培養,全面實施職高教師素質提升計劃,以具有潛能的青年骨幹教師為重點,透過海外研修和國內高階培訓,加強本土領軍人才培養,搭建高質量教師發展平臺。深化校企合作,鼓勵教師到重點骨幹企業掛職,支援企業工程技術骨幹、高階管理人才和各類能工巧匠到學校兼職。

  2.加強普通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以追求“幸福教育”為目標,全面提升義務教育水平和檔次。大力加強初中各學科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升我區中考質量,實現普高線、平均分的較大幅度提高,近期達到全市中等水平,並儘快躋身全市第一方陣。小學階段在城區建成一批優質名牌學校的基礎上,城鄉聯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素質教育再上新臺階。要高標準推進教師培養培訓工作,透過搭建有效平臺,加快名優教師成長。

  3.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向職高和學前教育延伸,不斷提高特殊教育質量。特殊教育教師職稱評聘工作實行單獨評審。對在普通學校承擔殘疾學生隨班就讀、衛星班教學和管理等工作量較大的教師,在職稱評定和績效工資分配中給予傾斜。

  4.以提高公辦園入園率為目標,儘快補齊學前教育師資短板。加強市區對接,搶抓地方院校對學前教育人才培養的支援機會,建立一支數量足夠、才藝兼備、擅長保教的幼師隊伍,儘早實現幼兒園教師100%持證上崗。努力提升園本培訓水平,加大現有在崗教師(含在崗非編教師)培訓力度,積極為名園長爭取高階培訓機會,積極培訓一批骨幹園長。

  5.大力實施教師學歷提升行動。提高教師入職標準。招聘幼兒園教師學歷不低於專科,小學和初中教師學歷不低於本科。現有學歷合格教師提升一個學歷層次。按照浙江省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十三五”規劃,大幅提升初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比例。鼓勵在職教師攻讀教育碩博士專業學位,培養經費可參照《台州社會事業人才發展三十條》有關政策執行。嘗試與普通高校聯合開展教育專業碩士培養工作。

  6.用好教育人才政策,積極引才、留才。進一步發揮區名師工作室的輻射引領作用。建立基礎教育領域人才履職考核制度,開展教育人才師徒結對工作,充分發揮省特級教師、台州市名師名校長的引領輻射作用。建立中小學知名專家工作站,傾力培養教育家式的台州教育人才。加快推進市級校本研訓示範基地建設,夯實教育人才成長的基礎平臺。積極開展柔性引才活動,全面兌現人才待遇政策,努力引進並留住特級教師等高階人才。

  五、全面推進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機制綜合改革

  1.創新教師編制管理,建立公辦幼兒園勞動合同制教師管理體系。積極爭取區編制部門支援,充分考慮新型城鎮化、全面二孩政策等帶來的新情況,深化教師編制改革,盤活用好教師資源,適時根據學校辦學規模變化,進行動態核編。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編制的統籌,動態調配中小學教師編制。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

  2.深入實施“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促進師資均衡配置。嚴格教師准入,提高入職標準,重視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素養,遴選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進一步完善符合路橋教育實際情況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辦法,使之進得來、留得住、教得好。按照中小學校領導人員管理暫行辦法,明確學校領導人員的任職條件和資格,規範選拔任用工作。開展校長職級制改革,提升校長隊伍的專業化水平。

  3.深化職稱評定和考核評價改革。全面確立“憑業績說話”的理念,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把握教師職業特點,加快建立科學化、規範化的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按照“放管服”的要求,加大教師職稱評審制度改革,探索落實學校職稱評審自主權。進一步明確教育管理系列職評要求。加強對鄉村教師職稱評聘的支援力度,對一專多能、承擔多門課程教學任務的鄉村學校教師允許按全科學科申報。完善職稱評價體制,突出對師德素養、教育理念、教育教學方法、一線實踐經歷、工作業績以及校本研訓的考察。

  六、確保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1.強化組織保障。局黨委和各級各類學校要滿腔熱情關心廣大教師,實行一把手負責制,把教師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實事求是、敢於擔當、抓實工作。局黨委會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學校黨政要定期研究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探索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

  2.強化經費保障。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新增財政教育經費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投入重點之一。改善鄉村教師工作生活待遇,進一步最佳化鄉村教師工作環境。按規定落實教師住房公積金政策並覆蓋非編教師。落實任教滿30年教師享受更多公共服務權益的有關政策。切實減輕教師非教學負擔,確保教師安心專心從教。

  3.強化督查問責。教育督導和組織人事科室要加強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督查督導,將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工作列入對學校綜合責任目標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因政策落實不到位影響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師隊伍穩定的,要追究相關部門和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4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部署要求,全面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實現高水平全面小康奠定堅實基礎,根據《中共甘肅省委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深入落實“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和教師成長髮展規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倡導全社會重視、關心、支援教育事業,營造尊師、愛師、護師、幫師、育師的良好氛圍,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二)基本原則

  確保方向。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堅持依法治教、依法執教,堅持嚴格管理監督與激勵關懷相結合,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和把關作用,確保黨牢牢掌握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權,保證教師隊伍建設正確的政治方向。

  強化保障。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把教師工作置於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支援領域,優先謀劃教師工作,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

  突出師德。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教書育人全過程,突出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推動教師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深化改革。抓住關鍵環節,推動實踐探索,破解發展瓶頸,把管理體制改革與機制創新作為突破口,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

  分類施策。立足市情實際,根據各級各類教師的不同特點,考慮城鄉、校際差異,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定向發力。重視專業發展,培養一批教師;加大資源供給,補充一批教師;創新體制機制,啟用一批教師;最佳化隊伍結構,調配一批教師。

  (三)發展目標

  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規模、結構、素質能力基本滿足各級各類教育發展需要。

  到2035年,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培養造就一大批骨幹教師、卓越教師和教育家型教師。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實現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教師能夠適應資訊化、智慧化等新技術變革需要,積極有效開展教育教學。尊師重教蔚然成風,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加強黨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領導

  1、加強教師黨支部建設。將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教師黨員,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宣傳引導凝聚師生的戰鬥堡壘作用,充分發揮黨員教師的先鋒模範作用。抓實抓好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黨支部建設,認真落實《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按照《甘肅省事業單位黨支部建設標準化手冊》,健全教師黨支部建設標準,將教師黨支部建在一線。要確保小規模學校黨支部的活動經費。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市財政局

  2、加強黨務工作隊伍建設。配齊建強黨務工作隊伍,選優配強教師黨支部書記,注重選拔黨性強、業務精、有威信、肯奉獻的優秀黨員教師擔任教師黨支部書記。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定期開展輪訓。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

  3、注重教師黨員發展與培養。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加強對教師黨員教育、管理、監督和服務,引導教師黨員追求道德高線、嚴守紀律底線,促進形成黨員教師模範遵守師德規範、踐行學術道德的良好風尚。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

  4、堅持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嚴格落實“三會一課”“黨員固定活動日”等制度,創新方式方法,增強黨的組織生活活力。健全主題黨日活動制度,加強黨員教師日常管理監督。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增強“四個意識”,自覺愛黨護黨為黨,敬業修德,奉獻社會,爭做“四有”好教師的示範標杆。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

  5、加強對學校黨建工作的組織領導。把學校黨建工作納入全市黨建重要內容,市委組織部負責統籌協調和督促指導,市教育局黨委擔負直接責任,加強對學校黨建工作的領導和指導。

  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

  配合部門:市教育局

  (二)全面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

  6、加強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四個自信”。引導教師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增強價值判斷、選擇、塑造能力,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教師充分認識中國教育輝煌成就,紮根戈壁鋼城,辦好雄關教育。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

  7、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深入推進“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引導廣大教師熱愛祖國、奉獻祖國。創新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強化教師社會實踐參與,推動教師充分了解黨情、國情、社情、民情,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眼青年教師群體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

  (三)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8、弘揚高尚師德。認真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堅持教書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潛心問道與關注社會相統一、學術自由與學術規範相統一,爭做“四有”好教師,全心全意做學生錘鍊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

  9、健全師德監督考評體系。將師德建設情況納入教育督導範圍,抓好教育部《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2018年修訂)》《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和省教育廳《實施細則》的落實,推行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建立師德失範處理結果資訊庫,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完善誠信承諾和失信懲戒機制,著力解決師德失範、學術不端等問題,完善師德師風建設監督機制。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註冊、業績考核、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的首要內容,對教師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制。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人社局

  10、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開展教師宣傳重大題材作品立項,推出一批讓人喜聞樂見、能夠產生廣泛影響、展現教師時代風貌的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發掘師德典型、講好師德故事,加強引領,注重感召,弘揚楷模,形成強大正能量。

  牽頭部門:市委宣傳部

  配合部門:市教育局

  (四)大力振興教師教育,提高教師培養質量

  11、加強高層次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加大學校改革發展專項資金規模,提高對學校引進和穩定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業績特別突出人才方面的比例。服務人才強市戰略和高水平學校建設,加大中青年骨幹教師扶持計劃、教學名師培育計劃等市級教育人才計劃實施力度,落實好《中共嘉峪關市委嘉峪關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培養引進一批具有國內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英才。實施培養選拔“雄關名師”“雄關名班主任”、教育“雙名工程”和“名師工作室”“學科教研基地”建設計劃,匯聚培養一大批教育教學名家名師。挑選和培育學校高層次人才要突出教書育人。

  牽頭部門: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配合部門:市人社局

  12、建設專業化職業化校長隊伍。加強各級各類學校校長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政治過硬、品德高尚、業務精湛、治校有方的`校長隊伍。規範中小學校領導人員選拔任用工作,逐步推行中小學校長職級制改革,拓展職業發展空間,促進校長隊伍專業化建設。加強考核評價,完善優勝劣汰機制,提升校長辦學治校能力。加快校長後備人才的培養儲備,建立校長後備人才庫,擇優選派到教育發達地區學校掛職鍛鍊。注重培養選拔優秀黨外教師幹部進入校長隊伍。支援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委組織部、市委統戰部、市委編辦、市人社局

  (五)加大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3、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整合現有資源,強化教師發展培訓體系,建設專業化教師培訓者隊伍,搭建全市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援平臺。進一步加大教師培訓投入;按照教師年度工資總額的1。5%-2。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各級各類學校按不低於公用經費的5%列支教師培訓經費。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配合部門:市委編辦

  14、完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制度。分級制定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五年計劃,嚴格落實中小學幼兒園教師5年一週期不少於360學時的全員培訓計劃。轉變培訓方式,改進培訓內容,最佳化課程設定,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支援教師海外研修訪學。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政府外事辦

  15、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圍繞提升專業教學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完善國家級、省級、市級和校級四級師資培養培訓體系。每5年遴選2—3名專業帶頭人或具有絕招絕技的工匠之師,建立名師工作室或技術技能傳承創新工作室。支援甘肅鋼鐵職業技術學院聯合規模以上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一批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加強院系教研室等學習共同體建設,建立完善教學團隊和老中青教師傳幫帶機制,實行新開課、開新課試講制度,進一步提升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根據專業特點,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含實習指導教師)每5年要累積不少於6個月的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的實踐經歷,沒有企業工作經歷的新任教師須先實踐再上崗。建立職業院校教師赴職業教育發達國家研修訪學制度。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政府外事辦

  (六)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

  16、創新和規範中小學、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配備。根據教育發展需要,統一城鄉教師編制標準,統籌考慮脫產進修、產休假、特殊教育、高考改革、實驗示範教學等因素,在現有編制總量內,科學核定中小學教師編制;健全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機制和教師補充機制,著重解決師資不足和結構性短缺問題;對規模較小的村小學、教學點按照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育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動態調整各校教職工編制,並報機構編制部門稽核和財政部門備案。按照省公辦幼兒園編制標準,本著適應需要、從嚴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則,核定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凡適合社會力量提供的工勤和教學輔助等服務,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納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

  牽頭部門:市委編辦

  配合部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17、最佳化義務教育教師資源配置。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動名師、名校長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流動。認真落實高階職稱“凡晉必下”制度,中小學教師在晉升高階職稱前應具有幫扶農村中小學或薄弱學校1年以上的經歷。深入實施學校發展聯盟工程,積極推動強校帶弱校、大校帶小校的聯盟模式,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積極推行教師城鄉輪崗交流、關係隨轉交流、掛職培訓交流、名師引領交流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幹部、教師交流制度和學校對口支教制度,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實行學區(鎮)內教師走教制度。落實銀齡講學計劃和大學生實習支教計劃,鼓勵支援樂於奉獻、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和師範類專業大學生到鄉村和基層學校支教講學。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

  18、完善中小學教師招聘制度。完善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招聘辦法,選拔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加大統籌力度,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加大名師、名校長、公費師範生和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力度。教育部門會同人社部門,按照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有關規定,統籌管理全市教師招聘、分配和動態調整。民辦學校必須聘任依法取得相應教師資格證的教師。

  牽頭部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19、深化中小學教師職稱和考核評價制度改革。適當提高中小學中級、高階教師崗位比例,在現有崗位基礎上,將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中級、高階崗位結構比例總體提高5%,暢通教師職業發展通道。堅持向一線、向農村傾斜,側重考察實際工作能力,適當放寬學歷、專業和任職年限要求,加大愛崗敬業表現、實際工作表現、工作年限等評價權重,著力拓展一線和鄉村教師職業發展空間。實現職稱與教師聘用銜接,人社部門實行崗位總量、最高等級和結構比例控制;教育部門按照教育教學改革需要等情況動態管理、統籌使用,並報人社部門備案。強化教師考核,進一步完善職稱評價標準,建立健全符合中小學教師崗位特點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受聘任教、晉升職稱、實施獎懲的依據,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建立完善教師職業行業退出機制,實行5年一週期的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暫緩註冊、註冊不合格的教師,不得評聘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註冊不合格的教師,不得繼續從事教育教學工作。

  牽頭部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20、健全職業院校教師管理制度。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完善教師招聘辦法,逐步建立“經費包乾、按崗聘用、動態管理”的教師聘用機制,引進一批高水平雙師型教師。推動固定崗和流動崗相結合的職業院校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支援職業院校專設流動崗位,大力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完善職業院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探索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專業技術職稱評聘辦法,將產教融合成果轉化作為職稱評審的條件。完善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評價標準,充分體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吸納行業、企業參與評價。

  牽頭部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七)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21、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突顯教師職業的公共屬性,強化教師承擔的國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務的職責,確立公辦學校教師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明確教師的權利和義務,強化保障和管理。落實教師保障責任,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公辦學校教師要切實履行作為國家公職人員的義務,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

  嚴格資格准入,提高入職標準。注重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中小學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探索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職業院校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要條件。逐步將幼兒園教師學歷提升至本科,逐步提高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研究生比例。加強對新入職非師範專業教師的師範教育專業培訓。完善教師職業保護規章制度,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保障教師的法定權利,明確教師的職責和義務。依法清退不合格教師。提高教師職業形象,規範教師言行,教師應衣著得體,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工作期間統一著裝或著正裝。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人社局、市司法局

  22、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制定調整機關公務員收入分配政策時要統籌考慮中小學教師,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我市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全市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積極創造條件,提高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健全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動態調整機制,完善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師傾斜。

  牽頭部門:市人社局

  配合部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

  23、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認真落實《嘉峪關市鄉村教師支援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和鄉村教師艱苦邊遠地區津貼、鄉鎮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鄉鎮工作補貼政策,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等政策。將農村教師活動中心、食堂、衛浴設施和學校周邊水電路改造建設等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相關專項規劃和部門工作方案,持續改善農村教師工作生活條件。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發展改革委

  配合部門:市財政局

  24、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逐步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併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依法保障和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25、完善職業院校收入分配機制。建立體現以技能提升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內,設立雙師型教師崗位津貼和特殊工種教師崗位津貼,擴大職業院校收入分配自主權,職業院校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確定收入分配辦法。職業院校依法取得的社會服務、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本單位工資總額基數。

  牽頭部門: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26、完善教師住房和醫療保障機制。將符合我市住房保障條件的學校教師(新就業大學生及引進人才)納入住房保障範圍,享受實物配租或租賃補貼。建設農村教師週轉宿舍,為農村教師住宿的過渡用房,週轉使用。教師的醫療同全市國家公務員享受同等的待遇,每年對教師進行身體健康檢查。每年按照在職教師5%左右的比例,安排優秀教師進行休養。醫療機構應當對全市教師的醫療提供方便。

  牽頭部門:市住建局、市教育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衛生健康委

  配合部門:市財政局

  27、提升教師社會地位。建立並完善名優教師評選表彰體系,開展園丁獎、教學成果獎、特級教師等評選表彰活動。面向各類學校教師開展專業性認定活動,為教師搭建階梯式專業成長平臺。獲得省級及以上綜合性雙先表彰者,在當年年度考核中可直接確定為“優秀”,不佔本單位年度“優秀”指標。建立榮譽與物質獎勵相結合的表彰機制,激勵優秀教師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按照相關政策規定,開展教師表彰獎勵活動。

  突出教師在學校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教師在現代學校治理體系中的作用,透過教職工代表大會等途徑,落實教師對“三重一大”等學校重大事項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維護教師職業尊嚴和合法權益,關心教師身心健康,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

  牽頭部門:市教育局

  配合部門: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三、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要切實加強對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組織領導,實行一把手負責制,發展上優先考慮,工作上優先支援,投入上優先保障。市委市政府每年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重大問題。市直有關部門要制定出臺相關配套政策。

  (二)明確任務清單。組織部門負責指導教師隊伍黨的建設、重大人才專案實施等。宣傳部門負責指導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引導教師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教師楷模,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編制部門負責根據教育發展需要,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採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教師隊伍建設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支援各級各類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教育部門負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和管理,制定完善教師隊伍建設相關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財政部門負責最佳化經費投入結構,完善支出保障機制,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人社部門會同教育部門負責組織推進教師隊伍工資待遇和職稱評聘政策改革工作的實施。其他相關職能部門根據職責分工,積極參與教師隊伍建設相關工作,加強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和管理。

  (三)強化經費保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加大對教師隊伍建設的投入力度,新增財政經費優先用於教師隊伍建設。最佳化經費投入結構,優先支援教師隊伍建設最薄弱、最緊迫的領域,重點用於按規定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加強教師的培養培訓。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入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制定嚴格的經費監管制度,規範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四)強化輿論宣傳。要加強宣傳,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援教師隊伍建設的濃厚氛圍,努力形成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透過電視、報紙、廣播等新聞媒體和“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加強教師隊伍宣傳,文藝生產創作部門、單位要創作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文學藝術作品,樹立教師先進典型,宣傳教師良好職業形象。

  (五)嚴格考核問責。要將教師隊伍建設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並將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確保各項政策措施全面落實到位,真正取得實效。

  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方案5

  為全面落實全國教育大會決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發〔2018〕4號),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現就我省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認識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極端重要性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來越突出,教育和教師的地位作用就越來越凸顯。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最根本的就是要優先發展教育,而優先發展教育最核心的就是要建好教師隊伍。

  近年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實施科教與人才強省戰略,教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績;廣大教師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力推進了教育強省和教育現代化建設,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面對人民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迫切需求,我省教師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支援力度不夠大,教師工作尚未置於教育事業發展重點支援的戰略領域,長期以來困擾教師隊伍建設的瓶頸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二是質量水平不夠優,教師教育體系有待完善,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設滯後於教育發展,一些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師德水平、專業能力有待提升,高校領軍人才相對匱乏;三是結構分佈不夠好,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編制短缺與結構性矛盾突出並存,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段之間、學科之間結構不盡合理;四是管理機制不夠順,“放管服”改革仍未到位,教師准入、交流、退出等機制亟需健全和落實,教師專業發展通道需要拓寬;五是地位待遇不夠高,不少地區和學校沒有依法落實教師工資待遇,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職業吸引力不足。

  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優先謀劃教師工作,優先保障教師工作投入,優先滿足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問題導向、最佳化制度設計、破解發展瓶頸,努力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

  二、進一步明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主要目標

  經過5年左右努力,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職業發展通道比較暢通,事權人權財權相統一的教師管理體制普遍建立,待遇提升保障機制更加完善,教師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教師隊伍總體上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

  ——師德師風建設有力。師德師風成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基本形成,廣大教師爭當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

  ——培養培訓有效強化。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參與、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為主的教師培養體系基本形成,一批高水平、有特色、優勢強的師範院校和師範類專業脫穎而出,省、市、縣、校四級教師專業發展體系進一步健全。

  ——數量質量同步最佳化。各級各類學校教師數量達到配備標準,滿足教育發展需要。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中小學骨幹教師隊伍和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逐步壯大,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切實加強。

  ——地位待遇依法保障。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和獎勵體系建立健全,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民辦學校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和社會聲望普遍提高,教師職業受到全社會廣泛尊重。

  ——體制機制更加健全。教師資格認定、招聘、退出機制不斷完善,職稱制度改革深入推進,符合學校實際的崗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全面實行,高校用人自主權進一步擴大和落實。

  到2035年,教師隊伍發展總體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培養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師、名校長、名專家,教育系統成為集聚一流人才的高地。教師師德師風、綜合素質、專業化程度、教育教學水平、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教師管理體制機制科學高效,教師隊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廣大教師在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尊師重教蔚然成風,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三、紮實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重點任務

  (一)著力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水平

  1、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學校教育管理全過程,使教育系統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每個教師黨支部和每名教師黨員,配齊建強學校思想政治和黨務工作隊伍。實施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和教師黨員先鋒工程,把教師黨支部建成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加強教師理想信念教育,引導廣大教師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動引導,工作上創造條件,生活上關心照顧,使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接地氣、入人心。健全把骨幹教師培養成黨員和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科研、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重視在優秀青年教師、海外留學歸國教師中發展黨員。各高校要明確一名黨委副書記分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校級層面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強化二級院(系)黨組織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把好引進人才和在職教師的政治關、思想關。(責任單位: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

  2、突出師德建設。育人的根本在於立德,立學必先立教師之德。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將師德教育擺上教師教育的首要位置,各級各類學校主要負責同志負責師德建設工作。啟動“四有”好教師團隊建設,引導廣大教師爭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建立新教師宣誓制度。將治理師德失範納入專項督導和責任督學掛牌督導範疇,建立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劃定行為底線,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誠信承諾、失信懲戒機制,堅決從嚴處理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收受禮金等行為和高校教師在教育教學、學術研究、師生關係等方面的失範行為。(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

  3、加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和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力度。按規定落實生師比,暢通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引進綠色通道,把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計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兼職教師的工作量,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依據。堅持“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推進,實施高校優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領航·揚帆”計劃,發揮優秀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按規定配備高校輔導員,完善輔導員職稱評聘政策,暢通輔導員專業發展通道。加強中小學班主任隊伍建設,將班主任工作經歷作為評聘高一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必備條件,班主任工作量按當地教師標準課時工作量一半計算,鼓勵中小學在績效工資內部分配時適當提高班主任津貼水平,激勵更多教師在班主任崗位上擔當作為。省有關部門實施高校輔導員和中小學班主任培養與獎勵計劃,定期褒揚獎勵作出突出貢獻的輔導員和班主任。(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二)改革創新教師編制管理

  4、合理核定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職工編制。落實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各縣(市、區)在現有事業編制總量內根據在校生人數科學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每年核定一次,並可結合教育發展實際需求按規定比例適當增加專任教師編制。編制核定時,要向小規模、寄宿制等學校傾斜,對村小、教學點以及開設西藏班、新疆班的學校,可按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調配編制。落實公辦幼兒園機構編制標準。適時制定特殊教育機構編制標準。(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

  5、統籌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管理。建立以縣為主、市域調劑、省級統籌、動態調整的教職工編制管理機制,優先保障教育發展需要。各縣(市、區)加大事業編制挖潛力度,盤活事業編制存量,向教師隊伍傾斜。各設區市綜合考慮所轄縣(市、區)在校學生數和教育發展需求等因素,統籌調劑教職工編制。省級建立中小學教師週轉編制專戶,用於流動人口隨遷子女人數較多、教職工編制嚴重短缺且難以透過縣域挖潛和市域調劑等方式解決的地區補充中小學專任教師編制。各設區市、縣(市、區)人民政府依據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實際缺編數量和教師平均工資標準,核定兼職教師經費補助額度並足額撥付到校,用於聘請行業企業專家和能工巧匠。(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6、試點人員編制備案制管理。按照“標準核定、備案管理”的原則,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公辦幼兒園、技工院校等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人員編制備案制管理試點,備案制人員由各設區市或縣(市、區)統一招聘,與事業編制人員同崗同酬,並按國家規定參加社會保險,參照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水平建立年金制度,所需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當教師編制有空缺時,優先從備案制教師中招聘補充,具體辦法由各設區市制定。(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7、探索實行高校人員總量管理。根據高校辦學層次、目標任務和培養規模,制定高校人員總量核定標準,科學核定高校人員總量,人員總量內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稽核備案的人員參照事業編制人員管理,納入事業單位保險。高校依據核定的人員總量自主制定崗位設定方案和管理辦法,自主設定崗位結構比例和標準,自主確定崗位類別、任職資格條件等,聘用結果報省有關部門備案。(責任單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三)大力振興師範教育

  8、強化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設發展。鼓勵支援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和其他有博士、碩士授予權的高校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舉辦師範專業,依託學科優勢發揮龍頭作用,透過多種方式發展高水平師範教育。實施師範教育培養院校提升計劃,重點建設20所左右以師範生培養為主體、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的培養院校,建立一批國家級和省級高水平師範生培養基地。建立與師範生培養成本相適應的動態增長機制,使師範專業生均撥款標準高於同類非師範專業,切實提升師範教育保障水平。在增設教育碩士、教育博士授予單位及授權點和遴選高水平大學建設“四大專項”時,向師範院校和師範生培養規模大的院校傾斜。擴大師範生培養規模,提高師範生培養質量,強化教師教育學科建設,對教師教育師資在專業發展、職稱晉升、崗位聘用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援。在師範院校及有關專案評審時,要體現師範教育特色,確保師範院校以師範教育為主業,嚴控師範院校更名為非師範院校。高質量辦好師範專科院校特別是幼兒師範專科院校。(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9、改革師範生招生就業辦法。實施師範教育生源質量提升計劃,實行師範專業提前批次錄取,支援高校設立面試環節,重點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從教潛質,注重入校後二次選拔。探索從非師範專業中選拔學生轉讀師範教育專業。完善師範生定向培養機制,適當擴大規模,探索免費培養、到崗退費、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多種方式開展師範生公費教育,吸引優秀青年踴躍報考師範院校和師範專業。建立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公開招聘辦法,選拔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探索優秀師範畢業生推薦就業制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0、深化師範教育教學改革。貫徹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大力推動師範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建立師範教育專業聯盟,最佳化師範生培養方案,突出模組化、選擇性和實踐性的教師培養課程。改變單一的講授模式,注重採用案例教學、觀摩教學、問題研討、模擬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實施“網際網路+教師教育”創新行動,普遍提高師範生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主動適應資訊化、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變革。根據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師範生“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和普通話”等教學基本功與教學技能訓練。突出教師教育創新實踐教學,構建包括師德、教學、班級管理、教研等全方位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建設一批職業技能實訓中心。加強校地合作,推進高校、市縣教育行政部門、中小學“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建立師範院校、師範專業與中小學、幼兒園互設基地、互派教師、互動發展的機制,使師範教育更加契合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需求。探索在中小學建立教育碩士培育站,開展駐校式培養。師範生教育實踐不得少於半年。(責任單位:省教育廳)

  (四)整體提高專任教師能力水平

  11、完善省市縣校四級培訓體系。實施“三名”工程,培養造就一批有影響力的教育家型名教師、名校長、名專家。建好省級教師培訓機構,做強市級教師發展學院,重點推進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開展教師發展示範基地校建設,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支援服務。到2020年,所有縣(市、區)均建成教師發展中心並透過省示範性評估認定,建設並認定1000所左右教師發展示範基地校。推行培訓自主選學,實行培訓學分管理,建設培訓學分銀行,搭建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相銜接的“立交橋”。各地要按照不低於當地教師工資總額的1.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督促指導中小學、幼兒園和中等職業學校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校內教師培訓經費。(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

  12、創新職業院校教師配備機制。建立一批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基地,擴大職業教育領域教育碩士培養規模。推行固定崗與流動崗相結合的辦法,支援職業院校專設流動崗位,便於引進行業企業一流人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高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兼職任教。中等職業學校可以透過公開招聘先行聘用特殊緊缺崗位的專業課教師,但被聘用人員應當在聘用之日起3年內取得相應教師資格,否則予以解聘。建立企業經營管理者、技術能手與職業院校管理者、骨幹教師相互兼職制度,對具有特殊才能的行業專家和高技能人才,職業院校公開招聘時可適當放寬年齡、學歷限制。逐步推行將行業企業從業經歷作為認定教育教學能力、取得專業課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制定雙師型教師、技工院校“一體化”教師隊伍建設指導意見和認定辦法,支援高校與大中型企業共建職業教育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建立職業院校新教師“師範教育+企業實踐”入職培訓制度,完善職業院校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管理制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3、支援高校引育高層次人才。高校要依託國家和省重大人才專案,更大力度培養引進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和青年學術英才,著力打造創新團隊。對新入選的“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傑青”等國家級人才,根據所獲資助情況,省財政給予配套經費支援。各地要在一定範圍內為國家級人才開通醫療健康服務綠色通道,為其子女入園入學提供支援。對頂尖人才及其團隊核心成員的配偶和子女,有編制的隨調到機關事業單位後仍享受編制待遇。推行“大師+團隊”人才引育模式,賦予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高校高層次人才遴選和培育中要突出教書育人,讓科學家同時成為教育家。全面開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重點面向新入職教師和青年教師。(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

  14、鼓勵教師海外研修訪學。持續實施中小學教師短期出國進修計劃,每年選派2000名左右中小學教師到國外進修,出國進修計劃省級單列,不佔用市縣因公短期出國計劃指標。持續實施高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和校長境外研修計劃,鼓勵青年教師到世界名校攻讀博士學位。積極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外人文交流機制建設,建立省級援外教師儲備和培養制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外辦)

  (五)全面深化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15、實行義務教育教師“縣管校聘”。縣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分別核定義務教育學校編制和各級專業技術職務崗位總額,由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在核定的編制和崗位總額內統籌分配到學校,並報同級機構編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和財政部門備案,提高編制和崗位管理的統籌力度和使用效益,具體辦法由教育行政部門會同機構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制定。完善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和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實行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管理,推行城鄉學校組建教育集團,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和校長向鄉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省和設區市要將同類學校高階教師和骨幹教師比例差異係數,作為考查縣級教師交流輪崗執行情況的重要依據,省財政對教師交流輪崗成績突出的地區和學校給予獎補。把握正確的人才流動導向,堅持激勵與約束並重,規範中小學教師跨市縣流動。(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編辦、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6、修訂教師資格認定實施辦法。逐步將幼兒園教師資格認定學歷提高至大專、小學和初中教師認定學歷提高至本科,逐步將修習教師教育課程和參加教育教學實踐作為取得教師資格的必備條件。鼓勵高中階段學校拓寬教師來源渠道,從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招錄緊缺專業研究生和從社會專業機構引進高層次人才。健全中小學教師資格定期註冊制度,逐步將編外聘用教師和民辦學校教師納入定期註冊範圍。定期註冊不合格人員要堅決退出教學崗位,不得享受教師崗位待遇;暫緩註冊人員不得評聘高一級教師職務,不得晉升高一級崗位等級。鼓勵引導高水平大學在校生參加教師資格證書考試。(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7、推進職稱制度改革。適時將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副高階職稱評審權下放至設區市、中級職稱評審權下放至縣(市、區)。修訂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職稱資格條件,強化師德、能力和業績導向,不再將論文作為晉升的限制性條件。進一步深化中小學、幼兒園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在鄉村中小學從事專業技術工作10年以上申報中級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20年以上申報副高階職稱,從事專業技術工作30年以上申報正高階職稱,可不受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透過適當提高中小學高階和中級教師崗位比例、取消教科研訓部門職稱比例限制、增核鄉村學校職稱崗位、打通中級和初級教師崗位比例、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延退女教師不佔崗位職數等辦法,緩解中小學高階和中級教師崗位職數不足的問題。加強聘後管理,長期不在教學崗位和教學工作量不足的中小學教師,只能聘任在本級職務的最低等次,並不得申報高一級教師職務。完善高校職稱制度,突出教育教學業績和師德考核,實行代表性成果評價,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專案、經費數量以及國外訪學經歷等與職稱評聘掛鉤的做法,始終將教授為本科生上課作為基本制度。高校要在核定的崗位結構比例內開展職稱評聘,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和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延退的高階專家,可按規定設定特設崗位,不佔崗位職數。省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要加強高校職稱評聘事中事後監管和服務。(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

  (六)不斷提高教師地位待遇

  18、明確教師的特別重要地位。教師職業具有公共屬性,公辦中小學教師具有國家公職人員特殊的法律地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中小學教師保障責任,把提高教師地位待遇作為真招實招,著力提升教師的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吸引和穩定優秀人才從教。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切實維護教師職業尊嚴與合法權益,落實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引導廣大教師強化國家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和教育責任,克服職業倦怠、激發工作熱情;支援教師和校長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形成教學特色和辦學風格,努力營造教育家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

  19、健全績效工資保障機制。各地要建立中小學教師工資收入增長長效聯動機制,調整公務員收入分配政策時必須同步考慮中小學教師,核定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時必須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學教師收入分配激勵機制,有效體現教師工作量和工作績效。充分考慮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要求,適當提高普通高中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水平。中等職業學校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收入,不納入所在學校績效工資總量。高校專職從事教學的人員,適當提高基礎性績效工資在績效工資中的比重;對聘用的高層次人才和具有創新實踐成果的優秀人才,可實行年薪制、協議工資、專案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製度,實際薪酬發放水平不納入所在單位績效工資總量核定範圍。(責任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

  20、關心鄉村教師工作生活。各地要大力實施鄉村教師支援計劃,將更多的教育投入用於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改善鄉村教師工作和生活條件。在落實省鄉鎮工作人員補貼政策的基礎上,按照不低於20%的比例提高村小、教學點教師的補貼發放標準,使鄉村學校教師實際工資收入水平高於同職級城鎮教師工資收入水平。鼓勵縣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院校採取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期服務等方式,為鄉村學校及教學點培養“一專多能”教師。省有關部門啟動實施鄉村教師培養與獎勵計劃,每年遴選100名在鄉村學校工作5年以上的優秀青年教師,培養造就一批鄉村青年領軍教師,最佳化鄉村青年教師發展環境;每年認定100名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以上的優秀教師,按規定給予一定獎勵。實施銀齡講學計劃,鼓勵支援身體健康的退休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1、重視教師住房保障。各地要把符合條件的教師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按規定落實教師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等,探索實施共有產權房政策。有條件的高校可分層分類向教師提供安家補貼、購(租)房補貼,以貨幣化、市場化方式解決教師住房問題。高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一視同仁享受當地人才住房優惠政策。加快推進高校青年教師週轉住房建設和管理,切實解決青年教師臨時住房困難。(責任單位: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22、維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民辦學校應依法保障教職工的工資福利待遇,積極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建立健全教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按規定為教職工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具備條件的可辦理補充養老保險。民辦學校應每年在學費收入中安排不少於5%的資金用於教師隊伍建設。民辦學校教師在業務培訓、職務聘任、教齡和工齡計算、表彰獎勵、科研立項等方面享有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權利。(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四、確保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一)加強組織領導。教師工作實行黨委和政府一把手負責制,主要負責同志要以更高遠的歷史站位、更寬廣的國際視野、更深邃的戰略眼光,把教師工作記在心裡、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各級黨委常委會議、政府常務會議每年分別至少研究一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緊扣廣大教師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大問題,找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加大推進力度,確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落實到位。建立教師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教師隊伍建設改革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

  (二)優先保障投入。各級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投入重點予以優先保障,完善支出保障機制,最佳化經費投入結構,主要用於按規定提高教師待遇保障、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和實施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相關部門要抓緊制定切實提高教師待遇的具體措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未達到規定要求的地區,要限期整改達標,省財政加大對財政困難地區的支援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支援教師隊伍建設的積極性。建立嚴格的教育經費監管制度,規範教育經費使用,確保資金使用效益。

  (三)強化督查問責。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將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列入督查督導工作重點內容,並將結果作為黨政領導班子和有關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獎懲任免的重要參考。對工作推進不力、成效不明顯,影響教育事業發展和教師隊伍穩定的,按規定追究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四)營造良好氛圍。各地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因地制宜開展多種形式的優秀教師宣傳獎勵活動,推出一批能夠產生廣泛影響、展現時代風貌的教師典型。統籌對學校的考核、檢查、評比,建立相應制度,防止形式主義的考核檢查干擾教師正常教學,不簡單用升學率、學生考試成績、論文等評價教師,真正讓教師安心教書育人。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對教師出資獎勵,開展尊師活動,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