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通用9篇)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通用9篇)

  為了確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條不紊地開展,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要怎麼制定科學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1

  活動目標:

  1、進一步熟悉歌曲,能帶著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活潑的風格。

  2、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表演歌曲,並在表演中積極演唱歌曲。

  3、透過遊戲,體驗音樂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重點:

  進一步熟悉歌曲,能帶著歡快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歌曲活潑的風格。

  活動難點:

  鼓勵幼兒大膽創編動作表演歌曲,並在表演中積極演唱歌曲。

  活動準備:

  紅綠燈標誌牌。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1、《這是小兵》

  2、《我們大家做得好》

  3、《秋天》

  4、《慶祝節日咚咚鏘》

  二、進一步熟悉歌曲

  1、教師彈奏樂曲旋律,引導幼兒回憶歌曲名稱:剛才老師彈的歌曲叫

  什麼名字?

  2、歌曲裡唱了些什麼?(幼兒自由哼唱歌曲的一些樂句)

  3、我們一起完整地來唱一遍歌曲。

  4、小朋友開著漂亮的小汽車,心情怎麼樣?你們來做做高興的樣子給老師看看,請小朋友帶著高興的表情用高興的聲音來唱唱《小汽車》。

  三、表演歌曲

  1、我們除了用高興的表情和聲音演唱歌曲,還可以用一些好看的動作來表演歌曲,請小朋友想一想可以怎麼來表演小司機開小汽車。

  2、幼兒自由創編動作表演歌曲。

  3、剛才老師看見××小朋友表演的很好,(評價個別幼兒的動作特點)請他來教教我們吧。(個別幼兒上前表演開汽車的,教師帶領其他幼兒一起學習。)

  四、遊戲:紅綠燈

  1、小朋友們都學會了開汽車,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遊戲的名字叫《紅綠燈》。

  2、什麼是紅綠燈?小汽車看見了紅燈要怎麼樣?看見了綠燈要怎麼樣?開車的時候還要注意什麼?(避免發生碰撞)

  3、講解遊戲規則:我們一起到門口的走廊上,走廊就是大馬路,小朋友邊唱歌邊開小汽車,記住一定要唱著《小汽車》的歌,到了路口(老師站著的地方)要留心看紅綠燈,紅燈停,綠燈行。不按燈行駛或不唱歌的小司機都會被交警攔下。

  4、帶領幼兒遊戲。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用領唱齊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2、按原歌詞的格式和內容創編新歌詞。

  3、體驗與同伴合作歌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對農場(村)的動物及叫聲有一定的認知經驗(經驗)

  2、幼兒已學過歌曲《小豬睡覺》(經驗)。

  3、農場背景圖一張,以及小雞、小鴨、小豬等小動物的實物圖片,和節奏卡兩張(×○×○,×××—)。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表演《小豬睡覺》

  1、 幼兒複習歌表演《小豬睡覺》。提問:小豬住在那裡?(引出歌詞:小豬在農場裡,同時出示農場背景圖,以及小豬)

  2、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小豬的叫聲:嚕嚕。

  二、學唱新歌。

  (1)幼兒學唱小豬的叫聲。(出示節奏卡)

  1、小豬吃飽了就睡,睡著了還要打呼嚕,問:打呼嚕時的叫聲應該怎麼樣?引出節奏卡(×○×○),讓幼兒學念其中的歌詞:嚕嚕。

  2、用同樣的方法引出小豬找食吃時的叫聲,同時出示節奏卡(×××—),幼兒學念嚕嚕嚕。

  3、幼兒跟隨教師學說其中的歌詞,注意掌握休止節奏。

  (2)透過領唱齊唱等方式幼兒完整學唱歌曲。

  1、幼兒邊看圖,邊聽教師完整範唱歌曲。

  2、用領唱齊唱方法幼兒學唱歌曲,並模仿相應的動作。

  3、引出歌曲名稱《在農場裡》,同時出示“在農場裡”四個字寶寶。

  三、創編新歌詞。

  1、幼兒遷移經驗,說出在農場的其他動物及其叫聲,並編進歌曲裡唱一唱。

  2、請個別幼兒將自己編的歌詞唱出來,大家跟著學唱。

  3、用新編的歌詞進行領唱、齊唱。

  四、結束談話。

  表揚幼兒能積極動腦,並給創編歌曲的幼兒將一朵小紅花,鼓勵幼兒回家把歌曲編給爸爸媽媽聽。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3

  活動準備:

  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律動:《哈達獻給解放軍》、《織布》;

  2、練聲:《精彩夏天》、《山谷迴音真好聽》。

  二、基本部分。

  1、熟悉樂曲並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1)教師:小朋友相處在一起已經三年了,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小朋友就要畢業,老師和小朋友就要分開了,以後我們還是好朋友嗎?

  (2)教師:你還記得好朋友是怎麼和你一起玩的,怎樣幫助過你嗎?

  教師:有一首歌曲唱的是朋友之間的友誼,分別的時候,好朋友總是唱起這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教師範唱,幼兒完整欣賞歌曲。

  (1)教師範唱。

  (2)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歌詞。

  教師:你聽到歌詞裡說了些什麼呢?說的最多的是一句什麼話?“舊日朋友”、“懷念”是什麼意思。

  教師結合和孩子回答小結:說的最多的一句是“友誼萬歲”, “舊日朋友”就是“老朋友“的意思;“懷念”是“想念”的意思。

  (3)引導幼兒第二次傾聽範唱。教師自然帶動幼兒與領座同伴目光對視,隨著節拍輕搖身體。

  教師:和好朋友一起面對面再來聽一聽這首歌吧!

  3、幼兒學唱歌曲。

  (1)教師有感情地邊彈唱邊唱,引導幼兒用輕聲哼唱的方法完整感受旋律。

  教師:這首歌曲聽起來有什麼感覺?我們應該怎樣唱?

  教師小結:這首歌曲是抒情曲調,歌詞所表達了離別情緒,十分感人。

  (2)教師範唱第一、二樂句,注意提醒幼兒弱拍起唱的強弱處理及延長音的情感處理。

  教師彈琴,幼兒反覆跟唱歌曲。

  (3)教師演唱兩段歌詞,幼兒完整唱出歌曲。

  (4)提醒幼兒唱準弱起小節。

  三、告別時刻。

  1、複習《小牧民》,結束本活動。

  2、教師:我們馬上就要告別了,你想和朋友怎樣告別呢?下課後和好朋友可以握手、擁抱、拉鉤、擊拳等。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六一節是全世界兒童的節日。

  2、學習唱十六分音符及間奏,體驗節日快樂的心情。

  活動準備:

  走與跑錄音帶、《小鴨子的舞》錄音帶、小鴨頭飾。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走著去,跑回來》,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變化,知道走的音樂慢,跑的音樂快一些。

  2、幼兒在音樂的伴奏下走著去,跑回來練習走與跑的動作,音樂反覆的變化,加強幼兒對快慢的感受與辨別能力。

  3、歌曲:“慶祝六一兒童節”

  (1)“六月一日是全世界小朋友的節日,我們生活在今天感到無比的幸福和快樂,六一的歌是甜甜的,六―的花是香香的,六一的小朋友個個都是美美的。”

  (2)幼兒欣賞老師範唱《六一的歌》。

  (3)隨老師有節奏的朗讀歌詞。

  (4)學唱全曲,輔導幼兒唱準歌曲中的十六分音符、間奏,體驗節日的快樂,用歌聲表達愉快的情感。

  4、複習《我有玩具大家玩》、《大雨小雨》

  (1)《我有玩具大家玩》吐字要清楚,聲音由弱到強,表現出我有玩具大家玩,友好的情感,利用領唱,齊唱練習。

  (2)《大雨小雨》

  幼兒分組,一組唱大雨,―組唱小雨,分組唱時注意銜接的要緊湊、自然,節奏準確合拍。

  5、欣賞:《小鴨的舞》

  (1)幼兒安靜的欣賞《小鴨的舞》

  提問,這首樂曲表現的是哪一種小動物的事?對是小鴨子的故事。你們仔細聽聽小鴨子在幹什麼?

  (2)分段聽:(1)─(11)要求幼兒集中精力聽音樂,從歡快活潑的音樂聲中聽出小鴨子在高興的跳舞,速度稍快。

  (12)─(20)啟發幼兒從音樂的表現手法上聽出小鴨子很高興的游泳,速度較慢。

  (21)─(25)小鴨子們游泳後又繼續愉快的跳起舞來,速度稍快。

  結束部分:

  幼兒戴上小鴨頭飾,在老師的引導下聽音樂做動作,感知音樂的快慢與表達的內容關係。幼兒自然地離開教室。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5

  設計意圖:

  午飯後,小朋友吵鬧聲非常大,我在組織小朋友說兒歌時,發現小朋友對本地的民謠兒歌非常感興趣,他們打著節奏、拍著手,非常高興。其實,我園在開展《利用鄉土民謠兒歌豐富幼兒語言》這一子課題時,我們挖掘了許多適合幼兒頌唱的,如“咱倆好”“大蘋果”等等民謠兒歌,不僅琅琅上口,而且教育意義淺顯易懂,都深受幼兒喜愛,為此,我特選擇了“板凳謠”這首民謠兒歌,藉助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幼兒感受朗誦民謠兒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激發幼兒熱愛家鄉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幼兒學會民謠兒歌《板凳謠》。

  2、幼兒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3、幼兒初步學會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1、幼兒輕音樂磁帶;

  2、幼兒自制打擊樂35三十五件(玻璃瓶、奶粉罐)

  3、活動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貓、白鵝一套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提問:小朋友們參加過運動會嗎?運動會上都有哪些專案?師友討論

  2、小動物們也要開運動會了我們趕快去看看吧!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教授兒歌《板凳謠》。

  (1)教師配著歡快的音樂一邊念兒歌一邊根據兒歌內容操作活動卡片。(板凳、乖乖、小猴、熊貓、白鵝逐一出示)

  (2)根據兒歌內容,教師提問,幼兒看圖回答,熟悉兒歌內容。

  提問:最先坐在板凳上的是誰?乖乖出來幹了什麼?乖乖下來是誰坐在板凳上?小猴參加了什麼專案?小猴下來是誰坐在板凳上?熊貓出來幹來了什麼?白鵝參加了拉拉隊,大家要去幹什麼?

  (3)教師請幼兒看圖說兒歌。(教師提示)

  (4)教師請幼兒拍手打節奏看圖說兒歌。

  (5)教師請幼兒配上歡快的音樂有節奏的說兒歌。

  2、師幼利用自制打擊樂打節奏說兒歌,熟練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1)教師示範第一種兒歌節奏,師幼打節奏說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節奏型:x x | x x | x x | x x ||

  (2)教師示範第二種兒歌節奏,師幼打節奏說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

  節奏型:x x x x | x x | x x x x | x x ||

  (3)配音樂打節奏說兒歌。

  (三)結束部分——小動物們的運動會真熱鬧,我們也一樣愛運動,我們到操場上做運動吧!

  附:板凳謠板凳板凳歪歪,上面坐著乖乖,乖乖出來踢球,上面坐著小猴,小猴出來賽跑,上面坐著熊貓,熊貓出來拔河,上面坐著白鵝;白鵝參加拉拉隊,大家來開運動會。

  活動分析:

  此活動教師能透過美妙的音樂及活動圖片讓幼兒從聽覺和視覺上對朗誦兒歌產生興趣,同時又能運用自制樂器,打擊節奏,使幼兒從中感受民謠兒歌的韻律美。在動靜交替的活動中,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還體驗了樂器、兒歌融為一體帶來的快樂,順利完成了教育目標。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學習《撥浪鼓》中前半段的二聲部輪唱。

  2、在教師指揮動作和圖譜的提示下,遷移原有歌曲中回聲經驗學習演唱第二聲部。

  3、願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與同伴合作演唱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會唱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

  2、已學會歌曲《撥浪鼓》後半段。

  3、原聲和回聲圖1-8。

  三、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

  1、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歌曲。

  2、引導幼兒回憶《山谷迴音真好聽》中原聲和回聲的關係。

  (二)欣賞歌曲《撥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的形式。

  1、教師和配班教師合作二聲部輪唱《撥浪鼓》,幼兒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

  2、教師再次合作演唱,引導幼兒說出二聲部輪唱的方式並嘗試演唱。

  3、教師範唱第一聲部,幫助幼兒瞭解歌曲內容。

  (三)教師逐步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學習二聲部輪唱。

  1、根據幼兒所聽到的歌曲內容,教師逐步出示圖譜並練習。

  2、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瞭解每個樂句的音值並正確演唱。

  (三)幼兒嘗試演唱《撥浪鼓》,體驗合作演唱的樂趣。

  1、教師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師指揮,幼兒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師指圖,幼兒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4、幼兒看圖譜輪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兒自由選擇原聲或回聲,加入歌曲後半段,完整演唱歌曲。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遊戲活動,有表演的興趣。

  2、感受音樂的快慢,並能用相應動作表現。

  二、活動準備:

  1、小圍裙、音樂、錄音機;

  2、玩過“買菜”遊戲。

  三、活動過程:

  (一)律動“買菜”:

  1、師:繫上了小圍裙,你們是誰呀?(幼:我們是快樂的小廚師)

  師:小廚師們!(哎!)挎上小籃子!(噢!)一起去買菜!(好!)

  2、聽“開汽車”音樂“上菜場”。

  3、律動“買菜”:

  齊念:走一走、看一看,小菜場、真熱鬧,葷菜蔬菜樣樣有,紅蘿蔔、綠青菜,新鮮黃瓜擺一排;小螃蟹、大甲魚,雞鴨魚肉任你挑。(邊念邊做拍手跺腳等動作)

  師:紅蘿蔔、綠青菜——妹:我要買!

  師:小螃蟹、大甲魚——弟:來兩隻!師:新鮮的雞鴨魚肉——眾:我們要!齊:葷菜蔬菜買一籃,開上汽車回家嘍!

  4、聽“開汽車”音樂回家。

  (二)欣賞音樂“切菜”

  1、師:你們買了什麼菜呀?(蘿蔔、青菜、魚、肉等)這麼大一塊肉,該把它切小了才能燒,怎麼切呢?(很慢、很用力的)

  2、師隨慢音樂做切大肉動作。

  3、幼兒隨慢音樂做切大魚、大肉動作(配上嘿—嘿—)。

  4、聽快的音樂,讓幼兒進行對比:你們聽,這段音樂是在切大魚大肉嗎?是在幹什麼?

  (切大魚大肉可真累,所以很慢、很用力的;現在的音樂很快的,就象在切蔬菜,因為蔬菜比較嫩、容易切。)

  5、一起聽快的音樂切蔬菜。(配上篤篤篤,篤篤篤)

  6、聽快慢交替的'音樂做相應的切菜動作。

  (三)結束部分:複習歌表演“辦家家”。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8

  活動目的

  1、學編歌曲《母鴨帶小鴨》,引導幼兒把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動作仿編成歌曲並能大膽的唱出來,體驗成功的快樂。

  2、在音樂活動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重點和難點

  1、引導幼兒創編歌詞。

  2、引導幼兒根據旋律唱成歌曲。

  活動準備

  背景圖小動物錄音帶皺紙

  活動流程

  律動進場——集體舞——學編歌曲——集體律動——退場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鳥飛》進場

  我們一起去動物園玩好嗎?

  二、集體舞蹈:歡樂舞

  有那麼多小動物歡迎我們,看看有些誰?你們開心嗎?一起來跳個歡樂舞!

  三、學編歌曲《母鴨帶小鴨》

  (一)、聽(呷嘎嘎、呷嘎嘎)母鴨帶著小鴨也來了,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1、集體唱一遍歌曲《母鴨帶小鴨》講評(分強弱唱)

  2、再唱一遍歌曲。

  (二)、學編歌曲

  動物園裡會唱歌的小動物可多了,今天我們要來學個新本領,把這些小動物也編到《母鴨帶小鴨》這首歌曲中來唱。待一會在你們編得時候先講你編得小動物是誰?它是怎麼唱歌的?它會幹什麼?

  1、幼兒示範編(請一幼兒講講想給誰編?它怎麼叫?會幹些什麼?然後念一念再唱一唱。)

  2、幼兒自由討論創編,教師巡迴指導。

  3、幼兒展示自己創編的歌曲(5—6組幼兒)。

  教師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歌詞,體驗成功的快樂。

  四、集體律動

  引導幼兒每人唱自己編的歌曲可以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

  五、《走路》退場

  動物園裡還有許多好玩的地方,我們到別處去看看。

  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方案 篇9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音樂教育潛移默化地塑造幼兒的心靈,開闊視野,拓展思維,發展智力,而音樂情境地創設更能提高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如何創設幼兒感興趣的音樂情境,激發幼兒自發、自主地進行音樂體驗、表達與表現,是目前我園幼兒音樂活動研究的瓶頸問題。“繪本故事”以其有趣的故事內容,極具視覺衝擊的故事畫面贏得了孩子和老師們的親賴。可不可以將繪本運用到音樂活動中去?怎樣有效地利用繪本,提高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促進幼兒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的能力,我們做了以下嘗試:

  一、把握整體,挖掘內涵

  每一個繪本都蘊含著不同的寓意,教師要善於運用繪本所闡述的道理,挖掘繪本中的亮點及所表達的情感等等進行活動的設計,使之真正為音樂教學服務。

  (一)以情感人

  繪本中情感的體驗往往成為孩子表達表現的動力。運用繪本激發幼兒的情感而開展音樂活動是繪本運用中的一個方法。如在大班“海底世界”的主題開展中,孩子們積累了許多關於海洋動物的知識經驗,老師想透過開展一次音樂欣賞活動,透過肢體表現,進一步體驗和感受,於是找到了《海底世界》這首魔幻而趣味的音樂,如何引導幼兒理解音樂,激發自主表現呢?

  繪本《小黑魚》解決了所有的難題。故事中因為一條大魚的侵入,使小黑魚的朋友小紅魚們失去了生命,小黑魚孤單地在大海里遊著。孩子們隨著小黑魚的不幸經歷而發生強烈的心理變化——小黑魚沒有朋友了怎麼辦?我們能不能幫幫小黑魚?於是大海里出現由小朋友隨著音樂表演的各種各樣海里的動物:海馬、海蛇、海龜、螃蟹......他們都想成為小黑魚的新朋友。故事感人的情節引發幼兒大膽地肢體表演,活動不再為表演而表演,當活動充斥著情感時,孩子們的表演是自然流露、情感的宣洩。孩子們在音樂遊戲中體驗到勝利的喜悅,情感達到高潮。

  (二)以趣引人

  聽故事是孩子們最大的興趣之一,有趣而富於變化的故事內容更能引發孩子們的共鳴。透過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激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是繪本故事在音樂活動中有效運用的又一手段。

  1.有趣的故事人物。人物形象是引起幼兒興趣的一大要素。我們經常會看到商場出售的兒童用品中大多印有誇張的卡通人物,商家也利用消費群的心理設計商品。由此可見,這些有趣、可愛、熟悉的人物形象能吸引幼兒的眼球,引發幼兒的共鳴。我們的音樂活動也能運用繪本中幼兒所熟知的人物引發幼兒音樂學習的興趣。

  小班年齡段的音樂學習是興趣培養的關鍵期,三段體統一模式的歌唱活動不再能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朵拉是近幾年來新興的動畫人物,以其可愛的形象,樂於助人的品質而受到大家的推崇,與其有關的動畫繪本、故事光碟充斥著兒童文化市場。幾乎每一個孩子都看過關於朵拉的故事,活動以她為主角勢必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巧妙地運用多拉的探險歷程而設計成一堂生動有趣的音樂新授活動《多拉的旅行》,幼兒在由故事人物牽引的有趣的情境中愉快地進行音樂的體驗。

  2.有趣的故事情節。音樂和故事向來就是融於一體的,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絡,在音樂史上有許多作品取材於故事,又透過音樂向人們講述故事。如《梁祝》、《天方夜譚》都取材於民間故事,著名的交響童話《龜兔賽跑》和《彼得與狼》它們既是一部音樂作品,又是一則生動的童話故事,還有久唱不衰的歌曲《二小放牛郎》,它的歌詞本身就是一則完整而精美的故事,透過歌聲向人們世代傳頌這個動人的故事。

  我們都知道聽故事、講故事一直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在故事中孩子們更關注的是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故事情節與音樂的密切聯絡來進行教學,可以達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既能很好地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學得主動、學得輕鬆,又能開發智力、發展幼兒的擴散性思維,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如中班音樂新授活動《三隻小豬》,老師自編了一首旋律悅耳、歌詞簡單的三段體的《三隻小豬》歌曲,運用三隻小豬分別造不同材質的房子的故事情節,透過觀看影片,引發幼兒幫助小豬蓋房的願望,激發幼兒學唱歌曲,幼兒的故事情境的引導下,自主且大膽地學唱。更巧妙地是老師還請幼兒透過觀看故事,對歌曲進行創編,因為有了故事的支撐,創編對於中班幼兒不再困難,孩子們充分施展聰明才智,幫豬老大和豬老二選了最堅固的材料,蓋起了鐵房子、石頭房子?

  一個出人意料的故事結尾,或者一個圓滿的故事結局是故事的點睛之筆,也成為以繪本為題材的音樂活動的出彩之處。繪本《葉子鳥》中落下最後一片葉子的光禿禿的大樹,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中捅了馬蜂窩後四處逃竄的狐狸等各種各樣的故事結尾給音樂教學帶來特別的創意。還是以《小黑魚》為例,故事結尾大魚又來了,該怎麼辦?孩子們討論著,思考著。出去,就這樣出去又會被大魚吃掉;不出去,難道就一直躲在黑暗的角落裡嗎?孩子們充分感受到了小黑魚的彷徨。最終,大家還是選擇了勇敢地面對敵人。在音樂聲中,孩子們變成了無數條小魚,大家遊成了一條更大的魚,共同趕跑大魚。繪本出人意料的故事結尾激發幼兒合作表現大魚,巧妙地解決了音樂欣賞活動中如何引導幼兒進行合作表達表現這一難點問題。

  3.以智育人。每一個繪本故事都蘊含一定的寓意,能夠起到激勵、警示等多種的教育意義。對於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優秀品德的形成都起到積極的作用。如繪本《我的爸爸不上班》描繪從事不同職業的父親的形象,從而讓幼兒瞭解、尊重、熱愛爸爸。又如繪本故事《我的幼兒園》《起床了》這一有趣的繪本故事,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伴隨著歡快的旋律邊學唱歌曲邊表演,使孩子們感受到朋友之間相互關愛的情感以及解決了該班幼兒冬天愛睡懶覺的不良習慣。

  二、依託繪本,巧妙運用

  不是每一個繪本都能適合幼兒在音樂活動的使用,也不是每一個繪本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效運用到教學中去。在音樂活動中繪本的另一有效運用方法就是將繪本稍作修改,使之能為完成教學目標服務。在這裡羅列了幾個繪本修改中的方法:

  1.刪減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去枝強幹法。依據音樂活動的目標,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為前提,能使幼兒在完整欣賞故事的基礎上進行音樂活動。將故事中不需要的情節進行刪減,使故事內容緊湊,故事情節的發展更便於幼兒的音樂活動。

  大班幼兒音樂領域目標中提出能夠用樂器模仿自然界中的聲響,並嘗試合作演奏。打擊樂器豐富的種類,有趣的聲響能形象地模仿各種聲音。《母雞蘿絲去散步》這一繪本故事,貪吃的狐狸在抓母雞的途中發生了許多倒黴的事而產生各種古怪的聲音,老師巧用這一繪本設計了音樂打擊樂活動。由於故事篇幅較長,有些情節很難用聲音表現,老師就對原著進行刪減,最後保留了狐狸所經過的四個場景進行演奏,請幼兒自由組合成四組,自由選擇樂器,以迴旋曲的方法將狐狸在每個場景中的遭遇所可能發出的聲響用小樂器表現。

  2.提煉法。在我們所接觸的繪本中,有寓意簡單,孩子較易理解的作品,但也有些涵義深奧,闡述的是成人世界的某一現象、生命的價值等等,對於幼兒來說比較難以理解,但是繪本中豐富的畫面卻是吸引幼兒的地方。老師運用繪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頁來為音樂活動服務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春天到了,池塘裡小蝌蚪成群結對地游來游去,立刻引起了中班幼兒的注意,蝌蚪會變成青蛙的知識不再能滿足中班幼兒的需要,孩子們更關注的是蝌蚪生長過程——小蝌蚪是怎樣變成青蛙的。透過音樂活動讓幼兒來了解這一知識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我們發現了《魚就是魚》這一繪本,繪本中描述了一條魚與一條蝌蚪的經歷。魚因為羨慕好朋友變成青蛙了的蝌蚪可以在陸地上生活,而跳到了陸地,想要看一看青蛙所說的會飛的鳥,會用兩條腿走路的男人、女人、小孩差點死去,當青蛙把它推入水裡後,它才覺得水裡的生活是多麼的美妙。繪本所要闡述的最關鍵的經驗就是——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此深奧的道理幼兒能理解嗎?最後,老師將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創編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歌曲,並結合《魚就是魚》的繪本動畫中擷取的池塘裡小魚變大魚,蝌蚪變青蛙的片段設計了一個歌曲新授活動。詼諧而有趣的故事情節,生動形象的繪本畫面,激發歌唱興趣,促進歌詞記憶,使幼兒在美妙的音樂中瞭解了蝌蚪的成長。

  在金色的秋天裡,落得滿地都是的秋葉吸引著孩子們的目光,於是我們開展了各種以秋葉為主題的音樂活動,在歌唱活動《秋葉》以後,孩子們產生了想要跳跳落葉飄落的舞蹈的願望。如何能使幼兒更豐富地表現樹葉飄落的形態呢?繪本《葉子鳥》,語言簡潔,畫面豐富,採用了真實的樹葉形象,豐富的樹葉造型,巧妙地排列組合,極富感染力。其中有一頁,形態各異的樹葉佈滿了整張畫面,樹葉旁還誇張地添畫上漩渦和音符,似乎所有的樹葉都隨著音樂朝著不同的方向旋轉著、飛舞著。中班的老師們就選用這一頁作為音樂活動《秋天的樹葉》的核心教具,引發幼兒透過觀察畫面上樹葉的動態,來進行模仿樹葉飄落的肢體表現。

  我們的繪本研究還剛剛起步,但是在幼兒音樂活動開展中深刻感受到繪本的魅力,經典優秀的繪本故事為老師施展聰明才智建立了平臺,也為孩子們的音樂活動搭建了嶄新的舞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