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5篇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5篇

  為了確定工作或事情順利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學活動方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幼兒會用語言講述收集的廢品及收集中發生的趣事,嘗試用多種方法給廢品分類,拓寬幼兒的思維。

  2、使幼兒在廢品利用中得到樂趣,在“變廢為寶”製作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及交往能力。

  3、透過活動使幼兒懂得保護環境,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和家長共同填寫的“廢品調查表”。

  2、“奇妙的商店”的場景;大象、小猴、小貓、小豬、小狐狸、小雞的圖片及相關的禮物,各種廢物自制的玩具等。

  3、幼兒收集的各種廢品。

  活動過程:

  1.以故事“奇妙的商店”匯入活動。

  (1)小朋友,你們平時吃桃子、西瓜、葡萄時會將桃核、西瓜皮、葡萄籽如何處理?有位大象伯伯可能幹了,它將這些廢品變成一件件的禮物送給它的動物朋友,想知道是什麼禮物嗎?請聽故事“奇妙的商店”。

  (2)提問:小動物們用什麼廢品製作了哪些禮物?大象伯伯開的“奇妙的商店”有什麼用?(利用廢品,變廢為寶,保護環境,防止汙染。)

  2.幼兒講述收集的廢品及收集趣事。

  (1)在我們生活中每天也有許多廢品,前幾天我們還做過“收集廢品”的調查,請與你旁邊的小朋友互相說說你收集了哪些廢品,在收集過程中發生的有趣、好玩的事也可以說一說。

  (2)請2-3位幼兒介紹調查表,說說收集中發生的趣事。

  3.鼓勵幼兒嘗試用多種方法給廢品分類。

  (1)你們看,這些紙箱裡就是小朋友從家中收集來的廢品,這麼多擺放在一起很亂,有什麼好方法讓這些廢品擺放整齊?

  幼兒說方法:如相同物品放一起.如瓶子一堆、盒子一堆等,幼兒動手擺放箱中的廢品。你覺得還有哪些廢品擺放得不合適?請1-2位幼兒檢查擺放。

  (2)除了這樣分,你還能想出其它更好的分法嗎?教師鼓勵幼兒想出各種不同分法如:盒子分(糖盒、牙膏盒、鞋盒);瓶子(洗髮瓶、藥瓶、飲料瓶)等。

  (3)教師適時地抓住教育契機引導幼兒按廢品材料進行分類。如幼兒說:可以把紙做的東西放一起。找找還有哪些是紙做的?看看還有的廢品是什麼材料做的?幼兒說出金屬類、玻璃類、塑膠類等,並找找相關的廢品有哪些?商討分別放哪更合適?

  幼兒按材料再次對廢品進行分類。師生共同檢查分類情況,對擺放不合適的廢品,請幼兒幫忙送到該類廢品材料中。

  4.說說廢品的利用。

  (1)提問:收集來的廢品怎樣利用?(有的廢品可以“變廢為寶,保護環境,防止汙染;有的廢品可以回收、利用,節約資源。)

  (2)廢品的作用真大。森林裡的小動物們也學著大象伯伯用廢品做了很多有趣的禮物,我們一起去看看“奇妙的商店”有哪些玩具?看看他們用什麼材料做了什麼禮物?

  5.活動延伸:

  (1)小朋友想不想也來動手、動腦試一試,把我們收集來的這些廢品變成各種有用的東西送到大象伯伯的商店呢?

  (2)幼兒手工,教師巡迴指導,幼兒互相交流製作中的經驗、協商遇到的難題想辦法解決。

  (3)互相欣賞作品,將幼兒作品展示在KT板上,互相交流,體驗製作的樂趣及成功的喜悅。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2

  活動目標

  1、利用幼兒園玩水池為幼兒提供玩水的機會,感知水的特點,鞏固對水的認識。

  2、引導幼兒用各種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體的“沉”與“浮”現象。培養幼兒觀察、比較、歸納的能力。

  3、讓幼兒感受水中發現的樂趣,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4、培養幼兒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質。

  活動準備

  1、提前幾天告訴幼兒星期×下午我們到“玩水池”玩水。老師、幼兒及家長共同蒐集玩水的材料。塑膠製品:果奶瓶、塑膠玩具、小水桶等;木製品:積木、樹枝、冰糕棍、樹葉等;紙製品:硬紙殼、皺紋紙、報紙、作業紙、紙盒等;泡沫製品以及小石塊、鵝卵石、小鐵塊等。並讓幼兒用塑膠袋將材料裝好,作上標記,放在玩具櫃裡。

  2、活動前,檢查水池的安全、衛生。池底是否有異物,池水是否清潔,池水高度是否適當。

  活動重難點:感知物體的沉浮現象。

  活動過程

  1、感覺遊戲。

  鼓勵幼兒同老師一起到水池玩水(個別膽小不願到水池玩的幼兒暫不強求,允許他們在水池邊玩)。引導幼兒看看水中的小腳丫或涼鞋;試試用雙手捧水;體會把手掌平放在水中與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覺;體驗水中走路的感受。幫助幼兒回憶、再現過去所學知識,如:能看見水中的小腳丫,是因為水透明、無色,捧著的水一會兒沒有了,是因為水會流動等等;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感受或發現,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聽覺遊戲。

  請幼兒將塑膠袋裡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讓幼兒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再試一試、聽一聽、比一比不同材料從高處、低處投入水中聲音的大小。幼兒反覆對比實驗,相互討論,得出結論:從高處將材料投入水中比低處將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輕的材料投入水中聲音大。讓幼兒閉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裡的不同聲音;回憶的故事《咕咚來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聲音,理解小兔為什麼會嚇得驚慌失措。

  3、觀察、比較、歸納遊戲。

  觀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現象;比較材料的輕、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輕、重、厚、薄和“沉”、“浮”的關係;歸納那類材料會沉於水中,那類材料會浮於水中。

  4、觸覺遊戲。

  用手觸控、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會爛,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請幼兒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膠袋裡,使水中無雜物。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一一保護水資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種遊戲中,均讓幼兒充分討論、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發現等。以此提高幼兒的交往技能,體驗分享的快樂,體驗“發現學習”的驚喜、樂趣。

  活動延伸

  請幼兒把玩水材料帶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發現”告訴爸爸媽媽。請家長作好記錄,次日交給老師。以便老師及時瞭解孩子“水中發現”的多與少、深與淺;瞭解孩子的表達能力;瞭解孩子對這種活動方式的興趣及認可程度;瞭解孩子某方面的個體差異,如聽覺、觸覺、記憶等。以便教師根據幼兒個體差異,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從中發現孩子們的興趣點,擴散或尋找新的教育活動內容。

  活動點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進一步突出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思想。《水中的發現一一大班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力求體現這一思想並遵循了幼兒學習的三個特點:

  一是幼兒的學習受興趣和需求直接驅動。玩水是幼兒感興趣的,所以,他們會積極投入、主動探索、發現學習。在發現學習中獲得成功,充分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二是幼兒的學習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對事物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需要用動作和各種感觀來幫助思維。因此,給幼兒提供操作機會和調動幼兒的各種感觀共同參與尤為重要。

  三是由於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學習程序,幼兒與幼兒間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使孩子們樂意接受。同時,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均得到發展。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3

  一、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光的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他們對這些現象的產生不理解,也很有興趣很願意透過實驗來探索一些光的奧秘,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願望,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二、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秘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鐵環、放大鏡、硬幣、手電筒、三稜鏡、吹泡泡液等。

  2、課件(一):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裡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訊號燈。

  課件(二):醫用的胃透鏡、x光、鐳射、汽車的反光鏡、潛艇的潛望鏡、南極考察用的冰透鏡、照相機、放大鏡等。

  四、活動過程:

  一、設定場景(拉上多媒體教室的窗簾使室內變暗)

  師:提問:"小朋友,屋裡為什麼變暗了?"

  幼兒:"沒有光了,所以屋裡變暗了;"

  (開啟燈)提問:"為什麼屋裡又亮了?"

  幼兒:"因為有燈光了,所以屋裡變亮了"。

  師:"那麼,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1、瞭解光的種類:

  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鐳射、熒光棒、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

  師講解: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燈光、鐳射、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製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2、探索光的特性:

  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一)、將活動室窗簾拉上,使室內變暗,開啟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還可以在有太陽時,在窗玻璃上貼上一塊中間剪有洞的黑紙,讓幼兒觀察太陽光是怎樣射進來的?

  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陽光是直著射進來的。"

  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二)、(拉開窗簾)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裡的水。

  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

  幼兒:"我發現小鏡子反光,""我發現水盆裡的水也反光""我發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

  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現筷子折了";"我發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師告訴幼兒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個特性.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瞭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

  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一):瞭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訊號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等。師接合課件依一介紹光的這些用途。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兒:"作手影、幫助找東西"。

  4、遊戲: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稜鏡反射太陽光,讓幼兒觀看光的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5、小製作:變色陀螺或潛望鏡。

  6、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五、活動反思:

  本活動幼兒很喜歡,都能積極參與,探索興趣很足,很願意做實驗。也懂得了許多關於光的知識,明白了光的這些特性。但內容有點多,時間稍長,所以建議將光的顏色部分探索和製作變色陀螺另設一課時。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傳說《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麼會下雨?”的故事傳說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麼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麼?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裡,問:杯子裡冒出來的是什麼?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麼?為什麼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裡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麼多的水蒸氣都到哪裡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傳說《小水滴旅行記》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麼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瞭解雨與人類的關係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透過實驗觀察,比較、瞭解種子發芽與水、溫度、陽光、空氣的關係。

  2、教幼兒學會做觀察記錄,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二、活動準備

  各種種子及相應的植物圖片,容器五個,紙、筆,從種子到植物發芽、長成、開花、結果的圖片。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各種植物的圖片,問幼兒:“這些大樹、蔬菜、水果是怎麼來的?”引出種子。

  2、出示種子從發芽到逐漸形成一棵植物的圖片,讓幼兒瞭解種子的作用。

  3、認識各種常見水果、蔬菜的種子並讓幼兒知道種子要想變成一棵樹,首先它要發芽。

  4、取五個器皿,分別編上1—5號。將1號容器中放入幾粒蠶豆;2號容器中放入蠶豆後,再將容器倒滿水;3號容器中放入蠶豆倒入少量的水,水位略沒過蠶豆;4、5號容器與水量與3號相同,但4號容器外罩一層黑紙;5號容器放於冰箱中。

  5、老師與幼兒一起總結,5個容器中的蠶豆所處的不同環境。1號,有陽光、空氣、無水;2號,有陽光、水、無空氣;3號,水、陽光、空氣、一定溫度;4號無陽光;5號無定溫度。

  6、取紙、筆,在教師指導下畫一張記錄表,每天觀察,各種器皿中種子的變化,看哪號種子發芽。

  7、數天後,請幼兒根據觀察記錄,總結種子發芽的條件。適當的溫度、水、陽光、空氣。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6

  目標:

  ⒈對現代通訊工具感興趣,有創造、發明的慾望。

  ⒉發展觀察、比較的能力和語言表演能力。

  ⒊瞭解現代通訊工具是多種多樣的。知道它能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方便。

  準備:

  電話機、手機、子母電話機、教師名片。

  電視機、攝像機、實物投影儀、大螢幕、射屏儀。

  過程:

  ⒈透過觀察比較,瞭解電話機、手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⑴引出課題:

  (大家坐定後,電話鈴聲響起)教師去接電話,然後告訴小朋友,新馨花園幼兒園的小朋友請你們去做客。

  (手機鈴聲響起)誰願意接著個電話?電話裡告訴你什麼?

  提問:第一個電話是用什麼接聽的?第二個電話又是用什麼接聽的?

  ⑵比較電話機和手機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請幼兒仔細觀察,電話機和手機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又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小朋友可以把你的發現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教師小結:電話機和手機都有數字按鍵和其他功能鍵,都能打電話和接聽電話,但手機是一種行動電話,它沒有電話線,它是靠天線發射和接受聲音和各種資訊的,可以隨身攜帶,比一般電話機更方便。

  ⒉根據已有經驗,讓幼兒回憶、講述電話機、手機的使用方法,瞭解其用途。

  ⑴你們打過電話嗎?你是怎樣打電話的?(打電話或手機時都要先撥對方號碼。)

  ⑵你給誰打過電話?為什麼事情打電話?(親人問候、聯絡朋友、請假、遇急事通知別人等)

  ⑶還有什麼特殊情況也需要打電話?(報警110、火警119、查電話114、查時間117、天氣預報121等)

  ⑷象這些緊急電話能隨便打嗎?為什麼?

  ⒊瞭解其他通訊工具,擴大幼兒知識面。

  ⑴你們還見過或打過哪些電話?(幼兒講述後看錄影)

  ⑵除了用電話和別人聯絡外還有什麼工具也能使我們相互聯絡,把訊息告訴其他人?(幼兒講述後看錄影)

  ⑶這些東西都是幹什麼用的?

  ⑷它們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什麼好處?(方便、傳遞訊息速度快)

  ⒋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發明的慾望。

  科學家們可真聰明,發明了這麼多的通訊工具,我們小朋友也來做個小小發明家,你想設計什麼通訊工具?

  時間不早了,你可以把你的發明用各種通訊工具告訴我們。這是我的電話號碼、手機號碼、傳真號和e-mail地址,我等著你們的發明哦!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7

  活動目標:

  1、結合已有資料及生活經驗,大膽談論對雲的認識。

  2、運用合適的材料、方法表現雲的形態。

  活動準備:

  藍色繪畫紙、油畫棒幼兒活動材料第二冊第9頁。

  活動過程:

  一、 各種各樣的雲。

  1、應道幼兒觀看幼兒活動材料中雲的圖片。

  2、談論集中雲的外形和相關天氣。如積雲,胖胖的,又濃又厚,像一座山,形狀易變;捲雲,像羽毛,一行行,一群群;厚雲,寬大,灰色,位置很低。

  3、這些又大又白、一簇簇在天空中到處浮動的東西究竟是什麼呢?

  4、他們不是棉花,不是肥皂泡,不是軟糖,他們是成千上萬噸水漂浮在高空中。

  二、 我看見的雲。

  1、 引導幼兒在藍色紙上用棉絮或白色油畫棒表現出自己看見的雪白、柔軟的雲,鼓勵幼兒為自己的作品說一小段話,教師幫助其記錄。如;雲像一座座山,雲連起來像蘑菇等。

  2、 將幼兒的畫一張張貼在牆壁上,供幼兒相互欣賞雲彩壁畫。

  三、 遊戲:白雲烏雲。

  1、 教師說"白雲",幼兒邊做蝴蝶飛的動作,邊念"白雲飄飄天氣好"。教師說"烏雲",幼兒邊做蹲下的動作,邊念"烏雲滾滾要下雨,快快停下避避雨"。

  2、 根據幼兒的興趣,遊戲進行若干次。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的細微變化,初步感知事物的可變性。

  2、透過不時的嘗試,激發幼兒探索新事物的慾望。

  3、培養幼兒的挑戰性和對新事物的適應性。

  活動準備:

  1、已有的認知經驗的準備:對周圍環境變化的密切關注。

  2、氣球、軟鉛絲、木頭積木、顏料、溫開水、果凍粉、紙、橡皮泥、麵粉、碘、蘇打等。

  3、大灰狼頭像一個、玩具水槍一把。

  活動過程:

  一、“變”,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1、出示未吹氣的氣球提問:假如往裡面吹氣會怎麼樣?往裡面放水又會怎麼樣?

  (請個別幼兒操作並講述)原來氣球是怎樣的?用不同的方法操作後,又是怎樣的?(重點引導幼兒講動身現的變化)

  2、根據幼兒的描述,教師小節。

  氣球由扁——圓,由小——大,又由大——小,由圓——扁。

  二、實驗活動——“變變變”。

  1、出示區域性準備的操作資料,提問:大家能想什麼方法,使它們變得和原來不一樣嗎?比比誰想的方法多。

  2、幼兒實驗,教師巡迴觀察、引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如:軟鉛絲變圖形,麵粉加水的變化,用果凍粉製做果凍……

  3、請幼兒講述操作變化過程和實驗結果。

  三、遊戲:消滅大灰狼。

  1、出示大灰狼頭像,用準備好的水槍對準噴射,大灰狼消失……

  (引起幼兒對感知“變”的興趣。)這是怎麼回事呢?再看一次魔術。

  2、發現秘密——變

  出示一個空瓶,請一名幼兒往裡灌水——出示碘,引導幼兒認識。

  師:假如往水裡加點咖啡色的水,會發生什麼變化?

  再讓咖啡色的水變成沒有顏色的水行不行?

  (教師蓋上瓶蓋搖晃瓶子,讓幼兒觀察水中的顏色沒有了。)

  (重點:設定懸念。)

  四、活動延伸

  把水會變色又能變回來的秘密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探索、研究。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9

  活動目標:

  1、 學習細緻地觀察自己的外表,培養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

  2、 比較自己與同伴外部特徵的差異,瞭解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活動準備:

  1、 小鏡子人手一份

  2、 紙、人手一份

  3、 幼兒用書、練習冊

  活動過程:

  1、 幼兒用鏡子細緻地觀察自己的頭髮、眼鏡、等身體特徵。

  (1) 請幼兒自由組合,互相觀察同伴的模樣。

  (2) 表揚觀察仔細的幼兒並提出細緻觀察的要求。

  (3) 幼兒用小鏡子仔細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2、 集體交流,說說自己的觀察結果。請你說說自己長得怎麼樣。

  3、 幼兒分組遊戲。

  (1) 請幼兒向同伴介紹自己的外形特徵,比較自己和同伴的不同。

  (2) 玩“猜猜我是誰的遊戲”。

  4、 瞭解遺傳現象,知道每個人的外表都是獨一無二的。

  (1) 你們有沒有發現長得完全一樣的兩個人。

  (2) 教師說出一個幼兒的特徵,請幼兒判別是不是自己,如果發現有兩個特徵相似的,教師請他們當模特讓全體幼兒觀察兩個人的特徵。

  (3) 教師簡單介紹遺傳的相關知識,讓幼兒瞭解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5、 請幼兒回家與爸爸媽媽比較外貌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並進行記錄。

  反思:

  活動中有一環節請幼兒細緻觀察後畫下來,是科學活動記錄方式。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幼兒對自己細微處的印象,另一方面又便於幼兒在活動中 進行語言表達總結。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0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教案――會變的影子

  二、活動目標

  透過觀察影子,使幼兒感知太陽移動會使同一物體的影子發生變化,發現時間與影子的關係。培養幼兒完成任務的責任感及認真觀察、記錄的習慣。

  三、適用物件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粉筆、記錄卡。

  五、活動過程

  想一想,同一個物體的影子在一天中會變化嗎?

  幼兒討論。

  (1)會變化。

  (2)不會變化。

  做一做:會變的影子。

  幼兒在早晨、中午、傍晚畫出物體影子,並記錄影子在一天中的變化。

  (1)自由討論觀察物件(小朋友、椅子、棍子等)。

  (2)幼兒到戶外陽光下畫影子。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早晨小朋友的影子長,中午最短。

  (2)早晨和晚上小棒影子的位置不一樣。

  (3)中午的時候物體的影子最短。

  記錄我的實驗現象。

  六、注意事項

  要注意天氣的狀況,晴朗的'天氣才能便於活動順利地開展。

  七、拓展性活動方案

  1.運用影子的原理玩“手影”遊戲。

  2.運用影子的原理製作“皮影”。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1

  大班幼兒對影子這一有趣的光學現象特別感興趣,他們喜歡和影子做遊戲,因此我們經常會開展有關影子的科學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是圍繞著影子產生的原理展開,幼兒較難理解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本次活動我們運用反證的方法,透過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讓幼兒自己對有關影子的錯誤或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從而進一步理解紙擋住光就會出現影子,而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就能透過等粗淺的科學知識。

  活動目標

  1、探索為動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紙沒有擋住的地方光能透過,反之則產生影子。

  2、能與同伴合作觀察和記錄,並對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現象有繼續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剪紙動物的頭飾、手電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塊、幼兒記錄紙若干。

  2、教師演示材料: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頭、手電筒、集體記錄紙一份。

  活動過程

  一、說說影子,引起興趣

  1、師:這幾天我們都在玩影子游戲,你們發現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現象?

  幼:影子有時會變得很長,有時又會變得很短,有時又會消失不見。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來影子也會停下來。

  幼:影子的顏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淺。

  2、小結:影子真像一個魔術師,有時會出現,有時又會躲起來;有時會變長,有時又會變短。

  (分析:在本活動開始之前,我們首先對剛剛結束的影子游戲進行交流,教師在提問時特意突出“有趣”二字,這樣能有效地激發幼兒探索影子特性的興趣。透過教師的小結,幫助幼兒回顧關於影子的各種經驗,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準備。)

  二、比較不同的影子,記錄各種猜測結果

  1、教師演示關於動物影子的PPT,幼兒根據區域性特徵猜測分別是哪些動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請幼兒說說這個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麼不同。

  3、猜猜為什麼兔子的影子上會有眼睛,幼兒結伴商量並記錄猜測結果。

  4、交流各種猜測記錄。

  猜測一:在兔子頭像上畫兩隻眼睛;

  猜測二:在兔子頭像上貼兩隻眼睛;

  猜測三:在兔子影子上畫兩隻眼晴;

  猜測四:在兔子頭像上剪兩隻眼睛。

  5、教師在集體記錄紙上記下幼兒的各種猜測,並提出要求。

  師:請你們用商量好的辦法試一試,然後再用手電筒照一照,看看小動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師透過演示動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圖片,引發幼兒對兩種影子進行比較,從而自然地過渡到猜測、記錄階段。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大膽猜測“如何才能在動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並在教師的鼓勵下開始初步驗證自己的各種設想。)

  三、實驗驗證,尋找答案

  1、幼兒運用猜測的方法進行驗證,並進行記錄。

  師:請你們在做實驗的時候,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記錄下實驗結果。試過自己的方法後,也可以試試別人的方法。

  2、幼兒根據實驗情況交流自己的發現。

  1.光透過動物頭飾上的小洞後影子上就會有“眼睛”

  師:為什麼給動物頭飾畫眼睛、貼眼睛都無法讓我們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個小洞就能看見呢?

  小結:手電筒的光透過紙上的小洞後影子就會有眼睛,而畫眼睛或貼眼睛都會將光擋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2.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間的關係

  師:小動物的眼睛都一樣大嗎?為什麼?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結:剪的洞越大透過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過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實驗驗證後,當幼兒開始交流實驗結果時,教師的開放式提問能有效引導幼兒進行細緻觀察,並鼓勵幼兒用淺顯的語言來解釋較為複雜的光學原理。教師預設的一些關鍵提問,能夠幫助幼兒對光和影子的一些錯誤或是模糊的前概念進行驗證,並透過同伴間的引導、自己的操作,從而進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現眼睛”的光學現象。)

  四、延伸活動:手影遊戲

  1、出示手影遊戲的PPT,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

  2、幼兒在區角中模仿手影動作進行遊戲。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2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對光的現象已經有了初步的瞭解,但是他們對這些現象的產生不理解,也很有興趣很願意透過實驗來探索一些光的奧秘,為了滿足幼兒的求知願望,我設計了這次活動。

  活動目標:

  1、瞭解光的種類、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發幼兒探索光的奧秘的興趣。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水、玻璃杯、小鏡子、水盆、鐵環、放大鏡、硬幣、手電筒、三稜鏡、吹泡泡液等。

  2、多媒體課件(一):各種照明燈、浴霸、歌廳裡的燈光、裝飾的彩燈、港口和馬路上的訊號燈。

  課件(二):醫用的胃透鏡、x光、鐳射、汽車的反光鏡、潛艇的潛望鏡、南極考察用的冰透鏡、照相機、放大鏡等。

  活動過程:

  一、設定場景(拉上多媒體教室的窗簾使室內變暗)師:提問:"小朋友,屋裡為什麼變暗了?"幼兒:

  "沒有光了,所以屋裡變暗了;"(開啟燈)提問:"為什麼屋裡又亮了?"幼兒:"因為有燈光了,所以屋裡變亮了"。師:"那麼,你能說說你都見過那些光呢?"

  1、瞭解光的種類:幼兒說出自己見過的那些光(太陽光、月光、星光、燈光、閃電光、x光、火光、鐳射、熒光棒、螢火蟲發出的光等等)。師講解:像太陽光、月光、星光、火光、閃電光、螢火蟲的光是自然界產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燈光、鐳射、x光、螢光棒的光是人們製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讓幼兒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兩種。

  2、探索光的特性:師:"下面我們來做幾個小實驗,看看光是怎樣走路的?"

  (一)、將活動室窗簾拉上,使室內變暗,開啟手電筒,讓幼兒觀察手電筒的光是怎樣走路的;還可以在有太陽時,在窗玻璃上貼上一塊中間剪有洞的黑紙,讓幼兒觀察太陽光是怎樣射進來的?幼兒:"手電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陽光是直著射進來的。"師:小結這是光的第一個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實驗(二)、(拉開窗簾)讓幼兒在有陽光的地方玩小鏡子、水盆裡的水。師:"小朋友邊玩觀察光發生了哪些變化"?幼兒:"我發現小鏡子反光,""我發現水盆裡的水也反光""我發現小鏡子讓光拐彎了"。師小結:這叫光的第二個特性:光的反射性。

  實驗(三)、把硬幣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導幼兒觀察硬幣和筷子的變化,幼兒:"我發現筷子折了";"我發現硬幣從玻璃杯側面看變得很大,從玻璃杯的上面看沒變"。師告訴幼兒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個特性.

  師與幼兒一起總結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討論光的用途:

  師:"人們利用光的這些特性發明瞭許多有用的東西,給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們。"幼兒觀看多媒體課件(一):瞭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娛樂、裝飾、用作訊號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診療、美容、科考、照相等。師接合課件依一介紹光的這些用途。讓幼兒說說自己還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兒:"作手影、幫助找東西"。

  4、遊戲: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稜鏡反射太陽光,讓幼兒觀看光的顏色:紅橙黃綠青藍紫。

  5、小製作;變色陀螺或潛望鏡。

  6、鼓勵幼兒長大後探索、發現更多的沒有被人類發現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造福人類。

  活動反思:

  本活動幼兒很喜歡,都能積極參與,探索興趣很足,很願意做實驗。也懂得了許多關於光的知識,明白了光的這些特性。但內容有點多,時間稍長,所以建議將光的顏色部分探索和製作變色陀螺另設一課時。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3

  設計思路:

  今天我的這個活動是圍繞我們的課題《大班幼兒鄉土遊戲創造性玩法的研究》來設計的,《課程指南》指出:“大班幼兒由於小肌肉運動技能的發展,兒童的雙手很靈巧,操作物體的能力大大加強,在體育活動中常常會別出心裁,想出獨特的玩法。”因此我們根據幼兒的這一年齡特點,投放了一些能激發幼兒創造性的材料,引發孩子創造性地玩。同時我們在平時的活動中發現孩子們關注自己的較多,不太善於與同伴合作遊戲,因此今天我設計這一活動,鼓勵孩子們創造性的玩,並有合作意識。

  活動目標:

  1、 積極探索玩彈珠的各種方法,學習與同伴合作遊戲。

  2、 能將遊戲結果用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提高記錄的能力。

  活動準備:

  彈珠若干、有洞的板3塊

  活動過程:

  一、 談話匯入

  看看今天我們要和誰來玩遊戲?

  二、 自由玩彈珠

  積極探索彈珠的各種玩法,提高合作能力

  1、 今天,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

  分別觀察各種材料,想想可以怎麼玩?

  請小朋友自己選擇活動材料,並自由分組。

  2、幼兒自由玩彈珠,教師指導。

  集體交流:你們小組是怎麼玩的?

  幼兒演示遊戲玩法,並介紹怎樣玩算贏。

  三、 玩彈珠比賽:學習記錄的方法

  1、你們想不想來一次玩彈珠比賽?把你們比賽的情況記錄下來,在比賽時請大家遵守遊戲規則。

  2、幼兒再次遊戲,教師指導

  3、幼兒介紹記錄表

  教師為獲勝的幼兒發小獎品。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4

  一、活動設計意圖

  我班趙大川從家裡帶來兩隻恐龍,孩子們圍在一起,有的用手摸,有的問趙大川:“這是什麼龍?”趙大川見小朋友們這麼喜歡非常得意,他告訴小朋友這兩隻恐龍一隻叫霸王龍,另一隻叫劍龍,這兩隻恐龍是夜光的,晚上關上燈後它還會發光……幼兒對探究恐龍表現出強烈的願望和濃厚的興趣,第二天,杜彰昕、範傲、潘藝彤、孫程飛帶來了恐龍的模型、圖書、圖片等,老師也蒐集了一些vcd片、卡片等,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科學活動。

  二、活動目標

  (一)體驗觀察、交流的愉悅,初步形成關心保護自然資源的意識。

  (二)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問題。

  (三)瞭解恐龍的外形特徵和習性以及自然與人的依存關係。

  三、活動準備

  充分挖掘各種可利用資源如家庭、社群等,蒐集恐龍的活動資料、資訊。

  四、活動過程

  (一)開辦恐龍俱樂部。

  請幼兒設計恐龍俱樂部展區,將蒐集到的有關恐龍的圖片、圖書、模型、玩具等進行展覽,啟發幼兒討論怎樣擺放展區,便於其他人參觀,討論中幼兒得出兩種擺放方法:一是按資料的種類擺放;二是按恐龍的種類(食草和食肉恐龍)擺放。

  幼兒自由的觀察,與同伴交流自己是怎樣蒐集到這些資料的,並把自己瞭解的恐龍情況講給同伴聽,體驗交流的快感。

  (二)舉行恐龍研究會。

  1、啟發引導幼兒回答:你知道哪幾種恐龍?它長得什麼樣?你覺得它的外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它有哪些生活習慣?恐龍生活在什麼時候?它們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

  2、恐龍趣味談。請幼兒講述自己知道的有關恐龍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3、恐龍之最。觀看幼兒帶來的恐龍之最vcd片。

  4、討論:恐龍為什麼不見了?啟發幼兒可以與生活環境的改變相聯絡等。

  5、聽故事《恐龍為什麼會滅絕》,透過故事使

  幼兒初步理解恐龍滅絕的原因。

  (三)表徵:我喜歡的恐龍。

  1、畫恐龍。為幼兒提供紙筆等材料,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畫恐龍,畫好後請幼兒講一講自己畫的恐龍叫什麼?長的什麼樣?

  2、為幼兒提供各種材料如橡皮泥、紙漿、各種紙殼、彩筆、油畫棒等,讓幼兒進行創造性的表現,引導幼兒互相合作。畫玩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講評、交流。

  五、活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繼續蒐集有關恐龍的資訊,並將蒐集到的資料帶到幼兒園與老師小朋友一起分享。

  2、回家後與爸爸媽媽合作製作立體恐龍。可利用鐵絲、大紙箱、掛曆紙、廢報紙、木棒等材料進行製作。

  3、思考:恐龍滅絕的原因還有哪些?

大班科學活動方案15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慾望。

  2、能按一定順序操作,會整齊地擺放學具,培養良好的操作習慣。

  3、感知碘遇澱粉、碘遇大蘇打水所發生的變化,初步瞭解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活動準備

  1、教具:背景相同的圖片兩張:一張用清水畫動物,另一張用米湯畫動物。

  2、學具:碘酒、清水、大蘇打水、米湯或澱粉液若干,各裝在有標記的小瓶裡(每桌一份);棉棒、畫紙、抹布各若干。

  活動過程

  1、引起興趣,匯入課題

  ⑴看一看,想一想:出示裝有碘酒的瓶子,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這是什麼?什麼時候會用到這種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隻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隻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⑵出示掛圖,引出課題: 小熊和夥伴們玩捉迷藏遊戲。可小熊找呀找呀,找了房前,找屋後,還是找不到夥伴們,請小朋友幫他找一找。⑶請個別幼兒用碘酒分別在兩張圖上塗抹——找動物。 引導幼兒觀察:一張圖上的小動物找到了,而另一張圖上的小動物沒有找到。(一張圖上的動物用澱粉液繪製,另一張圖上的動物用清水繪製) 鼓勵幼兒自己動手探索,揭開謎底。

  2、試一試,講一講:幼兒探索,教師參與指導。

  ⑴引導幼兒看一看,聞一聞:分辨清水、米湯或澱粉液。

  ⑵指導幼兒分別用清水和澱粉液分別畫一幅畫。引導幼兒觀察:晾乾後的畫,什麼也看不見了。

  ⑶指導幼兒用棕紅色的碘酒塗色,觀察兩張畫的變化,並向同伴講述。

  ⑷組織幼兒討論,使幼兒知道:用澱粉液畫的畫遇碘酒後變成藍色,顯示出小動物;清水畫的畫遇碘酒後沒有變色,顯示不出小動物。 3、啟發、鼓勵幼兒講述碘酒在人們生活中的用途。

  4、引導幼兒觀察大蘇打水(無色、透明、但有一種氣味),啟發幼兒用大蘇打水將小動物隱形,觀察碘酒遇大蘇打水後發生的變化,並討論變化的結果。

  活動延伸

  演示實驗:《看不見的指紋是怎樣被發現的?》進一步瞭解碘的應用,激發幼兒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慾望。

  附:知識背景材料:看不見的指紋是怎樣被發現的? 指紋,就是手指正面末端隆起的汗腺連線成的紋理。每人、每個手指的指紋都不同,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因此,指紋可用來作為識別人的標記。指紋顯示是一種重要的偵察手段,也是一種有趣的表面化學反應技術。 今天,我們已經能使用多種高科技的手段,讓看不見得指紋印奇蹟般地露出“廬山真面目”。當然,我們也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做一個指紋顯影的小實驗:用大拇指或食指在一張光潔的白紙上按一下,看上去並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另取一個小玻璃管,放兩粒米粒大小的碘,把玻璃管置於小火上慢慢加熱,當碘受熱漸漸變成蒸氣升到玻璃管口時,將白紙上按過手印的地方對準玻璃管口的上方,讓碘蒸氣緩緩飄過留下指紋的紙面,一會兒功夫,白紙上就清晰地顯示出你的指紋了。 為什麼碘蒸氣能顯示出"看不見"的指紋呢?因為在一般情況下,手指上總有少量的油脂等分泌物,它們是由人的皮膚表面腺體分泌的。一般人一晝夜可以從皮膚中分泌出約15—40克油脂。有的人屬於多脂型皮膚,分泌出的油脂每晝夜可達45克。當你用手指接觸白紙時,這些油脂就粘到了紙上,只是由於量很少,所以看不出什麼痕跡。 油脂與水是不相混合的,它們之間的親和力很小。但是,碘與油脂卻是“好朋友”,它們的分子結構有相似之處,因此碘能溶解在油脂中。因為碘的顏色很深,即使溶解了微量的碘的蒸氣,也能使手指留在紙上的油脂分泌物染上明顯的顏色,在白紙上顯示棕色的指紋印跡。如果剛用肥皂洗過手,手指表面的分泌物還來不及形成一層油脂時,即使用十個手指按過的紙面,碘蒸氣也不能顯印出指紋。不過當你用手在臉上或頭髮上擦幾下,讓它沾上一些油脂,再做實驗,那麼在紙上就又能得到很清晰的指紋了。不信,你可以試試。

  活動結束:

  小朋友互相探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