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跨學科主題教育活動方案

  為保障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往往需要預先進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應該怎麼制定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跨學科主題教育活動方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跨學科主題教育活動方案1

  一、指導思想

  為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動我校校本教研的不斷深入,學校決定開展科技創新特色教育活動。

  根據學校提出的“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理念,為培養學校全體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素養,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啟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方法,培養科技創新後備人才。學校決定開展以“走近創客,體驗創新”為主題的科技創新實踐活動。

  二、目的和要求

  (一)目的

  1、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迎接未來世界的挑戰。

  2、滿足三個需要:學生髮展的需要;素質教育的需要;社會進步的需要。

  3、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實踐大教育思想理念。

  (二)要求

  1、師生全員參與、點面結合。既要讓每個學生都在活動中得到鍛鍊,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又要注意參賽專案的數量、質量。

  2、體現特色、突出個性。各班在組織科技活動時,要根據學生實際、注重實效和個性特色。

  3、科技創新、與時俱進。緊密結合我校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圍繞活動主題,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創造性、能動性。

  三、組織機構

  組長:曹桂府副組長:舒林

  成員:張茂山狄維久唐東紅呂偉張汝香科學老師美術老師資訊科技老師體育老師

  四、活動內容

  科技教育創新活動從以下三個方面開展活動:

  (一)科普宣傳

  1、利用國旗下講話,做好校主題科技創新宣傳發動工作。

  2、利用板報、廣播進行宣傳。

  3、各班級透過班會、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等途徑,結合學生特點開展主題教育。

  4、利用給家長一封信活動,爭取家長的支援和共同參與。

  5、努力打造“走進創客,體驗創新”專用活動室,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

  (二)科技實踐活動

  1、利用班級活動,開展各項科技實踐活動。

  2、學生每人選讀一本科普讀物,寫出讀後感。

  3、開展一些科普實驗、飼養、栽培活動,寫一篇科技小論文或觀察日記。

  4、舉辦一次科普知識講座。

  5、組織學生觀看科普錄影或進行科技參觀活動。

  (三)科普比賽

  1、科技創新制作活動

  2、科普繪畫和電腦繪畫比賽

  3、科技小論文與觀察日記競賽。

  五、主要工作及措施

  1、開展實驗創新活動。

  成立牛小夢想科技創新社團,讓感興趣的老師、家長和一部分有特長的學生加入進來,定期開展活動,力求適應千差萬別的個性發展需求,能更好地因材施教,更好地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和個性特長,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開展創新發明活動。

  科學老師針對輔導,要對已經學過的實驗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已有實驗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能對現有的實驗進行改造和創新。

  各班主任要對部分對小發明、小創造有愛好,並且有較好創作基礎的學生要做到針對性的輔導,讓這一部分有特長的學生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特別是對節約、能源現象)有更深的理解,在理解生活常識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能對現有的裝置進行改造和創新。

  創新發明比賽是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的重頭戲,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性,必須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帶動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實踐活動,活動的開展必須在注重提高學生能力的前提下,力爭有創造性、實用性、先進性的小發明作品不斷湧現,儘可能愛護、保護、尊重學生的創新思維,不能忽視、冷漠、不以為然地看待學生的奇思妙想,真正做到開發學生潛能,鍛練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在實踐活動中還要求學生之間必須有合作、幫助、協作、友愛的團隊精神,並能保證學生在團隊內各盡其才,各顯所能,獲得個人和團隊的同步提高。

  3、開展小設計活動。

  學校的美術活動小組和資訊科技活動小組要承擔起小設計的重任,因為小設計主要是電腦繪畫、程式設計、網頁設計、電子報刊設計、電腦動畫製作、圖示設計等方面學生小設計,這就要求老師對學生要手把手地對學生以全面的輔導,要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能夠有所創意,特別是一部分美術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要做重點輔導,力求能夠有較大的提高,能夠設計出有較高水平的作品。

  4、開展小論文創作活動。

  做到落實到教師,落實到班級,語文教師要把閱讀科普科普知識貫徹到日常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讓部分學生能夠創作出科學幻想類論文,也可以是科普讀物的讀後感,也可以是對已有的科普讀物進行的改寫。透過小論文的創作活動,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小論文寫作水平,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素養。

  5、開展小製作活動

  學生要在小發明、小設計的基礎上開展科學實踐活動,親自動手,切身體驗才能夠有親身體會。相關老師要對學生注意針對性進行輔導和幫助,要為學生製作小製作作品提供必要的條件和裝置,要協助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作品,學生在小製作中也要力求節約、簡化製作步驟,不要求大、求全、求多,要做到在製作中體現以下原則:著力求精、求準、求新,在設計上下功夫,在製作上求精美。

  6、開展航模、無線電測向活動。根據情況組辦興趣小組(待定)

  7、與校外教育、少先隊活動和社會實踐結合,有計劃地聘請校外輔導員開展科普講座,組織學生參觀考察、科技競賽、創造發明、作品展示、進行小製作、小竅門、小論文、小實驗等形式多樣的科普、科技活動。

  六、遠期規劃

  1、結合本地區、本校實際,開發具有本地區、本校特色的科技教育校本課程,在專業課程的主陣地上開展生動活潑的科普創新、動手實踐活動。

  2、積極申報省級國家級科技特色教育示範校。

  七、獎勵措施:

  1、科技創新大賽國家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者,學生分別獎勵1000元500元200元,第一輔導教師分別獎勵20xx元1000元400元,第二輔導教師分別獎勵1000元500元200元

  2、科技創新大賽省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者,學生分別獎勵500元300元100元,第一輔導教師分別獎勵1000元500元200元,第二輔導教師分別獎勵500元300元100元

  3、科技創新大賽市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者,學生分別獎勵300元200元100元,第一輔導教師分別獎勵500元300元100元,第二輔導教師分別獎勵300元200元50元

  3、科技創新大賽縣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獲得者,學生分別獎勵200元100元50元,第一輔導教師分別獎勵300元200元100元,第二輔導教師分別獎勵200元100元50元

  4、學生獲獎所在的班級班主任獲獎視同第二輔導老師,分別獲得獎金和考核的加分。

  5、同一件作品獲獎,取最高層次。

  6、鼓勵多勞多得,一個人可以同時輔導多件作品,所獲獎金和考核分累加。

跨學科主題教育活動方案2

  【活動目的】

  為創設濃郁科學教育氛圍,推動我校科技創新教育活動的開展,構建學校科技教育的大平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情感,開發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動手動腦能力,讓學生在科技活動中感受生活離不開科技創新,體驗科技活動過程的快樂,提高科學素養。

  【活動主題】

  體驗創新成長

  【活動口號】

  科技引領未來創新改變世界

  【活動思路】

  1、面向全體,重在參與。積極宣傳科普知識,增強學生科學意識,培養學生的科學品質。

  2、以滲透為引導,以活動開展為強化推進,形成科技教育長效機制。

  3、以身邊的事物為出發點,突出科技創新,突出動手實踐,積極開展科技小發明、小創造等活動,擴大普及面。

  【活動時間】

  xx年11月

  第一階段(11月1日——11月5日)啟動宣傳階段

  1、制定科技節方案(責任部門:德藝處)

  2、11月5日利用升旗儀式召開動員大會(責任部門:大隊部)

  第二階段(11月6日——11月28日)活動開展階段

  第三階段(11月29日——30日)活動總結表彰階段

  【活動內容】

  1、搭建“摩天大樓”

  用提供的材料設計並製作一座“摩天大樓”,越高越好。

  材料:1米長木條2根。

  工具:剪刀一把、直尺1把、鉛筆1支、裁剪刀1把、細膠帶

  1卷、膠水1支、紙、橡皮(工具自帶)

  製作要求:a、不允許把木條豎向破開,以達到增加木條長度的目的,允許木條橫

  向截斷,用給定的膠水和膠帶進行連線;b、自行設計結構和形狀;

  c、製作時間20分鐘,測試時間為1分鐘。

  評分規則:測試時,選手將作品直立在測試區域(室外,有風),要求結構穩定,

  維持在10秒鐘以上不倒;測量“大廈“的高度,以2個團隊的合計高

  度排出名次。各班推選兩個團隊(每個團隊3人,男女搭配)參賽。

  比賽時間:透明教室

  比賽地點:11月19日中午12:00

  負責人:孟燕

  評委老師:孟燕鄒曉東

  獎項設定: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

  攝影攝像:錢威

  2、科普知識競賽

  每班選派5名學生組成代表隊,進行科普知識的必答、搶答。以5名學生的總成績排定名次。

  比賽時間:11月20日中午12:00

  比賽地點:電腦房

  負責人:孟燕

  評委老師:孟燕、周潔

  獎項設定: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

  攝影攝像:錢威

  3、搭建“滑梯”

  用提供的材料設計並製作一個滑梯模型,可以令玻璃彈珠在上面滾動。

  材料:彩色列印紙8張,吸管(直徑6毫米、長270毫米的帶彎頭pp管)

  10根,膠帶1卷、膠棒1只,玻璃彈珠1個。

  工具:直尺1把、美工刀1把、剪刀1把。(工具自帶)

  製作要求:a、滑道模型必須能平穩直立在測試臺上,否則不計分;b、玻璃彈珠必須在滑道上能夠滾動,中途掉落或停止滾動不計分;c、滑道的形狀不限;d、膠帶只能用於吸管接觸點的連線加固,不得成為構成其結構的部分。不符合該項規定不計分。

  評分規則:將玻璃彈珠放好,方可測量;玻璃彈珠從滑道模型上開始滾動時計時,測2次,取最長時間作為本次成績。按照時間長短,按照團體總分排出名次。各班推選兩個團隊(每個團隊3人,男女搭配)參賽。

  比賽時間:11月21日中午12:00

  比賽地點:透明教室

  負責人:謝雪芳

  評委老師:周潔、謝雪芳

  獎項設定: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

  攝影攝像:錢威

  4、製作“牙籤高塔”

  製作要求:在40分鐘內利用100根牙籤和1根胡蘿蔔搭建儘可能高的結構。搭建

  高者優勝。

  評比規則:每隊3位選手合作,每班可組建2隊參賽(男女搭配)。每隊3位選手中有1人要負責切胡蘿蔔方塊,注意安全,防止受傷。比賽結束後,參賽選手需清理現場後離開。根據現場衛生和合作情況以及團體“塔”高排出名次。

  比賽時間:11月22日中午12:00

  比賽地點:透明教室

  負責人:謝雪芳

  評委老師:薛瑋、謝雪芳

  獎項設定: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2個

  攝影攝像:錢威

跨學科主題教育活動方案3

  【活動主題】:

  體驗、創新、成長——走近低碳生活

  【活動時間】

  10月份。

  【具體要求】

  一、科技小發明:

  1、參賽物件:全校各班組織學生開展活動,每班上交3份科技小發明實物和作品介紹。

  2、作品要求:從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入手,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力求創新、實用,貼近生活。注意作品要區別於普通的小製作,要有首創性。

  3、上交時間:10月28日放學前

  4、上交地點:科學組老師處

  二、科技小論文:

  1、參賽物件:3-6年級各班組織學生開展評選活動,每班上交3篇小論文。

  2、作品要求:觀察類、考察類、實驗類、說明類均可。在學習生活中發現某一現象,透過觀察、實驗、文字說明或圖解等等的方式寫一份小報告。字數要求在1000字以上。

  1)探究過程要完整,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研究分析,得出結論等幾個步驟。

  2)資料材料要準確,可附表格,圖解,照片等。

  3、上交時間:10月28日放學前

  4、上交地點:科學組老師處

  三、科技實踐活動:

  1、參賽物件:3-6年級,各班整理一份帶有科普性質的實踐活動案例或報告。

  2、作品要求:科技實踐活動報告一份,附完整的原始材料(活動計劃、活動記錄、照片錄影、新聞報道材料等)

  3、上交時間:10月28日放學前

  4、上交地點:科學組

  四、少兒“七巧科技”系列活動

  由科學組蔡瀟楨老師組織學生訓練,並從中挑選優秀的學生參加鹿城區“智力七巧板”現場競賽和“智力七巧板多幅組合”創新評比。

  比賽內容:

  1.“智力七巧板多幅組合”創新作品評比。活動的主題為“我的夢想”;個人、團體多副組合圖案創新作品可提前準備並將作品拍成照片襯在a4紙上,可以配上顏色、背景等;註明作品的名稱、由多少副七巧板組成;同時附上200字左右的說明。

  2.上交作品時間:10月28日

  3.上交地點:校區大隊部最後彙總到科學組老師處

  五、少年兒童幻想畫

  一、參賽物件:全校學生

  二、活動主題:創新、體驗、成長

  三、活動內容:科學幻想畫面向6—14週歲的中小學生,主題圍繞本屆大賽的中心內容,畫種不限,參展作品規格為4開(38cm×54cm)的紙或其他材料,橫豎均可,除油畫作品應自備畫框外,其他作品無須裝裱,限個人作品,不接受集體作品。

  四、參賽辦法:

  1、作品一律在背面右下角寫上班級、姓名、作品名稱以及創意簡介(150字以內)。於10月25號前上交兩邊大隊部,每班不限上交作品數量,但是嚴格上交時間,只對按時上交的作品作評比,逾期不予參賽。

  2、美術組將透過評選產生校級各獎項,並挑選個別學生作品進行指導,最後推選相對名額進行上報。

  3、聯絡人:聯絡人:老師

  聯絡電話:

  4、備註:

  1)參賽繪畫作品請在賽後11月12日前去大隊部取回,逾期不予保管,作廢處理。

  2)鼓勵學生使用多種材料或與眾不同的材料創作。

  六、家庭實驗室活動

  家庭實驗室計劃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科技創新意識和創新素養培養的有效載體。科學老師要充分發動3-6年級的學生,結合《科學》學科的教學要求,利用家庭中的陽臺、書房、客廳等空閒的地方建立家庭實驗室,讓學生都有參加科學研究的機會,使學生能將課堂上所形成的科學能力、素養延伸到課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