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7篇

水土保持方案7篇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闡明具體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企劃案。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水土保持方案7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土保持方案 篇1

  資源型城市環城礦山,尤其是環城露天礦山大量固體廢棄物被排棄在排土場,容易引起嚴重的水土流失,導致周圍大氣和水體被汙染,並嚴重破壞礦山周圍的自然景觀,威脅周圍居民的生活與身體健康。與此同時,礦山企業,特別是國有老礦山企業的礦山廢棄地的綜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顯著,而經濟效益低下的問題,治理維護費用的投入給企業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不利於治理的可持續發展。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對安徽省馬鞍山市姑山鐵礦的鐘山排土場的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模式進行了研究及示範,透過示範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徹底解決了排土場生態環境破壞對居民生活、身體健康帶來的威脅和危害,同時透過農、林、副產品收入,提高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經濟效益,改變了綜合治理“投入大、產出小”的局面,減輕了國有老礦山企業的經濟負擔,為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類似資源型城市環城礦山廢棄地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供參考借鑑。

  1 研究區概況

  1.1 研究區簡介 姑山鐵礦位於長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馬鞍山市,礦山採用露天開採,開採規模為150萬t/a。鐘山排土場主要排棄姑山鐵礦露天開採剝離的岩土,已於20xx 年停止排土,排土場南北長約 550m,東西寬約350m,共形成5個排土平臺,標高分別為20m(1平臺)、30m(2 平臺)、40m(3 平臺)、50m(4 平臺)及 60m(5 平臺)。排土場總佔地面積約22.8hm2,其中4平臺是面積最大的平臺,面積約5hm2。鐘山排土場區域多年平均降雨量 1 053mm,最大年降雨量 1 895.5mm,最大 1d 降雨量316.1mm。梅雨期最長達43d,梅雨量最多達530.9mm,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5%。降水季節性強,5~9月份降雨量約佔全年的60%以上。所在地區年平均風速2.46m/s,最大 風 速 39.9m/s,年 主 導 風 向 及 頻 率 分 別 是 ENE 和10.75%,年次導風向及頻率分別是E和8.98%。

  1.2 治理問題的提出 鐘山排土場位於馬鞍山市規劃城區,其東側緊靠寧蕪高速公路(G4211),毗鄰青山河,北部、西部和南部3面緊鄰居民區,西側有當塗至查灣縣級公路沿排土場而過。目前排土場主要存在以下問題:(1)排土場平臺土壤貧瘠,土體石礫含量高、壓實嚴重,滲透係數低,遇到大雨,容易形成較大匯水,造成嚴重水土流失;(2)排土場棄土質地鬆散,遇到大風天氣極易形成揚塵,遇暴雨極易形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誘發滑坡等地質災害;(3)排土場緊鄰馬蕪高速公路及青山河,嚴重破壞了青山河兩岸的自然景觀,造成了高速公路的視覺汙染。

  2 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模式研究

  2.1 綜合治理目標 透過治理,徹底解決鐘山排土場生態破壞、揚塵及水土流失嚴重等問題,同時透過農、林、副產品的收入提供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發展。

  2.2 土地適宜性評價 鐘山排土場已於20xx年停止生產,筆者首先根據鐘山排土場氣候、地形地貌、土壤性質等實際情況,並參考馬鋼姑山鐵礦土地利用規劃和鐘山排土場附近居民的意願,對鐘山排土場土地適宜性進行了評價,初步確定了排土場土地的擬利用方向,評價結果見表1。【1】

  2.3 綜合治理模式研究 根據排土場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目標,參考馬鞍山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1]

  及姑山鐵礦相關規劃等,並徵求排土場附近居民的意見,將鐘山排土場劃分為4個功能區進行綜合治理,如圖1所示。【2】

  2.3.1 生態農業區(4平臺) 該功能區主要位於排土場4平臺,該平臺位於排土場的中間位置,為排土場面積最大的平臺,面積達5hm2。該功能區的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並透過農副產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經濟效益,實現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發展。(1)設計在鐘山排土場4平臺修建排灌系統及集水池,收集平臺匯水,一方面可以為綜合治理提供水源,另一方面可以將4平臺集水池建設為漁塘,在外圍飼養鵝、鴨等家禽;(2)設計將排土場4平臺其餘土地建設為農田,種植花生等經濟作物。

  2.3.2 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區(1~3平臺迎風坡及5平臺) 該功能區包括鐘山排土場1~3平臺迎風坡及5平臺,該功能區的主要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防風固土、並適當考慮環境綠化。在平臺內側修建排水渠系,排除匯水;在平臺營造生態用材林及防風林,一方面可以防治風害,為4平臺生態農業區的建設提供保護,另一方面可以透過林木蓄積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在高速公路旁栽植雪松、棕櫚、紫葉李等觀賞樹種,營造一條亮麗的風景線,消除視覺汙染。

  2.3.3 生態經濟林區(1~3平臺背風坡) 該功能區包括鐘山排土場1~3平臺背風坡,該功能區的綜合治理目標為控制匯水,防治水土流失,同時考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平臺內側修建排水渠系,排除匯水;在平臺營造經濟林,種植油桃等,透過經濟林產品收入提供一定的經濟效益;由於1~3平臺背風坡緊鄰居民區,設計同時在林間開闢道路,修建一些休閒娛樂設施,提高社會效益。

  2.3.4 水土保持林區(排土場邊坡) 鐘山排土場邊坡坡度較大,且流沙和石渣混排,質地鬆散,是水土流失和粉塵汙染的主要源頭,該功能區治理方向為建設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採用喬灌草綜合配置。

  3 示範區建設及執行

  3.1 生態農業區建設及執行 根據設計,將鐘山排土場4平臺建設為生態農業區,分為經濟作物種植區,魚塘及家禽飼養區2部分。截至20xx年底,姑山鐵礦在4平臺開挖魚塘(集水池)2口,在外圍建立圍網飼養鴨、鵝等家禽,魚塘和家禽飼養區面積約0.5hm2,其中水面面積0.3hm2。

  利用姑山鐵礦剝離的第四系粘土作為客土[2-3],覆蓋厚度80cm,建造了約4hm2農田,鐘山排土場排棄的混合岩土及客土已經過檢測,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二級標準值。集水池(魚塘)現處於蓄水階段,並已在魚塘外圍飼養了少量的鵝和鴨等家禽,主要供應姑山鐵礦食堂;在建造的農田上種植了芝麻、花生等經濟作物,20xx年芝麻產量約70kg/667m2,花生產量約300kg/667m2,基本達到附近農田的平均產量,經濟效益顯著。

  3.2 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區建設及執行 根據設計,在鐘山排土場1~3平臺迎風坡及5平臺建設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區。選用楊樹作為生態用材林、防風林的主要樹種[4],採用穴狀整地回填客土的方式進行土地整治,楊樹栽植株行距2m×2m,林下撒播草籽。在寧蕪高速公路(G4211)旁栽植雪松、棕櫚、紫葉李等綠化樹種。經過多年的建設,已經完成了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區的建設,營造了一條長約1 000m的生態用材林、防風林帶,既起到防風及水土流失,為生態農業區提供了天然屏障的作用,又透過林木蓄積增加了經濟效益,更改善了寧蕪高速公路(G4211)的自然景觀,消除了視覺汙染。

  3.3 生態經濟林區建設 根據設計,姑山鐵礦在鐘山排土場背風坡的各個平臺建設生態經濟林區,選擇油桃、葡萄及梨作為生態經濟林的主要樹種,建設形成了油桃園、梨園、葡萄園等。油桃及梨樹栽植株行距為2.5m×3m,葡萄株行距為1.5m×2m,同時在生態經濟林地面種植了紫花苜蓿,以改良土壤。由於生態經濟林區緊鄰居民區,為了給居民提供休閒場所,同時為發展觀光農業奠定基礎,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在生態經濟林區修建人行道路。截至20xx年底,生態經濟林區共修建休閒觀光道路 1 400m,栽植油桃約 200 株,梨樹約 700 株,葡萄約300株,20xx年共出產油桃約2 950kg,葡萄約1 900kg,梨15 000kg,所產水果全部供應馬鞍山及附近市場,經濟效益顯著。

  3.4 水土保持林區 根據設計,20xx年起姑山鐵礦對鐘山排土場斜坡逐步進行了治理,水土保持林區採用喬灌草綜合配置,選擇構樹、楊樹作為水土保持林的主要喬木樹種,紫穗槐作為灌木樹種,綜合考慮覆蓋地表速度、根系深度和冷暖季交替的問題,草種選擇百喜草、黑麥草、紫花苜蓿、狗牙根混合草籽[4]。截至20xx年底,已完成了水土保持林區的建設,構樹、楊樹的成活率達95%以上,長勢良好,3年生的楊樹胸徑已達近20cm,鐘山排土場斜坡部分的揚塵汙染及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

  4 結論

  透過研究,構建了包括生態農業區、生態用材林及防風林區,生態經濟林區及水土保持林區等功能區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鐘山排土場模式,透過治理,不僅控制了水土流失,同時還透過農、林、副產品的收入提供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可持續發展。鐘山排土場模式可以為長江流域乃至國內資源型城市類似礦山排土場的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提供借鑑的經驗。

  參考文獻

  [1]安徽省馬鞍山市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專項規劃(20xx-2015年)[Z].馬鞍山市人民證府,20xx.

  [2]李香梅,趙豔,蔡桂香,等.冶金礦山排土場土壤改良及植被恢復技術[J].現代礦業,20xx(7):124-126.

  [3]譚輝,鍾鐵,白懷良,等.馬鋼姑山鐵礦排土場復墾物種選擇與土壤的關係[J].科技資訊,20xx(26):150-152.

  [4]王飛,鍾鐵,李書欽,等.排土場生態復墾植被優選試驗研究[J].現代礦業,20xx(7):70-73.

水土保持方案 篇2

  蔚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國家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縣、全國第一批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重點縣。20xx年新《水土保持法》頒佈實施以來,蔚縣水土保持局按照“夯基礎、增保障、優環境、強素質、清底數、抓重點、轉職能”21字工作方針,認真履行《水土保持法》賦予的監督管理職責,監督管理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並且被省水利廳、省人社廳評為20xx~20xx年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優秀單位。

  1.領導重視優環境

  蔚縣縣委、人大、政府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每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實行年度目標考核制,成立了蔚縣水土保持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和蔚縣開發建設專案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領導小組。編制《蔚縣水土保持規劃》,劃定“三區”並進行了公告。縣人大每年組織1次對水土保持工作的視察和監督檢查,把執法過程中遇到的熱點、難點問題,與縣政府共同研究依法處理。縣政府多次組織召開水土保持工作協調會,協調生產建設單位存在的水土保持問題。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把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工作列入工作議程,並做出重要批示。20xx年4月,縣領導就水利水保改革發展的有關問題接受了《中國水利報》記者的專訪,明確提出加強水土保持行政執法體系建設和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建設,加大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力度;制定出臺了《蔚縣加快水利事業發展的意見》,確定了“南封、北保、西治、東改”的水土保持生態發展戰略;20xx年2月,縣委、縣政府舉辦縣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邀請水利部倪文進副司長做了現今水利水保發展趨勢專題講座,就縣級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20xx年5月,縣政府召開了蔚縣保護生態環境(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監督工作)專項會議,傳達了省水利廳督查意見,學習了《關於對損害生態環境行為實行問責的暫行規定(冀紀〔20xx〕38號)》,通報了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工作現狀,安排了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工作及防汛安全檢查等工作。領導的支援和關注,為水土保持監督工作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動力、提振了士氣、增強了信心。

  2.法制建設增保障

  結合新《水土保持法》的頒佈實施和水土保持監督執法能力建設活動的開展,蔚縣立足縣情以政府檔案形式,先後制定完善了《蔚縣實施〈水土保持法〉暫行辦法》、《蔚縣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審批管理辦法》、《蔚縣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設施驗收辦法》、《蔚縣水土保持違法案件查處工作規定》等12項制度辦法。以水土資源保護和生態建設作為切入點,進一步明確了水土保持補償的內涵,確定了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範圍,強化了人為水土流失防治的法律責任,完善了法律救濟途徑,增強了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的可操作性,為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監督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證和制度保障。

  3.狠抓宣傳夯基礎

  蔚縣把《水土保持法》的宣傳始終貫穿於水土保持工作中,採取“三結合”的宣傳方式(長期宣傳與集中宣傳相結合、案件查處與普法宣傳相結合、政府組織與輿論引導相結合),確保“五有”(街道上有點、報刊上有文、電視上有像、電臺上有聲、手機上有信)。四年來,累計投入宣傳專項經費10萬餘元,召開各類座談會、新聞釋出會30餘次,翻印新《水土保持法》1000冊,刷寫宣傳標語20xx餘條,發放宣傳單20000餘份,出動宣傳車100餘輛次,深入全縣22個鄉鎮及主要街村普及社會公眾的水土保持常識,引起了廣泛關注和支援,提高了生產建設單位編報、實施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的自覺性,執法環境明顯改善。

  4.調查研究清底數

  為搞好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監督工作,20xx年伊始,蔚縣著力更新執法軟硬體裝備,提高了隊伍的履職能力。先後組織20餘人,利用近5個月的時間,深入全縣所有大中小型生產建設專案單位,開展拉網式摸底調查,徹底掌握了全縣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現狀,並按有無批覆、大中小型分門別類建檔立案,輸入資料庫,涵蓋了煤礦、風電、公路、採石(砂)場、磚廠等專案,做到了底碼清、數字準、資料全、內容廣。

  目前,全縣涉及水土保持的生產建設專案84個,其中省批專案75個,開展水土保持“三同時”工作的48個(透過驗收21個),按照“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的原則,卓有成效的開展工作。一是對有批覆的重點專案,積極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檢查,督促其實施水土保持方案並按時驗收;二是對沒批覆的專案,要求其限期補辦有關手續,做好水土保持防治工作;三是對採石(砂)場、磚廠等小型專案,耐心細緻做好水保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要求其編報實施水土保持方案。

  5.學習培訓強素質

  一是健全機構,充實隊伍。選拔了8名年富力強、精業務、懂管理、高學歷、高素質人員充實到蔚縣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大隊,納入編制。目前,我縣有水土保持專職執法人員12名、兼職44人、村設有管護員,形成了縣、鄉、村3級監督管護體系。二是加強培訓,提高素質。縣水保局每年舉辦執法人員、生產建設專案單位、鄉(鎮)水保員、縣水保局有關幹部職工參加的水土保持執法培訓班,邀請縣政府法制辦、人民法院執行庭講解水土保持法、行政許可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強制法、行政訴訟法、行政複議法、開發建設專案水土保持技術規範等知識,講解相關法律條款之間的關係。組織相關單位負責人、技術骨幹和生產建設專案單位多次赴省先進市縣考察學習,增長了見識,學習了先進經驗,開闊了思路,提升了隊伍執法水平。

  6.查處案件抓重點

  工作力度決定工作成效,工作成效反映工作力度。蔚縣將重點案件查處作為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及“三權一案三同時”制度落實的重要內容。一是規範執法,執法人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講之以法”,爭取生產建設單位的配合、理解與支援。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遵循執法規程,現場檢查保留足夠的聲像資料。二是查處落實,把不編報方案、不落實方案、不開展驗收、亂堆亂棄並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危害的專案作為重點查處物件。對省水利廳掛牌督辦的案件進行全程跟蹤督查,確保違法行為整改落實到位。如某風電企業在專案建設過程中未落實批覆的水土保持方案設計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且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安全隱患。為此,省水利廳、張家口市水務局、蔚縣人民證府和蔚縣水土保持局多次進行聯合監督檢查,先後採取印發水土保持督查意見、與建設單位深入溝通、依法進行行政處罰、依法向蔚縣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處罰強制執行申請書等措施,讓企業認識到了自身的錯誤和問題,對該企業震動很大。目前,已編制完成治理方案,預計今年5月可開工治理。水土保持違法案件的查處,大大推動了生產建設單位的水土保持工作,促進了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步伐。一批生產建設專案單位開始自覺履行防治義務,逐步將水土保持納入企業文化,人為的水土流失擴大趨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20xx~20xx年累計督促、協助生產建設單位申報水土保持方案62個、正在編報4個、實施水土保持方案48個、透過竣工驗收21個;收繳水土保持補償費837萬元;下發執法檢查通知書57份,責令改正通知書7份,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7份,行政處罰通知書7份,行政處罰強制執行書1份,收繳罰款132萬元。實現了“查處一案、教育一片、震懾一方、帶動全縣”的良好效果。

  7.服務企業轉職能

  為生產建設單位提供優質服務,實現共創共贏一直是蔚縣水土保持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當企業發展壯大了,水土保持工作才能做得更好;只有水土保持工作為企業服務好了,企業才能尊重並支援水土保持工作。蔚縣水保局著力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實現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一是規範服務,提高行政效能。推行了政務公開、一次告知制、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公佈了舉報電話,公開審批流程、限時辦結,既方便了企業,又提高了效率,受到了企業一致好評。二是超前服務,減少企業損失。縣水保工作人員送法律送知識,履行事先告知義務,及時告知企業在施工中存在的問題、不足、排查安全隱患及應注意的事項,避免因施工不當而受到處罰,減少企業損失。三是技術服務,樹立良好形象。充分發揮業務部門自身優勢,當好生產建設單位水土保持工作的參謀,協助解決生產建設過程中的水土保持疑難問題,與建設單位一道,共同把生產建設專案水土保持工作做好。針對施工企業水土保持專業技術力量不足的缺點,縣水保局及時派出業務骨幹,全程免費跟蹤服務,累計派送技術人員50餘人次,對水保方案、水土保持設施建設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山區特點和企業實際,堅持“適地適樹、費省效宏”原則,尋找最佳治理方案、施工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議20餘條。縣水保局被譽為“企業貼心人”,既防治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活、生產條件,也為企業節約了資金、營造了優美的環境,提高了企業競爭力,實現了“雙贏”。

水土保持方案 篇3

  一、水土保持方案設計

  1.水土流失現狀分析

  工程建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由擾動地貌和破壞植被引發土壤侵蝕加劇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和由棄渣不合理堆放而造成的水土流失量組成,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地點為疏勒縣巴合齊鄉轄區河段,工程區內水土流失侵蝕型別以風力侵蝕和水力侵蝕為主,前者危害主要受自身環境因素影響,專案區以西北風為主,春季風速較大,灌區表層土壤乾燥,常有沙塵天氣,且天然植被無法得到充足的地下水補給,生長緩慢,因此風蝕加劇,加之不合理的人為活動也會增加水土流失量;後者因河道防洪工程多為土堤,抗衝能力差,因此也容易產生水土流失。根據對主體工程報告的評估,對其工程施工過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前瞻預測,由於工程建設臨時施工道路等原因,專案區原地貌植被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使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再有,對於施工料場和生活區,也應採取有針對性的水土保持措施,以防止出現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防治分割槽

  根據專案區水土流失現狀及主體工程報告,結合專案區自然條件、主體工程佈局及工程建設用地範圍,劃分水土保持分割槽,主要分為河道護岸工程區、料場區、臨時生產生活區和施工道路區共4個防治型別區。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本身是一項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專案,其水土保持方案應在水土保持防治分割槽內,即將主體工程佈置設計包括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也視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對工程開發建設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做出防治安排,各分割槽措施佈局如下:①河道護岸工程區。該區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主要針對主體工程設計的河道護岸工程,採用單排井柱加格賓石籠防衝順壩護岸形式,對紊亂的河進行調整道,穩定主槽流路並減少河岸坍塌,進而有效防治水土流失。②料場區。從專業料場購買河道護岸工程所需的卵石,本方案設計並不包括砂石料場進。③臨時生產生活區。該區分佈於河道工程區外,包括施工單位臨時倉庫、房屋、施工場地和材料堆放地,佔地0.26hm2,在工程建設完成後應予以拆除,產生的棄渣應就近回填到河道兩岸的凹地,並對土地進行平整。④臨時施工道路區。該去主要分佈在河道堤防上和堤防外圍,在施工期間應對經常路面進行灑水,確保路面不起塵土,嚴禁過往車輛隨意碾壓周邊土地,在工程建設完成後,應按照路面要求對路面進行找平處理,原有植被主要依靠自然力量恢復。

  3.水土保持措施總體佈局

  根據各水土流失防治型別區的水土流失的特點,依據水土保持措施的三原則(治理與防護相結合、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防治水土流失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原則)統籌佈局各水土流失防治型別區的水土保持措施,構建系統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該體系應以工程措施為先導,在各永久建築物周邊、塊石料場和道路沿線建立邊坡防護工程,在棄渣場建立攔渣工程,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速效性和控制性,使新出現的水土流失得以有效攔蓄和集中控制,並在此基礎上對料場、渣場的工程棄土進行表土回填和覆土,完成土地整治工程後,採取植物措施,主要是植樹造林來對該區域進行綠化,臨時施工區、廠區、公路沿線以及庫區周圍的綠化,也是先進行土地整治工程,然後採取植物措施,以保護新生地表,改善生態環境,並能夠使綠化工程的觀賞性和後效性得以展現,實現水土流失由被動控制向主動開發治理的轉變。蓋孜河防洪工程建設過程中及投產執行後的水土保持工作均由42團負責,並根據“誰開發誰保護,誰造成水土流失誰負責治理”的原則進行管理,工作內容主要有:施工過程中工程佔地範圍內的水土保持監測,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等。

  4.水土保持投資估算及效益分析

  因施工期間會對原有植被及施工場地周邊環境造成破壞,擾動原地面致使專案區的生態環境受到影響,進而出現水土流失,初步估計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為5.36萬元,即水土保持工程總投資為5.36萬元。該防洪工程的實施,不僅可以減輕汛期洪水對專案區造成的各種危害,還能夠間接提高灌區內的引水保證率,有效改善灌區灌溉條件,並對灌區內的部分鹽漬化土地進行改良,有利於提高該區域人們的生活水平。

  二、小結

  綜上所述,防洪工程建設涉及範圍較廣,開挖動土面較多,對當地的水土保持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只要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切實做好水土保持方案設計工,採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構建系統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透過水土流失防治點、線、面相結合的總體佈局,對各防治分割槽進行綜合整治,人為造成的新增水土流失問題就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形成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治理協調發展的良性迴圈[5]。42團蓋孜河防洪工程屬於較為系統的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工程,增設護岸後水流會集中歸槽下洩,對下游地區水庫蓄水及耕地灌溉均有利,以往42團蓋孜河洪水災害對農田、林帶、交通要道、房屋等造成了很大危害,使得當地群眾的的財產遭受損失,人身安全也受到威脅,該防洪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可以說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民心工程。

水土保持方案 篇4

  摘要:水土保持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農村水利工程建設對於環境的破壞,特別是水土流失,是顯而易見的。農村水利工程建設水土保持工作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個區域內生態環境的平衡發展。文章簡要介紹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內容,分析了我國水土保持的現狀,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水土保持;治理方案;研討

  中圖分類號:TV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水利工程的不斷增多,其建設地點的範圍也不斷加大,因此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域也不斷擴大。開展水土保持是山區生態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 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開展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意義。

  一、水土保持的定義

  水土流失危害十分嚴重,影響水資源的利用,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中國的頭號環境問題。遏制水土流失,實施水土保持,是當前唯一選擇,尤其是在些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脆弱的地方,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於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綜合科學技術。具體說來,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作用主要有:減少洪澇災害的發生。水土保持可以維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滲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水庫等)還可以攔蓄徑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減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節可以補充徑流,減少徑流的年際變化。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水土流失量,很多水土保持設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溝渠等)還可以攔泥拽沙,增加塘庫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減少水庫、湖泊、河道等的淤積,延長水庫的使用壽命。水土保持可以減少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從而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對水利工程損壞率。水土保持可以提高水環境的質量。

  二、水土保持的提出

  水土流失使枯水季節水量減少,但在洪水季節恰恰相反。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壞。山區更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當暴雨發生時,由於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夠,坡面截流能力較差,土壤表層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強度遠遠大於土壤入滲速度,雨水來不及入滲,迅速大量產流,瞬時形成山洪。

  由於植被破壞、徑流改變,土壤乃至地質結構受到影響,一遇暴雨極易形成山體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災害。滑坡、泥石流等災害除了沖毀房屋、道路、水利設施,嚴重的還會影響航運,使河道斷流,形成堰塞湖,對下游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

  1、規劃階段的水土保持

  從水利工程規劃設計入手首先,要對可能會引起的水土流失做出初步的防治方案設計,科學地估算水利工程專案中的水土保持設施,水利工程中不管是點型工程還是線型工程,其中引起水土流失的源頭都是不可忽視的。其次,在水利工程專案進入初步設計時期,要細分和完善專案區的水土保持設施種類及規模,詳細分析水利工程規模中的專案人為擾動原地表,並制定出細緻的規劃設計,同時針對專案區佔用的耕地以及挖填方區,也要制定出妥善的水土保持設施設計。雖然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只是水利工程中的一個小部分,但是其成效卻是不容忽視的,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在初步規劃設計中水土保持的防治措施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對主體工程設計提出的方案比選、總體佈置、施工組織設計等進行水土保持評價,進行工程建設的水土保持制約性因素分析根據綜合評價結論,提出水土保持要求與建議;確定水土流失防治責任範圍;分析計算工程建設過程中擾動地貌植被的面積、棄土棄渣(石)量、損壞水土保持設施數量、預測水土流失面積及危害以及防治責任範圍內的新增水土流失量;擬定水土流失防治目標,明確水土流失防治分割槽、措施體系及總體佈局;按水土流失防治分割槽對擬定的防治措施進行典型設計,並推算各類工程的工程量;初步確定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明確與主體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相關聯的主要問題;提出水土保持監測的初步方案和管理要求。

  2、植被種植

  在專案建設過程中會破壞地表植被,因此首先要防治風沙侵蝕。在前期工作中,就要種植林帶,按照農田規劃進行林帶建設,沿著條田的長短邊佈置主、副林帶,主林帶與主風向垂直。同時考慮經濟效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佈置一定的經濟林。在水利工程建設階段,多種植一些根系發達,並與工程當地環境相適應的樹木,如意楊、雪松、迎春等,對於水利工程中的穩固水土、坡面防護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除了種植樹木外,還可以種植一些再生性強,並耐旱、耐澇的草種,比如可以在棄土區頂面及坡面等地種植三葉草或是狗牙根草等,以增加土壤表層的植被覆蓋,降低發生水土流失的機率。

  3、透過宣傳來增加意識

  社會的宣傳,和各種輿論的力量對於加強農村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推進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工作中,我們要透過電視。報紙和網路的方式.面向社會,面向群眾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儘可能讓更多的人瞭解水土保持,讓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加強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重要性。認識到它對於我國農村的建設.對於促進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意識到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的必要性,從而提升人們的水保意識。要實現水土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實現,政府要制定相應的管理政策和制度。形成整體的發展目標。

  4、施工臨時佔地防治區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臨時佔地防治區在施工結束後要進行全面恢復,所以,應對錶土進行分層剝離,集中堆放並進行苫蓋和擋護。施工準備期場地平整後,應先在場地周圍佈置排水溝,攔截附近地面來水及收集施工佈置區內降雨,將其排入附近河道中,以便於後期恢復。工程施工開始,對施工生活區內的空閒地進行綠化,綠化措施主要為植草和種植花卉。草種的選擇,要充分考慮水利工程專案所在地的氣候、土壤性質、水文條件、生物種類等各種因素,對施工臨建區的臨時排水,主要包括施工道路、施工生產堆料區及剝離表土堆存區的臨時排水3部分。在臨時道路兩側應設臨時排水溝,在成品堆料場、成品料平臺和施工骨料堆放場應設定臨時排水。

  5、強化監督,促進發展

  為使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健康發展,建立健全監督執法體系,規範、完善地方法規體系,嚴格執行“三權、一方案、三同時”制度,大力加強水保法制建設,嚴格依法行政,加強預防監督,確保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根據水土保持法律法規,在全縣範圍內開展水土流失預防監督工作,實施執法工作人員“約法三章”等措施,避免因執法人員素質問題影響執法效果,確保行政執法工作的嚴肅性和規範性。加大對農村“四荒”治理開發的監督管理,控制農業開發中造成的生態破壞和水土流失,對集中連片、動土量大的治理開發專案,要嚴格執行開發建設專案“三同時”制度。加強對滑坡、泥石流易發區和其他生態極度脆弱區、生態敏感區的防範,嚴格控制進行任何形式的開發建設活動,遏制人為水土流失惡化的趨勢。

  結束語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水土流失情況相當嚴重,生態系統也因大量的開發和破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對於水土的保護非常重要,對於我國水資源的保護,能夠有效的遏制我國土地面積的減少。伴隨著國民經濟的迅速騰飛和人口數量的急劇膨脹,人們需要越來越多的水土資源。由於開發利用的不合理,會使得水土流失不斷加劇,由此惡性迴圈,水利工程專案的功效也長期無法得到發揮。因而,要認真貫徹《水土保持法》,對水土流失進行依法防治。做到水土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律可循。

水土保持方案 篇5

  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是人類改造自然界的一種手段,透過開發利用水資源,實現水資源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重新分配,達到為國民經濟服務的目的。工程建成以後,可獲得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如防洪、發電、灌溉、航運、水庫養殖、旅遊等。

  但在工程開發建設過程中,必然會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及植被、產生大量棄土石渣,造成新增水土流失,如不及時採取防治措施,將危害區域環境和威脅下游安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切實可行的水土保持方案設計,防治水土流失,為保護生態環境和工程安全服務。下面以該水利樞紐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設計作為例項進行分析。

  1 基本情況

  1 . 1 專案區自然和社會環境概況

  某水利樞紐工程位於吉林長春境內,該流域屬北半球中緯度北溫帶, 流域年平均降水量比較充沛,水資源較豐富,特別是上游山區,山高河陡,水能資源很也豐富。

  全江段山嶺連綿, 森林茂密, 植被良好,河谷狹窄,江道彎曲,河底為石質,有巖坎、暗礁和深潭。工程區現有水土流失是以地表徑流沖刷引起的水力侵蝕為主,主要形式為面蝕,其次為溝蝕。水土流失強度為1286 t/km2·a,屬輕度流失區。

  1 . 2 工程概況

  該水利樞紐是以防洪、灌溉為主,兼顧發電、供水和航運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

  水庫正常蓄水位為65.00 m,防洪限制水位61.00 m,防洪高水位67.94 m,相應防洪庫容3.10×108 m3,調節庫容1.14×108m3,灌溉農田面積33 533.3 hm2,電站總裝機容量49.5 MW;提供工業和生活用水量1.0 m3/s;通航過壩設施按100 t級斜面升船機考慮。另外,為減少淹沒損失,對庫區4個片區採取工程防護措施。該水庫為大(二)型水庫,屬Ⅱ等工程。主要樞紐建築物有:主壩、副壩、洩水建築物、電站廠房、灌溉進水閘等。工程總工期42 個月。工程靜態總投資98835.78萬元,總投資101 605.36萬元。

  2 水土流失預測

  工程建設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於工程擾動原地貌、破壞或佔用土地及植被,使該範圍內土壤侵蝕加劇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量;二是由於工程建設產生的大量棄渣不合理堆放而增加的'水土流失量。該工程擾動原地貌、損壞土地及植被面積達2 310.14 hm2,工程施工期總棄渣量為55.06×104 m3(松方)。經採用類比法和數學模型法相結合的預測方法進行分析計算,該工程施工區將由原有的輕度水土流失區變為強度水土流失區,水土流失強度將由原來的1 286 t/km2·a增加到7000 t/km2·a,工程建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達8.91×104 t~9.41×104 t。

  3 水土保持方案設計

  3 . 1 水土流失防治分割槽

  該水利樞紐工程佔地面積共81.1 hm2,其中包括大壩、廠房等樞紐建築物佔地(17.5 hm2),棄渣場(29.4 hm2)、土料場(8.7 hm2)、石料場(2.4 hm2)、永久公路(4.8hm2)、施工臨時佔地(18.3 hm2)。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主體工程的佈局、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情況以及工程建設用地範圍等,將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劃分為6個防治型別區,即棄渣場、土料場、石料場、樞紐工程基礎開挖區、永久公路、施工臨時佔地。

  3 . 2 水土保持措施總體佈局

  根據各水土流失防治型別區的水土流失特點,遵循治理與防護相結合、植物措施與工程措施相結合、防治水土流失與改善生態環境相結合的原則,統籌佈局各項水土保持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體系:以工程措施為先導,在棄渣場建立攔渣工程,對各永久建築物周邊、塊石料場及公路沿線等開挖邊坡採取邊坡防護工程;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使新增水土流失得以集中攔蓄和控制,在此基礎上,對料場、渣場利用工程棄土進行表土回填和覆土,經土地整治工程後採取植樹造林種草等植物措施進行綠化;對臨時施工區、廠區、公路沿線及庫區周圍等進行綠化,透過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工程,保護新生地表和改善生態環境,棄分發揮綠化工程的觀賞性和後效性,實現水土流失由被動控制到開發治理的轉變。

  3 . 3 分割槽水土保持措施設計

  3.3.1 棄渣場地水土保持措施

  樞紐工程永久棄渣量為55.06×104 m3(松方),在右岸上下游和左岸下游共設佈置有3個棄渣場。

  (1)右岸上游棄渣場:位於壩址右岸上游1.5~2.0 km的一級階地,地面高程54~60 m(黃海高程),場地開闊,由於此棄渣場位於水庫淹沒區,其棄渣主要為石渣(堆渣量為22.96×104 m3),因此在水庫蓄水前將棄渣推平即可,水庫蓄水後其被淹沒,對水庫防洪不產生影響,也不會造成水土流失危害。

  (2)右岸下游棄渣場:位於壩址右岸下游1.5km處的一級階地,地面高程57 m(黃海高程)左右,堆渣量為5.0×104 m3,因為該棄渣場位於河道邊,為防止棄渣造成水土流失危害,需在棄渣場臨河一側修築攔渣工程,對棄渣進行攔擋。根據渣場的地形、地貌、地質、建材來源及施工條件,經過對攔渣堤和擋渣牆進行方案比選分析認為,採用衡重式漿砌石擋渣牆攔渣。擋渣牆為4級建築物,全長426 m,牆高5.5 m,底寬3.3 m,頂寬0.5 m,基礎底部修築一底板,厚0.5 m。牆體沿縱向每隔10~15 m設一道伸縮沉降縫,縫寬2 cm,縫內用瀝青麻布或瀝青木絲填塞,牆體縱向每隔2~3 m設定<75 mm的PVC排水管,牆內管口設定反濾。擋渣牆經穩定應力分析,符合規範規定的穩定要求。此外,棄渣場地所在地區集雨面積0.145 km2,24 h設計最大清水流量0.296 m3/s,為避免渣場上游匯水對渣場的沖刷影響,需在棄渣堆積平臺的內側修築漿砌石排水溝,排水溝長468 m,斷面型式為梯形,邊坡係數m=1,粗糙係數n=0.014,底坡i=1/500,排水溝深h=0.6 m,下底寬b=0.5 m,上底寬B=1.7 m,在排水溝出水口設定漿砌塊石水簸箕,坡比為1∶2,採用M7.5水泥砂漿塊石砌築,塊石厚度在20 cm以上,露明面用1∶3水泥砂漿勾縫,底部臥漿,單層鋪砌,土基應夯實,必要時按基底寬鋪設人工基礎。棄渣表面平整覆土後營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樹草種為溼地松、木荷、胡枝子、混合草種(百喜草、結縷草、狗牙根草等兩種或兩種以上混合),混交方式為喬灌草行間混交、溼地松與木荷星狀混交,即隔行每隔4株溼地松種植1株木荷,整地方式採用穴狀整地,溼地松和木荷穴大40 cm×40 cm×40 cm,胡枝子穴大20 cm×20 cm×20 cm,混合草種採用條播,播間距為30 cm。

  (3)左岸下游棄渣場:位於壩址左岸下游1.5 km處的河漫灘地(砂料場旁),地面高程53 m(黃海高程)左右,場地開闊,堆渣量為27.7×104 m3。由於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水土流失防治措施設計中採用了兩種方案進行比選,一種是在棄渣場臨河一側修築漿砌石擋渣牆進行攔渣,但由於其地形、地質等因素,使工程造價較高,施工較為複雜,而且視覺上容易有突兀感,影響景觀,因此經分析比較後,選用第二種方案,即堆渣時將棄渣先臨時堆放於砂料場旁的灘地上,四周修築臨時擋土牆進行攔擋,臨時擋土牆牆高1 m,由裝土草袋堆砌而成,取砂結束後將臨時擋土牆拆除,並將15×104 m3棄渣填於砂料場凹坑中(工程取砂量為15×104 m3),其餘12.1×104 m3棄渣依就地勢堆墊於砂料場表面,平均堆高約0.63 m,坡度約1∶200。經分析,此處棄渣不影響河道行洪,棄渣經壓實後表面平整覆土並營造水土保持林,水土保持林的栽植行方向要順著規整流路所要求的導線方向,林帶與水流方向構成30°~45°角度,呈雁翅形造林。造林樹種為垂柳、黃梔子,混交方式採用行間混交,每隔2行黃梔子種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為4 m×6 m,黃梔子株行距1.5 m×2 m,整地方式為穴狀整地,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黃梔子穴大20 cm×20 cm×20 cm。

  3.3.2 土料場水土保持措施

  土料場包括樞紐工程圍堰用土料場和副壩用土料場以及防護工程用土料場,其中圍堰用土料場有2個,副壩用土料場有1個,均位於庫區,水庫蓄水後將被淹沒;防護工程用土料場有10個,均分佈於相應堤防附近。土料開採時剝離的表層棄土,先集中堆放在各土料場取料形成的工作臺面,土堆堆置高度不超過3 m,堆置邊坡坡比控制在1∶2.0以內,在土堆邊坡坡腳修築裝土草袋成臨時擋土牆進行擋土,土料開採結束後進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0.3~0.5 m。

  對防護工程用土料場還應根據土料場的地形及料場來水情況,在料場採挖面內設定土質排水溝,並與料場周邊排水系統相銜接,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統。排水溝邊坡係數m取值1.25,糙率n取值0.0275,底坡i取值1/600。土料場經土地整治後復耕還農。

  3.3.3 石料場水土保持措施

  石料場包括樞紐工程用石料場和防護工程用石料場,其中樞紐工程用石料場有2個,分別位於壩址左岸上游0.3~0.6 km處和壩址右岸上游0.8 km處;防護工程用石料場也有2個,均分佈於堤防附近。石料開採時剝離的無用層棄土,集中堆放在各石料場取料形成的工作臺面,四周用裝土草袋建臨時擋土牆進行攔擋,石料開採結束後進行表土回填,回填厚度2 m,營造水土保持林草,造林樹草種採用溼地松、木荷、胡枝子、百喜草和狗牙根草等混合草種,混交方式為喬灌草行間混交,溼地松與木荷星狀混交,穴狀整地,規格為溼地松和木荷穴大40 cm×40 cm×40 cm,胡枝子穴大20 cm×20 cm×20 cm,混合草種採用播間距為30 cm的條播方式。

  3.3.4 樞紐工程基礎開挖面防護措施

  樞紐工程基礎開挖面在工程完工後大部分被大壩、消力池、護坦等永久建築物覆蓋,在主壩與山體的連線處有部分開挖面在工程完建後仍會裸露,需作好開挖面防護。樞紐工程土方開挖後的邊坡裸露面積約150 m2,坡比小於1∶1.5,根據其立地條件,這部分邊坡裸露面撒播百喜草、狗牙根、馬尼拉草、結縷草、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麥草等混合草籽進行種草護坡,混合草種採用撒播,用耙或耱等方法覆土鎮壓,覆土厚度0.5~1 cm,播種量為15kg/hm2;樞紐工程石方開挖後的岩石邊坡面積約400 m2,這部分邊坡裸露面因表面為基岩,無法直接恢復植被,可採取種植爬山虎或常青藤等攀巖植物進行綠化,爬山虎或常青藤為單行種植,每穴1株,株距1 m,穴狀整地規格為20 cm×20 cm×20 cm。

  3.3.5 永久公路綠化措施

  永久公路包括上壩公路0.2 km、進廠公路0.18 km、至副壩公路4.5 km及時對外公路4.7 km。在公路的內側,開挖後的裸露面因表面多為基岩無法直接恢復植被,因此採取種植爬山虎或常有藤等攀巖植物進行綠化;在公路的外側,裸露面多為回填的土石方,可在碾壓平整後,在路邊種植行道樹,採用樹種為杉樹,單行種植,株距3 m,穴狀整地規格為40 cm×40 cm×40 cm;對於填方邊坡,採用撒播生長快的百喜草、狗牙根等草籽進行綠化。

  3.3.6 施工臨時佔地區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臨時用地主要分佈於沿河道兩岸。對終止使用的施工場地,進行土地平整,營造水土保持林,造林樹種為垂柳、黃梔子,採用行間混交方式,每隔2行黃梔子種植1行垂柳,垂柳株行距4 m×6 m,黃梔子株行距1.5 m×2 m,穴狀整地規格為垂柳穴大40 cm×40 cm×40 cm,黃梔子穴大20cm×20 cm×20 cm。

  4 結論

  該水利樞紐工程水土保持總投資為1039.94萬元,各項費用包括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346.12萬元、工程措施449.91萬元、植物措施83.85萬元、臨時工程93.13萬元、獨立費用46.72萬元、預備費20.21萬元。水保方案實施後,工程建設損壞的植被面積除淹沒和建築物佔地外,大部分可以有效恢復,工程開挖、填築及棄渣等形成的裸露面將基本上由植被覆蓋,預計植被覆蓋率在工程完工後可達到90%;擋渣牆等工程措施可防止棄渣崩塌、滑坡等危害發生,防止泥沙進入河道產生淤積,減輕洪澇災害等不利影響。工程區土壤侵蝕模數由7 000 t/km2·a減少至500 t/km2·a,水土流失治理度達到95%,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總之,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雖然涉及範圍廣,開挖動土面多,對當地的水土保持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只要根據工程建設的特點,切實做好水土保持設計工作,透過水土流失防治點、線、面相結合的總體佈局,因地制宜地採取攔渣、護坡、土地整治及綠化等各項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就能有效控制人為新增水土流失,並治理工程區原有水土流失,使洩入下游河道泥沙顯著減少,保障工程安全,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形成工程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協調發展的良性迴圈。

水土保持方案 篇6

  一、指導思想與原則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中央關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部署,以農村“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為切入點,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以改善農村水土流失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著力點,做到水土流失治理與水源和水環境保護、農業集約化生產、人居環境改善相結合,使小流域達到景觀優美、自然和諧、衛生清潔、人居舒適,促進地方經濟快速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注重實效;堅持地方和農民投入為主,國家適當補助;堅持水土保持與環境治理和新農村建設、人工治理與自然修復、水利水土保持措施與其它措施相結合;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協調推進;堅持示範引導、政策扶持的方法,用好“一事一議”等民主議事的機制,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二、建設內容

  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是小流域綜合治理的發展和完善。工程建設應以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為基礎,全面做好流域治理、生態修復、水系整治和人居環境改善,建立面源汙染控制、人為水土流失防治等管理制度,加強相關監測評價等。

  (一)工程建設

  1、小流域治理工程。結合當地實際,實施坡耕地改造,修建水窖、水塘和坡面灌排水系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營造水土保持林草,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入庫(河)生物緩衝帶。透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減少土壤侵蝕,發揮梯地、林草植被等水土保持設施控制和降解面源汙染的作用。

  2、生態修復工程。在有條件的地方,實施封山禁牧、封育保護,加強林草植被保護,防止人為破壞。要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恢復植被,改善生態環境,涵養水源,保護水資源。

  3、河道綜合整治工程。編制河道整治規劃,採取清淤、護岸、築堰和綠化等措施,對小流域內河道進行綜合整治。封河育草,維繫河流良好生態系統。禁止河道採沙,加強河道管理及其維護。防止汙水和垃圾進入河道,確保河道清潔和優美環境。

  4、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搞好道路硬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控制和減少汙染物排放。制定村莊環境衛生保潔制度,實現生活垃圾集中管理、生態汙水初步處理後排放。人畜禽糞便應因地制宜推廣沼氣池等實用技術進行無害化處理。對居民比較集中和有條件的地區,生活汙水應處理達標後排放。

  5、生態農業建設工程。推廣綠色、無公害技術,發展生態農業。大力推廣施用有機肥料,採用生物方法以及易降解、低殘留的農藥防治病蟲害,控制和減少農業汙染。

  6、面源汙染治理工程。在河道周邊設定植物緩衝帶,種植或撫育具有吸收有機汙染物能力的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在河道和水庫水位變化的水陸交錯帶建設人工溼地,種植適水樹種和草本植物,增強水體自淨能力。

  7、水土流失和水環境監測。建立水土流失和水質指標動態變化監測點,對土壤侵蝕模數、土壤侵蝕量、入河(庫)泥沙量,以及總磷(TP)、總氮(TN)、生化需氧量(BOD5)、化學耗氧量(COD)等指標進行監測。

  (二)管護制度建設

  在試點小流域內,制定封山禁牧、封育保護政策和鄉規民約,建立水源管理和保護制度,保護林草植被,促進生態自我修復。在有條件的地方,實行生態移民和並村;制定化肥、農藥使用推薦種類目錄,明確其合理用量及使用方法;嚴格對生活垃圾、畜禽和水產養殖汙染排放的控制管理。加強流域內集體和私人企業、飲食服務等行業排汙的管理;監督開發建設專案落實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控制新增人為水土流失。積極組織開展文明新農村建設活動等。

  三、實施期限

  工程實施期3年,20xx-20xx年。

  四、工程投資

  試點工程建設投入以地方為主,中央給予適當補助。中央補助投資從現有國家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及相關水利專案投資

  中安排。中央投資主要用於水利水保工程、封育管護、宣傳、監測等。沒有國家重點工程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籌解決。各級水利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支援和相關部門的配合,同時創新投入機制,依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等多渠道解決投入問題,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五、組織實施

  生態清潔型小流域試點工程由水利部統一組織實施,負責審批入選工程、實施方案和組織竣工驗收工作。流域機構負責工程實施的技術指導和檢查驗收工作。各省(區、市)水利部門依據批覆的實施方案,制定和下達年度計劃,組織開展年度檢查,並於每年2月底向水利部上報上年度總結報告。縣級水利部門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全面負責組織編制試點工程建設實施工作,建立工程管理制度、落實專案責任、明確任務,開展試點工程建設及相關監測工作等。

  試點工程實施完成後,各縣進行自驗,全面總結。自驗結束後向所在省(區、市)上報自查驗收報告。各省(區、市)組織初驗,向水利部上報初驗報告。水利部組織流域機構和有關專家進行竣工驗收,完成竣工驗收報告。

水土保持方案 篇7

  編制與實施保持水土的方案,可以在建設專案的生產過程中將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產專案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此,必須在結合水利工程的具體情況和水土流失的特點上全面、準確地編制與設計保持水土的方案,以此來科學地預測由人為因素所造成的水土流失,採取綜合性措施對水土保持進行合理地佈置。

  1.水利工程中常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一些問題

  1.1 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設計過於形式化

  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開發商在工程的建設和施工過程中將自身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明確下來。但是,現階段的絕大多數開發商並不重視方案的編制工作,過於形式化,僅僅只是將編制和審批水土保持的方案當作是簡單的例行公事,思想上尚未形成方案實施的具體概念。

  1.2 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1.2.1 在範本的幫助下抄襲之風盛行

  目前,方案編制單位中的科學技術人員,相關的專業配備嚴重準備不足,而在所謂的範本的幫助下,不少人員藉機不去進行深入地調查與研究,導致不能仔細地勘測工程現場的具體情況,在編制方案的過程中,人員互相借鑑和抄襲的現象十分嚴重。

  1.2.2 方案編制人員不能十分清楚地將主體工程的概念表達出來

  由於對方案進行編制的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充分地認識到與水利工程相關的建設性質、當地的地形地貌、施工過程中所採用的具體工藝、土石方挖填平衡的實際特點等,致使在編制方案的過程中,該有的專案十分簡略,不應該進行闡述的地方敘述了很多。

  1.2.3 防治指標沒有任何特色而言

  將國際上最新採用的無量綱指標除去以外,在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設計中,並沒有將各地區、各行業和各企業的具體情況有效地結合起來作為參照,導致所制定的防治指標與標準不僅不夠全面不夠詳細,並且沒有任何特色而言。

  1.2.4 不能夠準確地對水土流失進行預測

  在預測水土流失的時段,往往帶有很強的隨意性,水土流失的界定也並沒有嚴格按照水利工程的建設情況和當地的氣候特點進行;在對棄土棄渣流失量進行計算的過程中,由於直接將眾多資料省略掉,導致結果存在很大的誤差;由於沒有對材料的質量、標段的劃分、運輸的距離以及施工的時段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導致對棄土渣量的估算上存在很大的偏差。

  1.3 實施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問題

  “先建設後施工”的不良傾向在水利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只有在順利完成主體工程的建設之後,才能針對水土流失的情況採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只有在完成主體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之後才進行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設計,給予問題考慮出發點的不同,導致主體所能夠提供的各種資料在滿足方案的編制和設計中面臨著很大的難度,防治措施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也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

  在變更主體工程的設計方案時,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將變更的具體情況告知給相關的編制單位,導致不能進行同步變更,方案中與保持有關的措施也很難繼續執行。

  2.提高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重要措施

  2.1 促進保持水土法制觀念的進一步增強

  地方政府應該發揮好帶頭領導的作用,透過對水土保持相關法律法規的大力宣傳,從思想上能夠切實有效地促進水利工程建設專案單位與個人的認識,促進保持水土法制觀念的進一步增強,把人為水土流失的防治當作自己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去對待。另外,根據最新修訂的《水土保持法》與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促進地方水土保持法律發揮的有效完善。

  2.2 促進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平的進一步有效提高

  對相關編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單位和個人進行專業技術方面的培訓,以此將他們自身的業務水平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嚴格地進行許可權的編制,杜絕出現越權編制的行為。透過野外勘測和實地調查,能夠更加充分地掌握不同型別水利工程建設專案的擾動特點,然後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定和佈置相關的防治措施。

  (3)深入地研究預測水土流失的各種方法,儘可能地能夠針對水利工程型別的不同提出相應的預測方法,進而能夠在此基礎上為科學合理地佈局各種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強有力的理論依據。

  (4)對主體水利工程的水土保持方面進行客觀、公正且科學的評價與分析,針對那些與實際要求不相符合的專案選址和選線提出否定性的意見和建議。

  2.3 對保持水土措施的實時進度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安排

  在對水利工程建設專案中水土保持制度進行嚴格執行的過程中,結合各階段防治水土流失的具體目標,將當地氣候的特點和主體工程的具體進度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行充分地考慮,以此對保持水土的具體措施進行合理的安排,保證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施工。另外,出於對北方地區冬季氣溫的考慮,與土方石工程措施有關的措施堅決不能在冬季施工,在採用植物措施時也應該對土壤的解凍時期進行充分考慮。

  結語

  編制與實施保持水土的方案,可以在建設專案的生產過程中將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充分有效地發揮出來,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為生產專案的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本文從水土保持方案的編制與設計過於形式化、在編制水土保持方案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實施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系統地論述了現階段水利工程中常見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一些問題,在此基礎上經過深入地思考與分析,從促進保持水土法制觀念的進一步增強、促進水土保持方案編制水平的進一步有效提高以及對保持水土措施的實時進度進行科學且合理的安排等方面,提出瞭如何促進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方案編制設計的重要措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