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1200字

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1200字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過一些經典的散文吧?散文常用記敘、說明、抒情、議論、描寫等表達方式。你知道寫散文的精髓是什麼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畢淑敏散文集讀後感12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畢淑敏不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她同樣是一位慈祥而又可愛的母親。在《混入北圖》這篇文章中,畢淑敏的母愛與她對兒子的教導更是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那時,北京圖書館是最大的圖書館,哪裡有各種各樣不同種類的圖書,但那裡卻有規定:只對成年人開放。不知是不是遺傳了畢淑敏,她的兒子從酷愛看書,對文學充滿了好奇心與求知慾。當他長到十幾歲已經是個小夥子的時候,畢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不得不帶兒子“混入”北圖,滿足孩子向博覽全書的願望。

  本文主要講述了畢淑敏到兒子進入北圖的過程和看書的過程。其中詳寫的是進入的過程。在過程中,運用了心理描寫和生動的動作描寫,表現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識破的心情,但兒子也急切想去看書的複雜心情。在好不容易進去後,兒子恨不得把全館的書都看一遍,所以,他直到閉館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畢淑敏的這篇文章中,充分的體現了兒子對讀書的渴望,甚至把博覽全書為理想。的確,在我們少年時代的時光是很寶貴的,我們在學習上,不因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而是多多去闖闖,在豐富的'經歷和閱歷下,就能夠讓你體會到世界是包羅永珍的。在青春時,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領域,為夢想努力,像畢淑敏的兒子一樣,有志氣:“長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從正門走進北圖,因為那是貴賓的通道!

  <<附耳細說>>中引用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韓國的相國,微服私訪路過一片農田,在休息時,看見一農夫駕著兩頭牛耕地,隨問農夫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農夫一言不發,待將牛牽到一旁吃草時,走過來附在相國的耳邊輕聲說:“邊上那頭更好些。”相國很奇怪,問,你那麼小的聲音幹嗎?農夫回答:我若大聲回答,牛雖然不說話,但它們還是會從我的手勢聲音中看到我在評價它們,評價低的牛雖然不夠優秀,但也盡力了,它知道會難過的。

  讀到此處,我心揪然,一個農夫對待一個不會說話但是任勞任怨的牛,是那樣的愛護和尊重,極力的維護著它們的自尊。牛何其有幸,遇到這樣一個仁慈惻隱、深明大義、體貼入微的主人。古人常用“對牛彈琴”的話來恥笑一個人的笨拙和愚蠢,但是,農夫用行動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牛再笨,也有感情,也有尊嚴,我們沒有理由和資格去詆譭它和輕視它。

  推及到人,推及到官者與百姓、長輩與晚輩、老師與學生、父母與孩子、富有與貧窮,無不涉及到類似的相處環節,遇到這樣的處事之際,我們是否能夠心平氣和的也來個“附耳細說”呢?至少我做的不夠好。面對非常頑固的學生違規行為,我總會情不自禁的提高嗓音。多了幾分怒氣,少了幾分理解和寬容。面對學生一次考試中覺得自己反覆強調的問題,一些學生仍然出現的時候,總是少了份耐心多了幾分憤慨,那時的言詞總會顯得有些犀利。無形中總是傷害到學生那已經意識到錯誤的學生。傷害了學生那已經因成績不理想而自責苦悶的心,我沒有做到農夫般憐惜學生那道柔弱的尊嚴。

  人的心是脆弱的、是柔軟的,不象鋼鐵一般的堅硬耐火抗烈,正因為人心是柔軟,所以人才有別於其他事物會感動、善良、仁愛和多情,也正因為如此,人更容易受到傷害。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優秀和卓越,十指有長短,我們不能因為拇指的短就忽視它的作用,我們不能因為食指的長而認為它無所不能。我們要學會正視別人的所有優點和缺點,不鄙薄、不鄙視、不慫恿、不誇張,切合實際,用愛去感知著一切。

  多學會“附耳細說”,尊重一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