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家讀後感800字作文

巴金的家讀後感800字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巴金的家讀後感800字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巴金的家讀後感800字作文1

  最近正在看一篇長篇小說: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於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為偉大的作家。

  現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後,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透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著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為“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為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著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著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著覺民、覺慧兩兄弟怎麼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為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巴金的家讀後感800字作文2

  這部作品主要描寫的是在民國時期以高姓家族為代表的故事。在這個家族裡,高老太爺是一家之主,家裡的大小之事都要聽他的。在這個大家庭裡還有三位兄弟,分別是覺新、覺民、覺慧。他們三個兄弟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徵和特點,以及不同的生活經歷。雖然三兄弟都接受了新思潮的影響,但是面對新思想時,三個人卻表現出了不同的行為。覺新是家裡的長子,本來之前與自己的表妹相愛,但是迫於高老太爺的決定,最終還是與其他人結婚,本身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覺民與覺慧相對於覺新來說,則表現的具有一定的反抗性。覺民不滿家裡的決定,最終選擇逃婚。覺慧是在自己愛慕的丫頭鳴鳳跳湖死後,終於明白了一切。當然在這部作品裡,也還有其他的角色。他們都是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代表,無論是思想上還是行為上,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背景。

  在當時的社會,正是新舊思想的交替之際。不同的人們或者是說各個階層的人們面對新思潮的衝擊,展現出了不同的反應方式。高老太爺仍舊是封建思想的持有者和代表者,覺新雖然受自己弟弟的`影響,接觸到了一定的新思想,但還是具有一定的軟弱性跟妥協性。面對現實跟家族的決定時,他仍然選擇了放棄抵抗。覺民和覺慧則一直選擇抗爭。大部分的人都是這個社會的犧牲品。高姓家族只是當時社會的一個小小的代表。整部作品則反映的是在當時社會的背景下,人們的思想狀態。體現了革命在各個方面推進的艱難性。要革新人們的思想,還需要一定的階段。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高老太爺,他一直幻想著四世同堂,讓自己的家族不斷的興旺。但是隨著事態的發展他也逐步發現,一切都不是順自己的意,最終在自己臨死之際,終於明白自己的四世同堂之夢破滅了,家族也在走下坡路。時代潮流終將是向前進的。

  巴金先生創作這部作品,也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大概。他親眼目睹了在當時的社會,各個人們的狀態和行為。社會是向前發展的,時代潮流也終將是永遠源源不斷的向前流去。人們的思想也必須革新,必須順應社會的發展,否則終將成為時代潮流向前湧進的犧牲品。

巴金的家讀後感800字作文3

  從那個風雪交加的夜晚,兩兄弟回到自己的公館,到最後那一艘緩緩駛向與遠方的行船,《家》已經讀完,一幅幅經典的畫面卻在我的心中久久地徘徊。

  《家》講述了一個封建的家族——高家慢慢由輝煌走向衰落的故事。高老太爺是這個家族的統治者,一個封建禮教的代表。他做了不知多少年的“四世同堂”的好夢,及夢想成真時高家卻淪落到了墮落的邊緣。

  覺新與梅被分離,梅抑鬱而終,而覺新的妻子瑞鈺卻因為避“血光之災”難產而死。鳴鳳因為將要被嫁給馮樂山,忍痛與心愛的覺慧告別,投湖自盡。因為老太爺的逼迫,與琴相戀的覺明離家出走……封建的禮教,摧毀了一對又一對年輕人的幸福。高老太爺的兩個兒子克安和克定不務正業,坐吃山空,欠債無數,把老太爺氣得病倒。高老太爺病死之後,他的三個兒子因分家產而爭吵……終於,覺慧醒悟了,離家出走。

  一出又一出的鬧劇,讓人徹底認清了摧殘生命的封建禮教。高家的人接連成為封建的犧牲品,甚至連高老太爺也沒有幸免,高家墮落了。

  我最不能忘記鳴鳳的死,只是讀著這一段,心中不免充滿了悲哀,同情與憤慨。最後投湖前的那一聲“三少爺,覺慧”彷彿穿透紙張,清晰地傳到讀者的耳邊。這是鳴鳳第一次直呼覺慧的名字,但也成為了最後一次。這是下等人第一次與上等人平等的告別,可惜這告別的背後是無盡的悲哀。天地悠悠,可惜覺慧和鳴鳳生錯了時代。在那個黑暗的年代,青年人的愛情註定是悲劇。

  這就是舊社會!這就是封建家長制!這只不過是眾多悲劇之中的冰山一角,誰能想象得了,在中華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如此悲劇重複了多少次!高家的落寞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終於,年輕人們紛紛覺悟,開始了與舊社會不懈的鬥爭。

  聯絡到今天,我們的生活又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有權選擇自己的前途,我們的身後有長輩們的支援。可是現在的我,哪裡有以前青年們的獨立和拼搏,哪裡有以前青年們的闖勁呢?反正我還有大把的時間,我何必畏首畏尾?

  《家》已經讀完,讓我來評價,它不只有黑暗沉重的一面,它也是一支青春的讚歌。

巴金的家讀後感800字作文4

  讀完巴老的《家》,心中充斥了無盡的激動。如何形容呢?這就好比吃過了拌有白砂糖的蜂蜜;比如在寒風凜冽的冬日裡,往身上澆滾滾的熱水;好比在炎炎盛夏赤腳逛馬路的味道。就像是這般的強烈、深刻、揮之不去。這些也許不是很貼切的'比喻,卻如實地反映了我逼真的心坎感觸。

  良多人都以為覺慧是巴老在書中的自己。起初,我也是這麼認為的。例如:他們都在“外專”讀書,愛結交新友人,開辦閱報處,都是熱血青年。但現在我能感想得到巴老比覺慧更為執著。由於在那些日子裡,巴老的性命中不曾有過鳴鳳,未曾有過在戀愛中追求包庇的邪念。所以說,他們兩人有著類似的性格特點,但等候他們的將會是不一樣的命運。

  本書中最令我動容之處就是瑞珏之死。覺新是如斯深愛著本人的妻子,但他卻拗不外禮數的約束、家族的擺佈以及本身的脆弱。就連人類最巨大、最神聖的“戀情”也只可能甘敗下風,在覺新眼裡首當其衝的就是封建軌制。正所謂性情決議運氣,於是覺新就成了封建禮教的就義品,為此他斷送了自己的青春、幻想;葬送了自己的前途;更在悲憤中消磨了畢生。瑞珏的死使他曾有過片刻的檢查,但未幾後,他又成了一個無抵禦主義、作揖主義的失去自我的軀殼。一個底本能庸庸碌碌的青年就這樣慘逝世於封建禮教的血手之下。作者樸素的文字引發了我更深檔次的思考。這所有悲慘的終局畢竟起因於何處?五千年殘暴的華夏文化莫非真的是一部吃人的禮教?豈非仍是公民劣根性的問題?僅憑我現有的學識是基本無奈參透的,但從這部小說中我得到了些許的啟示。主人公覺慧的形象給悲鬱的基調帶來了一絲盼望,是全書的亮色之一。他的“不顧慮,不懼怕,不讓步”的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或者,我就應當學習他的這種精力,以此作為我解答上面那個問題的有利工具。

  魯迅說不在沉默中消亡,就在緘默中暴發。咱們每個人都應學會在平庸中勃發出一片異彩,更要學會享受守候,休會守候那份異彩爆發前的點點滴滴,居心感悟每一刻的打動,並試著從中尋找自己想要的謎底。相信你必定能夠找到。就像小說中的覺慧,就像生涯中的巴老一樣可以“守得雲開見月明”。信任自己,那一天已經不再遙不可及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