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治病讀後感(精選14篇)

扁鵲治病讀後感(精選14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扁鵲治病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1

  名醫扁鵲有三個兄弟行醫。一天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個,都精於醫術,到底哪能一位是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再問:“那為什麼你是最出名的呢?”

  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鄉里;而我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遍及全國。”

  文中神醫扁鵲說明了一個“預防重於治療”的哲理,平時在行醫過程中,他認為對疾病只要預先採取措施,把疾病消滅在初起階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讀此短文深有感觸,其實扁鵲“預防重於治療”的哲理,同樣適用於我們眾多的現實社會的許多事例中。

  在當今社會中,隨著計劃生育國策實施,城鄉獨生子女在家庭中乃至家族中,“眾心拱月”突出以我為中心,此類問題突現,涉及思想品德、行為教育更趨難得。特別是中國傳統科舉制度,以應試教育處於主導地位,往往注重對青少年、兒童智力開發教育,而忽視品德教育,從幼兒園起擇校風盛行,包括學校、家長總希望學生及子女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透過努力而順利進入國內知名學府,再或出國留學等等......

  在我們的國度中前幾年,曾出現高校學生把自己的同學幾個殺害於宿舍中;在我們浙江省的義烏,曾出現初中生把家長殺害於家中……等噁心事件讓人瀝瀝在目,觸目驚心喲!

  身處學校身為教書育人的園丁,真的深有感慨,特別是小學教育,剛剛初涉社會的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多年從教的經驗告訴我:防患於未然更勝於治亂已成之後。因此我們要借鑑扁鵲“預防重於治療”的哲理,把學生的行為思想品德教育,比智力教育還要抓緊,抓好,特別注重自身形象,以一言一行的模範行動來感染自己的學生,透過對學生的有益教育和輸送健康的資訊,把品德教育真正落實到自己的教育中去,透過系統的、全面地進行連續不斷的德育培育,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努力目標和動力,朝著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像名醫扁鵲那樣去了解自己的學生,進行事前控制和預防,來實現完成對每個學生的品德最終成果,進而對社會作出自己應盡的貢獻。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2

  今天,我讀了《扁鵲治病》這個故事,思緒連篇。

  我想,這個故事裡的蔡恆公如果生病了,而我是醫生,我一定會給他治病的。因為,當時蔡恆公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如果蔡恆公死了,那這個國家誰來管理呢?所以,如果當時我在的話,我一定會給蔡恆公治病的。我們要以國事為重嘛!假如,蔡恆公對我發脾氣的話,我還是會給他治病的。因為,他是病人,既然決定要治療他,就要有耐心,不能半途而廢啊,而且幫助別人,快樂自己嘛!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應該儘量幫助別人,而不是置之不理。

  如果,蔡恆公來到我們這個時代,他生病了,我還是醫生,那我會用一些高科技產品來幫蔡恆公治病。他要發脾氣,我就用機器人幫他治療,實在不行就只好讓機器人用手捂住他的嘴巴,讓他少擺點帝王的架子,不能讓他總這麼的任性。這樣,我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幫蔡恆公治病了。你們說我的主意怎麼樣?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3

  最近我讀了《扁鵲治病》這篇寓言,這篇有趣的寓言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淺。

  課文主要講的是:扁鵲名醫拜見蔡恆公,並對蔡恆公說:“您這小小的皮膚病,用熱水敷燙方可治好。”蔡恆公不聽。過了些日子,扁鵲來了,扁鵲又對蔡恆公說:“您的皮膚病已發展到皮肉之間,用針扎就能治好。”蔡恆公聽了很不高興。又過了些日子,扁鵲又來了,扁鵲焦急地說:“您的皮膚病已發展到胃裡,再不治就沒救啦!”蔡恆公聽了非常不高興。又過了幾天,扁鵲站在遠遠的地方,只看了幾眼,就嚇跑了。蔡恆公派人去追扁鵲,扁鵲解釋:“蔡恆公的病沒救了。”果然,沒過幾天,蔡恆公就全身疼痛,他派人四處尋找扁鵲名醫,這才知道扁鵲已經逃走了。不久,蔡恆公就病死了。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要防微杜漸,有了小毛病一定要及時就醫,有了小缺點就一定要及時改正,任其發展下去後果就不堪設想。在我小的時候,就有過親身經歷:小時候,我的一顆牙上生了一個小小的洞。那時,我並沒有意識到刷牙的重要性,再加上我每天吃糖也不控制數量,弄的後來小小的牙洞越來越大。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牙疼得很厲害,熬了整整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媽媽就帶我去醫院,醫生用拔牙工具把我的牙連根拔掉,真是苦不堪言。這個事實告訴我們:從小一定要養成好習慣,一步一個腳印地做好每一件事。做人不要太固執和太自信,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切不可麻痺大意!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4

  我們課本中學習了一篇課文,叫:《扁鵲治病》,我讀了之後受了很大的啟發,他講的是:有一天,名醫扁鵲去拜見蔡桓公。扁鵲在蔡桓公身邊站了一會兒,說:“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蔡桓公說:“我的身體很好,什麼病也沒有。”扁鵲走後,蔡桓公對左右的人說:“這些做醫生的,總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醫治沒有病的人,才容易顯示自己的高明!”

  過了十來天,扁鵲又來拜見蔡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扁鵲又退了出去。

  十來天后,扁鵲再一次來拜見,對蔡桓公說:“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再不治會更加嚴重。”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扁鵲連忙退了出來。

  又過了十幾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桓公,只看了幾眼,就掉頭跑了。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扁鵲,你這次見了大王,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鵲解釋道:“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裡,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治!”

  五六天之後,蔡桓公渾身疼痛,扁鵲幾天前就跑到秦國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這個故事警示人們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5

  今天,我看了一則寓言,名字叫《扁鵲治病》讀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寓言主要講述了,扁鵲三番五次的向蔡桓公發出給他看病的請求,而蔡桓公卻把扁鵲的好心當成驢肝肺。不但說自己沒有病,還險些把扁鵲給殺掉。當扁鵲看見蔡桓公已經病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時,就趁著夜色悄悄跑到了秦國去了。而蔡桓公發現自己病入膏肓的時候,想派人找到扁鵲,扁鵲早已遠走高飛了,最後蔡桓公病死在他的府裡。

  透過這樣的一則簡短的故事,很深刻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諱疾忌醫。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少走一些彎路,少犯一些錯誤。

  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往往會犯同樣的錯誤。就說我自己的一件事吧!有一次,我們做仰臥起坐比賽,因為我體育很棒,所以沒正式比賽的時候,我就和身邊同學比試起來。我輕鬆的做了44個,然後神氣十足的對我旁邊同學說:“你做了多少個啊?”我同學在一旁休息,好心的對我說:“現在別做了,比賽的時候會沒力氣的。”我哪有理睬他的建議,繼續練習,累的滿頭大汗。

  比賽終於開始了,由於我比賽前的運動量太大,我勉勉強強做了41個,這樣的比賽成績使我和第一名失之交臂了,真不如聽同學的建議,應該儲存體力的。我一意孤行最後吃了愧,輸了比賽。正如文章中的蔡桓公一樣。

  在此我想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在生活聽取他人的建議,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6

  這幾天,我們學習了《寓言兩則》中的《扁鵲治病》,我深有感觸。

  這則寓言主要寫名醫扁鵲去拜見蔡桓公,發現他皮膚上有一點小病,就勸他立即醫治。可是蔡桓公卻說自己沒病,用不著醫治。等扁鵲走後,蔡桓公對身邊的差役說:“現在的醫生,一點技術都沒有。老給沒病的人治病,顯得自己醫術的高明。”

  過了幾天,扁鵲又來勸蔡桓公醫治,他很生氣,扁鵲只好回去。又過了10多天,扁鵲再次勸他醫治,他十分生氣,扁鵲怕得趕緊推下去。

  十幾天後,扁鵲老遠遇見蔡桓公,看了幾眼就跑了。蔡桓公不解,派人問個究竟,扁鵲說:“皮膚病用熱水敷燙能治好,逐漸向體內發展,也可能有醫治的辦法,可一旦深入骨髓,就只能等死。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不敢再請求給他醫治了。”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蔡桓公多固執呀!他怎能把名醫扁鵲的.勸說視為鵝毛般輕呢?難道他不知道扁鵲醫術的高明嗎?雖然人應該有主觀,但也不能一意孤行呀!要多多聽取別人有益的意見。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做事要多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7

  讀了《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我深受啟發。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講了這樣的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名醫叫扁鵲,有一天,他看見了蔡桓公,說蔡桓公病了,病先後在皮膚裡、皮肉裡、腸胃裡,可是蔡桓公不聽勸告,最後病情已經發展到骨髓,就再也不能治而死去了。

  每個人都有錯誤,但是必須聽勸告改正才好。文中的蔡桓公就是因為不聽勸告,而導致死亡。這是多麼可悲啊!

  讀了這則寓言,我想起了老來講過的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子小時候偷一個圍巾給媽媽。媽媽想:“沒事,只偷一個小東西,不算什麼。”過了幾天,兒子又偷一臺電視,媽媽高興地說:“太好了,終於有電視看了。”有人勸那個孩子別再偷了,他不聽。後來他長大了,還是沒改掉偷的惡習,去盜竊銀行,觸犯了法律,受到了應有的制裁。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小病,小缺點或者小錯誤,這時候一定要及時就醫,及時改正,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我以前也有錯誤的時候,也不喜歡聽批評和勸告,現在想起來 這是不對的。

  今後,我再犯錯誤的時候,堅決不像蔡桓公那樣不聽勸告,而要及時改正錯誤,不固執己見,要防微杜漸,只要這樣才能做一個更加完美的人。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8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扁鵲治病》,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古時候,扁鵲來到蔡桓公住的地方,發現蔡桓公身上有點小病,就多次勸告蔡桓公,可是諱疾忌醫的蔡桓公不但不聽勸,還諷刺扁鵲導致病深入骨髓身亡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覺得蔡桓公之所以死,是因為他愚昧、固執造成的,俗話說:“忠言尼爾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要是蔡桓公聽了扁鵲的話,在皮膚有病的時候,用熱水熱敷;如果發展到皮肉之間,用針灸;就算發展到腸胃裡,也可以喝幾劑湯藥,可是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固執,最後深入骨髓,只能等死了,你只是不聽良醫言,吃虧在眼前啊!

  這使我想起了兩個故事:《我要的是葫蘆》和《南轅北轍》,要是種葫蘆的人聽鄰居的話,把蚜蟲消滅了,他的葫蘆還會落麼?要是南轅北轍的人聽了別人的勸告,還會離楚國原來越遠麼?

  看看蔡桓公,再看看我自己,我也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我媽媽經常勸我坐車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可我偏不聽,有一次我在坐車的時候站了起來,可我剛站起來還有站穩的時候,一個急轉彎把我摔下了車,真是防不勝防啊!然後我的左胳膊就骨折了。

  從今往後,我要聽取別人的意見,不固執己見,防微杜漸,不走冤枉路,不幹冤枉活!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9

  《扁鵲治病》中寫到兩個主人公,一個是扁鵲,另一個是蔡恆公。

  這個故事講的是有一天名醫扁鵲去拜見蔡恆公,扁鵲先在蔡恆公身邊看了一會兒說:“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蔡恆公怎麼也不相信。

  十來天后扁鵲又一次來拜見蔡恆公說病已經發展到了皮肉之間,但蔡恆公還是不相信。

  扁鵲第三次來拜見蔡恆公,告訴他病已經發展到了腸胃裡,再不治會更加嚴重,蔡恆公生氣了,扁鵲連忙退了出來。

  又過了十幾天,扁鵲老遠望見蔡恆公,只看了幾眼就跑了,蔡恆公就派人去問他這次見了大王,為什麼一聲不響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鵲說:“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了腸胃裡,服幾劑燙藥也能治好;一旦進入骨髓只能等死。”

  之後蔡恆公渾身疼痛,就叫人去把扁鵲請來,可是扁鵲跑去了秦國。不久,蔡恆公就病逝了。

  讀完《扁鵲治病》後,我覺得蔡恆公應該聽扁鵲的話,要是他聽取了扁鵲的意見,病就不會那麼嚴重了,從而也讓我知道了在生活中,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集思廣益,正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我們才會更優秀!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10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29課《寓言兩則》,其中,我對第二篇《扁鵲治病》的感受很深。它主要講了名醫扁鵲連續四次拜見蔡恆公,勸他早點請醫生治病,但因為蔡恆公不聽他的勸告,認為他是在騙人,最終蔡恆公病死了。

  我讀了這個故事後,感到很奇怪,因為蔡恆公在沒做皇帝之前,他的父皇應該請了太子傅教他知識,教他治國之道,既然他請了太子傅上過課,那麼他也應該懂得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的道理,可是他為什麼就沒有聽扁鵲的話呢?還那麼固執己見,諱疾忌醫,認為這個病對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自己是真龍天子,有龍光護身,這個病可以不治而愈。

  我們一定不能像蔡恆公那樣,聽不進別人的勸告。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11

  最近我們班學了一篇課文——《扁鵲治病》,讀了這篇課文後,我深受感觸,我懂得了: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這樣一個道理。

  扁鵲去給蔡桓公看病,扁鵲說,蔡桓公的皮膚上有點小病。蔡桓公卻說自己身體沒有病,之後,扁鵲再三來拜見蔡桓公,可蔡桓公卻一次又一次拒絕治病。一個多月過去了,病已深入骨髓,過了幾天,蔡桓公渾身疼痛,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陷入了沉思:如果蔡桓公從一開始就聽扁鵲的話去治病,那蔡桓公就能活下來了,所以我們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

  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在寫課堂作業本,然後遇到了一道難題,我堅持自己的答案,沒有聽蔡程威的意見,結果就去給呂老師改了,沒想到竟然錯了,如果我那時候聽蔡程威的意見,就會對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懂得了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我一定要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好好地做到這句話。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12

  讀了《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我深受啟發,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扁鵲治病》這則寓言講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有一個名醫叫扁鵲,有一天,他看見了蔡桓公,說他病了。先說在皮膚裡、皮肉裡、腸胃裡,可是蔡桓公不聽勸告,最後病情已經發展到骨髓,就在也不能了。沒過幾天,蔡桓公因病死了。概括故事

  每個人都有錯誤,但是必須聽勸告。課文中的蔡桓公因為不聽勸告,而導致死亡。讀了這則寓言,我想起了電視上的一個故事,一個人小時候偷一個圍巾給媽媽戴上。媽媽想:“沒事,只偷一個東西”。過了幾天,兒子又偷一臺電視。媽媽高興的說:“太好了,終於有電視看了,謝謝你”。後來有人勸他,他不聽。後來他長大了,偷了銀行,觸犯了法律。

  今後,我有了錯誤,不要像蔡桓公那樣,不聽勸告。我一定會及時改正的,做一個優秀的好少年。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在書房裡看了一則寓言——扁鵲治病,我不禁心潮澎湃。

  一天,扁鵲拜見蔡恆公時,發現蔡恆公得了病,蔡恆公不相信,可又過了十天,扁鵲又拜見蔡恆公時,發現他病情加重,蔡恆公還是不相信,再過了十天,蔡恆公的病情又加重了不少,蔡恆公還是一點也不相信。十天後,蔡恆公全省麻痛,派人去請扁鵲,扁鵲發現蔡恆公已經無藥可救了。果然,蔡恆公沒過多久就病逝了。

  蔡恆公當初只要把這件事看的重一點,可能後果就不會這樣了。平時,我也會犯像蔡恆公這樣的錯誤。以前,我常躺著看書,還和電腦、電視親密接觸,媽媽老勸我不要這樣,說會對眼睛造成傷害,可我卻沒聽,而且覺得她很嘮叨,可過不久,我的眼睛就開始幹了起來。現在,我後悔極了,可天下沒有後悔藥。

  以後,我一定要聽大人的話,要不吃虧的人是自己。

  扁鵲治病讀後感 篇14

  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叫《扁鵲治病》,讀了這篇課文,我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說的是:扁鵲去拜見蔡桓公,發現蔡桓公皮膚上有些小病,他把病情告訴了蔡桓公,但蔡桓公卻不信,就沒有醫治。接著扁鵲一而再,再而三的勸他治病,但蔡桓公還是不聽,病一天天嚴重,蔡桓公最後一命嗚呼了。

  看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小毛病要及時處理掉,要防微杜漸。

  在我小的時候,有一顆牙上有一個小小的洞。那時,我並沒有意識到刷牙的重要性,再加上我每天吃糖也不控制數量,弄的後來牙洞越來越大。有一天晚上,我牙疼的很厲害,第二天一早,媽媽就帶我去醫院,醫生用拔牙的工具把牙連根起,因此我忍受了許多痛苦。

  我想:任何小毛病、小缺點都要及時醫治,否則將釀成大病、大錯,最後無藥可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