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17篇)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17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範文800字(通用17篇),歡迎大家分享。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

  從某種社會角度分析來說,法布林並非是一個具有十分重要職業的昆蟲學家,在這本《昆蟲記》中,他反而更像是我們一個民族偉大的散文家。法布林為此感嘆:你們進行探究死亡,而我卻探究企業生命。這也正是因為兩者的區別所在。

  巴金說:<昆蟲記>結合了作者的生活研究成果和生活感悟於一爐,用人性來觀察昆蟲的本質,昆蟲世界為人類獲取知識,興趣,美和思想的美。是的,法布林在進入昆蟲世界後降低了自己,但放大了昆蟲,描述了五顏六色的昆蟲世界。

  就像寫生活一樣,法布林描寫了昆蟲的喜怒哀樂,它們對大自然的渴望,以及母親的奉獻。他哀嘆黃蜂智慧有限,冷漠無情,無法適應自然法則,孔雀蛾決心尋找配偶,儘管距離遙遠,黑暗,狼蛛對母性的奉獻,儘管嬰兒蜘蛛的所有痛苦,管蠕蟲對他們自己的孩子毫無保留,感嘆“貧窮世界的父母的心”。

  在法布林的昆蟲記中,他以人性觀察蟲星。是啊,《昆蟲記》宛如一個一面明鏡,照出了社會中的人性,有對一些人的嘲諷,也有對一些人他們發自我們內心的讚美。如“於是透過它們走投無路,別無其他選擇,只能盲目地固守著這樣它們生來就根據慣有的老習性,從而生的希望得到越來越大越小,而逐漸將自己發展推向企業無奈的死亡。”這反映了黃蜂的一種思想愚昧,以及學習作者對於這一社會人性的嘲諷。再如:“綠色的蟈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響亮一點一點兒那你可能就是比蟬更勝女性一籌的歌手了。”這句話雖然聽起來就會如一位母親對孩子提的建議學生一樣進行親切,也同時把蟈蟈比作歌唱家,這無疑是對蟈蟈音樂藝術天賦的一種可以讚美。

  《昆蟲記》不僅浸淫著對生命的敬畏自然之情,更蘊含法布林對追求發展真理的精神。若缺少了對於這種創新精神,世間也將消失《昆蟲記》一書,更將消失以及一顆學習智慧的果實。

  小蟲子法布林的描述,視他們為朋友,家人,充滿了對生活和好評激情的字裡行間。

  法布林——一位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人類社會命運以及顫音的巨匠。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2

  我們身邊隨處可見的小昆蟲卻擁有巨大的智慧,這一點在法布林的《昆蟲記》裡有很好的體現;比如蟬和螞蟻的鬥爭,礦蜂和蚊子的博弈等。

  蟬並不像人們認為的那樣好吃懶做;出蛹後,它就找一棵大樹棲身,將一根管子插進較為薄的樹皮中,吸食汁液。這時就會有一大批掠食者出現。一些較為溫和的小啜一口便離開;卻有一些不那麼文明的:如黃蜂,他在井旁飛舞著,時不時下來喝一口。態度最為惡劣的就是螞蟻。他們剛開始時表現的還算和善,只是小小地喝一口便走開,時間一長就會一哄而上;抱大腿,咬蟬身上的“抽水機”。性格軟弱的蟬不一會兒便飛到另一棵樹上重新“鑽井”,但沒過多久,這樣的事又會再次發生。

  螞蟻這種先試探再集中優勢兵力大力進攻的方式像極了人類某些戰爭佈局;透過這種方式,它們讓蟬“大意失荊州”,從而一次次獲得主動權。

  我們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案例。比如想要在某場校內籃球比賽中贏過對手,除了基礎的技術性訓練外,我們可以先通過幾次小比賽試探著知道對方的實力如何,然後再集中力量進行對抗性練習。

  礦蜂身體強壯,它們安家的時候喜歡將自己的巢穴開在泥土深處;為了躲避天敵,有時還開在堅硬的泥土糞中。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確保安全,但是這一生物卻也有兩個致命的缺點:太仁慈和過於不細心。這就給了“聰明”的蚊子可乘之機。

  蚊子會在礦蜂產卵時就把它們盯上,有時甚至會冒著“生命危險”。不過也不用過於擔心,舍腰蜂對這些“入侵者”並不放在心上。它沒有工夫和蚊子長時間對峙,自顧自地產卵,然後離開。這時候蚊子就會瞅準時機一哄而上,飽餐一頓並且會把卵留在裡面。礦蜂回來以後把洞封上,甚至看到洞口有白色的小軟蟲蠕動都不會懷疑;直到最後發現幾隻蚊子從洞中飛出時才後悔莫及。

  蚊子在這件事上一是抓住了礦蜂的性格弱點,二是把握了機會,從而贏得了戰爭的勝利。

  昆蟲的世界並不是我們看起來的那麼簡單,每一種生物都有它們賴以安身立命的生存之道;而每一條道路里面又都隱藏著它們與生俱來的大智慧;即使是一隻小小的螞蟻和蚊子。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3

  讀完《昆蟲記》後,輕輕合上書,細細回味著書中的描述,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波瀾。

  《昆蟲記》是一本描述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在法布林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著大門板和守門人的主角,同類來了就讓開,異類來了就趕跑它;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群“偽素食者”……這些小生靈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活靈活現,像人一樣有了靈性,會唱歌,會跳舞,有歡喜,有悲哀。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這幾句描述遂蜂“守門人”的話還記憶猶新:“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以前為了自我和後代們在那裡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一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向到此刻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衛著這個家。

  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但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看完這幾句話以後,我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裡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我的家庭而奔波著;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我最大的努力來守衛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人類的許多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自我的兒女而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但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

  我再將書中的資料與我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一比較,才發現,原先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為何我以前就沒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卻發現了?之後我才明白,法布林將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昆蟲的研究中去了,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因為《昆蟲記》在科學和文學上都很有地位,因此被稱為“昆蟲的史詩”。為何法布林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4

  “我開闢了荒石園來研究活生生的昆蟲。在這裡,我可以不必擔心路人的打擾,可以與蜂交談,也無需耗費時間去遠行,無需急不可待的奔走,我可以編制進攻計劃,設定埋伏陷阱,每天時時刻刻觀察實驗效果。這就是我的願望,我一直苦苦追求的夢想。”這是一本語言詼諧幽默的傳世經典,是一部筆觸細膩的昆蟲史詩。它,就是著名昆蟲學家法布林耗費28年心血寫成的《昆蟲記》。法布林從小就熱愛昆蟲,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文學界的維吉爾”。他擁有哲學家一般的看,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和抒寫。在《昆蟲記》中,我們看得到昆蟲的微妙而又奇特的身體結構,看不到枯燥乏味的科學性講解。

  蟬的一則寓言家喻戶曉:蟬夏天不收集食物,而螞蟻辛辛苦苦地儲藏過冬食糧,結果,冬天時蟬飢腸轆轆的去乞討,但還是凍死了。但在這本書裡,事實卻截然不同。蟬雖是自由的歌者,但是它從不需要依靠別人的施捨生活。反而是螞蟻,它們就是一夥“強盜”;蒼蠅向來是傳染細菌的始作俑者,是人們討厭的物件,可誰知它儼然是一位自然的清潔工;螢火蟲在人們心中是純潔浪漫的小使者,可它卻丟兒棄女,對後代不聞不問……這是怎麼回事呢?一切疑惑,一切好奇,在《昆蟲記》中都可以瞭解到。《昆蟲記》就是一個寶庫,只要你探索進去,不斷開拓,一片閃耀如金的精神財富就會展現在你的面前。

  《昆蟲記》可以教會我們許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在極盡筆墨表現蟲性的同時,也從另一個角度反觀了人性。我很喜歡從中瞭解每一種昆蟲各不相同、妙趣橫生的習性,它的情節始終使我聚精會神。法布林的點滴文字也充滿靈性,引人入勝,富有創意,十分有感染力。它告訴我們,所有的蟲子都和人類一樣,有著微妙的喜怒哀樂,有本能和直覺,為了在自然中生存勇敢地與大自然抗爭。所以,我以這本書的眾多優點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手中捧著這本書,就是捧著作者的心血;手中捧著這本書,就是捧著雲集世界上千萬昆蟲的知識。這本有趣的書,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人類命運顫音,帶領我們走進昆蟲的輝煌殿堂。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5

  《昆蟲記》是法國學者亨利法布林所寫。它不一樣於百科全書,它散發著濃郁的文學氣息。

  在《昆蟲記》中,法布林用生動趣味的描述著重介紹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此書融合了科學與文學,堪稱一部出色的作品。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四年級,那時我還不太看得懂,因為裡面有很多新的名詞,但之後我是越看越有興致。此刻,有時候我還會再翻一翻書中以前看過的資料,反覆地去“咀嚼”、“消化”。從《昆蟲記》中我瞭解到了許多昆蟲的新知識。比如:在《蟬的歌聲》這一篇裡,蟬僅靠肌肉的收縮就能讓音鈸振動,從而能夠“歌唱”。原先我一向以為唱歌是要靠嘴巴的,沒想到蟬的身體裡還會有“音鈸”,此刻才明白動物的身體裡也有和我們人類聲帶相似的發音器。書中所講的知識還有紅螞蟻的識途、迷宮蛛的卵窩、胡蜂造的六邊形蜂房等等。昆蟲的生存本領無不讓我感到驚歎——這些不起眼的小東西也有著它們頑強的生命啊!不由得讓我由衷地感到佩服。我要說:不要傷害生命,哪怕是一隻小小的螞蟻。

  在大自然中,蟲子隨處可見,有在天上飛的,有在地上爬的`;有大的、有小的。它們是那樣的毫不起眼。但你能夠想象嗎?為了研究昆蟲,法布林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他完成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解開了許多人尚未揭開的昆蟲之謎,也糾正了許多人在昆蟲學方面的錯誤觀點。我十分佩服《昆蟲記》中描述的那些昆蟲頑強的生命力,但我更佩服的還是法布林那執著、不屈不撓的精神,他將自我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昆蟲的研究。法布林對於昆蟲那種執著的探究精神,足以讓任何人都為之感動。

  在《昆蟲記》譯序的末尾,我曾讀到這樣一句話:“願您在輕翻本書書頁時,能再度喚起孩童時代撥開草葉、尋見昆蟲的愉悅心境。”幾年前,我和小夥伴一齊捉螞蟻、逮螞蚱的情景我已漸漸淡忘了,然而我在閱讀《昆蟲記》時,那美妙的情景卻突然變得記憶猶新,好似昨日才發生過一般。《昆蟲記》我已許久未讀,而如今,當我再次翻開這本不朽之作,它再次的讓我體會到,我們應當學習法布林執著的探究精神,對任何事情都要抱有執著、不懈的態度,要有一不做、二不休的決心。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6

  《昆蟲記》是一本講述昆蟲的書,是法國傑出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同時也是一部歌唱生命的宏偉詩篇,在自然科學史與文學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被譽為“昆蟲的史詩”。其中的內容生動有趣,講述了各種昆蟲的生活習性,展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昆蟲世界。在《昆蟲記》不僅是一本反映昆蟲內心世界的書,也側面反映了當今社會形形色色的人物,多少人陶醉在法布林筆下的昆蟲世界,多少人欣賞著情趣盎然的文學經典。

  《昆蟲記》將昆蟲鮮為人知的生活習性和特徵描寫的淋漓盡致,它熔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帶給多少人無限樂趣。而這成功的背後,法布林付出了多少汗水與心血,付出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耗盡畢生時間與昆蟲默默交流,譜寫一部昆蟲世界的樂章,創造出只屬於他自己與昆蟲的一個世界,他,比任何人都具有傳奇色彩。

  這部鉅著所表述的是昆蟲為生存而鬥爭所表現的妙不可言的、驚人的靈性。法布林的心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之情和對自然萬物的讚美之情,正是這種對於生命的尊重與熱愛的敬畏之情,給這部普普通通的科學著作注入了靈魂,他以人文精神統領自然科學的龐雜實據,以人性觀照蟲性,使昆蟲世界成為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學形態。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戀、繁衍和死亡無不滲透著人文關懷。字裡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在他的筆下,每一隻昆蟲都同人類一樣有靈性,會說話,會唱歌這些看似不起眼甚或有些讓人討嫌的昆蟲,經過法布林的細緻觀察後,顯示出生性美好的一面。因而也被視為動物心理學的奠基之作。

  一個人對生命的熱愛源自於他對生命的尊重,一個人對所有生命的熱愛源自於他對每個生命的尊重。法布林以人性觀察蟲性,與大自然融合的無比和諧。他熱愛生命,尊重生命,是因為他能夠品味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他尊重每一個生命,是因為他懂得生命的可貴,他尊重每一個生命,是因為他知道生命的意義非凡。

  此刻,我看到了一個高尚的靈魂在眼前徘徊。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7

  我愛讀書。它是平淡的朋友,不喧譁,不招搖,以自身的豐富影響著你的豐富,以自身的安詳引領著你。它不說話,卻無時無刻不在與你的心靈對話,它不思索,卻無時無刻不在催促著你的思索。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的法布林,相信大家對這本書一定記憶猶新吧。《昆蟲記》裡面講述了大自然千千萬萬動物的習性、特徵、相貌、動作等很多特點。讀《昆蟲記》好象走進了充滿神奇的昆蟲世界,你會發現大自然原來是這樣的美麗和神奇,你會感覺身臨其境,看到了它們生活、嬉戲的地方,你會看到它們捕食、產卵、打鬥、築巢……

  一點點地成長起來,你將會喜歡這些可愛又奇異的小動物們。大自然的神秘讓人探索,讓人回味,那裡有“網路高手”,那裡有歌唱家,那裡有提燈照路的使者……進入昆蟲世界,感受不一樣的田間野趣,讓你的好奇心一一得到滿足。當書本給我講到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昆蟲時,讓我彷彿看到一個不可思議的新世界。你瞧,這隻奇異的蝴蝶,遠遠看去像倒掛在樹上的一片枯葉,要是你伸手去摘那片樹葉,它就立刻飛起來了;你瞧,花叢中有幾隻帶著紫色斑點的大蝴蝶,一會兒翩翩起舞飄到空中,一會兒豎起雙翅落在花中,簡直分不清是蝴蝶變成了花朵綴在枝頭,還是花朵生出翅膀飛了起來;你在瞧,兩隻帶黑色斑點的蝴蝶,上下翻飛,閃動著美麗的翅膀,像兩朵可愛的小白花。

  你看,小蜜蜂是一個高明的建築師,它建造的正六角形的小房子,像一座座精緻的小別墅;你看,一群蜜蜂飛出來了,它們挎著小花藍,從這朵花飛到那朵花,忙著採集花粉;你再看,那一群群蜜蜂披著陽光,像一顆顆小金星,穿插飛舞,錯雜盤旋,在空中畫出無數金光閃閃的弧線。大自然中有無數的奇奇怪怪小動物,真讓人大開眼見。看了《昆蟲記》讓我知道了好多沒見過沒聽過的小昆蟲。書給了我很多知識,使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受益無比,使我的童年變得多姿多彩,幸福快樂,溫馨寧靜。

  大自然還有很多的奧秘等我們去探索,讓我們擦亮眼睛細細去觀察吧!別忘了我們最親密的朋友—書。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8

  巴金,中國文學巨壇上的領導者,曾這樣評價這本《昆蟲記》:以人性觀察蟲性。用人類的角度來觀察昆蟲。在這個方面,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一幅專屬於昆蟲世界的畫卷。

  法布林,出生於一個貧窮的農民家中,他年輕時就立志做一個“為蟲子寫歷史的人”,也正是這個目標,讓他變得不同於那些成天待在儀器前,解剖昆蟲的“冷血”科學家。

  法布林筆下,描繪了昆蟲世界的繽紛,可在閱讀中,我們卻可以感受到心靈一次次的震撼,引起對自己一次次的反省,深思。

  綠色蟈蟈,在法布林為我們呈現的形象中,是個矛盾的“兩面派”。它們既和睦,又殘暴,既寬容又怎麼,既禮貌可有時又會十分貪婪,妒忌別人。

  “蟈蟈長得很漂亮。”是法布林對其長像的評價,“身體優美,苗條勻稱,輕盈如紗”,在讀的過程,你會發現法布林的描寫好像在誇讚模特一般,在他心中,彷彿這蟈蟈就是一名模特,而他自己就是一名用筆記錄的“攝影師”,兩者互相配合,展現給我們的,就是一幅幅令人嘖嘖稱奇的文字畫像。

  蟈蟈喜歡捕殺蟬,可與別種動物不同的則是蟈蟈看上的,是體型比他龐大得多的蟬,而不是像別的動物一樣欺負弱小,欺軟怕硬。蟈蟈捕獵時的英勇姿態,法布林作了細緻描寫,“有力的大顎”,“銳利的鉗子”,將蟬開膛破肚,而蟬只能無助地哀鳴踢蹬,任蟈蟈擺佈,雖然過程有些殘忍,但我們仍能清楚想像到那個場景,那個勇敢獵手:蟈蟈。

  蟈蟈在某種情況下會吃掉同伴,而可怕的是,吃掉同伴不是飢餓,而是內心的貪婪。在有食物時,總是有一隻蟈蟈先衝上前,若有別的蟈蟈還在靠近,蟈蟈會出於心中的忌妒用腳去踢開,自己飽餐一頓後再讓給別人。法布林就是這樣去描寫蟈蟈的,但我們卻發現,法布林其實在借昆蟲諷刺人類,人類的貪婪一面,人心的醜陋一面。

  這位被雨果譽為“科學界的荷馬”的作家,這位以昆蟲為琴絃撥響人類命運顫音的巨匠——法布林。

  在我心中,總是有他自己用積蓄的買下的荒石園中,彎著腰細心地觀察著蟲子一舉一動的身影,他值得我們敬佩。

  你們研究死亡,而我卻研究生命——法布林。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9

  記得第一次接觸《昆蟲記》,還是小學時的一篇課文。過了這麼久,印象最深的還是其中描寫作者亨利法布林那觀察細緻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學探索精神。

  相信每個人讀完整本《昆蟲記》,都會不禁感嘆它包羅永珍的內容以及富有詩意的語言。它不像一般的學術論著那樣枯燥乏味,作者用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和擬人使它行文優美,樸實清新,讓人感受到一股生命的活力。而我認為,這本書之所以能被世人所傳頌,也是因為它富有人情味。這部作品表達了對生命的敬畏與關愛,以及對生活的深厚感情。

  而令我驚奇的一點是,現在再一次翻開這本書細細品味,吸引我的不再單純是作者偉大的精神,還有作者對昆蟲無微不至的觀察和字裡行間都透露出了作者對生命的尊敬與熱愛。在他描寫的蜣螂捕食中有一段對蜣螂相貌的描寫令我印象深刻。“他整個身軀一副安詳狀,同極其準確的欲為之殺人機器的前爪相比起來反差極大,他的腰肢異常地長而有力,其功用就是向前伸出狼夾子,不是坐等送死鬼,而是去捕捉獵物。”讀著這一段,我眼前彷彿出現蜣螂那蓄勢待發的樣子以及充滿野心的眼神。從前心裡對蜣螂的厭惡也漸漸消失了。其實轉念一想,昆蟲與人又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呢?作者透過被賦予了人性的昆蟲反觀社會,傳達出對人類社會的見解。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世上不乏有為人們帶來益處的昆蟲。它們不應該因為小部分害蟲就每次被提及,都遭到人類的白眼與嫌棄。我們應用人性去看待昆蟲。誰的生命都應當得到尊重。

  大自然的奧妙是那麼無窮無盡。正所謂“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我們也應學習法布林那樣,在現時代熱鬧喧囂的都市生活中發現大自然的美,發現生活的美,對生活世事有自己獨特的眼光,學會對任何生命尊敬與熱愛。樂於觀察,堅持不懈,記錄事實。也學習昆蟲的自強不息,看到它們平凡生活裡的智慧。

  《昆蟲記》不僅是一部研究昆蟲的科學鉅著,也教會了人們尊敬與熱愛生命。這不僅僅是一部科普著作,也是一篇用生命之美譜寫的優美詩篇!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0

  我讀的那本好書就是《昆蟲記》,那位偉大的昆蟲學家法布林的著作。這部著作描寫了法布林窮盡一生所喜愛,所追求的昆蟲世界。哦,法布林多麼可敬,他為了昆蟲們可以說是付出了一生,從沒見過這麼執著的人呢。

  那本書真的讓我著迷。《昆蟲記》是法布林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和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鬥爭,然後以其觀察所得記入詳細確切的筆記,最後編寫成書。它以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將昆蟲世界描繪成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昆蟲記》深刻地描繪許多種昆蟲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蒼蠅等。

  《昆蟲記》裡的一段文字讓我感嘆不已,“在這個綠色的小小世界裡,不知道有多少個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在充滿泥濘的池邊,隨處可見一堆小蝌蚪在暖和的池水中嬉戲追逐著;有著紅肚皮的蠑螈也把它的寬尾巴像舵一樣搖擺著,緩緩地前進。”這段文字令我嘖嘖稱讚,是我最喜歡的段落之一。大概是因為法布林寫的十分生動的關係,這些文字好像有生命力一樣,讓我十分著迷,眼前好像也呈現出了許多片段,真是十分吸引人啊。

  《昆蟲記》裡有許多描寫各種蟲子的語言,我學習到了關於昆蟲的很多知識並開始喜歡昆蟲,例如,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如果不看它那致命的捕獵工具,螳螂其實也不可怕:苗條的身材身著俏麗的上衣,渾身呈現優雅的淡綠色,還有那長長的酷似沙羅的翅膀,真像一位美少女。例如我還知道了松毛蟲是怎麼產卵和孵化、動物是怎麼催眠狀態自殺的、朗格多克蠍子的毒液有多強,一隻朗格多克蠍子和一隻納尓包那狼蛛這兩隻都有毒刺的昆蟲誰會吃掉誰、金步甲的食物是什麼……這些可愛的昆蟲怎麼可能不討人喜歡呢?

  《昆蟲記》不僅僅充盈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含著某種精神。那種精神就是求真的精神。

  探求真相,這就是法布林精神。如果沒有那樣的精神,就沒有《昆蟲記》,人類的精神之樹上將少掉一顆智慧之果。

  《昆蟲記》的確是一個奇蹟,是由“科學詩人”法布林譜寫的一部生命的樂章,一部永遠解讀不盡的書。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1

  “世界上很少有人會從事這個職業的,我們也不指望從這份工作中掙錢,但是我們不必介意,因為它能獲得很多有趣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看這比任何職業都有意思。”這是《昆蟲記》中法布林對自我工作的看法。

  亨利。法布林,1823年生,享年92歲。他是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

  法布林出生於一個農家,從小生活十分貧困,但他透過自學花費20年的時間獲得博士學位。他將自己一生的時光都用在了對昆蟲的觀察與研究中。《昆蟲記》是他在荒石園中透過觀察與研究,為昆蟲寫出的大部頭。

  它融合了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作者法布林用人性化的方式觀察蟲子,向我們展現了昆蟲的生活。整部書所寫的昆蟲都令我感到有趣之極,其中有一篇文章“白蠍自殺”讓我知道昆蟲面對絕境時的選擇。

  法布林為了弄清白蠍會不會自殺的事而自行實驗。他把一隻大白蠍放在一堆燒紅的木炭圍成的火牆裡,一開始蠍子被火燙了一下,它倒退著在火圈裡打轉,一不留神又被燙了一下,白蠍在火圈裡像瘋了一般,亂無章法地揮動自己的鉗子開始亂蹦亂跳。

  它揮舞著長槍,再反捲成鉤子又亂舞起自己的鉗子,突然它變得一動不動平臥在地上。當時作者認為蠍子可能已經死了,在最後的狂舞中有一劍刺中自己而死去了。直到作者靠近觀察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隻大白蠍並沒有死,他把它重新放進沙地中時,它又變得活蹦亂跳、生機盎然。

  大白蠍裝死的行為使我感受到昆蟲對生命的敬畏,面對死亡它小心試探、拼死掙扎、又巧於掩飾。昆蟲尚且如此,而我們不更應該珍惜生命嗎?

  本書中作者用通俗的語言向我們詮釋這些昆蟲世界的美好,而且在他的言語中並沒有半點虛假,因為他堅持“科學可以被修飾,但不能被修改”。

  如今我們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遠眺,瞭解昆蟲的世界,探索昆蟲世界更多的奧秘。而《昆蟲記》則讓我們永遠記住“法布林”。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2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金鑰匙。閱讀一本好書,能淨化人的心靈,使我們的視野更開闊,更芬芳。每當我得到一本好書,我就會廢寢忘食地看著,細細品味,琢磨其中的奧秘。

  一個寧靜的早晨,一縷金燦燦的陽光透過密密麻麻的葉縫照在我的書桌上,顯得十分柔和。樹上,一隻不知名的鳥兒歡快地唱起了婉轉的歌謠。我捧起《昆蟲記》這本書,像是走進了書的海洋,與書融為一體,不管時間的流逝,書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住了我的目光……

  我不知看了多久,最後合上了書,眼前還不斷浮現出書中那一幕幕奇特的景象,“哇,原先昆蟲和我們的生活這麼相似啊!”那一聲聲驚歎在我腦海中若隱若現。嘰嘰湫湫,嘰嘰湫湫的蟲聲迴盪在我耳畔。

  讀了法布林的《昆蟲記》我似乎有成長了許多,我從一個害怕蟲子、厭惡蟲子的小女孩長成了以為喜愛蟲子,甚至敬佩蟲子的“青年”。在法布林的《昆蟲記》中,我認識了一群全新的昆蟲,它們不像我記憶中的那樣,是富有靈性的。法布林向我們描述了許多昆蟲的覓食、勞動等,幾乎包含了昆蟲的一生,從中我也能深刻了解到法布林觀察昆蟲時多麼仔細,用心;我能想象到法布林為了觀察螞蟻,一動不動地拿著放大鏡在草叢旁待了一下午的艱辛;為了撲捉一隻小蟲,氣喘吁吁地追趕著,絆倒了也不管的執著……法布林的精神讓我們肅然起敬。

  《昆蟲記》中,我認識了喝樹汁的蟬,吃蝸牛的螢火蟲,愛吃萵苣葉的小蟋蟀……我也明白是我誤會了蜜蜂,我不該用相同的眼光對待所有的昆蟲。蜜蜂早出晚歸的採蜜是為了我們,是讓我們喝到那甜滋滋的蜂蜜,它那鋒利的刺並不是為了傷害人類,而是自衛;還有七星瓢蟲,蝴蝶……如果沒有它們,我們會有這麼多姿多彩的世界嗎?長久下去,我們能好好地存活下去嗎?因此,我們要保護昆蟲,讓它們更好地造福於我們的子孫後代!

  多麼可愛的小生命,多麼有意思的《昆蟲記》!我期望人們能把昆蟲當作永遠的朋友,保護它們,與這些小生靈渡過一個又一個完美的時光……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3

  《昆蟲記》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看了它之後我才明白原來昆蟲世界有這麼多的奧秘。《昆蟲記》是法國文學家法布林的一部不朽的著作,他用了人生大部分時間來觀察昆蟲,更寫出了十卷觀察後的感言,世界怎能不為之轟動?《昆蟲記》不僅是一篇文學鉅作,還是一部昆蟲科學百科呢!其實,《昆蟲記》還讚頌了動物生命的宏偉——世界上無處不在的就是生命,往往一些微小的生命容易被忽略,這些小生命就是法布林所讚美的——昆蟲,它們對我們來說萬般重要,它們的生命也應該得到尊重。

  昆蟲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不知道管蟲會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蟲會預測天氣,也不知道小蜘蛛會用絲線飛到各個地方。現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動物的思維方式比人還高,例如赤條蜂給卵留食物時,是把毛毛蟲弄得不能動,失去知覺,而不是殺死毛毛蟲,這樣,就可以給食物“免費”保鮮。又如舍腰鋒給卵捕蜘蛛時,是隻捕小的,這樣每隻就可以使小蟲只要一頓就可吃完,每頓就可吃到新鮮的,怎麼樣?聰明吧!

  法布林把昆蟲描寫得那麼真切、美麗、動人,活靈活現,來之於長期對昆蟲生活精細的觀察與研究,準確地掌握了他所描寫的事物的典型特徵。為了昆蟲學研究,法布林一生都在貧困中掙扎;都在與傲慢偏見作鬥爭,但他一點也不感到孤獨。因為他有那麼多的昆蟲朋友,擁有廣闊的昆蟲世界,因此他又比誰都富有。他把大自然當成了自己的實驗室。葡萄架下,荊棘叢中,田野裡,山坡上,他頂著地中海沿岸強烈的陽光和蚊蟲叮咬,一蹲就是一天。沒有裝置,他就用家裡的瓶瓶罐罐造一個昆蟲園,邀請蠍子、金龜子、蜣螂同居一室,他把自己的家變成了“蟲宅”。一個靠自學成才的中學教師,長期堅持業餘研究,既不能成名,也不能發家致富,更沒人強迫他去這樣做,卻窮畢生精力,廢寢忘食,不消遣,不出門,不知時間,不知疲倦,不知艱苦,不知享樂,數十年如一日地堅持,源於他自小就萌生的對昆蟲世界的好奇心與深深的摯愛,源於他對科學與真理那種近於殉道者般的獻身精神。

  《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4

  昆蟲記的作者是法國科學家法布林,(1823—1915)被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尼爾,是一位名人,是我們的榜樣。他是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古希臘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如今活到了92歲,根據自己40年的觀察和研究發現,30年寫出了這本書,喜歡昆蟲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儘管小時候捉小昆蟲經常被父母罵,一次次扔掉自己心愛的寶貝,但他還是一直堅持不懈。他的代表作還有《牧歌》、《農事詩》……本書中運用了很多好詞佳句,值得我們學習。

  昆蟲記也被稱為傳世佳作,受眾人歡迎,我也非常喜歡,裡面有很多個小故事,主要介紹了不同昆蟲的習性,如:推糞球的屎克螂,埋肉的食屍蟲,吃路的天牛,經過漫長經歷的幼蟬,執著的雌狼蛛,備餐的螢火蟲,不吃蜜的蜜蜂嬰兒雄性西緒福斯蟲……我最喜歡的是《三種壘築蜂》這篇文章,從題目看我們知道了,這篇文章講的是三種不同的壘築蜂生活習性。

  不光人會建造泥石屋,在昆蟲界也有會建造泥石屋的昆蟲,人們把它叫做壘築蜂。壘築蜂分為三種。稱為卵石壘築蜂,灌木壘築蜂和棚簷壘築蜂。雌性卵石壘築蜂渾身裹著華麗的黑天鵝絨,翅膀呈偏暗的紫色,雄性壘築蜂穿著色彩鮮豔的鐵紅套服,另外兩種都是紅色、褐色、灰色、三種顏色混色。他們喜歡把巢築在一塊兒滾圓的石頭上。那塊石頭還沒有拳頭大小,而且它們更喜歡被利用激流沖刷過的碎石頭,主要採取的石頭是羅訥河岸邊的石頭,選擇建巢的範圍較寬,讓他最喜歡的是施工場地的屋簷瓦片下面,我也覺得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利用樹葉、樹枝和泥土遮擋。到了夏天,他們會嗡嗡的連成一片。

  記得有一次回農村老家,老房子的屋簷下有個大的物體,爸爸告訴我是一個壘築蜂的巢穴,我仔細觀察高高的屋簷下有一個大大的巢穴,周邊有許多小昆蟲,撲著亂飛的翅膀,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壘築蜂。

  昆蟲是否和人一樣,有機智的大腦,有咚咚響的心臟和發達的肌肉呢?昆蟲能照顧好自己的小寶寶嗎?昆蟲也會不顧一切的保護家人嗎?法布林能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讓我自己去探索?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5

  在這個大千世界裡,還有誰能像法布林一樣去觀察昆蟲,愛惜昆蟲,沒有哪位昆蟲學家具有如此高的文學才華,沒有哪位作傢俱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蟲學造詣。可以說,《昆蟲記》在人類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的。因此我們要學習法布林細心觀察,堅持不懈的精神。同時要擁有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這將是我們的一筆巨大財富。

  抿一口茶,心情略微微有些激動,手中捧著一本嶄新的書《昆蟲記》,滿懷期待地打開了它。

  發不了,生於法國南部小鎮,聖萊翁,是法國博物學家,昆蟲學家,科普學家。法布林擁有哲學一般的思美術,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他耗盡一生,盡心觀察蟲子,《昆蟲記》的成功,使他被雨果譽為“昆蟲界的荷馬”以及贏得了“科學界詩人”的美名。

  生動可愛的小昆蟲吸引著我,使我廢寢忘食,一幅幅畫面映入眼簾,螢火蟲及善良可愛,卻又是食肉動物,並且兇猛無比,它喜歡獵取蝸牛,可憐的蝸牛,至死都不知何時成為了別人美味佳餚,頓時可愛的螢火蟲便成了殘暴的屠夫,正咀嚼著自己的俘虜,可見不僅僅是人昆蟲,也是有多面性的,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在自然界中無不體現母愛的偉大,每位母親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就算黃蜂最後把自己的孩子殺死,也是出於對他們的愛,與其凍死餓死,還不如死在他們手上。自然界給蜘蛛的生命太短暫,他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蟹蛛在捕食時,還是十分殘暴的傢伙,一回到家立刻變成了一位溫柔的母親。產完卵後的蟹蛛身體非常消瘦,他為了站好崗,不使自己的子女受到任何威脅,他已經停止了禁食,甚至連睡眠也停止了,靜靜的趴在軟上,小蜘蛛出生時,無法打通巢,蟹蛛用盡畢生的力氣開啟一個洞,便去世了,這是一個母親為了自己的兒女花上最後的力氣,為了讓他們出生,也為了在生命中之前見到他們,這就是母愛的力量。

  《昆蟲記》中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以及對萬物的讚美,充滿了盎然的情趣,讓我們瞭解了昆蟲的獨特的可愛,感受到美麗的大自然充滿了無窮的奧秘和趣味,對周圍的事物的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小小的昆蟲世界竟然包含著大大的智慧。我們需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會。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6

  我看了一本有趣的書,法國科學家法布林斯寫的,叫《昆蟲記》。這本書介紹了很多昆蟲的生活習性,看起來很枯燥,有時甚至讓人望而生畏。他們在作者的作品中是如此真實可愛。每到炎熱的夏日,我都會被蟬無休止的高聲歌唱弄得心煩意亂,所以心裡一直很討厭。看完這本書,才知道蟬的生活很坎坷。它的幼蟲要在黑暗的地下挖土四年,然後爬出地面,脫下硬殼,然後在陽光下快樂地歌唱,但這短暫的快樂不到五週。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隨處可見的蜘蛛。這些可愛的傢伙在他們佈置的“重圍”上來去自如。我很好奇:“為什麼蜘蛛網能粘住獵物,卻不會粘住?”原來這些絲線是中空的,裡面有很多粘液。粘液滲出後,絲線表面有很強的粘性。一旦獵物撞到網上,就會被網上的粘液粘住,動彈不得。蜘蛛給自己塗了一層特殊的“油”,這樣它就可以在網上自由行走而不會被卡住。

  透過《昆蟲記》這本書,我瞭解了很多關於昆蟲的知識。大自然因為這些精靈而更加多姿多彩。第一次看到《昆蟲記》是在高一。當時我還是聽不懂。我媽鼓勵我說:“這本書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寫的,是世界名著!只要看幾遍,就會覺得這本書很好看。”所以,我用心看著。果然如我媽說的,這是一本很有趣的書。我被它深深吸引,每次看都有新的收穫。看著看著永遠不會膩!

  我一開啟書,首先被有趣的話題吸引。《大自然的清潔工》,《窮兇極惡的劊子手》,《行為詭秘的隱士》…我低頭一看,發現其實是我們熟悉的屎殼郎,尾數,蠍子。看著它,我彷彿來到了昆蟲的世界。我看見一隻陰險的螢火蟲在吃蝸牛;小白菜蟲吃綠葉上的蛋殼;管蟲正忙著做它的三層外衣。我聽見蟋蟀在綠草中高聲歌唱;聖甲蟲在竊竊私語;孔雀蛾找物件吵架…

  《昆蟲記》也讓我明白了觀察和耐心對於學習是多麼重要。為了觀察昆蟲,法布林經常靜止幾個小時,有時會跟蹤昆蟲幾年,以觀察它們的生活變化。可以說,沒有耐心的觀察,法布林就不會成為昆蟲學家,也就不會有世界名著——《昆蟲記》。

  《昆蟲記》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法布林《昆蟲記》的讀後感800字17

  讀完《昆蟲記》後,輕輕合上書,細細回味著書中的描寫,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陣陣波瀾。

  《昆蟲記》是一本描寫昆蟲生活習性的書,是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的傳世佳作。這本書被稱作“昆蟲的史詩”,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法布林的筆下,這些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小昆蟲也表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門人充當著大門板和守門人的角色;迷宮蛛的網像一個迷宮,昆蟲掉進去就“走”不出來了;蟈蟈兒看起來好像是食素的,其實它們是一群“偽素食者”;楊柳天牛像一個吝嗇鬼,穿一件缺一角的燕尾服……這些小生靈在法布林的筆下變得栩栩如生,有了人性,被賦予了最不可思議的感情。

  看完這本書後,我對遂蜂“守門人”還記憶猶新,時時浮現在腦海:“也許三個月以前,那時它還很年輕的時候,它曾經為了自己和後代們在這裡單槍匹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幹得筋疲力盡,一直到現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沒有停下勞動,它還在用它微薄的餘力守衛著這個家。它已經不能再做母親了,可是它依然能夠為家人守衛大門,抵擋不速之客。”我深深被遂蜂“守門人”那對家人深沉的母愛所震撼了。在它年輕的時候,它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著;在它老了後,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守衛這個家。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的母親不也是如此嗎?她們為了我們操碎了心,在兒女長大後雖然已經沒有什麼能夠幫忙的了,可是心中卻仍然裝滿了沉甸甸的母愛,想要再做點什麼不求回報,無怨無悔。從書中在望向現實,才發現,原來昆蟲的世界和我們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處。

  那為何我以前就沒發現這一點,而法國昆蟲學家法布林卻發現了?他的認真與執著,勤奮與忠於實踐無不是他成功的關鍵。因此,他發現了昆蟲的許多不為人知的事情,並將它們公之於世。又是為何法布林能夠堅持一生都致力於昆蟲研究呢?因為它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熱愛大自然,嚮往大自然。

  書籍如燈塔,指明我們前進的道路。《昆蟲記》讓我瞭解了昆蟲,更讓我瞭解了生命;《昆蟲記》雖然看起來平平淡淡,但卻蘊含了作者對生命的無比尊重,對大自然的無限嚮往。它更讓我明白“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人生真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