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

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1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以史詩般的筆觸,講述了中國70-80年代社會在歷史變遷的大背景下,黃土地上雙水村普通人的悲歡離合故事。

  孫少平為何選擇離開磚窯。孫少平在孫少安開磚窯、實現生產責任制需要勞動力、家庭條件好轉的情況下仍堅定的離開雙水村前往黃原城做小工,我非常的不理解孫少平的選擇,因為眼看著家庭的生活將會翻天覆地的變化,安安分分的待在雙水村務農和孫少安一起燒轉,日子也會過得不錯,但他為了所謂的精神追求,把繁重的農活扔給父兄,自己到城裡做工,而且也無一技之長,只能幹最重的活,拿最少的錢,居無定所像乞丐一般,我覺得非常的不“划算”。但後面從孫少平的角度思考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的可理解性,孫少平是一個受過教育的農門子弟,在高中時期雖然學校忙於搞“運動”,孫少平學到的東西非常有限,但他透過讀課外書及田曉霞的影響,整個人的思維遨遊在大千世界裡,在雙水村教書時期他也堅持著讀書和田曉霞的聯絡,人雖在雙水心卻在外,他註定不會留在雙水安心的做農民。但他又沒能考上大學,也無技能,也沒靠譜的城市親戚,找不到體面的工作,只能去東大橋攬工,打短工。經過一段時間磋磨,從外表看孫少平和普通攬工人沒什麼不同,穿著破爛,皮膚黝黑但他同時又保持了一股讀書人的氣節,得罪舅舅提醒曹書記石頭有血,對曹書記多給的錢堅決不要,下雨天不出工別人呼呼大睡他卻堅持讀書,還有到電影院看《王子復仇記》,這一切又使他區別於其他農民工。

  作為一個“為官者”的態度。說實話田福軍在工作上真的是一個很完美的人,有自己的信仰,也能實事求是的工作,更可貴的是身上沒有一點“官架子”,經常到基層調研,我印象很深的一次調研是他還在原西做常委時到一個公社去調研,去的都是最偏遠的地方,有些地方連公社幹部都不清楚甚至都沒去過,他一個人到這些地方去檢視農民的實際生產生活情況,還有一次就是他初上任為黃原行政專員,看到老百姓擠公交艱難不已,親自帶著一群市領導體驗坐公交以督促改善黃原的公交及城市面貌。田福軍身上有一種真正的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愛民情懷,我想這同他的出生是分不開的,他也是來自一個農民的家庭,也許天賦異稟,還有後天的努力,他讀了大學而且還是中國人民大學,他的農村生活和他的大學生活造就了他完善的人格,我想若是孫少平或孫少安也讀了大學估計也會像他一般吧。對窮苦大眾的感同身受應該是每一個“為官者”都應該具備的品格吧。

  做一個出色的“煤礦工人”。孫少平如願的成為了煤炭工人,在他成為正式的煤炭工人前也有一點小插曲,也許是太過於重視這次機會,孫少平在體檢時血壓過高,雖然還能再複查一次但孫少平還是很緊張怕複查時再出問題,那他就當不成工人,改變不了他農民的身份,這種情況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當遇到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時會不自覺的為自己設定障礙,本來不會出問題的小事就變成阻礙自己的攔路虎。孫少平找到了檢查的醫生,希望她能幫幫忙放他一馬,醫生告訴他不要緊張,若是真擔心就喝醋降血壓。最後孫少平血壓降低,成了正式的煤炭工人。剛到煤礦時孫少平和同夥比起來是寒酸的,沒有被褥,穿著破爛,而且是純粹的農家子弟,其他人基本上是幹部的子弟(因為中國的戶籍制度隨母),他們看不上孫少平,但是孫少平靠著吃苦耐勞靠著勞動成為他們當中的“闊佬”,在勞動面前人人平等,人們靠著勞動贏得他人的尊重。

  命運弄人,生活應該繼續。田曉霞死了,在洪災中為了救助更年輕的生命死了,她死亡後孫少平痛苦不堪,他的痛苦也讓讀者身同體會,也感到命運弄人,田曉霞如此完美無暇的女子居然紅顏薄命,她的善良和正義,巾幗不讓鬚眉,她和少平的愛情自然也無法圓滿了,但她一直活在少平的心裡,指引著少平前進。少平為緩解痛苦拼命的勞動,他的悍勁和勤勞讓他在工人裡很有威信,礦上升他為班長,他對待手下智慧又體貼,還解決了礦上秋收季節礦工出勤率低的問題,果然金子是會發亮的,一個勤勞又上進的人在哪裡都能發出耀眼的光芒。他和惠英嫂同病相憐,都失去了愛人,他沒事就去幫惠英嫂做家務,在嫂子家他感到溫暖和踏實。孫少安也歷經波折後東山再起,蘭香和吳仲平的關係也被吳家所承認,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面發展。田福軍到省裡後也很快的展示出他的才能,他沒有在巨大的管理困難前退縮也沒有在喪女之痛中消沉,他不斷的解決著老百姓的切身問題,辛勤的處理著政務,他應是所有從政者的榜樣,百姓有這樣的父母官是幸運的。

  我奮力的讀完了這本長篇鉅著,但不知是年齡大了還是對於感情沒有那麼多感受了,對於脈脈溫情的故事我確實讀不太來,反而對現實主義題材的書能讀進去幾分,特別是平凡的世界裡對農村在“十三中”全會前後的思想、生活、文化、政治的相關描述讓我相見恨晚,只想說自己為什麼不早讀,透過這些對農村認識更深,農村的.確是廣闊的天地,正如書中所說精人、能人多如星斗,感覺全書都很讚揚勞動,勞動能讓一個平凡人獲得尊嚴,透過勞動、堅持和奮鬥能夠改變命運。孫家從一個爛包的家到全公社甚至全縣讚揚,真是30年河東,30年河西。裡面也塑造了一些正面的領導幹部當然也描述了一些領導幹部的政治生活,得以讓我等小民窺見一二。在我心中這是一部最好的現實主義小說沒有之一。裡面的有些道理還值得我去細細的品味,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這些平凡人應該採用怎樣的態度去過完自己的一生。正如書中所述“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譁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這是一種低調的人生態度,不求他人關注,不求他人認同,只求默默的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猶如那朝聖的人一樣在沙漠中朝著聖地行進。

  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2

  我花了一週的時間,看完《平凡的世界》這部洋洋灑灑110萬字的小說。讀後感悟頗深,如果要一語概之,那便是“它教會了我生活,使我懂得生活是一場光榮的奮鬥”。

  話說回來,《平凡的世界》僅僅是一部小說,本是虛幻的,卻教會了我如何現實地生活;而現實中的故事,本來是真實的,卻讓我生活在了理想主義的世界裡。

  小說中描繪的孫少平、孫少安、田潤葉、田曉霞、孫玉婷、王滿銀等等人物,都是現實中不值得一提的小角色,如果他們生活在峨山縣塔甸鎮,我打包票,他們的故事連峨山新聞都上不了!但是經過偉大作家路遙的包裝,這些小人物的故事頓時煥發出了活力,讓全國人民都好奇去了解他們,並去為他們愛恨情仇歡笑和哭泣。我們都有這樣一種悲哀:寧可花很多的時間去關注明星雞毛蒜皮的小事,也不願騰出一刻鐘來走進身邊平凡人的世界。可是路遙不同,他做到了後者,於是他把小人物們的故事寫成書,名字叫《平凡的世界》。直到看完這本書後,我才驚歎,“原來平凡的世界也可以這樣精彩!”

  而與此不同的是,在現實世界裡,每天的新聞、電視上播出的總是那些可以改變世界的人,那些偉大的政治家、商人、藝術家、體育明星等等。無處不在的媒體給人造成了這樣一種錯覺:只有像電視裡這些人一樣生活那才有意義。於是,多少人帶著青春的熱血與激情拼命地奮鬥著,麻木了現實世界中的喜怒哀樂,只為有朝一日也能像自己的偶像一樣生活。但當他們被生活的擔子壓得直不起腰時,終究會在現實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以我為例,剛畢業時過得像《中國合夥人》一樣,而今卻只能躺在沙發上唱《穩穩的幸福》。

  是殘酷現實摧毀了我心中的那座名叫理想的大廈,讓我明白了所謂新聞不過是肥皂劇的一類,看著很激情,但是對現實生活卻鮮有指導意義。同時,是《平凡的世界》一書,在我心中理想大廈坍塌的廢墟上重建了一座名叫現實的大廈,讓我試著體會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和偉大。

  全書讀下來,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少平,因為我跟他有很多的共同點。我們都是出身於普通的家庭,畢業後都不想回家鄉而執意要去外面闖蕩,他去了黃原而我去了上海。他在黃原做攬工,我在上海是做電話銷售,兩人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廉價勞動力。然後我們發現闖蕩世界可不是那麼容易,又累收入又低,於是便想到了進入體制內,結果他抓出契機成為了銅城煤礦正式編制的工人,而我也毫不遜色透過考試成為了塔甸政府的公務員。銅城和塔甸,是兩個邊遠的地方,與我們理想的生活地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經過短暫的調整我們都適應了,我們覺得“總比外面有上頓沒下頓的幹要好,反正這裡收入又高又穩定”。雖然環境艱苦,我們卻都不忘記透過讀書來提高自己,我們也不想被環境同化,於是立下了目標:他想考煤炭技術學校,而我想考MPA……

  就是這麼一個和我的人生有如此多共同點的少平,看書的時候,我多麼希望他在故事的最後有一個完滿的歸宿:來到大城市,過上好生活,要麼當大官,要麼賺大錢。但是全書看完了,我還是沒能等到那一天的到來。我真想提醒路遙,這可不是小說男一號該有的結局啊!但是緩過來一想,誰叫這本書的名字偏偏叫“平凡的世界”而非“不平凡的世界”呢,所以我也只好認了。

  雖然故事的最後少平依舊很平凡,但是相信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定會有這樣一種感觸:儘管少平只是平凡世界中的平凡的一員,家境不好,學問不高,既不當官,也沒賺大錢,但是他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他執著於自己的理想,對家庭負責,對工作負責,對身邊的人友善,他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毅,堅毅中的灑脫已經很不平凡了,會使每個與他接觸的人獲得滿滿的正能量。

  我們都有各式各樣的目標,也都朝這個目標奮鬥著,但是最終能實現目標的人又有幾個?或許我最終依舊很平凡,但是我也想在平凡的生活中表現得不平凡,就像書中的孫少平一樣,用自己的堅毅和灑脫給身邊的人傳遞積極生活的正能量。或許我的一生都得在奮鬥,永遠過不上自己理想的生活,但是這又有什麼可怕呢?生活本來就是一場奮鬥。

  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3

  曾經,我讀過一本小說,它的名字叫《平凡的世界》,它曾經在我最彷徨的時候給予我力量,讓我走出困境,它深深地影響了我,它徹底地改變了我。

  《平凡的世界》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1975年的黃土高原到處是一片貧瘠的景象,農村學生孫少平嚐嚐咀嚼著貧困帶給自己的自卑和痛苦,由於同病相憐,他和班上最貧窮的女孩郝紅梅關係密切起來。但不久紅梅疏遠了少平,原來她被班長顧養民吸引住了,少平為此痛苦過。在這之後不久,少平又認識了學識廣博的田曉霞,並深受其影響。田曉霞讀書很多,思想活躍,她經常借書給少平閱讀,從此少平能用比較廣闊的目光去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事物,從此書開始改變著孫少平。

  少平的大哥孫少安,當年由於家庭的貧窮,毅然放棄了學業,在家務農扶持著這個大家庭。少安與大隊書記的女兒田潤葉青梅竹馬,卻因地位懸殊娶了溫柔賢慧的賀秀蓮。田潤葉因此嫁給了她並不喜歡的李向前,生活在無情地改變著他們的命運。

  改革開放後,少安辦起了磚廠,生活也在逐步好轉。此時的孫少平已不甘心呆在雙水村,他毅然到黃原城闖天下,成為地道的攬工漢子,後來又進入煤礦成為普通的煤礦工人。勞動和讀書使他加深了對生活的理解,同時在與曉霞的交往中,他們也萌生了愛情。正當愛情甜蜜地進行著,曉霞卻犧牲在抗洪的第一線,少平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少安的磚廠在擴大規模的過程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機,磚廠瀕臨倒閉。幸好在朋友的幫助下,磚廠再次紅火起來。少安吸取教訓苦心經營,磚廠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盈利滾滾流入少安的腰包。後來在朋友的慫恿下,少安決定贊助電視臺拍電視劇,少平知道後馬上阻止了他,勸他拿出錢來為村民辦實事。少安出資重修了雙水村小學,小學竣工那天,縣鄉領導親自趕來參加“落成典禮”。可是,少安的妻子秀蓮這時卻得了肺癌,同時少平也在一次事故中毀容,生活的苦難再次落到這兩兄弟身上。在平凡的世界中,少平、少安兩人用自己的經歷探索著人生之路。

  每每想起這本書,心中便充滿著莫名的感動,尤其是那些曾經乃至現在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的片段和章節。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孫少平特別愛讀書,當別的攬工漢因一天的勞累而呼呼大睡時,當別的攬工漢因下雨而打牌取樂時,當別的煤礦工人貪戀玩樂時,孫少平一直堅持讀書,他從不放過學習的機會,所以他才能在煤礦考試時,別人只考零分,而他卻能考滿分。讀書使他擴大了眼界,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他個人修養,塑造了他那特有的氣質。當我在書中讀到這些時,我也在改變,我開始熱愛讀書,尤其讀那些名著,它們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在書的世界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因為《平凡的世界》,我養成了經常讀書的習慣,它會讓我終身受益。

  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男子漢”的論述:“難道說戴個墨鏡,一臉絡腮鬍子,嘴裡叼根菸,穿一身黑風衣,就算時男子漢嗎?不是的,這只是外邊打扮,真正的男子漢應是內心堅強,有足夠勇氣面對生活中的苦難與挫折。”是啊,說的多好!當我讀到這裡時,不禁產生了共鳴。“注重鍛鍊內心的強大”,這才應該是我們追求的。

  書中還有一處最令我意外了。當田潤生開車在一小鎮停留時,竟遇到了郝紅梅,而且兩個人最終走到了一起。當初郝紅梅為了改變家庭貧困,才疏遠家庭同樣貧困的孫少平而和家境優越的顧養民走在了一起。後來紅梅一時糊塗偷了手帕並被顧養民知道,於是顧養民拋棄了她。再後來她遠嫁他鄉來到這個小鎮上,可不久丈夫又死了,她只能獨自照顧孩子,艱難地生活著。當你回顧他們的學習生活時,你會發現當初上學時潤生與紅梅的生活根本沒有交集,他們甚至根本沒有說過話,然而生活最終讓他們走到了一起。每每想到這個結局,我都不禁感嘆生活的難以預料,我都不禁對自己以後的生活充滿期待,充滿恐慌。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實在太多了,它教會了我很多人生哲理,讓我明白了很多,懂得了很多。

  每當遇到愛讀書的同學我都會向他們推薦這本書,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讀到這本書,能夠看到那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人生,能夠在這個平凡的世界中演繹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4

  在今年春節的時候,我買了一套路遙寫的《平凡的世界》,之前看過改編的電視劇,但一直認為看書要比看電視劇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人物的外表、內心,瞭解當時那個年代的背景。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以1975年到1985年間為背景,反映了中國近10年間農村城市社會生活巨大的歷史性轉變。以雙水村農民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透過複雜的社會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孫少安和孫少平這些為生活默默承受著人生苦難的人們。在這裡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勞動與愛情,紛繁地交織在一起,讀來更是令人蕩氣迴腸。看完這部小說,讓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靜,在書中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不甘為命運的安排,在沉重的生活下不放棄自己的人生價值,拋開命運的枷鎖,自強不息創造新生活。

  孫少安以一家長子的身份,扛起了家庭的重任,為了更好照顧這個家,放棄了自己的求學夢,放棄了自己青梅竹馬的愛情,每天臉朝黃土背朝天地過著一個真正農民的生活。這是我們中國人民的最真實的寫照,他們有著深沉厚重的精神追求,即使飽嘗生活的磨難,仍然始終懷揣夢想,嚮往光明的未來。隨著社會的轉變,勤勞致富的機遇來了,在那個年代人們大多就想著怎樣將自己家的責任田種好,能夠有飯吃、有衣穿就已經知足了,而孫少安無疑是具有一定前瞻性思維和發展眼光的。他在雙水村裡第一個建起了磚廠,並與同樣吃苦耐勞的媳婦賀秀蓮一起,帶領村裡的鄉親一起致富。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透過誠實的勞動才能實現;生命裡的一切輝煌,只有透過誠實的勞動才能鑄就。對於小說的結尾,賀秀蓮重病的結局我還是滿懷傷感的,傷感她剛剛要過上好日子了,但卻未能享受的到。

  小說中孫少平是個有志向的男孩,讀書時他是班上的困難戶,由於家境貧寒,常常為了一頓飯而感到自卑。少平是一個極為普通、極為平凡的人,他的生活其實很痛苦,這在別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痛苦,他卻一直在默默地承受著。然而他的精神世界卻超凡脫俗、從不貧瘠。畢業後他不甘於在農村而是帶著青春的夢想,激勵著自己一定要到外面“闖蕩世界”,他先在城裡做一名攬工的工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出賣自己力氣掙錢,由剛開始的靦腆到後來的主動攬工,處處體現了少平是一個敢於吃苦、敢於面對、敢於突破、敢於創造新生活的人。雖然最終選擇在煤礦工作,可能是他覺得那就是他體現人生價值的載體。而在當今社會,我們太需要孫少平這種甘於平凡而又超越自我的精神,大多數人(也包括我自己)都太安於現狀,不去創造,過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生活。我們只有勤於學習思考,充滿激情挑戰,才能把生活中的暗淡變成輝煌,平庸變成高尚,使生命之樹向更高的方向生成。

  而少平和田曉霞之間的愛情,從最初的相互愛慕發展到戀情,在整個戀愛過程中,少平都會因為各自的家庭懸殊,因為各自的社會身份,每次約會心裡都會有些不安,總認為他們之間是有距離的,但他還是被曉霞的樸實、熱情、真誠所打動。同樣,曉霞從少平身上“發現了另外一種型別的同齡人”“一個對生活有著獨特理解的人”。因此,少平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她十分欽佩的人物,使她在精神上、心靈上與孫少平貼得那樣近、那樣深。她們的愛情應該是那樣的美好,直到少平興致勃勃地去赴約時,剛剛燃起的希望火苗卻因曉霞因公殉職而熄滅時,我不禁落淚了。相約的老地點,那個景物依舊,但人卻不在了。少平剩下的只有心痛,這不是世俗的距離而是生死的無可奈何。我為少平的人生而感嘆!

  還有孫蘭香這個小姑娘,很小的時候就已經為家裡幹活,特別懂事。她又很聰明,學習好,一次次因為家庭困難想要輟學,但最終還是在兩個哥哥的支援和幫助下,以及自己努力打工掙錢,考上了大學。她在這套書裡雖然描述的不是很多,但也是我最佩服的人物之一。書中感人的地方很多,為當時那個社會的人物所感動,我經常讀著讀著就會潸然淚下。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傾聽那些久遠的聲音,或許那樣我們會在這個因慾望日益膨脹而扭曲的時代,常常拷問自己,最初的夢想是什麼,前進的方向在哪裡,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5

  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一種平靜的背後都有澎湃的激情。

  我們生活在辛福的年代,沒有經歷過太多困苦、挫折,而所謂的考試失敗、感情失落等,與孫少安、孫少平的經歷比起來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平凡的世界》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主人公孫少平和孫少安在平凡的世界中不斷超越自己,追求生活的意義,並以一段段催人淚下的苦難歷程告訴人們:苦難是人生的墊腳石,它只會使我們更強大,只要我們相信自己!

  《平凡的世界》是一本磨練我們的書,它讓我認識到每天喊苦喊累的我們的生活並沒有那麼艱難,連孫少安和孫少平都能在那麼艱難困苦的生活中堅強,努力讓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即便在這條人生的路上又很多的曲折風波,但他們始終不曾放棄對生活的信念。

  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孫少安的成功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他遭受了那麼多苦難和挫折,讓人心痛。

  為了擴大社員的自留地,他被當作“走資本主義道路”的黑典型,因此遭到批判;為嘗試承包責任制的改革,他有遭到了縣委的嚴厲批評。

  命運似乎還嫌對他的懲罰不夠,最為殘酷的考驗還在後面,在第一次擴大磚廠時,少安就像一隻折斷了翅膀的鳥一樣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抱頭痛哭。

  無論是在愛情還是事業上,孫少安都受到了許多考驗,他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的重拾信心,他絕望過,惆悵過,但是從未放棄過,他相信,再苦再難的日子也總會過去的。

  孫少平和孫少安各以不同的方式探索著生活的意義,家庭的條件限制了他們的出路,但限制不了他們的思想和行動,他們不輕易向命運妥協。

  《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們是那麼真實,那麼善良。

  然而,他們的結局卻是令人傷感的:孫少安終於幹出了點兒名堂,他的妻子卻得了癌症;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即將開花結果,可他們卻生死兩別;田潤葉終於明白了李向前的一往情深,可李向前卻殘廢了;金波的夢魂依然遊蕩在遠方的草原上,尋找著8年前遇到的藏族女子;或許只有潤生和赫紅梅的結局還算圓滿,然而他們也曾歷盡滄桑……

  生活中不存在完美,而打動人的也正是這種不完美。

  就像維納斯因為斷臂才顯得更美,人們更是把這種美稱為殘缺的美。

  因此我相信:平凡是最大的不凡。

  高中《平凡的世界》優秀讀後感6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以孫家兩兄弟複雜的矛盾糾紛,從而反應出當時社會各個階層許許多多的普通大眾的追求、愛情、挫折、勞動、痛苦、歡樂,形象、日常生活與社會衝突互相交織在一起,展現出當代城市生活。

  俗話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本書中讓我最難忘的是孫少平學生時代極其艱苦的求學經歷,物質生活可以說是相當差,比其他同學的條件艱苦多了,就是在那個最好的年紀裡,他只能從學習中尋找快樂,他艱苦樸素,自強不息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他沒有被生活壓倒,他選擇逃避現實,徜徉的書本的海洋中,想擺脫命運的束縛。生活條件不行,那他就透過刻苦的學習去改變命運,改變其他人對他的看法。農村出來的學生往往都比較內向,但是他們都更能吃苦,比其他人都能忍受,也都顯得成熟穩重、懂事,但是他們或多或少有那麼一些自卑,這都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出身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任何人都應該活著當下,積極面對人生,調整好對待生活的態度。

  我想,讀完《平凡的世界》這本書我能真正體會到不管何時都應該積極面對人生,奮發圖強,過不一樣的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