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夜晚的潛水艇》有感範文兩篇

讀《夜晚的潛水艇》有感範文兩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夜晚的潛水艇》有感範文兩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夜晚的潛水艇》有感範文兩篇1

  在參加這次閱讀會之前,我曾經閱讀了這本書的《夜晚的潛水艇》和《竹峰寺》兩章,可能是因為第二章給我的感覺太過於平淡和深邃,在嘈雜的環境中。我無法進入到書中的世界中。這次活動,讓我從《傳彩筆》開始跟大家一起閱讀。這一章的開頭就讓我想到了江淹的江郎才盡的典故。故事的敘述者是第一人稱,所講的故事是關於葉叔這個人的神奇經歷。作者並沒有證實過這個故事的真假,所以文筆成風如夢似幻,在盡力保持現實邏輯的同時,又一心相信了葉叔的經歷。作為一名寫作愛好者,發現夢境不對的時間點是很簡單的——夢境與現實的交匯處可能只是一句話。只是在這篇中缺少了這樣一句話。假如這個故事是真的,隱秘而偉大的寫作和他人的認同,你更想要哪一個?我想作者的想法已經解藉由葉叔這個任務說了出來。為了佐證我的想法和我對文段的理解,我補充了隨機波動播客對陳春成的採訪,他說他更想饕餮過諸神的盛宴之後,更想得到別人的認同。我想從這一篇開始,就可以看到陳春成對自己很是誠實,對於自己的內心從未放棄過探索和挖掘。

  《裁雲記》中“我”鍾情於偏僻地點單調枯燥的工作,只因為有足夠的自由時間可以多看看周圍的世界。從這篇文章裡我感受到了陳春成文筆間的黏度,或者說他的風格前後統一,伏筆眾多順應情理。在人生選擇的岔路口,很可能孤注一擲放棄世俗的榮譽和溫暖,在世界的某個點上鑽了牛角尖,無暇他顧,從而拋擲了一生。對於創作者來說,沉浸於“藤蘿月”對“草木風”的對聯中,就是他所選擇的一往無前、死心塌地的陷阱,這裡也契合了之前的伏筆“牛角尖”。不過,與其站在洞口吹陰風,亦或是聽到洞口中他人的一舉一動,選擇自己的道路更是重要。

  《釀酒師》是我覺得最為完整,應該也是作者框架構思最長的故事。主人公叫作陳春醪,一個想要把釀酒過程從時間的手裡奪去的釀酒師。這一篇有種野史的意味,壺中君釀酒的過程也在不斷地完善著人生的追求。我最喜歡的一段話就是:這壇中原本只是清水,我對著它日思冥想,設想制酒的種種步驟,放入虛無之曲,投入烏有之米,靜候了不可計量的時辰,直到它真正變成了酒。讀到這裡的時候,感覺參透了人生,將一切遺忘至虛無,無論這一生的經歷是否配得上生來的智慧,飲完這碗五方酒,忘卻凡俗的經歷。

  《<紅樓夢>彌撒》是一場大膽的虛幻想象,運用反諷的手法暗示了封建時代重新席捲而來,我推測這一背景是在公元2100-2200年。“我在博物館的二十一世紀展廳醒來時,發現旁邊的展櫃裡是一隻皮卡丘的手辦。”紅樓夢在世間的存在慢慢被抹去,暗中進行了幾個世紀。結局中提到“盛筵必散”,死亡若是成為了自己喜歡的歷史的一部分,便也不再可怕。一本小說裡可以瞭解到創作者的生死價值觀,又能有所共鳴,實在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李茵的湖》表面上看是我和李茵談戀愛的經歷,事實上是我對李茵的回憶感興趣並伴她尋找的過程。在耽園發現閃閃發光的材料,有時會覺得受到了宇宙的眷顧,愣是相信了腦子裡無端的牽連。這很像是我曾經一做三年的一場夢,在現實中見到夢裡的事物,心靈會感到相似的戰慄和神秘的安寧。這種賦予生活宇宙玄妙的人的記憶,是我對李茵感情的起源,卻也是結束的伏筆。當得知李茵死訊的時候,作者的心理反應彷彿是之前的李茵。就是簡單的淡漠——我感到一種近乎抽象的悲哀;悲哀沒有想象中的持久,我有點慚愧,慚愧也轉瞬即逝。比起情侶而言,李茵更像是走在我前面的領路人,但我和她已經走向了不同的探索之路。

  在《尺波》中,作者又藉由巫師之口對自己的夢進行了解釋:如果人清晰地夢見一樣陌生的事物,而這樣的夢不止一次,那麼他就是真實存在的。夢中之物應向夢中找尋,用未知的空間和物質的流轉來解釋夢,就是在用未知解釋未知。文學不就是造夢的好東西嗎?

  《音樂家》裡這個角色人格分裂的鋪墊十分到位,唯有第一節裡引入的.大學生角色仍然可以更加融入情節之中。小說偏創作者的心理活動,情節的連貫性就會更強。

  陳春成的寫作足夠誠實,就可以吸引到足夠的讀者。願意敞開內心的作者會擁有更多的讀者。

讀《夜晚的潛水艇》有感範文兩篇2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根本都不知道這個書更不知道它的排名,甚至還曾如此火過一段時間。網上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我僅僅想來說說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說書好、書壞或其難負盛名什麼的。對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幻想,幻想十分的美麗與奇炫但更真實,幻想更真實?似乎有點離譜,但我總覺得這些幻想不是為了寫下幻想而誕生的幻想,是作者曾真實擁有著它們,並讓它們在自己的頭腦中生長著、發酵著,正猶如其一篇《釀酒師》中寫道:“整個釀酒期間,翁都在鳴叫”,直至一日成熟,將它們酣然寫下。讓我覺得更為真實的是自己能與幻想發生著共鳴,讀著讀著,不禁會覺得是作者把自己小時腦中那些稚嫩的幻想一一描繪出來,並讓它們更進一步生長開出鮮豔的花朵,對幻想生長與描繪這是我所不能及的,這也正是我佩服作者的地方,或許能與小時自己的共鳴是為什麼大部分人對這本書的喜愛了吧。這本書有潛水艇的非凡幻想,有竹峰寺的寧靜與柔和,有“李茵的湖”的淡淡憂傷,有裁雲與神筆的有趣荒誕,有釀酒的古怪多變,有紅樓夢與無形之劍的離奇與合理,也有音樂家的壓抑與無耐。我最喜歡的是《竹峰寺》這篇小說(也是我感想寫的最久的一篇),文中筆法的柔和,所追求的柔和真的讓我心安與寧靜,這是我所能想到的生命最柔和的時刻。

  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本書,我也看了某些評價,有人對單調的“貼文章”技巧嗤之以鼻,有人對這本書推崇至極,有人覺得這是一群人所上演的皇帝新衣的再現。但書嘛,喜歡就讀,喜歡的就看,靜靜去跟隨作者看看他眼中的世界,就算不喜歡沒過多久也能忘的乾乾淨淨,帶著些柔和與自然去讀書,我覺得甚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