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精選10篇)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精選10篇)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1

  預裡堡是位於寧夏東南部的一個古老的回民城地,斯諾在這裡找到了司令員彭德懷。

  在我的印象中,彭德懷是一位驍勇善戰的紅軍領袖。事實上,他的確如此。他曾舉行平江起義,並與起義的農民會合,成立了湖南的第一個蘇維埃政府。他亦曾帶領一支約有八千個兄弟的“鐵軍”趕跑了何鍵的六萬軍隊,攻佔下湖南省會長沙。他身經百戰,只受過一次傷,身體極為健康。政府軍懸賞五萬到十萬元要緝拿他,他的司令部門孫卻只有一個哨兵站崗,他在街上走時也不帶警衛。

  然而,透過《紅星照耀中國》的白紙黑字,我竟窺見了一個可愛得有些孩子氣的彭德懷。

  在作者筆下,彭德懷是個愉快的愛笑的人。作者坦言:“我必須承認彭德懷給我的印象很深。他的談話舉止裡有一種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不轉彎抹角的作風很使我喜歡。”看來,彭德懷的人格魅力連外國人都被深深折服。他有一件個人衣服,孩子氣地感到得意,那是在長征途上擊下的敵機後用繳獲的降落年做的背心。讀著讀著,彭德懷孩子氣的笑容浮現眼前,彷彿小孩子在過年時得了件新衣,純真的笑靨便立即綻放,快樂如此簡單!純粹!簡樸的生活使他面對一件降落傘製成的背心都能如此“得意”,比起國民黨領袖的錦衣玉食,彭德懷反倒更令人可親、可愛、可敬!

  “衝到頂上去!”當作者同彭德懷要一起爬一座很陡峭的小山時,彭德懷突然各他氣喘吁吁的衝下叫道。“他像兔子一般躥了出去,在我們之前到達山頂。”精力過人的他曾多次提出挑戰。這是否令你想起童年時與小夥伴大戰三百回合的場景?彭德懷作為一位在將士中極有威信的首將,竟也如此淘氣活潑。內心的童真可愛一覽無餘。做為紅軍的領導人之一。他理應揹著雙手,邁著鴨子步踱來踱去,緊鎖著眉,一副威嚴冷峻的樣子,可是他沒有。他甚至與“紅小鬼”一起笑稱作者“大鼻子”也許正是這份輕鬆的心態才使他能夠依然理智和微笑著去面對各種傷害,複雜的困難局勢,或許正是這份童真童趣才使他那樣喜歡孩子。

  原來,你是這樣的可愛。而且,或許這就是共產黨人所具有的真性情!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2

  《紅星照耀中國》當時因為便於在“白色中國”發行才譯成西行漫記的,坦率地講,我更喜歡紅星照耀中國這個名字,覺得更有中國革命的特色,更有力度,更有影響力和衝擊力。

  今年有幸去延安等西北地區參觀學習,所以對書中提到的很多景物都有直觀印象,那是一個什麼地方呢,時過七十年了,依然屬於欠發達的地區,同事們去一趟“面子上”都有反應,依然是一地乾渴的黃土和太陽能曬開石頭的缺水區。

  翻開書本,心就平靜下來了,作者平鋪直敘、娓娓道來他的西部之行,而一個個鮮活人物躍然紙上,一幅紅色蘇區鬥爭圖浮此刻眼前。作者運用歐美作家善用的描述的手法,以平視的角度,樸實的筆觸給我們講述著那段歷史。樸實的語句卻將東西方文學的區別體現的淋離盡致,當時這樣的文章就應算作新聞或通訊了,而在這天就是一部傳記了。

  樸實的語句卻感覺別樣而新鮮,外國人看中國的革命對每個讀者和關心中國的人來說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們還是看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別樣情景和人物的吧。

  “他確乎有一種吸引力,似乎是羞怯、個人的魅力和領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產物”。這是對周恩來同志的描述。

  “我開始有一點點懂得中國共產黨人為什麼這樣長期地、這樣毫不妥協地、這樣不象中國人地進行戰鬥。”這是作者對中國革命的初步認識和認同(當然象中國人地戰鬥我們不明白是一個怎樣的戰鬥)。

  “在我看來,毛澤東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複雜的人。他有著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這是對偉人毛澤東的描述――是一個喜歡憨笑的人。

  從他的記敘中也讓我們看到了極為難得看到的、很有點神秘色彩卻極為悲壯的西路軍的有關資料。西路軍的很多故事、當然也包括很多女紅軍戰士慘烈經過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在中國革命史上可能是絕無僅有的,當年的殘酷是我們現代人無法想象,而那種信念、意志也令我們不能望其項背的。如果你感受過西北的風沙,有幸、有緣你可能在寧夏、青海依然能聽到當地百姓將一種樹叫“紅軍楊”,折斷樹枝略呈紅色的液體慢慢地滲出來,百姓們說那是當年紅軍的鮮血,每一節樹枝中間有一個十分規則的、鮮紅的五角星,百姓們說那是紅軍當年頭上的紅五星。這個故事是我聽來的,我們無須去分辯真假,而那段悲壯、慘烈的歷史卻是真實的,至今放在檔案裡、在百姓中間口口相傳,而經濟仍欠發達或者說貧困的當地百姓對紅軍的那份感情言語間聽來讓你落淚,你是男人也會的。

  讓我們銘記那段歷史吧,珍惜這天所擁有的,跟一位美國人――斯諾一樣深愛這片紅色土地或者說更愛這片土地,因為我們是中國人。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3

  在春意盎然的季節,當我們出門踏青,享受美好陽光的時候;在驕陽似火的季節,當我們吹著空調,吃著冰淇淋的時候;在碩果累累的季節,當我們享受豐收帶給我們喜悅的時候;在白雪皚皚的季節,當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火鍋的時候……誰又想過這樣的幸福生活都是怎麼得來的呢?讀完《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我知道了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透過不懈努力為我們創造的。

  這幾天我認真品讀了這本書。本書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毅力戰勝國民黨的故事。工農紅軍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調整戰略進行艱苦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並在途中幫助過許多百姓,深受百姓的愛戴,內容非常精彩震撼,感人至深。

  這本書有很多故事感人至深,至今印象深刻。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紅軍被敵軍重重圍困。紅軍團長許光達突然看見有一條長長的藤蘿,馬上帶領300多名紅軍戰士用藤蘿順利下官帽山。紅軍戰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圍了。還有一個故事:夏明翰,1928年,由於叛徒的出賣,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起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從這兩個故事中讓我知道了紅軍戰士們以他們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勝利的凱歌,為中國人民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

  那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會取得歷史性的勝利呢?這也是有章可循的。

  透過本書的閱讀,我認為:首先,這是一支老百姓的部隊,他們雖然來歷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國軍隊相比,是真正的“全國性”的軍隊。他們非常團結,他們幫助窮人救中國,打地主和白匪,而且是抗日的。也就是說他們一心想著老百姓,是有群眾基礎的。其次,他們有嚴明的紀律,書中提到紅軍採摘野杏,但沒有人碰私人果園裡面的果子,他們在村子裡吃的糧食和蔬菜也是照價付錢的,農民對他們非常滿意。再次,他們遇到困難時,積極調整戰略。長征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迴宣傳,途中他們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沒收賣國賊的財產分給窮人,他們解釋了土地革命的目的和他們的抗日政策。雖然在漫長的艱苦征途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倒下了,可是另外又有成千上萬的農民、學徒、奴隸、國民黨逃兵、工人、一切赤貧如洗的人們參加並充實他們的部隊。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這是傑出的政治戰略。

  總之,透過對本書的閱讀給我很多啟示:我們不能辜負戰士們對我們的期望,要勤奮學習,做一個祖國的棟樑,為祖國做更多的貢獻。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在學習中百折不撓,奮勇拼搏,把這些紅軍精神發揚光大,讓紅軍精神代代相傳,激勵著更多的中國後來者。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4

  假期在西安參觀華清池時,本是奔著《長恨歌》的悽美故事,卻被參觀了“西安事變”的舊址。這可說是改變了中國歷史的事變,竟就在一片鬱鬱蔥蔥中,幽靜的蔽所發生了。

  屋舍間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殘留的彈孔痕跡令人心驚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猙獰的向外擴散著填滿了玻璃窗。前方的山,當年的蔣介石便是驚慌的在險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卻終遭囚禁在此。

  《紅星照耀中國》的開頭與結尾便均有提及,這訊息著實令作者驚鄂,他在蘇區與紅軍們共同生活,觀察記錄,與他們相伴。在那段歲月裡,他遇到許多被他戲稱為“擁有天價人頭”的紅軍將領們。他們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與農民們友好相處。那份真摯與樸實,也感動著埃德加。斯諾的心。

  不難看出,作者的態度也在無形間變化著。剛到此地時,不甚明瞭的他心中好奇且懷疑,那份疑惑在談話中不斷加深著。他時常問詢將士們的生平,卻越發困惑,這群狂熱的革命者們為何將革命視若珍寶,與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獻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線,與那出身入死,在前線奮戰之人深切交流,才終是得了些思緒。

  斯諾是絕對的中立者,他不時與民眾們爭討他們對共產黨的看法,他聽見一致的回答,“還是共產黨好啊!”一路上,共產黨所到之處,興建工廠,興辦學校,農民們安定的過著他們的日子,士兵們日復一日刻苦的鍛鍊。

  而國民黨所過,卻屍橫遍野,濃煙滾滾是燒燬的房屋。土地、牲畜被奪走,沉重的負稅令農民們不堪重壓,無論幹何事,總有道稅壓在心頭,令人膽寒。

  斯諾思索著,他總是認為共產黨也總該幹過搶奪壓榨似的事兒,但那開始時的譏諷卻是煙消雲散。雖不能斷言他的心已歸屬於紅軍,但最終離去時,那句“誰真的害怕人民,誰信任人民?”卻不難看出此時的他,心中孰輕孰重。

  我尤對書中那群少先隊員們頗有好感,與我們一般大的年紀,卻在為他們心中的革命事業一絲不苟的盡一份力量,那勇敢與自尊令人欽佩。他們對自己的工作總抱著一股執著的勁兒,不論是熱血或是對革命的追崇,這群孩子們的心中,革命早是攀上高位的,他們也無一不對此堅信不疑。

  紅軍戰士們都普遍年輕,他們參加進長征時,多是十幾歲的少年,他們充滿了活力,往往提及長征,總與艱難、困苦掛勾,但當斯諾問及此時,卻總聽見他們爽朗的回答,“不累!”

  在這裡,每位將領,每位戰士,每個農民,都在盡他們所能向斯諾——這位來到蘇區的“外人”展現著他們的魅力,毫無保留的詔示。

  如今,紅星照耀的中國,為其拋灑熱血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看見了嗎?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5

  在紅軍組織裡,每一駐地都有“模範隊”。他們都是十二歲到十七歲的少年,其中許多人走過長征,更多的都犧牲了。這些紅小鬼在這個不幸的年代,過著幸運的生活,他們相信民主,人人平等,但他們是如何在這個不幸的時代過著幸運的生活?他們不幸的是什麼?幸運的又是什麼?

  他們生在受壓迫,受奴役的戰爭年代。

  這些紅小鬼,大多數是從人口過多,不能養活自己的人家逃出來的流浪兒,有些曾做過奴隸,有些是逃亡的學徒。在許多國家,這個年齡的孩子,還在和平的年代,過著平靜的生活。而他們要為了活命,被奴役,被壓迫。他們自願加入紅軍。有許多人參加過實際的戰爭,甚至是用刺刀的肉搏戰。他們翻越雪山,穿過草地,在各種艱難困苦中抗爭。而他們的年齡只有十幾歲。

  加入紅軍成為他們不幸命運中的幸運。

  在紅軍裡,他們有自己的生命價值。紅小鬼奇蹟般的找到了快樂和幸福。他們衣衫襤褸,卻事事都要參加,認為自己跟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被打,被侮辱。他們吃的很飽,每人一張毯子……

  斯諾筆下,帽子下的小號兵,玫瑰色的臉龐,明亮閃光的眼睛,看似一個需要溫情和朋友的流浪兒,想念媽媽的孩子,卻是十一歲參加紅軍,走過長征,當了四年紅軍的`“老練紅軍”。喜歡紅軍的理由是:“紅軍給他們田地,趕走地主,收稅官,放債人”“紅軍用自己的手替他們做鞋,縫軍衣,偵察敵軍。每個人家都送子弟入紅軍。”

  紅軍裡有無數像他一樣的少年,他們在紅軍裡當傳令兵,伙伕,號兵,偵探,無線電收發員,挑水夫,宣傳員,演員,馬伕,看護,書記,甚至是教員!他們大多數所穿軍服太大,袖子垂到膝頭,上衣幾乎拖到地面。一天洗三次臉,但老是骯髒不堪,他們常用衣服來揩抹,顯出一副怪相。但世界依舊是他們的。

  少年先鋒隊員,之所以喜歡紅軍,大概因為他們在紅軍裡,生平第一次受到人的待遇。他們的食住像人的食住,他們認為自己跟任何人都平等,他們有自己活動的自由,有保護他們自己的組織。他們練習競技和遊戲,受著初步教育,他們獲得一種簡單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口號的意義不過是幫助別人打地主和學徒的主人。這些比在主人的工作臺,一天十四小時的工作,侍奉主人要好。

  在這個不幸的年代,艱苦惡劣的環境裡,他們沒有抱怨,卻以樂觀,堅忍的心態,接受了一切。還想方設法的去尋找和創造著改變命運的行動。在紅軍裡,他們的精神是快樂的,自由的。他們的愉快和樂觀,感染著大人們,為了他們的未來戰鬥。這些英勇的少年,是在不幸年代裡找到幸福和快樂的幸運的紅小鬼。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6

  在中國人民爭取自由、民主的道路上,曾經有很多國際友人對中國給予過各種形式的幫助,比如埃德加斯諾。

  毛主席曾經說過,斯諾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作為一個美國記者,斯諾是第一個把中國共產黨、紅軍介紹給全世界的人,讓更多的人知道,在東方的大國有著這樣一個政黨,這樣一隻隊伍。

  《紅星照耀中國》的意義不只是向外界介紹了中國的革命情況,它還是一部詳盡的歷史資料。

  一九二七年之後,由於國民黨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導致大批共產黨人的犧牲,蔣介石撕碎了偽裝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輕的共產黨於死地。全國各地都在搜捕共產黨,甚至敢於同情共產黨的行為也會導致死刑的懲罰,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著掉腦袋的危險,義無反顧的追隨在共產黨的紅旗下,這些人的目的是什麼、理想是什麼、鬥爭的方向是什麼,並不為當時的大多數人所瞭解,在國民黨的宣傳機器的惡意詆譭下,共產黨被說成一小撮反動的暴民,而紅軍則是為數不多的、衣衫襤褸的土匪罷了。

  但是國民黨無法解釋的是,如果真如他們所說,共產黨是暴民土匪且人數少得可憐,為什麼一直無法被消滅?相反還繼續擴大著根據地?共產黨真的是反帝的麼?或者如國民黨支持者所說的,他們激烈的抗日口號只不過是爭取公眾的同情和絕望的掙扎,是亡命的漢奸和土匪最後的呼號?

  總有些人願意追求真相,即使冒著失去生命的危險。斯諾無疑是這種人。

  儘管心中忐忑,斯諾還是在張學良將軍的東北軍幫助之下,毅然決然的踏入了這個被蔣介石政府描繪成是充滿血腥、野蠻、土匪當道的紅色根據地,而他所能依靠的,只是一封寫給毛澤東的介紹信。

  然而懷著冒險心情的斯諾很快就知道了自己的擔心毫無必要,這些紅色區域絕不是國民黨政府所說的那樣恐怖,正相反,在這裡,有著人民真正支援、信任的政府。

  由於外界的封鎖和造謠,共產黨領導人的情況一直不為外界所熟知,國民黨不停地在炮製他們的“惡行”,並且諷刺的是,在多次報道毛澤東、朱德等共產黨領袖死亡的訊息同時,他們又懸賞對這些人進行緝拿。

  按斯諾自己所說,他只不過是一個好奇心強、敢於冒險的洋鬼子,但是在紅色政權的所在地,他不但受到了貴賓的待遇,而共產黨的領導人們也對其坦誠相見,為其的採訪報道提供一切便利條件,這和國民黨的遮遮掩掩、欲蓋彌彰、顛倒黑白是截然不同的。

  透過和共產黨、紅軍的接觸,斯諾終於明白,為什麼會有成千上萬的人不惜犧牲生命而依然加入共產黨,為什麼紅軍在人數、裝備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能夠轉戰南北,為什麼人民群眾會如此的支援著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才有希望,因為紅軍是真正的人民。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7

  在這個暑假,我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

  整本書以第一人稱視角來寫的,向我展現了以前的紅色中國是什麼樣子的。當時有很多關於中國的謠傳,作者斯諾為了探尋關於紅色中國的真相,穿過了國民黨的封鎖線,找到了一些大人物,或者是一些紅軍戰士、老兵、農民、還有“小鬼”,向他們提問、談話,說一些關於紅軍、共產黨的話題。

  書中的描寫都會有鮮明的對比。比如說,那些外國人都在悠閒地喝著酒、打球、閒聊,而在中國卻是人間疾苦。被懸賞幾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的革命者,毛澤東、徐海東、朱德等,卻仍然悠然自得地走在街上,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而國民黨的委員長蔣介石,乘坐著他的私人飛機大駕光臨。窮苦的農民被地主官僚的壓迫壓得透不過氣來,饑荒肆虐、苛捐雜稅,致使賣兒賣女成了農民中常有的事,家裡的家畜根本賣不了多少錢,或者被沒收了,有的農民甚至都沒有衣服穿;而那些地主們吃著豐盛的食物,他們享受著榮華富貴,不放糧給農民,過著奢侈的生活,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地主馬鴻逵,當時我看他徵收窮人的稅務就寫了整整幾行,我不由得大吃一驚,我可以從斯諾寫的一些對話中看出人們對馬鴻逵的憎恨,也反映了窮苦人民對地主官僚的憎恨。紅軍是人們可以自願參加的,而白軍卻是強制徵兵。這些描寫令我印象深刻,可以說斯諾與別人交談的經歷非常真實,描寫也很細緻。

  裡面還有關於紅軍的種種。聽毛澤東的講述,就佔了幾節的篇幅,講了各種關於政治、軍事方面,該怎麼做啊,這個和那個有什麼關係啊,目前的問題和現象之類的。還有紅軍每次來到新的地方,都會趕走民團,沒收地主的土地,還會進行政治宣傳,告訴人民什麼是紅軍,斯諾曾多次問過一些農民和小孩為什麼喜歡紅軍,他們都說:“紅軍幫助農民打地主,不壓迫農民,我們怎麼不喜歡?”有的父母就把他們的兒子送去當紅軍,紅軍中還有“紅小鬼”,他們大多是從貧困的家庭裡或是師傅那裡逃出來參加紅軍的。紅軍還會設露天劇場來表演,每天都會有遠處的農民不遠千里趕來,只為了看錶演,臺下到處都坐滿了人,就連毛澤東和毛夫人也融入了人群。他們表演舞臺劇,表現一些地主官僚壓迫人民的情景,或是日本主義的殘忍霸道,臺下觀眾連連稱好;還有表演唱歌的,大家也跟著一起唱和。

  小時候,只知道以前抗日時期有共產黨、國民黨、紅軍、八路之類的,都是在電視上的一些抗日劇裡瞭解的。看了這本書後,我知道了更多,知道了白軍、民團、蘇維埃、南京方面,知道了民團是用保甲政策成立的,知道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還有令人慘不忍睹的饑荒爆發……

  透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瞭解關於革命前輩的一些故事,還可以從紅軍身上,斯諾身上,或是其它方面學到一些優秀的品質和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8

  紅星重照耀,中華輝煌現。——讀完《紅星照耀中國》,我感慨萬千。

  《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埃德加·斯諾,以一個外國記者的口吻,講述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工農紅軍,透過對紅軍領導人和紅軍戰士生活和戰鬥的描述。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頑強鬥志,以及他們樂觀向上、甘於奉獻、奮力拼搏的紅軍精神。該書向世人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的紅色革命,如一顆熠熠閃光的紅星,永遠照耀著朝氣蓬勃的新中國。

  書中講到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朱德等一個又一個偉大的領導人。他們雖出身平凡,卻憑著一份救國救民的執念,一顆為人民奮鬥的心,壯大了人民軍隊,締造了新中國,造就了今天我們的美好生活。作為領導人,他們毫無領導架子,與戰士們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著簡樸,磨難受盡,卻難掩他們那拳拳愛國之心。他們不為功名,只為百姓;不求利祿,只求和平。問百姓為何如此愛戴紅軍,那樸實話語動人心絃:因為那是百姓的軍,那是救國的軍!

  新中國建立在萬千將士的忠骨上,今天我們的生活幸福穩定,不是應該慶幸,應該感動嗎!不是也更應該珍惜與奮進嗎?我們出生在二十一世紀,新中國已建國70週年。國家的強大和安定,給了我們幸福美滿的生活。但是我們養育在溫室中,我們從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父母為我們負重前行。如此成長的我們,常常因為事不如意就怨天尤人,受挫和打擊就使我們退縮逃避,遇到問題就推卸責任。不是想著怎麼去面對和克服,卻像是一個懦弱怕事的逃兵。遙想如果當初紅軍戰士們在長征初始,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和藉口,也說一句“我不去”,那怎麼可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啊!試想,我們貪求安逸萎靡不振,怎麼能承擔肩上為振興中華而學習的責任,如何去建功立業、報效祖國,如何能讓為國犧牲的先輩們得償所願!

  長城萬里,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血肉築成。今時今日的中國,又何嘗不是啊!從紅軍到八路軍新四軍,再到解放軍,那些年代的戰士和有為青年不是都無所畏懼,勇於奉獻,為了祖國和人民拋頭顱灑熱血嗎?就像《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毅然投身革命事業,《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志願軍戰士在戰場上奮勇殺敵,無論是紅軍、林道靜、志願軍戰士,他們都為著自己的信仰勇住直前!

  當看到慶祝祖國七十週年華誕舉行的盛大閱兵時,我們的人民軍隊像鋼鐵長城般豪邁地走過天安門廣場。我們在緬懷先烈的同時,倍感興奮和自豪,更有一份責任在心。先烈們用血肉為我們打造的美好江山,我們要將它長長久久的維護好,並且要建設的更加強大來回報他們!作為年輕的我們,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加油吧,少年!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9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當時因為便於在“白色中國”發行才譯成“西行漫記”。作者是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

  從序言中得知,《西行漫記》是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邊區)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斯諾以他充滿熱情和生動的筆觸,記錄了日漸成熟的中國共產黨在蘇區的一點一滴。大到毛澤東對抗日戰爭的著名論斷、共產黨的基本政策,小到黨員和民眾的言語神態,斯諾以他出色的紀實文學技巧記錄了正在成長中的陝北蘇區的一副立體而豐富的影像,讓閱讀者無不感到身臨其境而為之動容。他對毛澤東以及紅軍的一無所知就像我們對逝去的歷史一無所知一樣,我們已經厭煩那些重複播放、沒有任何新意的說教題材電視劇,就像斯諾厭煩了國民黨對紅軍做的詆譭報道,我們渴求真實的東西。《西行漫記》帶給人們的就是真實的東西。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毛澤東和周恩來等是斯諾筆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作為第一個到中國紅色區域進行採訪的西方新聞記者。帶著無數他當時無法理解的關於革命戰爭的問題,到西北地區與中共領導下的紅軍共同生活了四個月,與許多中共領導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這段不同尋常的旅程與經歷為斯諾的創作提供了大量真實、客觀的素材。《西行漫記》第一次向世界全面講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共領導人的革命歷史與生活,再現了中國人民遭受的侵略、壓迫與寧死不屈的抗爭。

  不同於其他紅色經典,這本書的內容如小說般精彩,而且是活生生的事實。用斯諾自己的話來講"這些故事卻是中國革命青年們所創造,所寫下的。這些革命青年們使本書所描寫的故事活著。而且從嚴格的字面上的意義來講,這一本書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寫的,而是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林伯渠、徐海東、徐特立、林彪這些人--他們的鬥爭生活就是本書描寫的物件--所口述的。此外還有毛澤東、彭德懷等人所作的長篇談話,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辭,解釋中國革命的原因和目的。還有幾十篇和無名的紅色戰士、農民、工人、知識分子所作的對話,從這些對話裡面,讀者可以約略窺知使他們成為不可征服的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慾望,那種熱情。"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著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世界。

  西行漫記,讓我看到的是為人民浴血奮戰的紅軍,是與人民打成一片的優秀共產黨領袖,是一群一心一意為了民族生存,為了祖國未來不斷拼搏奮鬥的年輕人,更看到的是中國的希望。那些藏在我們骨髓中到危難關頭一定會爆發出來的昂揚鬥志。我更深刻理解了中國共產黨能奪取中國革命的勝利併成功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原因,並將激勵我們一直向前!

  《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1000字 篇10

  當第一縷陽光照進來時,紅色的扉頁被悄悄翻開,白紙黑字,字字分明。屏氣凝神,傾聽它的絮語,聽!是埃德加?斯諾走過中國時的腳步聲,是人民對和平的殷殷期盼聲,是中國共產主義對共產國際的熱切響應聲。在這個大步邁進先進化,民主化,現代化建設的時代中,讀《紅星照耀中國》這樣一本好書是再好不過的。

  帶著一些未獲解答的問題,埃德加?斯諾踏上了去西安的慢車……從而用他的汗水澆注成了一部不朽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

  埃德加?斯諾自1936帶著無數個當時無法理解的革命與戰爭的問題,冒著危險來到了蘇區,正是他這一行為,使他註定成為採訪蘇區的西方第一新聞記者。他一生雖沒有享盡榮華富貴,但是他將無數個珍貴的答案保留下來,震驚了全世界。可以說《紅星照耀中國》是忠實描繪中國紅色區域的第一本著作,無可比擬,那種精神,那種力量,那種慾望,那種熱情,一個接一個地被我們窺知。斯諾是人們永遠不能忘懷的,在種種冒險中所引起的激情和中國人民真摯的情感,所以說“紅星照耀中國”,甚至還照亮了全世界,帶著一份憧憬與期待,來到那個世界。

  毛澤東,彭德懷,周恩來,林伯渠……他們勇敢鬥爭,生活的形象深深地在我的腦海刻下了烙印,“二萬五千里長徵”期間,伴隨著冒險、探索、發現、勇氣和膽怯、勝利和狂喜,艱難困苦,英勇犧牲,忠心耿耿,許許多多革命青年的身上散發著一種樂觀主義精神,洋溢著不屈從,不畏懼的勇敢色彩,似一團火焰,不會熄滅,命運一次又一次地向這些人丟擲困難,又不只一次地給予他們眷顧,一場曠日持久的免不了再次打響。戎馬倥傯,也在所不辭,在大渡河上方,有條有名的橋叫澱定橋,有著百年的歷史,鐵索懸成,用厚木板做牆面,狡詐的敵軍早在到達時,撬走了二分之一的木板,空空如也的鐵索,並未嚇退紅軍,他們果斷出去,在對方援軍到來前,歷盡千辛萬苦把橋佔領,投出手榴彈,將敵人無情扼殺,長征離我們很近又很遠的名詞,讓所有人震顫,這是軍事史上最偉大的業績之一,他不但繼承了民族精神,而且豐富和發展了民族優秀,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內容,激勵著我們。至於為啥有如此大的成就,那在於他們的初心一如往昔。

  我的內心澎湃亦激動,他們作為我們的偉大領袖,何不為之自豪?

  一本書閉,今日之中國,已經能成為自立根深,獨立強大的國家了,而遭人凌辱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這不就是紅軍心之所向嗎?他們身上的韌勁會一直在我們心中,我們誕生在和平年代,自然沒有感受過戰場的殘酷,但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無法無天,更應抓緊時間一心一意撲在學業上,一絲不苟,更應追求堅持不懈的精神,大無畏的氣魄和頑強不屈的品性。歷史已成過去,像紅軍一樣,勇攀知識的高峰,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紅色的天際映襯在紅色的扉頁上,顯得更加耀眼閃亮,我彷彿看到了中華民族的發展無比光明。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