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初一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初一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初一,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完這本《穆斯林的葬禮》,感觸很深。窺探這本書,能看到人性的弱點,能品到人生的無奈,更能悟到生命的價值。

  讀完後,不知該怎樣評價書中所展現的血肉豐滿的人物。因為作者以她深刻的內涵塑造出的形象都是讓人充滿激情的。世俗的人們為成熟漂亮,處處透露著乖巧的韓新月和才華橫溢,富有職責感的楚燕潮的愛情悲劇而深深的惋惜,為梁君壁事事追求完美,吝嗇的毀掉兩對人命運的行為而遺憾。但憤慨後,也覺得她很可憐,畢竟韓子奇曾給予過她傷害,她有權利為自己。梁冰玉應該是本書中最值得同情的人了,因為那個以前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個性的女孩兒,最終卻成為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獨自漂泊他鄉。

  在這本書裡,你會找到兩條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雖然他們最終歸結到了一齊,命運卻是如此的相似。

  穆斯林,這個詞的背後,更多的是宗教。而宗教這兩個字,往往流露著某種神秘。於是,人們對它的葬禮似乎更會產生一種神秘感。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將讀者引入了他的圈套,一步步走近人生的哀歌。韓子奇從流浪而來,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朝拜者把他送到了故事的中央;新月也在流浪中誕生,是命運將她送別在一段動人的感情故事裡;新月的母親也在結束流浪之後,才找尋到一點往昔的生活痕跡。而對於任何人來說,流浪本來就意味著哀愁。而流浪,最終以葬禮為終點,結束了它那鐵一樣的步伐。

  仍舊是兩條人生路。一條是恩怨分明的不歸路,一條是愛恨情仇的死衚衕。在老玉匠死去的那一刻,韓子奇就註定要為此而演繹一段糾結的故事。家恨與國寶聯絡在一齊,即使在那些寶玉漂流國外,遭受二戰洗禮的時候,家,卻因距離產生了更多的恨。讀者同情新月,也同情韓子奇。有些東西是無法預料的,新月的誕生,也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然而,新月卻又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是一個狂亂的時代,她的師生之戀只有走向死亡。生命在命運面前似乎有些微不足道,而“葬禮”卻由此而來。我在韓子奇說要忍辱投向仇人的時候就聞見了“葬禮”的味道;而在新月臨死的時候,“葬禮”終於迎來了高潮。

  讀完這本書,會發現胸中有股難以釋懷的悲痛。作者最終以一段冷清的描述讓新月的母親再次出場,這但只是讓所有人的心中更添幾分灰霾。許多事情已經過去,再找回來時卻是早已失去的那部分生命所鳴出的絕唱罷了。《穆斯林的葬禮》能給人留下的,不單單是悲慼的衝動和直擊心頭的顫抖,它能夠教會我們的,還有那一份純真的對於命運的卑微。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