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雪之後》有感(精選18篇)

讀《大雪之後》有感(精選18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大雪之後》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

  從小,我的家教就特別嚴,能做的事情一定自己做。對此,我常常抱怨父母的無情。當我讀了《大雪之後》才明白了家長的用心良苦。《大雪之後》描寫的是北京下了一場難得一見的大雪,作者在自己住的四合院裡看到大人們在掃雪,於是上前要求給孩子留下塊娛樂的空間,而家長們卻怕孩子凍著,又怕孩子摔著等種種原因,不讓孩子來滑雪。

  玩耍,是孩子們的天性。而這種自由被家長無情的剝奪了。孩子們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不許這樣,不許那樣,而家長這樣做的出發點還都是愛孩子,使得孩子能更健康地成長。可家長們卻不知道在這種愛的包圍下,孩子們生活的並不快樂,甚至孩子的未來也是一片茫然。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出身富貴而被家長寵著的小姑娘去旅遊,她的媽媽怕她餓著,便煮了幾個雞蛋給她,而她回來的時候,媽媽放的雞蛋一個也沒有少,她問:“寶貝,你不餓嗎?”“餓!啊呦!我都快餓死了!”“那為什麼不吃雞蛋?”“我……我不會剝殼。”

  可笑,可嘆,可悲!看!這個出身富貴的小女孩,被媽媽視為掌上明珠。結果,小女孩連最起碼的生存本領都沒有。一篇文章是這樣寫的:一隻美麗的畫眉鳥一直被圈養在金絲籠裡,它沒有感受過籠子以外的世界。一天,它的主人聽從別人的勸告決定開啟鳥籠放飛,讓它成為在藍天下自由翱翔的鳥兒,可畫眉鳥卻猶豫著不肯走出去。主人只好把它從籠中取出,拋向藍天。畫眉鳥笨拙的飛了出去。可是過了幾天,主人又見到了那隻畫眉鳥,此時,畫眉鳥早已餓死,而在它身邊的正是一片茂盛的麥田……如果早一些放手讓鳥兒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我想這樣的悲劇絕不會發生。

  我們不是也一樣?這些孩子在父母編制的花環裡無憂無慮,沒有經受風吹雨打的鍛鍊,將來也不會適應社會上一切的“風風雨雨”。這樣的愛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孩子在擁有這樣愛的同時會失去的更多。那句話說的真好: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懷太多了,失去的,也太多了……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2

  今天,我讀了《大雪之後》這篇課文,它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些家長們怕這怕那,不讓孩子們出來活動,這樣孩子們是不會獨立的,反而回嬌生慣養,什麼事都沒有勇氣去做,也不會做。

  當我讀到“記得從前故鄉的雪一冬不化,入冬以後孩子們的主要娛樂活動就是玩雪,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甚至乾脆就在雪地裡打滾……”時,非常開心,眼前浮現出小孩們在雪地裡盡情玩耍,歡天喜地的景象,這場雪也著實讓人神往。在我的家鄉,幾年都下不到一場雪,更是享受不了在雪地裡玩耍的快樂,我真羨慕他們啊。

  當我讀到“我想今天準會熱鬧非凡。然而,走進院子,我想象的情景並未出現,這裡不見孩子們的身影,只有大人在掃雪”時,我感到莫大的失望,這些家長們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不讓他們接觸大自然,接觸世界,這樣孩子們只會成為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雨的摧殘。

  當我讀到“‘不行,我們孩子怕溼氣’‘太冷了,別凍到了手’在家長的斥責聲中,孩子們一個個悻悻地回屋”時,一種從未有過的氣憤從心底湧了上來,家長們以為精心照料孩子是對他們的愛嗎?不是,真正的愛是給予他們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在大自然中生存。

  如果我是那些家長的孩子,我會對他們說:“爸爸,媽媽,請你們給我鍛鍊的機會,不要把大自然拒之門外,我不可能永遠生活在你們身邊,總有一天我會踏入社會,踏入大自然,到時候,你們也許又會搖頭擺腦,捶胸頓足,大罵:這孩子怎麼這樣不爭氣,一進入社會就驚慌失措,這以後可怎麼過啊?你們哪知道,這一切都是你們過份關懷造成的,要不是你們當初不給鍛鍊機會也不會有今天。可是如果你們放開些,把大自然賜予我們鍛鍊的機會還給我們,讓我們盡情揮灑,盡情鍛鍊,可能到時候我回擁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所幹的事業也會蒸蒸日上,這兩者你們願選擇哪一個呢?”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3

  在一次班上舉行的閱讀比賽中,我閱讀了一篇《大雪之後》,回想品味著下雪之後的景色,小孩子們盡情玩耍的情景,不禁思緒萬千……

  文中講敘了 在一場大雪過後,孩子們都想在雪後玩雪,而有些家長們只要孩子回家,怕孩子凍著,把送上門來的大自然的美景拒之門外。

  讀完之後我感觸很深,在們中國,人們常說到“愛護”這個詞,久而久之,“愛護”就演變成“愛=保護” 。殊不知,愛的方式數不勝數,如若保護過度,愛變成了溺愛,在母雞羽翼的呵護下怎樣獨立面對風雨?愛的方式是多元化的,最重要的便是讓孩子像小鷹一樣,翱翔在雷鳴電閃的天穹下,搏擊在風雨交加的大地上。還有些家長過於偏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下一代綜合素質的培養,把孩子塑造成對歷史,環境,回報感恩等一無所知,只知道語數外的考試機器。

  親愛的們,愛孩子,就回應一下孩子的心聲吧!鍛鍊我們的真正才能,們才會告別不快樂的童年打拼天下!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4

  讀了《大雪之後》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這篇短文講的是下了一場大雪之後,本來是孩子們打雪仗、堆雪球的好機會,但大人們怕這怕那,不讓孩子出來活動的事。表達了作者對有的家長這種教育方法的不滿與擔憂,對獨生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表示同情。

  當我讀到“白白的雪地上頓時跳動起鮮豔的色彩。”時,我百感交集——這句話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鮮豔的色彩”是指玩耍的孩子們,說明了孩子們當時的開心。我讀到“在家長們的斥責聲中,孩子們一個個悻悻地會屋了。”時,深思起伏——“斥責聲”是指家長們怕這怕那,不讓孩子出來活動的理由,從而可以體會孩子們怨恨父母不讓他們玩雪的憤怒的樣子。

  “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懷太多,失去的也太多了。”這是多麼平凡的.一句話呀,但是就這麼平凡的一句話卻使我思緒萬千——這句話是作者的感慨,表達了作者對有的家長這種教育方法的不滿與擔憂,對獨生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表示同情。看到這裡,我立刻想到隔壁的小女孩。她也是這樣的一個例子,她從小就被父母寵壞了,樣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長大後就不能獨立生活。

  家長們只在溫室裡培養孩子,把送上門來的在大自然裡,在生活中鍛鍊的機會拒之門外。雖然“愛”是人間最寶貴的真情,但是這份“關愛”是建立在束縛了孩子們的手腳,剝奪了孩子們自由快樂的前提下,那麼孩子們的前途豈不是遙遙無期了嗎?所以給予孩子們正確的關愛方式才能讓孩子們茁壯成長,擁有快樂的童年。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5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文章,名為《大雪之後》,讀完後,感觸頗深。 這篇短文主要講述了在一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裡,作者領著自己的兒子在四合院的雪地上玩耍,並且還邀請這個院子裡的其他小夥伴一同遊戲。可是他們的家長用各種各樣的理由不讓孩子玩雪,使得那些孩子們只能悻悻地回屋了。作者感慨到: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懷太多,失去的也太多了。

  是啊!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是很普遍嗎?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家中的掌上明珠,是家中的小皇帝。即使只是受了點小傷,擦破了皮,也疼得哇哇大哭,家長們還圍著孩子轉,為他擔心這個,擔心那個。總之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什麼都由家長替他擔著,為他操辦,怕他累著。漸漸的,便養成了依賴父母的心理。甚至,如今有些大學生連洗衣做飯都不會,還把家中的老父老母帶到學校裡,叫他們每天為自己打理生活。這些人就像一株置於溫室裡的花一樣,無法經得起大風大浪,就算學再多的知識,他連照料生活都不會,將來又怎能在社會中立足呢?

  我有一個好朋友,她也是整天被家裡人當成“寵兒”。記得有一次,我想帶著她去爬山,當我將這個主意告訴她的媽媽時,一下子就被否認了,理由很簡單:“山上蚊蟲那麼多,萬一叮壞了我家的寶貝怎麼辦?你看她細皮嫩肉的。還有,泥土溼漉漉的,要是滑倒了怎麼辦?而且橫七豎八的樹枝也不少,很容易劃破手指的。不要去!”我一聽,不禁有些奇怪:爬山難免會有一些磕磕碰碰,阿姨至於擔心到這種程度嗎?相比一下,我覺得我幸福多了。我的父母也很愛我,他們會給予我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到大自然中去鍛鍊自己、去實踐、親身體驗和感受在課本中學習不到的東西。

  我跟作者有同樣的感受,現在的孩子得到的多,失去的也多。我想對天下的父母們說:讓孩子去邀翔吧,廣闊的世界才是他們真正想去的地方!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6

  今天,我讀了《大雪之後》這篇文章,林我受益匪淺。

  這篇文章透過些大雪過後,本是孩子玩耍的好機會,但大人們怕這怕那,不讓孩子們出來活動。表達了作者對家長這種做法充滿了不滿與擔憂,對獨生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表達深切的同情。

  媽媽從小就不是特別寵愛我,什麼都要我自己去做。每當這時,我總是在暗地裡埋怨媽媽。

  記得那是一個冬天的早晨,天特別冷。媽媽讓我自己去買早餐。買完後,我兩手端著盛滿稀飯的飯盒,一拐一拐地在回家的路上走著。進了大樓,上樓梯了,我兩手發燙,雙臂痠痛,腳下一滑,滾燙的稀飯潑了一身。我燙得跳了起來,邊哭邊看,手背燙紅了一大片。哭聲驚動了底層的李奶奶。李奶奶忙拿出她們家的燙傷藥,直往我手背上抹。李奶奶邊抹邊說:“你媽媽也真是的,要不是今天穿得厚,一定會燙起泡。”我哭得更厲害了。媽媽聞訊走來,拉著我的手看了看,說:“沒什麼,不就是燙紅了嘛!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回家洗洗,再去買早餐。”我聽了,心想:媽媽怎麼不疼我呀?

  讀了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來媽媽一直用她那種愛來愛我,雖然是無情了點兒,卻培養了我獨立自主的能力,使我終生受益。

  家長們,請放開你們的手,讓你的孩子盡情地去飛,去鍛鍊,去嘗試。還給我們一片自由自在的天空。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7

  今天,我們學了一篇短文《大雪之後》。

  本文記敘的是下了一場大雪後,本是孩子們打雪仗、堆雪人的時侯,大人們卻不讓孩子們出去玩,怕孩子們凍著,感冒,使原來已經出去玩耍的孩子一個個掃興回家,只能在窗邊看著一地潔白無瑕的雪。

  作者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他對現在父母的這種培養溫室裡的花朵的作法表示不滿與擔憂,對獨生子女投入缺乏真愛表示同情。在現在的生活中,許多家長也是一樣的。我認為,像我們這樣的孩子都要充分的鍛鍊,比如:步行幾里路挑擔上山,冬泳等。要去挑戰大自然,更不要受家長的溺愛,在中國一些家長對孩子們過於溺愛,有一個村裡,一個孩子喜歡挑戰大自然,不論什麼樣的困難也願去克服。冬天,他在河裡游泳,這本是件好事,可他的父母卻不同意,天天把他關在屋裡,結果,這個孩子成了一個風一吹就倒的“文弱書生”。相反,我二伯伯在美國卻看見這樣的一件事:一個不到三歲的小孩在路上走,父母在他前面,他吃力地走,父母卻不理他,他摔倒了又爬起來,父母連頭也不回,他終於還是自己走回了家。

  家長們,請你們不要太過於溺愛孩子,這會使孩子們失去太多太多。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8

  今天,我再次讀了《大雪之後》這篇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北京的第一場雪,作者本想讓四合院的孩子們來玩雪,但家長們不肯的事。表達了作者對家長們的做法的不滿。其中,“我真不明白,家長為什麼只在溫室裡培養孩子,為什麼把送上門來的在自然裡、在生活中鍛鍊的機會拒之門外?望著視窗露出的小臉,我頓生感慨: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懷太多,失去的也太多。”這段話使我記憶深刻。

  在實際生活中,只在溫室培養孩子的家長有許多許多。例如有一次,那天,我打電話約我的好朋友澤龍去汕頭跳水管游泳,當我問到這個問題時,他就說:“我媽不知道肯不肯,今天天氣有點涼,我問問我媽媽。”一會兒後,他跟我說他媽媽不肯,說這種天氣還去游泳,很容易著涼,不讓他去。我聽了未免有些不高興。

  讀了這篇課文,我想跟一些家長說:“溫室雖好,但是一直生活在溫室裡的孩子,是經不起生活的考驗的。家長們,請你們不要把送上門來的在自然裡、在生活中鍛鍊的機會拒之門外,而讓孩子去大自然鍛鍊吧。”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9

  我讀了《大雪之後》這篇文章,感觸很深。

  這篇文章寫了新年伊始,下了場大雪,作者的兒子見到大雪,很快樂,作者猜測四合院裡的孩子準會在一起玩,然而,家長們卻找各種理由不讓孩子們在雪地裡玩。

  作者看到這樣的情景,不由感慨到:“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懷太多,失去的也太多了。”是呀,現在幾乎每個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家庭對孩子都太溺愛,什麼都不讓孩子做,孩子連什麼是“苦”都不知道,這樣,孩子失去了許多,他們不能做有趣的事,文中的孩子們,家長剝奪了他們的童年,他們不能在雪地裡自由奔跑,不能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失去了磨鍊自己意志的機會,失去了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鍛鍊的機會,家長們為什麼不替孩子們想想呢?

  如果父母對孩子們呵護過多,關愛過多,就會讓他們養成依賴的心理,對父母百般依靠,當他們遇到困難時,不會想辦法解決,在以後的生活中,就會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不會做,失去了應有的快樂。有些人學習成績很好,但自理能力極差,可家長們認為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困難都由家長來解決,這樣的事情在日常生活中難到還少嗎?

  一個姐姐考上了北大,***媽為她請了三個保姆,在校外租了一套大房子,三個保姆照料她的衣、食、住、行,她想出去和同學玩,必須先給媽媽打電話;她想做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時,比如做飯、洗衣等,保姆說媽媽不讓她做,讓她好好學習,可是這樣,那個大姐姐能學好嗎?她的同學知道***媽這樣溺愛她,沒有人與她交朋友,學習的許多活動,這個姐姐也不能參加,甚至許多同學在背偷偷議論她,她由於不能在大集體感到溫暖,學習成績一步一步往下滑,甚至產生了退學的念頭,***媽以為太愛她就會讓她學習更上一層樓,結果恰恰相反。

  電視上曾報道了一個神童才8歲就能用10秒的時間算出十位數乘法的得數,當記者偷拍了小神童在家的情況時,不禁讓我們大吃一驚,他在家可以說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他連打飯、撓癢癢、繫鞋帶等小事情都讓他父母來做,他的父母還說:“孩子現在重要的是學習,其它什麼事情由我們來做。”

  這些溺愛孩子的父母,你們有沒有想過溺愛孩子的壞處?即使孩子現在的學習好了,幸福了,可是當孩子長大後,他們怎樣生活?現在能包庇孩子有一切,你能管孩子一輩子嗎?溺愛孩子,會讓他們的自理能力太差,他們今後的生活,如果連最起碼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怎樣去適應今後的工作?他們怎樣去適應社會這個大家庭?

  溺愛孩子的父母們,多給孩子一點自由的空間吧!讓他們多參與實踐活動,讓他們幹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他們融入班級、融入社會,讓他們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在遠離溺愛的環境中盡情地享受到快樂。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0

  今天,我讀了並且學習了《大雪之後》這篇短文。短文主要寫了:一場大雪之後,作者希望孩子們能在戶外玩耍,可別的家長怕這怕那,不讓自己的孩子出來活動。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對家長的這種做法不滿與擔憂,對獨生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表示同情。

  當我讀到短文中的第四自然段的第十一句時:我說:“讓他們也去玩玩吧?”“不行,我們的孩子怕溼氣。”“太冷了,別凍了手!”在家長的斥責聲中,孩子們一個個悻悻地回屋了。

  看了作者和一位家長的對話,讓我覺得這些孩子太可憐了,像在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常常被人關在籠子裡。失去了生活的自由。而家長且不徵求孩子們的意見卻幫孩子回答了,說明了家長過度擔憂孩子。

  讀完這篇短文令我思緒萬分,我覺得作者說得對,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懷太多,失去的也太多了,如果家長再讓孩子這樣下去的話,等於害死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的見識非常小。

  這時,讓我想起這麼一次,我想和我的姐姐去荷花世界和奶奶一起去,可我到姐姐家問二嬸讓不讓姐姐去時,她卻說,不行,天氣這麼熱,而且奶奶帶這麼多人可能會走散的,不行!

  看啊!不僅是別的家長,就連我家的二嬸也過度擔憂自己的孩子。家長們,請你們多給一些空間給孩子們吧!哪怕只是一次難道你也不放過這麼一次嗎?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1

  今天,我讀了《大雪之後》這篇課文。

  北京在新年的伊始下了一場大雪。孩子們都愛玩雪,可有些父母卻十分“疼愛”孩子,不要孩子出去玩雪鍛鍊。

  學完了這篇課文,我想到了我們這個國家的父母。我想到的不僅僅是北京的父母,還是全中國的父母。您們都太“疼愛”自己的孩子了,這樣只會破壞了您們的孩子的美好前程。當他(她)長大後,只會依賴父母,一但遇到了挫折,只會想到放棄,而不會努力、堅強的去克服挫折。

  我曾經看過一篇類似如這樣的報道,這篇報道講了:“日本和中國的孩子去軍訓七天。但是中國的孩子十分弱小,不是生病的,就是吵著這次軍訓沒意思,要父母接他(她)回家。剩下來的中國孩子,父母基本上都陪著他們,‘保護’他們。可是日本的孩子卻從沒發生過這樣的情況。”從這次的軍訓,我們可以體會到中國的“小太陽”“小皇帝”實在是太弱了,連日本的孩子都不會這樣子。

  哎,親愛的父母們,請您們不要再這樣“疼愛”中國的“花朵”了。好嗎?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2

  讀了《大雪之後》這篇短文以後,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我環顧四周,快樂的鳥兒並不多,多數家長一出幼兒園便用棉衣把孩子裹起來,只露出一雙眼睛,然後放在車上慢慢推著走。頂多爹媽團個小雪球,孩子隔著手套捧著。因這句話說明了現在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愛已經達到了“頂在頭上怕摔著”的程度;更有甚者,有的父母竟到學校替孩子完成各種勞動任務。

  舉例說吧:有一箇中學生,在家一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一切的一切,都由父母操辦。後來他到外地上學,父母不能陪宿,他在學校裡什麼都不會幹,看到別的同學生活得有滋有味,內心壓力很大,最終自殺身亡。這件事就說明了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的嚴重性和危害性。在生活中,父母都要注重對我們的培養。此外,父母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會使孩子在與挫折的鬥爭中獲得力量。現在的家長只知道在溫室裡培養孩子,把送上門來的在自然裡,在生活中鍛鍊的機會拒之門外。這時,我想起了自己小時侯,每縫大雪之後,總要和朋友們在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好不快活。雖然颳著凜冽的寒風,我們卻一點兒也不感覺寒冷,因為在白茫茫的雪地裡,我們可以忘記煩惱,忘卻憂愁,忘記寒冷,可以一無阻礙地盡情玩耍。但是,自從進了高年級以後,我像被束縛住的小鳥,失去了飛向大千世界的自由。記得有一次,黃昏時分下起了鵝毛大雪。早晨,雪止了,萬里江山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望著厚厚的積雪,童年時的快樂情景在我腦海中浮現。我乞求爸媽讓我出去玩一會兒,“外面那麼冷,不玩!”望著爸媽晴轉陰的臉,我只好悻悻地走開了,母命難違呀!我渴望在外面和小夥伴一起嬉戲,可是有什麼辦法呢?我只能在日記裡宣洩自己的情緒,因為那對我太遙遠了。我想高聲對所有的家長說:“隨著歲月的流逝,時間的推移,你們的孩子在一天天長大,我們除了把學習搞好以外,還需要德、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們的生活是七彩的,我們需要新的生活方式,不能像你們要求的一味學習、學習,如果你們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類似前面的悲劇也就不會重演。

  總之,一句話:還我們一片自由的天地!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3

  今天,我在課堂上跟老師學完了《大雪之後》這篇短文。這篇短文主要寫了一場大雪過後,作者希望孩子們能在雪地裡快樂地玩耍,可家長怕這怕那,不要孩子出來活動的事。表達了作者對家長這種做法的不滿與擔憂。對獨生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表示同情。

  使我體會最深的是:雪地裡的孩子在樂,圍觀的孩子也在樂。我說:“讓他們也去玩玩吧?”“不行,我們孩子怕溼氣。”“太冷了,別動了手!”在家長得斥責聲中,孩子們一個個悻悻地回屋了。表現了家長過度擔憂孩子,不讓孩子鍛鍊鍛鍊。也表現了孩子因失去玩耍的機會,也不開心了,正如一隻只失去自由,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

  我看見一篇文章,那片文章寫了一個獨生女美美一出生就受到了母親的百般呵護。什麼事也不用做,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雖然美美學習很棒,進了大學,但很快又退學了。因為她什麼都不會做,所以無法獨立生活。我看見後與作者想法一樣:人哪,聰明的人哪!有時,你們又是多麼糊塗!

  在溫室裡成長的植物開不出堅強的花朵,你見過梅花嗎?它的錚錚傲骨,就是在風雪裡成長的,它的芳香就是在皚皚白雪成就的。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4

  《大雪之後》這篇短文講述了在北京城下了一場難得一見的大雪,作者希望孩子們能夠在這天然的遊樂場裡盡情玩耍,可是家長們卻怕這怕那,那一種種理由不允許孩子們出來,孩子們只好躲在屋裡“望洋興嘆”。

  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孩子總會被家長視為珍寶,在他們的身上投入了太多的關愛,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精心地照料著,決不會讓孩子受一點“風吹雨打”但家長們可曾想到,在這種環境下的“花朵”一旦失去了人為的照顧終究不會逃脫夭折的命運的。只有像桃花心木那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拼命尋找水源,將根深深地扎於地下,才能夠長成參天大樹。天真活潑的孩子們成了溫室裡的花朵,成了漂亮鳥籠中的金絲雀。

  小鳥只有在大自然中鍛鍊,才能有堅硬的翅膀,不怕風雨,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飛翔;花兒只有在陽光雨露的沐浴下,才能開出五彩斑斕的花,散發出一陣清香。連花草都要經過風風雨雨,難道小學生不需要嗎?家長們,請你們放開對孩子溺愛的手吧,讓孩子們自己去大自然中鍛鍊自己,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孩子是不能永遠在父母的懷抱裡成長,因為這樣只會令到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當然,家長們的做法不能說完全錯誤,只是更應該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在生活中鍛鍊,俗話說:沒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鍊,難以成鋼。有這麼好的條件,何必把他拒之門外呢?讓孩子們去玩吧,讓孩子們去尋找自己的快樂,在快樂中成長吧!

  親愛的爸爸媽媽,別在過分地擔心我們了,沒經風雨怎能見彩虹?在這裡,我想對家長們說:“家長們,請您別再壓抑孩子了,別再把孩子像籠中鳥似的關在溫室裡了。孩子們需要鍛鍊,孩子們需要快樂。請放飛孩子,讓他們在蔚藍的天空中展翅翱翔,這樣,才是真正對孩子們的愛呀!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5

  《大雪之後》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些家長不讓孩子們玩雪,把送上門的大自然拒之門外的事,反映了家長只在溫室裡培養孩子的舊思想,使我深深地感受到現在的家長只會在溫室裡培養孩子,把在生活中鍛鍊孩子的機會拒之門外。

  當我讀到“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懷太多了,失去的也太多了。”的時候,不禁和作者有同樣的感受。這些家長讓孩子從小就只在溫室裡成長,這些孩子長大後就會變成一個廢人,不會照顧自己。雖然我也是家中的寶貝,但是我的父母決不會這樣寵我,而是規定我自己的事自己做,學會照顧自己,不依靠父母。孩子是不能永遠在父母的懷抱裡成長,因為這樣只會令到孩子養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

  讀完這篇課文後,也使我想起《烏塔》這篇課文,文中的主人公烏塔雖然年紀小小,但她已經去過很多的地方,而且是單獨一個人去,烏塔她這麼小就能獨立,那為什麼家長不讓自己的孩子獨立呢?希望世上每一位家長能體諒一下孩子,不要一味認為孩子還小,不懂照顧自己,就是不懂照顧自己,就要多學會照顧自己,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長大後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才。

  讀完《大雪之後》這篇課文後,使我深深地受到了啟發:家長只在溫室裡培養孩子的方法使不正確的,應該要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照顧自己,這才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6

  《大雪之後》這篇短文講述了在北京城下了一場難得一見的大雪,作者希望孩子們能夠在這天然的遊樂場裡盡情玩耍,可是家長們卻怕這怕那,用種種理由不允許孩子們出來,孩子們只好躲在屋裡“望洋興嘆”。使得作者對孩子們的處境深表同情和孩子們未來倍感擔憂的一件事。

  我讀後,感慨萬千。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孩子總會被家長視為珍寶,在他們的身上投入了太多的關愛,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精心地呵護著,決不會讓孩子受一點“風吹雨打”但家長們可曾想到在這種環境下的“花朵”一旦失卻了人為的照顧終究不會逃脫夭折的命運的。只有像桃花心木那樣在惡劣的環境中拼命尋找水源,將根深深地紮根於地下,才能長成參天大樹的。因此孩子們在擁有過於關愛的同時,也養成了依賴性,喪失了各種各樣的能力。我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在依次“中日”學生夏令營活動中,中國的孩子在活動時總是叫苦連天,而日本的孩子面對各種難題總是應付自如。從中可以看出在獨立自主性和毅力方面中國兒童遠遠不及日本的孩子。唉!“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愛太多了,失去的也太多了”。

  我結合我自身的情況和作者筆下的孩子們相比,我感到我是一個幸運兒,因為在我的生活中我的父母為我打造了一個獨立自主的空間,讓我有勇氣面對困難,讓我有信心戰勝困難,讓我有毅力挑戰困難。

  爸爸是個商人,常年在外地奔波,而我獨自一人安排我的生活也成了家常便飯。一次,爸爸媽媽一走就是七天,留下了400前由我支配,一個年僅10歲的我既感到害怕又感到新奇。於是我開始了逍遙自在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長,一天中午我到菜市場買菜準備回家做飯,到了門口才發現鑰匙落在家裡了。心裡很著急,試了好幾次,也沒有把門開啟,心裡一慌,便跑到樓下給爸爸打電話,本來我以為會博得爸爸的安慰,然後教給我具體地這樣做,可是沒有想到爸爸嚴厲地斥責了我幾句後讓我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我沮喪地坐在門口,眼淚一滴一滴地掉了下來,此時我既無助又委屈。突然我眼前一亮想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可以求助別人呀!於是我飛快地跑到門衛那裡,透過門衛叔叔的幫助聯絡上了開鎖匠,終於解決了問題。

  事後,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愉悅,因為我是靠我自己的努力解決了一個生活中的難題,更重要的是我

  再一次認識爸爸給我的特殊的關愛。

  “愛”是人間最寶貴的真情,但是這份“關愛”是建立在束縛了孩子們的手腳,剝奪了孩子們自由快樂的前提下,那麼孩子們的前途不就是遙遙無期了嗎?所以給予孩子們正確的關愛方能讓孩子們茁壯成長,擁有快樂的童年。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7

  今天,我讀了《大雪之後》一文後,使我受益匪淺。

  這篇短文主要寫了一場大雪過後,作者希望孩子們能在雪地裡玩耍,可家長們怕這怕那,不讓孩子們出來活動。表達了作者對家長這種做法的不滿與擔憂,對獨生子女缺乏真正的愛護表示同情。

  當我讀到“我環顧四周,快樂的鳥兒並不多,多數家長一出幼兒園便用棉衣把孩子裹起來,只露出一雙小眼睛,然後放在車上慢慢地推著走。頂多是爹媽團個小雪球,孩子隔著手套捧著。”時,我深有感觸——“快樂的小鳥並不多”,是啊,作者來到北京以後,很少再下大雪了,而且孩子們還沒有見過大雪,沒有在雪地裡玩耍過,這是一個給孩子們帶來歡笑聲的好機會啊!可是家長們既怕受了風寒又怕凍了小手,心裡千萬個擔心,孩子們個個都悻悻地回到屋子裡,只能望洋興嘆了!唉,現在的獨生子女真是缺少了太多的自立自強的好機會了!我嘆了一口氣,繼續讀下去。

  當我讀到“我真不明白,家長們為什麼只有在溫室裡培養孩子,為什麼把送上門來的在大自然裡、在生活中鍛鍊的機會拒之門外呢?望著視窗露出的小臉,我頓生感慨:現在的獨生子女受到的關懷太多,失去的也太多了。”的時候,我思緒萬千——這句話說得真對啊!現在大多數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因此孩子總會被家長視為珍寶,在他們身上投入太多的關愛,像溫室裡的花朵一樣精心地呵護著,決不讓孩子受一點“風吹雨打”,但家長們可曾想到在這種環境下的“花朵”一旦失去了人為的照顧,終究不會逃脫夭折的命運的。只有像桃花心木那樣在惡劣的環境下拼命尋找水源,將根深深地扎進泥土裡,才能成長為參天大樹的。所以給予孩子們正確的關愛方能讓孩子們茁壯成長。

  看到這裡,我不禁想到了我們班上的小紅同學。她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裡,從小被父母嬌慣了,上學有車送,放學後有飽飯、水果吃,平時在家裡還有一大堆零食等著她去吃,吃不下去的,就扔掉買新的,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結果在去年的夏令營裡,因吃不飽,又沒有零食吃,去哪裡都要自己走,所以就經常叫苦。其實這是一個給家長們的一個教訓啊!希望每個家庭的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學會自立自強!

  《大雪之後》這篇短文使我讀後明白了許多道理。

  讀《大雪之後》有感 篇18

  讀了《大雪之後》我懂了;小孩子都要來自父母的愛。可是,就有一些父母太過於愛孩子了,把愛變成了溺愛。

  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在北京的新年開始下了一場雪,作者的兒子十分歡喜。可是作者住的四合院裡的人卻在掃雪,最後,終於在作者的勸說下留下了一塊雪地。他的兒子和鄰居小女孩在上面玩,有些孩子卻因為家長們怕孩子手凍著了,凍感冒了,不讓孩子去玩雪。

  讀了這篇文章,我掩卷沉思。如果所有父母都不過分的溺愛孩子,那作者所居住的四合院的大人就不會掃雪了,家長們也不會不讓孩子去玩雪了。那四合院也就會變得作者想象的那樣:到處都是孩子的歡笑和叫喊聲。

  這還使我想起了一個故事:有一個女孩,從小父母就離婚了,她媽媽從此不在管她。而女孩的成績卻非常的好,並且從小就學會了大人做的事,天天在母親的打罵下完成所有家務活及作業。有一天,她獲得了小學生作文一等獎,當她給她媽媽看時,她媽媽卻看都不看一眼,就工作去了。

  是呀,沒有受到太多關愛的人,往往會獲得其他的更多,受到太多關愛的人反而失去的很多。所以,我在這裡告戒一些家長,千萬不要太溺愛孩子了。

  在所有的家長裡,大部分都喜歡在溫室裡培養孩子,不在大自然中、生活中,培養孩子,把孩子玩的天性都奪去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