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課外書閱讀感慨

愛和自由課外書閱讀感慨

愛和自由課外書閱讀感慨1

  在《愛和自由》這本書中,蒙臺梭利幼兒園園長孫瑞雪透過實際例子敘述了自己的觀點: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給孩子充分的自由,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內心發展成為一個專注、堅強、完整的人。

  孫瑞雪園長的這一觀點,我是很贊同的。本來嘛,小孩子就像一張白紙一樣來到世界上,對什麼都好奇是肯定的,既然好奇,那麼肯定要去探索,口、手、腳等身體部位都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孩子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因為經驗的不足,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大人看起來頑皮的行為。如果是真的愛孩子,應該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完善,豈不是更能塑造孩子!

  我們成人總是干涉的太多,總感覺孩子就是孩子,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們總是讓孩子什麼事情都聽從成人的安排,可不知道這樣恰恰違背了孩子發展的過程和心理,因此我很欣賞書名中的自由兩個字,以前我也只是認為自由就是讓孩子隨心所欲,任其發展,它怎麼可能會和紀律以及自律相提並論呢,能讓孩子更好的學會控制自己呢?但透過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我身受感觸。首先,我覺得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一定要改變自己想要左右孩子的想法,同時要把孩子們的行為認為是有原因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一個在愛和自由的環境裡健康成長的'孩子。第二,要做一個有心的人,去仔細觀察孩子們的一言一行,傾聽和交流是最好的橋樑,也是拉近我們和孩子距離的最好方法。第三,成人就是孩子的榜樣,俗話說:言傳不如身教,孩子就是鏡子映照著成人的言行舉止,所以,我感到自己肩上的責任很重大。

  其實,不只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境裡不快樂,任何人都不會感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境充滿了愛、自由和溫暖,人與人之間要是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寬容,是不是都會得到好的結果。

  愛與自由同樣重要,我們要把愛帶給每個孩子,同時,也要適當放手給孩子們自由,只要多加引導和寬容,學會理解孩子、懂孩子,我相信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肯定也會快樂、堅強、充滿創造力和勇氣。

愛和自由課外書閱讀感慨2

  “當給兒童自由時……”這是本書自序的第一句話,通覽全書,回頭再看這句話有很多感想。

  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並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擇。作者相信這樣孩子就可以全面發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作者用各種事例詮釋了“愛和自由”對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同時,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總體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著兒童教育,並總結出一些經驗。

  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捨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捨的物件。作者要求成人儘可能地瞭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儘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麼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係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著,成人有權力決定給什麼樣的愛,給什麼樣的自由。給什麼,怎樣給,取決於成人認為怎樣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這種施捨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並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和放棄。

  而蒙氏原著中,也大量談到了愛,自由,但是,這並不是蒙氏思想的基礎和本質。“尊嚴和獨立”:生命的尊嚴和個體的獨立才是蒙氏思想真正的核心。蒙氏主張這種尊嚴和獨立是天授的,是自然賦予人類的,而不是孩子的父母。蒙氏極力想說明,如果你認識不到,不尊重這種天賦人權,你就會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而愛、自由不是成人施捨給孩子的,而是孩子生而就有的權利,是從“尊嚴和獨立”生髮出來的。如果不認識到這點,所謂的“愛和自由”就是技巧性的,偽善的,也是善變的。

  僅僅“愛和自由”,並不能使生命真正做到有“尊嚴和獨立”地發展,他需要責任,需要平等。不揹負責任,很難談到尊嚴;沒有平等,獨立也是不完全的。而缺少真正的尊嚴和獨立,孩子在被施捨的環境中成長,很難期望他人格的健全。孩子當然需要愛和自由,但不是施捨的,而是彼此尊重,相互平等,擔負各自的責任。這樣,人格才能健康發展,並走向成熟。

  “如果我們珍視孩子的尊嚴,那我們就該成為維護尊嚴的榜樣”。

愛和自由課外書閱讀感慨3

  正如題目所言,在這本書中,蒙氏幼兒園的園長孫瑞雪透過大量的例項來論述自己的觀點: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兒童按照自己的內心發展成專注、寬容、堅強的、完整的人。

  關於兒童,連弗洛伊德這樣的大師所言也未必正確,我們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過,作者的這一觀點,我倒是深表贊同。本來嘛,小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一樣來到人世,對什麼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麼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腳等都是兒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兒童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因為經驗欠缺,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大人看起來淘氣的行為。如果真的愛孩子,又瞭解了這一點,給予兒童更多的自由,讓他去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完善,豈不是能塑造孩子!

  記得曾經有位姐姐帶著自己正上幼兒園的女兒來玩,小女孩活潑可愛,新奇地望著周圍的一切。年輕的媽媽告訴女兒:“這位阿姨是老師!”“老師……”聽到這兩個字,小女孩頓時害怕地躲到了媽媽身後。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卻笑不出來:小女孩的老師到底對她做了什麼,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師?

  這件事也許是個案,但確實讓我在一段時間之內對中國的幼兒教育產生了擔憂。《愛和自由》就有一個老師粗暴對待學生的案例:某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師扔了一個球給孩子,孩子沒接住,“笨死了,連個球都接不住!”接著是孩子把球扔給老師,結果,老師也沒接住。當時看到這一幕的蒙氏老師想:這回老師沒話說了吧!接著,令人驚愕的一幕發生了,老師說:“笨死了,連個球都不會扔!”

  怎麼著都是孩子的錯!可想而知,經常被這麼指責的孩子必然會膽怯、不自信、內向、對別人也不會寬容到哪兒去,並且對什麼都沒信心,也不敢去挑戰自己,更不用提什麼創造力了!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境裡,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溫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是不是就會更加以寬容的心態來面對這個紛亂的世界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