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篇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篇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1

  《青春》是一本隨筆日記,用十年的時間,記錄了一個急躁激進的大男孩一步步走向成熟穩重,一點點懂得社會人情懂得完善自己。劉同用簡單的文字,真實的故事,自己的心態給正在迷茫的人許多經驗與建議。

  書是人進步的階梯,我們需要一本好書來武裝強大自己,在快魚吃慢魚的時代,我們必須學會學習那些自己沒有又不需要自己親身實踐的經驗,無疑,書本是最好的教材。現在傳媒人劉同的優秀案例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他樂觀,有激情,目標明確、對人生有合理的規劃、能持之以恆,這都是成功者必備的條件。

  關於感情。劉同是一個重感情的人,跟他處過的好多朋友都被他記著,不管是還聯絡的還是不聯絡的在書中總會不經意的提起,他總是常懷感恩,就算被恨了,也會玩笑的說“謝謝你們還記得我”,就算被忘了,也會幸福的告訴自己遇見過就是好的,他說青春是永遠的,所以朋友也是永遠的。現在的我們,心態太過於浮躁,生活又太過於瑣碎迷茫,寬容和信任的心都在流失,所以常有一句不合就吵打起來,每年大學宿舍都會有那麼多過失傷人少年,如果每人都像劉同一樣,多點愛心和包容,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紛爭與不快樂?

  關於工作。劉同是那種知道自己要什麼,而且會立刻並永久付諸行動的人,這從他堅持寫日記便可以看出,他有明確目標,每天都充滿希望,永遠有充沛的精力,他說你別走到一半就不走了,所以即使是最艱難的時候,也不會沮喪放棄,他熱愛自己的每一份工作,並且會努力做得最好,那麼他的成功就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我就經常在想,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總是換工作,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求一夜成名,為什麼那麼多人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如果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的,併為之永遠努力,那麼是不是就算不出名,也會是行業裡足夠驕傲的人了?

  關於生活。劉同是聰明的,是叛逆的,是狂熱的,也是深沉的,是孤獨的,也是深沉的。他不會跟生活較真,所以對待沒意義的問題,他一不抱怨二不解釋;他大膽,敢於自嘲,又很固執,說即使流淚也要有資格;他熱愛自己的生活,他會用花開的時間去傾聽,會在要綻放的時間盡情綻放;他很瀟灑,說往事如浮雲,都需要借過;他卻總有中寂寞感,覺得滿大街都是寂寞的人。那麼,面對如此的社會壓力,我們還會如此性格多變麼?怕是隻剩下機械的生活麻木的笑臉了吧?如果,我們不再把生活視為最苦難的事情,學會用五彩的心情面對生活,那麼天

  會不會更藍,心情會不會更美麗,生活會不會很友愛?

  當人們在抱怨感情的時候,我想我不會再計較每天瑣碎的不愉快,或許這個人很快就離開了,但我會記著這個人,他是我記憶的組成;當有人在抱怨工作時,我想我不會隨波逐流,我會思考自己到底要什麼,並永遠朝目標前進;當有人在抱怨生活時,我不會只擁有黑白的界限,我喜歡色彩斑斕的心情,我會給自己不會後悔的生活。

  青春是美好的,沒有界限的,擁有無限能量的,記得堅決不再迷茫,讓生活不留遺憾!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2

  青春是個多麼尖銳有力量的字眼,一時間不知道該用什麼詞來點綴它,可以用朝氣蓬勃充滿活力,也可以用叛逆不安跌跌撞撞形容它。不管哪一面都是“青春”,青春,它有它的影子,它有它的模樣。每個人各生心像各有不同。

  席慕容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我們在衝動時開啟,迷茫於故事情節中,卻依舊期待一個完美的結局。青春是一條河,我們都是摸著石頭過河。也許途中會迷失方向,也許沿途會有風浪。但是隻要堅定信念“心若在,夢就在”,我們的青春可以一樣絢爛。

  《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是作家劉同以日記的形式出版的一部青春題材讀物,講述一位奮鬥青年20歲到30歲的逆襲歷程,一步一步的心路感受,有事實,有情感,有苦澀,有瘋狂,有難過,有迷茫,有充實,也有成功,樸實的文字,真切的情感,肺腑之聲,字字入心,寫給城市中那些焦躁不安的年輕人,寫給一切為了夢想拼搏努力的人,也寫給當下迷茫且對未來不知所措的人。

  長大之後,對於快樂的感受越來越少,和朋友們聊天時,朋友說“長大真的不好,長大了,煩惱多了,壓力大了,未來似乎也更迷茫了。”是呀,我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而長大後的日子裡,煩惱真的變多了。有的人在為學業煩惱,有的人在為工作煩惱,有的人在為家庭煩惱,有的人在為感情煩惱……彷彿長大後一下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夢想,丟掉了堅強。

  在每個人的青春裡,都會有一段迷茫的牽絆,都會遇到種種困難,而我們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的跨越,一點一點的成長,給生活上色,給未來希望。

  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是對自己的一個新的挑戰,我們在每個階段也都會有一個迷茫期,在我們剛進入一個新環境時總會有一些不適應,尚未配妥劍的我們,轉眼便進入了江湖。在高中生活裡,一切的生活是那麼的平靜,平淡,所有生活上的事情都是家長與學校安排妥當,我們要做的只是讀好書,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就夠了,完全不需要考慮太多別的事情。而進入大學後,自己要學著獨立,要學會自主學習,規劃好自己的生活,合理安排時間與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陌生。而後,每當自己覺得迷茫無措想放棄一些事情的時候,就與自己對話,也就是這無數次與自己對話、無數次的自我安慰和鼓勵,讓我一路堅持了下來,不可否認,結果是好的。青春會遇到很多挫折和困苦,也許我們遇到的就是人生的巨大寶藏。

  “現在每個我遇見的笑著的人,他們都不曾因為苦而放棄,他們只因扛而成長。誰不希望自己活得輕鬆,沒有壓力,一切隨性,但如果你真的那樣去做的話,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在和你作對。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覺得自己輕鬆了,那也不是因為生活越來越容易了,而是因為我們越來越堅強。”

  人生是一杯茶,不能苦一輩子,但總會苦一陣子。迷茫的天敵是堅持和夢想,是永不服輸的勇氣和腳踏實地的努力。你可以迷茫一陣子,但一定不要消沉一輩子。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但一定別忘記你的理想別放下你的堅強,左手夢想,右手隨時療傷,無路可走就展翅飛翔。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3

  青春的歲月,誰都有過的迷茫,不論歲月多麼荒誕,我們都始終要經歷它。雖然當我們遇到的時候,有些迷茫有些傷感,甚至有時候有點顧裝的成熟……劉同,一個奮鬥小青年的逆襲人生,

  150萬字的北漂記錄,跨度十年自我對話,給我們這些正處在青春的孩子,有了一個人生逆襲的榜樣。因為年輕,所以沒有選擇,只能試試,就算我們沒有未來的十分把握,但就是需要搏一搏才能明白人生的精彩

  要把快樂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裡,其實每個人都不曾因為苦而放棄,只會因為扛而成長。今天我們輕鬆了,並不是生活越來越容易,而是我們越來越堅強。

  每個人在那段青春的歲月裡,都有美麗卻無可言語的夢,就像陽光下的泡沫,堅持自己才能綻放出獨特的色彩。青春總是在尋夢與追夢的過程中消耗殆盡,一眨眼的時間,我們的夢卻換了一茬又一茬。曾經有過的熱血,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是淡忘就是冷卻……有人曾調侃說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我們就是被宰的物件,其實這也是一種無奈,我們的青春就是這樣一去不復返,就像沙子,緊握著卻在指縫間滑落。

  當有一天我們忽然醒悟,忽然明白的時候,青春已經露出了尾巴。在那樣的肆無忌憚的日子裡,我們瘋過,整天的感慨,無事時裝出的憂鬱可以載滿幾車。那時的我們都是有夢的孩子,只是青春這場迷霧,讓我們丟失了方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所有的都在變,時間長了聯絡卻越來越少,不變的只是青春這場記憶,即使死了,也並非一文不值,也許這就是回憶的價值。我們都在長大,儘管早已迷失了方向,可依舊還是在行走,也許就這一次開始離人生的軌道越來越遠,所以說,人不管何時都不要丟了自己。

  今天永遠對明天充滿幻想,才有堅定的信念活到後天。青春的夢總是充滿躁動不安,偶爾的三分鐘熱度,無法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我們總愛發呆,幻想著自己有著怎樣的未來。我們都說要做有追求的人,最後往往發現只是自己落了隊伍,青春期的酸澀,每個走過的人都有體會,但所有的青澀都是美好的,所有的記憶都是永恆的。就算再次相遇,都失去了過去的純色,但我們依舊深愛記憶力裡那個人,這樣與過去戀愛,我們就不怕失戀……現在的我們都愛抱怨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寬,青春總是希望多一點私人的空間,可是在父母的眼中,我們都還是孩子,我們只是孩子,我們永遠是孩子。所以對於我們,他們總有操不完的心,可年少的我們卻認為這是一種代溝,一種不信任,麻煩你捫心自問一下,如果是你,你又願意為他們付出多少,我想肯定無法與之匹敵的吧。

  過程是風景,結果是明信片。青春的夢其實也就那短短的幾年,沒有夢的人生總是缺了那麼一點精彩,夢過之後,睜開眼那一瞬間,陽光的閃爍告訴你,你的人生又有了新的開始,那時候,也許就該和青春說再見了。沿路的風景記得欣賞,青春只有一次,不要讓以後的歲月裡都活在深深的懊悔之中,做夢的年紀,我們只需要把夢編制的美好一點,若只是華麗的虛無,錯過了這樣的時代,青春變不回再來。也許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又或者更就得時候,我們想過往,不是感慨萬千,而是慶幸當年自己的衝動。想做就去做,誰的青春沒有一點衝動和血性,誰的夢不是在偶然的衝動下促成?

  青春都不迷茫,迷茫的只是青春那顆心!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4

  最近讀劉同的書,這本書讀了比較長的時間,一直斷斷續續,從六月到七月。一個以日記的形式展開的十年的回顧,每一篇的結尾都有作者現在再回顧的感觸。

  第一次開啟閱讀的時候,恰如霧裡看花水中望月,的確不知道作者到底要說什麼?表達的又是什麼?關於劉同的書褒貶也不一,不過都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沒有人是不受爭議的。第一遍之所以看了那麼長的時間,是因為中途有很多次覺得看不下去了,拿起放下,放下拿起,幾經周折終於像完成任務一樣的掃完了一遍。我看書就有一個怪癖,就算這本書我覺得不好看,看不懂我都強迫自己去看完,變態的強迫症。所以第一遍最大的感觸就是終於看完了。

  既然有一就有二。

  第二遍讀這本書是因為最近練習閱讀流暢度,就是朗讀,一時之間找不到好的素材,就重拾起了這本書,隨便選了一章讀。你對一件事物的第一印象是枯燥無味的時候,你後面就怎麼看都是枯燥無味提不起興趣的,但是,你將它放置一段時間,時間或長或短,當你在不經意間拿起來的時候突然發現它也不是你最初認為的那般枯燥無味,甚至細細品味中驚現陣陣共鳴。

  再讀劉同的這本書就讓我有這樣的感覺。

  以前覺得不知所云的情感,現在看來竟有引發內心的高度契合,突然間就開始佩服作者竟能這般直抒胸臆。

  以前覺得可有可無的句子,現在看來都是經得起細細推敲,慢慢琢磨的。漸漸明白了這些用來表達情感的詞句都是作者這些年歲月的沉澱。

  前不久參加了一個讀書會,說到是應該感性的對待生活跟工作還是理性的對待生活跟工作?立馬就想到了劉同的那句:我是一個理性的時候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感性,而在感性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有時候你看到了一本書,你不一定當時就立即懂作者要表達的情感,但是歲月慢慢的會讓你懂,所以永遠不要急著去下結論。

  作者十年成長回顧,自己與自己的對話,也是用自身的成長告訴我們:人生的任何時刻都會存在迷茫,但是請不要害怕迷茫,大膽的向前走,向著目標前進,總有撥開雲霧見天日的那一刻。

  我在最開始看《職來職往》的時候也並不認識劉同,後來沒有看了就更加不認識了。只是聽不少人說過《職來職往》的劉同、陳默。剛剛開始還以為是那種很有能力很有故事的去求職的人,後來經人科普才知道是有能力有故事的招聘者。今年夏天畢業,工作清閒覺得要充實一下自己,就開始了看書,也不知道怎麼就買了幾本劉同的書,《誰的青春不迷茫》是看的第一本劉同的書,也是讓我真的認識劉同的第一本書,不在僅僅侷限於“聽人說”的那種認識。

  書中多次提到了哭,欣喜的、悲傷的、感動的、委屈的、難過的、興奮的。總之作者就是情感豐富,感情細膩,就是愛哭。總覺得男孩子哭一件很孃的事情,但是看到書中作者哭的時候卻覺得很真實,一種感同身受的真實,你看原來他也曾經因為這樣的委屈哭過。原來人與人之間真的沒有多大的差別,即使現在或許他已經是光線的高層,你只是個職場新人。

  一個為了夢想能夠努力十多年永不言敗的人,一個為了寫字能夠堅持寫了十多年永不放棄的人,他今日所得到的也就不足為奇了。人生最難的就是堅持為了夢想不顧一切的付出。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5

  讀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青春歲月,誰都有過的迷茫,不論歲月多麼荒誕,我們始終要經歷它。這本書是劉同北漂十年的逆襲人生,跨度十年自我對話,寫給都市中焦躁不安困惑迷茫的年輕人。曾經的十年劉同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當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記錄了自己的成長軌跡。如今30歲的他回看自己北漂十年的成長歲月,對自己十年過往經歷進行總結、感悟和思考。現在編輯出來,若干年後再讀起這段青春過往的人和事。曾經一起的夥伴或交好或交惡或平淡。現在重新審視會生出不一樣的看法。

  我已人至中年,青春早已不再,經歷了歲月滄桑,感受卻是不一樣。每個人都有過青春歲月,都有過激情夢想,都曾無知無畏、肆意張揚過。何炅說,如果你和我也都這樣每天記錄青春成長的細節,時刻凝視自己的成長,現在的我們會不會不太一樣。我曾經也寫了一些日記,大都是當時情緒波動很大從而奮筆疾書的。事後平靜下來又都撕毀了的。現在想想當時真夠幼稚和無語的,但是撕掉的東西,卻永遠失去了,我都無法記起當時都寫了些什麼,又是什麼人和事讓我的情緒波動的。青春就這樣被揮霍掉了,現在回頭能想起的事情不多。

  《誰的青春不迷茫》主要是寫給正在讀大學或者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看的,他們對人生充滿著太多的憧憬,卻又被殘酷的現實壓迫的喘不過氣來,那麼要如何調整情緒,如何從迷茫中找到前進的方向。作為人,社會上的人都有迷茫和無奈的時候,作為一箇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壓力更大,站在人生的一個個路口,迷茫更甚吧,青春時,還有衝動和衝勁,有無知無畏的勇敢。而我卻失去了那份勇氣。《誰的青春不迷茫》這本書卻也讓我找到了共鳴,我從這本書裡看到了曾經青春的自己,想起了曾經勇敢的自己。我也曾寫下了很多,恰同學少年,指點江山,風華並茂的激情文字。然而人生太多的變數,現在的我被生活所累,卻是有更多的迷茫。

  “我們之所以戰鬥,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當一切你都想明白之後,你大概會知道,如何活出一個真實,讓你覺得舒服的自己,才是最最重要和舒服的一件事吧。”這段話讓我有所頓悟,人活著不必想的太多,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漫漫人生路,活出自己的真我風采,活得開心,自己舒服也讓周圍的人舒服。尋找一種舒服的生活方式,不是要富貴的生活,就是讓自己身心得到舒服和能夠開心的生活,簡簡單單。開心是完全可以自己給自己的。

  或許,從現在開始我也可以記錄一些日常的人或事,等再過若干年後拿出來讀一讀是不是很有趣?我可以用我的鏡頭和文字去記錄生活的歡聲笑語和興高采烈。我現在所接觸的人和事,有年紀相仿的,有著或多或少相同的經歷和對事物的看法,或滄桑或圓滑,我們可以一起探討生活的捷徑或者疑惑。還有80、90後,他們鮮活的生命色彩,蓬勃的朝氣,做人做事的熱情和真誠。我都可以去記錄下來,記住這些能一起走過人生一段路程的朋友們。一路上可能認識很多人,也可能慢慢丟掉一些人。想起一段話,一些邀約好同行的人,一起走過雨季,相伴年華,但總有一天會在某個渡口離散。

  所以,我應該學會去記錄生活儲存美好,在將來的某一天,我會記起這些曾經發生過的事和認識的人。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6

  奮鬥小青年劉同十年期間創造從員工到副總裁的奇蹟,從光線傳媒企業策劃出身的他,十年逆襲人生,給都市中焦躁不安或困惑迷茫的年輕人滿滿正能量。

  一個人,十年光陰;一座城,瞬息萬變,如果做不到讓你深省思考,那就努力讓你會心一笑,150萬字北漂紀錄,跨度十年自我對話。

  看著別人的真實記錄,著實羨慕,說來也奇怪,我不喜歡看名著,不喜歡看小說,但對他人的成長記錄我卻著實著迷,因為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真誠和人格魅力,我被他們深深地吸引著……

  書中描寫到了親情、友情和工作,其中用了很大一部分在描寫友情,想來也是,一個大學畢業離開家外出闖蕩的少年,接觸最多的應該是朋友(同事)吧,這也正說明了這本書真的是他這十年來的真是寫照,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書中描寫的很多朋友現在都已經斷了聯絡,想當初如果沒有這些文字的記錄,這段感情在記憶中或許就是空白的,那人生又如何才能豐富多彩呢!想想自己不也是麼,高中時玩的要好的朋友,自從上大學就斷了聯絡,更別說工作以後了。就像書中寫到的:所有少年相約的承諾在未知命運前都只是當下的安慰,你總有一天會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時錯過,就是一世。

  雖然看著他們的故事,有很多東西我並沒有很大的感觸,或許只有當自己親身體驗過之後,那種共鳴感會逐漸增強,甚至對於他們所講的一些觀點我仍持懷疑的.態度,但這並不能削弱我對他們的喜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我在想,是否要想成功,我們是不是有些共同要有的亙古不變的真理呢?比如積極的心態,勇敢自信,還有堅持……在成長的歲月裡,有哪些東西是每個人都必須要遵守的呢?萬變不離其中,所有的事只要我們盡我們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就好了,不論結果如何,只要我們努力過,我們就沒有後悔。生活中的我們有很多的迷茫,有諸多的不順,但是這並不能阻礙我們繼續往前走的步伐,每一種阻礙都是對我們的一種歷練,我們敢於面對,我們才能成長。

  這些天讀了這本書想了許多,越來越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的獨特,是多麼的獨一無二。以前總是在否定自己,總是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錯誤的,懷疑自己的每一個行為和想法,說到底就是徹底的不自信,但看著他們的成長,我知道了我這樣做我這樣想都是可以的,只是一直給自己找不到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我相信每一個行為背後都有合理的成分,即使犯錯了又怎樣,別人不認同又怎樣,人都是在錯誤中正確,在挫敗中成長的。回憶過往,慢慢地淡然了過去的一切,別人的嘲笑,別人的不理解,都釋然了。渴望以後,我能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心裡所想的,說自己該說的……

  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穫是:一個人的成功不是一朝而就的,是經過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的。所以不要只做仰望的人,趕快行動吧!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7

  青春,已經氾濫至極的字眼,不再耀眼;迷茫,已經是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再突出。的確,青春是一個被寫爛的字眼,可卻總是有人願意去圍觀,就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樣,從電影的角度來說拍的特別好嗎?沒有。它有的是在這懷念青春的大背景下,大家的嚮往和渴望。

  最初翻閱這本書的時候並不是很喜歡,從文字到思想。因為那時劉同的文字太過於裝B,思想偏激,正處於典型的青春輕狂的時候,看著那些文字你便會覺得怎麼會是這樣的一個人,你便會覺得疑惑,是什麼讓這樣一本書能走入人們的眼簾,並且達到銷售的高峰?買了書總不能浪費,況且青春的這個詞裡總有那麼些許共效能引起你的共鳴,於是,繼續閱讀。然而,直到閱讀到了最後幾頁的時候,我突然會覺得有些不捨,甚至不太想讀完,不是他的文筆變得有多華麗、也不是他的經歷有多驚心,只是因為我看到了一個人十年間的成長,一場流動的年華,雖然不完美但卻因此而真實。

  文中零星散落著矯情,不可一世,細膩敏感,不被討喜——只是,那所有不被討喜的部分,難道不是悄無聲息地存在我們身上嗎,不然我們如何感受到,如何識別出?其實他的成長曆程中有很多不被討喜的部分在我們的身上若有似無的亦曾出現,或者現在依然存在。看一本書我們不是為了批判,而是想看到自己想學習的部分或自己缺失的部分,無論缺陷是否不堪,認知和麵對是第一步。其實,我覺得劉同走到現在會不明白二十歲的文字也許不被人們喜愛嗎?但是依然選擇被留下來,那是因為他想呈現的是他自己成長曆程,走了十年,寫了十年,對話了十年,終會有所不同,我們都在文字的字裡行間看到了他的逐步漸變,也許仍舊不完美,但終歸是成長了。

  十年,回憶起自己走過的十年,從高中到大學再到工作,從一個小縣城開始走向全國各大城市,從走安排的路到自己選擇的路,從生活中只有學習到開始理解親情友情愛情。一路走來,我們都曾磕磕碰碰,都曾獲得或失去,都曾哭過、笑過、鬧過,都曾增加了很多記憶然後忘記了很多人與事。就這樣,一路摸索,一面告訴自己不怕,一面不斷跌倒爬起嘗試,會痛,會孤獨,會留下傷疤,甚至不知道前路是什麼。但成長不就是在迷霧中行走嗎,只是終會到達。青春,本就是一條磕磕碰碰、不斷成長、不斷精簡的路,從最初的不知天高地厚、年少輕狂到清楚自己斤兩;從以為洞悉他人到審視自我;從各種個性張揚到最後刪繁就簡保留下最重要的部分。走多好,走多遠,走到哪都不是重點,重要的只是我們曾經走過那年華。不管選擇到霓虹燈下奔波還是選擇在小城安靜生活,有的只是風景不同卻無好壞之分。

  雖然這個世界並不一直溫柔相待,但我們總應該積極而熱烈的活著。在這場獨一無二永世不會再重來的青春旅程裡,不急不慌,不怕不懼,努力折騰、嘗試,卻也不辜負每天的陽光與清風,不辜負沿途的風景,不辜負老天為我們鋪設的這段美好旅途。就這樣以我們最舒服的姿態向前奔跑。從現在開始記錄十年,或許你我總有不同,雖然我也不知道那時是如何的模樣。

《誰的青春不迷茫》讀後感8

  前半部分比較吸引我,後半章感覺太矯情了,不過還是堅持下來把書看完。作者的文筆簡單平淡,看得舒服,我喜歡這種風格,討厭賣弄言辭的那種。但是,觸碰作者矯情的地方,有時難免覺得不真實,堂堂男子,比我還感性,有點起雞皮噶噠。每一年齡階段對自己的思考,都會挑動我隱藏的思想,內心開始煩躁不安,30歲的我究竟變得怎樣,急迫想知道未來的自己。

  書給我最大的啟發,我也要像劉同那樣,用文字幾下自己的心路歷程,6年後30歲,回顧自己的青蔥歲月,零散的文字將串聯起被塵封的情景,多麼有趣的一件事……

  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句子

  “有兩種不聯絡,一種是忘記了,另一種是放在回憶裡”讀這句想起陳奕迅《不如不見》的歌詞,即使再見面,成熟地表演,不如不見。

  “所以現在能見到的朋友都是見一次少一次,你甚至不知道下一次再見的時間,所有少年相約的承諾在未知命運前都只是當下的安慰。你總有一天會明白:有些人,有些事,一時錯過,便是一世”

  “很多人闖進你的生命裡,只是為給你上一課,然後轉身匆匆就走”

  “我總算明白的事,花了二十幾年總算明白的是,沒有什麼事情非得別人和你一起做不可,總有絕境的時刻,能鼓勵你的人只有你自己。這句話至今仍是正確的判斷。任何事情,不要將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無論是情感還是工作,否則唯一的結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如果自己缺乏自信,哪來的安全感呢

  “愛情本來並不複雜,來來去去不過三個字,不是‘我愛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嗎’,‘對不起’”我覺得有三個字總比沉默離開的好

  “無數個你組成了今天的我。無論在哪個城市的哪個街頭,眨眼低眉舉杯的恍惚間都有你的影子,感謝每個人的存在使我們的生命有了不一樣的意義”

  “在每次時空交錯的瞬間,我相信自己看見了永遠。我已開始有一點了解,所謂的瞬間永遠,以為幸福是終點,必須追逐的永遠,才讓我們都忽略”

  “從遇見第一面開始,就註定了兩個人不能計較得失才能平衡。一旦一方留有心思,那所謂的傾蓋如故也就不復存在了。

  兩個人的相遇純粹是出於機遇,說是一種機會也未嘗不可。

  可人一旦看重機會了,就難免被機會所支配。

  所以我們漸漸連話也少說了,甚至不說也行。

  周國平老師有句話能表達我們當下的心思:相思是篇冗長的腹稿,可以發表出來卻往往很短。”

  “所謂的一見鍾情是見色起意,所謂的天長地久不過是權衡利弊。長大的我們做的任何決定,必定是經過了萬般辛苦的掙扎,誰的青春都經不起揮霍,何況是別人呢”

  “相愛太短,而遺忘太長。生命太短,而思念太長。牽手太短,而行走太長。相擁太短,而冷卻太長。親吻太短,而回味太長。相遇太短,而守候太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