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口述》讀後感--700字-讀後感

《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口述》讀後感--700字-讀後感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口述》讀後感--700字-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命故事——世界著名科學家的口述》一書為擁有加拿大和美國雙重國籍的獨立學者兼作家的夏欣(Heather Newbold)博士所編著,講述的是16位世界著名科學家的故事。所以說它是故事,因為它就像科學家在你面前向你娓娓道來一樣,講述著他們童年對大自然的酷愛、成長過程中難以忘懷的經歷、所從事的工作以及他們在各自領域所作出的貢獻。首創蓋婭假說的詹姆斯·洛夫洛克發明的電子俘獲探測器最先揭示了農藥殘餘物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這一資訊不僅幫助蕾切爾·卡森完成了《寂靜的春天》,而且引起了人們對環境危害的廣泛關注,環境保護運動因此應運而生。而發明探測器的詹姆斯·洛夫洛克是一位醫學博士和生物物理學科學博士,他跨學科研究涉及諸多領域,如醫學、生物學、地球物理學和儀器、儀表科學。這裡我無法用語言描述他對科學、對人類的巨大貢獻,只想說因為他的博學幫助了卡森,而卡森卻喚起了人們的一種意識,一種對人類的今天以及更遙遠的未來都要認真思考和行動的意識。魯斯·帕特里克在七歲時得到了父親小時候用過的第一臺顯微鏡,而對於微觀世界的痴迷延續了她的一生。

  擔任海洋生物保護中心首席科學家後的埃利奧特·諾斯,成立了海洋保護生物所,推動跨學科研究,進行新興的海洋保護生物學的合作。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創始人之一馬克斯·尼科爾森是知名的自然資源保護者。自童年就對鳥類十分感興趣,雖然戰爭中斷了自然世界帶給他的`樂趣,然而對鳥類的關注使他自21歲開始一連寫了六本關於鳥的不同方面的書,並由鳥類科學家成為了生物學家。並指出:搭建不同科學領域之間的橋樑,綜合資訊的工作為打破科學家陷入狹窄視野提供了幫助。

  在科學家們講述自己的故事時,我們更深刻地感知了他們今日的成就與童年、少年時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是分不開的,那種執著也源於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人類未來的深度憂慮。在此之外,我們還發現他們跨學科地涉足多個領域,從全域性的角度,從大的系統中考量大自然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告訴人們要遵循“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就像老子的“天人合一”一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