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類群星閃耀時》有感-讀後感

讀《人類群星閃耀時》有感-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人類群星閃耀時》有感-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是天涯海角不諳世事的人對文明人的永遠的驚訝,在這些文明人眼裡,一小塊黃色金屬比他們的文明在精神上和技術上的成就還要寶貴。

  一個人最大的幸福莫過於在人生的中途,富有創造力的壯年,發現自己此生的使命。

  一個平淡的、卑賤的命運與他的偉大毫不相干。如果他不為我們受苦受難的話,他就不是今天屬於人類的列夫·托爾斯泰了。

  這是我讀《人類群星閃耀時》的三條批註,感慨頗多,堅持讀書四年來,我最大的收穫就是,自己學會思考了,文筆倒沒有明顯的提升,但是思考讓我覺得自己生活多了一些意義。

  我們再回到書籍中的故事。

  第一條是在全篇第一個故事裡面出現的,十六世紀的時候,歐洲國家熱衷於航海遠行,發現新大陸。他們陸陸續續進入了印第安人的部落,在那裡,有大量的黃金,印第安人只把黃金作為他們的裝飾物在用,他們不明白,為什麼所謂的現代文明人這麼熱衷於黃金,為了這些黃金,他們可以違背自己的道德,拋棄人類文明,勾心鬥角,互相殘殺,人類惡的一面被激發出來。

  這讓我想起來看三毛的書裡面三毛描述的一幕,她去南美洲旅行,誤入了一個世外仙境,一個純粹沒有被現代人同化的地方,在那裡她看到了小亞細亞地區遊牧民族的女人都佩帶著一種花彩石,那是一種上古時代的合成品,至今不能明白是什麼東西造出來的。這對她們來說,就是自己的一個裝飾物,可是在人類社會里,這石頭被賦予了極高的價值,三毛叮囑她們說,如果有人要拿東西換你們的花彩石,不要少於四百頭綿羊交換。

  再回到現在,以前的美洲還是印第安人的故土,歐洲人發現了那個地方,把疾病,殺戮,奴役帶過去,很多印第安人因為傳染病都死去了,而我們所謂的文明人,早都有了抗體,現在,那塊地方變成了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國。誰還會想到幾個世紀前,那裡是另一片景象,可能荒蠻,但和諧,可能落後,但快樂的地方。

  有人說,這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避免的,的確是,但發展的同時,所有文明人類有的惡也都出來了,難道這也是必然的結果嗎?

  再看第二句話,這句話我覺得非常適合那些在人類歷史上堅持到甚至偏執的人。拿書裡面的人物說,那個一心想把電纜埋到海底的菲爾德,前後堅持了八年,克服種種困難,終於連線起了歐洲和美洲的通訊,那一刻我想他應該無比有成就感,堅持自己熱愛的事情,終會成功。

  還有南極爭奪戰裡面的斯科特上校和他的戰友,歷盡千辛萬苦到達南極後,斯科特有過這樣一句自白:你知道,我必須強迫自己努力奮鬥,以前的我總是喜歡懶散。因為他們的堅持以及最終付出生命代價換來的南極風光一覽,給人類創造了非常寶貴的財富,所以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並不遺餘力的為之奮鬥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情。

  第三句話,說的是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托爾斯泰被兩名大學生青年質疑他用自己的文字來幫沙皇說話,不認同托爾斯泰讚揚苦難。向他發問,如果苦難真的那麼好的話,你為什麼不去受苦受難,自己衣食無憂,在溫暖的家中,在一個舒適的環境裡去審視底層人民的生活,並給他們賦予苦難能磨練人的`觀念。

  托爾斯泰震驚了,他為自己目前所享的福而羞愧,他的內心充滿了屈辱,在這個奢侈的家多呆一秒鐘他都有罪惡感。於是他連夜出逃,八十多歲的高齡,連在寒夜裡用於取暖的大衣都沒拿,也沒拿一分錢,最後死在了一張鐵板床上。他在生命最後的時刻,選擇了靠近上帝,讓自己的良心得到永久的安寧。托爾斯泰這段震撼到我了,一位靈魂高尚的人,一個心懷人類的人,總是把苦難當做信仰。

  書裡面還提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也是俄國著名的作家,他在生命倒計時的最終一分鐘,被赦免,後來他創作了一系列優秀作品,包括聞名全球的《卡拉馬佐夫兄弟》。書裡面伊萬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至今難忘:無人對苦難負責以及我知道無人負責,這不能使我心安理得。

  伊萬舉了兒童被虐待至死的例子,這使我又不得已想起了近期發生的社會新聞,我無法平靜的去接受這些苦難,每每有這些新聞時,我總是倍感難受,為什麼世界上總有惡人,總有受苦的人,我達不到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境界,但是我要保留能感知苦難,能感到疼痛的權利,只有這樣,我才能稍微心安一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