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貓》的讀後感個人範文

《我是貓》的讀後感個人範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是貓》的讀後感個人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是貓》的讀後感個人範文1

  人們在研究《我是貓》這部作品時,往往把目光聚焦於“人”的身上;我認為,作品中貓的群體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研究物件。

  首先,是提供視角的“咱家”這隻“名字嘛,現在還沒有”的貓。有時候,由於作者太專注於寫客觀的實體和事件,“咱家”就太全能而脫離了旁觀者和敘述著的身份,被作者賦予了太多貓以外的身份。所以,我也把它當作作者所要表現的一個群體成員之一。這隻貓精通古今中外的文史哲以及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看透人與人之間的矛盾組織,會充當密探(“潛入”金田家)、衛兵(與烏鴉的“戰鬥”)等等。“咱家”可以比主人更清醒得看透迷亭對人的戲弄、也可以看清楚某些人的做作和虛偽、觀察到了細微的動作流露出來的人的心態、也曾經以高超的語言技巧“恭維”車伕家的大黑……

  其實,大家都可以猜測到“咱家”是作者的代言人,是作者給了這隻貓這麼多才藝和能力的。但是“咱家”又不屑於抓老鼠,真的要抓老鼠時候也是醜態百出;貓還是貪吃,在與“年糕”妖怪搏鬥的過程中盡顯貓的可愛之態;貓喜歡的`物件肯定也不是人,而是姐——一個幫自己主人吹噓的母貓。“咱家”看盡人世間的醜態而自鳴得意。但最後,作者由於客觀原因把神通廣大、才高識卓、養尊處優的“咱家”淹死在水缸裡而匆匆結了尾。本來這樣的死亡很突然,但貓卻發出了“咱家死了,死了就太平了,非死是得不到太平的”的聲音,然後“南無阿彌陀佛!”來“謝天謝地”,這不由讓人有點震驚,無憂無愁的貓都這麼熱切地回應死亡,那麼,這些還在世間苟活的人又該為自己設計什麼樣的結局呢?作者生平的參禪活動也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在“咱家”到達苦沙彌主人的家之後,非常尊敬斜對過的住在軍人家的“白貓大嫂”。此後,這隻貓沒有再出現在作品之中。“咱家”在整篇連載的小說中很少提到自己尊敬的物件,而在開頭就提出了一隻值得它尊敬的白母貓。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尊敬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敬。以貓公的性格來看,也不存在阿諛白貓的動機。

  其實,如果牽強地從作者生平來看的話,作者幾乎從小就缺失父母親的愛;那麼,一隻因為四個貓崽被學生丟到池塘而感嘆的母貓應該不會是作者讚揚的物件,至少不是從親子的層面上而受到讚揚的。再看它的理由是這隻白貓發表了對人類的看法——“再有沒有比人類更通情達理的了”,而且它還“句句在理”地要跟人類為了貓家族的愛子之心而戰鬥。這麼普通的感慨就能讓“咱家”尊敬,看來這隻貓實在是太自負了;它覺得一隻白貓能說出關於人類的簡單評論就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當然,作者沒有輕視異性的意思,只是有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味在裡頭。

《我是貓》的讀後感個人範文2

  這些日子,看了夏目漱石的《我是貓》,眼睜睜一群知識分子隻能像怨婦般哀歎世道,卻毫無所為,倍感無奈。

  貓的主人若沙彌,迂腐的代言人,思想保守。他雖渴望改革,渴望新世界,但卻看不透社會,落得個貧窮的書生生活。更為人不恥的是,“文人清高”的特質深深諸如了他的血液,嘴裡吐出的都是聖賢之道,心裡想的卻卑微不堪,猶如市井之徒的雞肚腸子。文人的虛榮心總讓他擺出一副自鳴得意的樣子,少許的知識讓他蔑視平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瑣碎。一心想修煉成賢,卻是十足的俗人。號著“文人”的名,也不過是要與妻子論柴米油鹽的俗人,間兒還要嘲弄伴侶的無知來襯托讀書人的高尚,卻從不為自身脫離現實為恥。連山藥材料也不曉得幾分錢,仍隻顧躲與書房低下,擺弄紙墨。

  寒月,埋頭實幹的老實人,活著似乎不明為何。他不懂男女之事,不解世道之理,連為之爭取苦幹的博士稱號也不知緣由。書呆子,說的就是他。寒月就是一根導線,引出金田老爺,引出我們生活的社會,洩出夏目漱石對金錢至上的憤恨。

  文人抱怨工資太低,無法維持生計;商人抱怨文人無用,無法創造“財富”。這種抱怨産生的結果恰恰出乎意料之外,文人會拋棄尊嚴,攀圖商人的財産;商人也會在攀圖文人的地位,一除無知庸俗的惡稱。就這樣,金錢估摸了生活的全部,很多事情都變得在意料之外,卻仍在清理之中。

  迷亭,好一個逍遙客。他沒有隱士般的孤傲,把朋友與商人們的交會作為一齣戲劇。他是百般無聊的看客,期待著一場鬧劇來娛樂生活。他跟貓本是同體,局外人就是他該站的位置,可惜的是他畢竟是人,為不能成為一隻貓。他終究是文人堆裡的一員。

  念著念著,我不禁想起北大實行推薦制一事。這件事在教育工作者中,引來了罵聲一片。宛如書中的三人,對於社會盡是怒罵,為的是不能改變周圍,束手無策呀!可是,有一道理是明確的,不能改革周圍,但可以改革自己,隻有改革自己才有可能改變周圍。憂心制度的不公正,為何不改變教育工作本身呢?為何不以身立行,培養思想獨立的學生,讓學生的思想改變引發自下而上的變革?一群工作者咒罵這鍋湯不好喝,卻還要硬著頭皮一飲而盡,拉肚子了也不能怪人啊!早知如此,便再添上點作料,再下鍋煮煮。與其罵中國教育體系的不合理,也請老師們先把孩子們的素質教育搞上去。隻有當新秀的思想不被腐朽,才能避免他日的社會不陳腐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