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讀後感700字

楚辭讀後感700字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楚辭讀後感7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楚辭讀後感700字1

  看到楚辭最開始想到的是屈原—一個以死亡來體現生命的意志和尊嚴的人,他是一個詩人,也是一個政治家,更是一個愛國者。他有理想,有目標,有政治抱負,卻也因此被敵對,被流放。他殷切的盼望著君主睿智、國家強盛,盼望著自己才華得以施展,能有所建樹,但他最終只剩無助和孤獨,對他來說,人生都如浮萍般無根無蒂,陌如塵土,一個人經歷那麼多的煎熬,奔波過那麼多地方,他孤獨、勞累,但自己卻那麼渺小,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自己的生命都無力改變,他找不到路,回不去郢都,只能用自己的生命來體現他對國家、對人民的愛,只盼著靈魂能夠飛回故鄉去。

  “紛吾即有此內美兮,有重之以修能”年輕的屈原,器宇軒昂,才華橫溢,他有朝氣,自信,是不屈的鬥士,“汨餘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光陰似箭,唯恐抓不住飛逝的時光,希望歲月來讓自己的心靈更加美好。“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更是體現了他為了國家強盛矢志不渝的精神。“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羌內恕已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忽馳騖以追逐分,非餘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苟餘情其信婷以練要兮,長頗頷亦何傷。”等等在現在社會同樣適用,人們忙著爭名奪權,追逐利祿,猜忌著別人,彼此間勾心鬥角,相互嫉妒,忽視了本該有的追求,拋棄了內心原本應該擁有的純真和善良,這些話也告誡我們,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當保留內心真正的美好和善良,讓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直的行為。“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意思是,趁你年輕還未衰老,施展才華還有大好的機會,沒錯,當下的我們,還年輕,還有時間和機會去追尋、去奮鬥,去實現理想,不應該在該努力拼搏的年紀而懈怠,更不應該向自己認輸。“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苟不直,吾寧死”又是何等的堅定,這些更是值得我們終身學習。

  在《楚辭》中還有許多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最應該學習的是屈原那濃厚而熾熱的愛國之情,一個人,無論身處何地,都應當真切的愛著自己的國家,還應該學習屈原那堅貞不屈,不卑不亢的高尚品德。

楚辭讀後感700字2

  五月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會屬於一個人——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

  讀著《楚辭》,五月的種子在心中慢慢發芽,我彷彿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詩人目視著滔滔江水,感嘆著人生的無常。也許,對於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浮萍一般無根無蒂,陌如塵土。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該選擇哪一個?以前覺得,屈原死得不值。屈原之死,不能改變楚王的昏庸,奸臣的諂媚,也不能改變楚國被滅亡的命運。秦統一中國是歷史大

  勢所趨,屈原之死不過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是愚忠,甚至是愚蠢。可是我讀完《九章》,我覺得他的死是應該的,是順理成章的。一個人經歷了那麼多的煎熬,奔波過那麼多地方,屈原太孤獨了,太勞累了,又是太渺小了。天地那麼大,山原、江水、滔滔洪流、滾滾紅塵,他只是其中的一粒芥子。生與死,對於浩蕩的宇宙來說,實在不算是什麼。何況這個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一個能瞭解自己的人了,這樣活著,實在是一種痛苦。

  江畔的詩人叩問蒼天,蒼天無語,凝視大地,大地無聲,過盡千帆驚回首,報國無門的詩人只剩下腳邊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地老天荒,卻等不來一個王。屈原的生命,該是一個臻子永恆的過程,因為他在那些落英繽紛的.年華里,培育出了千古不滅的故事。朝賜你財物,午賜你宅院,暮賜你美麗的人,說不定何時就想賜你一死。可你忙於政務,又怎能留國王的誇獎是一種帶回鉤的暗器!

  你短暫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們都活了幾千年,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濤濤滾滾洶湧澎湃,但它淘不盡,淘不盡高尚的靈魂。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氣質,如此的靈魂,剛勁堅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間,留給後世的人們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辭》中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悽美的風格,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楚辭讀後感700字3

  五月在過去現在未來都會屬於一個人——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

  讀著《楚辭》,五月的種子在心中慢慢發芽,我彷彿看到了行吟江畔的詩人目視著滔滔江水,感嘆著人生的無常。也許,對於屈原和宋玉,人生都或如浮萍一般無根無蒂,陌如塵土。國家的命運,人民的疾苦和自己的生命,到底該選擇哪一個?

  以前覺得,屈原死得不值。屈原之死,不能改變楚王的昏庸,奸臣的諂媚,也不能改變楚國被滅亡的命運。秦統一中國是歷史大勢所趨,屈原之死不過是螳臂當車,自不量力,是愚忠,甚至是愚蠢。可是我讀完《九章》,我覺得他的死是應該的,是順理成章的。

  一個人經歷了那麼多的煎熬,奔波過那麼多地方,屈原太孤獨了,太勞累了,又是太渺小了。天地那麼大,山原、江水、滔滔洪流、滾滾紅塵,他只是其中的一粒芥子。

  生與死,對於浩蕩的宇宙來說,實在不算是什麼。何況這個世界上,早已找不到一個能瞭解自己的人了,這樣活著,實在是一種痛苦。

  江畔的詩人叩問蒼天,蒼天無語,凝視大地,大地無聲,過盡千帆驚回首,報國無門的詩人只剩下腳邊的落英和盈袖的花香。

  地老天荒,卻等不來一個王。屈原的生命,該是一個臻子永恆的過程,因為他在那些落英繽紛的年華里,培育出了千古不滅的故事。

  朝賜你財物,午賜你宅院,暮賜你美麗的人,說不定何時就想賜你一死。可你忙於政務,又怎能留國王的誇獎是一種帶回鉤的暗器!

  你短暫的生命留下的篇章,他們都活了幾千年,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箭的自由就是弓的自由?濤濤滾滾洶湧澎湃,但它淘不盡,淘不盡高尚的靈魂。

  昂首是春,俯首是秋,如此的氣質,如此的靈魂,剛勁堅毅地挺立在天地之間,留給後世的人們永久的仰望、膜拜。

  《楚辭》中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悽美的風格,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楚辭讀後感700字4

  我第一次讀《離騷》的時後,還是在升入四年級之前的暑假,那個時侯絲毫不懂,合著注音和釋意,一點一點的閱讀、背誦。在我對楚辭沒有了解的情況下,憑藉著一種感覺,我愛上了楚辭。

  直到現在我明白,那種感覺就是對屈原的敬佩和尊重。在我心中,屈原是一箇無可否認的天才詩人,佢的人生充滿了浪漫。在佢的詩中,有高冠長佩的美人,有芬芳淸幽的香草,有飛馳雲端的遠遊,這一切都似眞似幻。

  屈原的詩永遠是夢與眞的結合,分不淸哪些是實,哪些是虛,與莊周夢蝶頗有些神似。唯一不同的是,莊子是飄逸的,而對於屈原來說,佢的責任感成了桎梏,牽絆住了佢的手腳,使佢的命運和楚國的命運牢牢的捆在了一起。

  一部《楚辭》是以屈原的畢生心血所作,每一首詩都浸透著詩人的血淚。直到今天,透過悽美憂傷的詩句,還能體會到屈原的執著、痛苦、憤怒和思念。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少年得志的屈原已經不復存在,只有一個顏色憔悴、行吟江畔的老翁,在風雨中默默的堅守著自個的理想,用枯槁的軀體緊緊抱住祖國的土地,諦聽著來自內心深處的呼喚。

  我曾在許多箇無人的靜夜裡背誦楚辭,那種淒冷的美感,使夜閒的月光更加皎潔冷淸,奇寒徹骨。從未有一部作品,使我的心那樣冷,那樣靜。

  對我來說,楚辭的艱深晦澀如同曲折的小路,但佢的美,就像小徑上幽靜美麗的風光,徹底折服了我,把我帶進了另一片明媚而晴朗的天空。

  所以在每次旅遊的飛機上,我都會溫習楚辭。優美的詩句,使旅途不再艱苦漫長。我從心底裡熱愛那些詩句,每時每刻都不曾忘記。在我困惑迷茫的時後,楚辭中的詞句,如淸泉一般灌溉著我的心靈,給了我勇氣和信心。

  我選不出最愛的一段,因為每一段都是那樣的美好。我只愛那美麗的章句,愛那悽美的風格,而且更愛屈原純潔的心靈。

  自從第一次翻開那本書開始,我就和美麗的楚辭結下了不解之緣。直到現在,對楚辭的熱愛依然不變。希望每一天,我都能擁抱那些可愛的詩句,在陽光中品味楚辭中語言的魅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