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百年孤獨名著讀後感

初二百年孤獨名著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二百年孤獨名著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百年孤獨名著讀後感1

  在讀《百年孤獨》之前,外國文學對於我來說是不完整的。相較於之前讀過的歐洲文學和蘇聯文學,以《百年孤獨》為代表的拉美文學姍姍來遲,但它不同於之前任何一種文學,《百年孤獨》也不同於之前任何一本書,它是那樣震撼人心,那樣不可思議,以至於不同人發出同樣的感嘆: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在只讀完一遍這本書後就寫讀後筆記,說實話我有點無從下筆,因為我沒怎麼看懂,但他帶給我和其他人差不多的衝擊:他怎麼想到這麼寫!我用驚奇的眼睛看這本書,看完用新的眼睛看世界。有人說《百年孤獨》的開篇就開創了小說史上的新篇章,“許多年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短短的一句話,將未來、現在、過去三個不同的時空狀態牢牢地綁在一起,不同於常規小說的線性敘事,它由線到面,是一種圓形敘事。讀書過程顯得異常艱難,先不說別的,就說人名,書中出現多個重複的人名,讓人困惑。不過後來想來,這不正是作者對百年孤獨的傾力表達嗎?他就是在寫這個小鎮彷彿是沒有什麼變化的.,但在整個歲月變遷中大家變得支離破碎,這個家族的孤獨一直在延續,這幾代人一直在重蹈覆轍,陷入惡性迴圈,經受著這個家族的百年孤獨。我想,沒有這些重複的名字,作者寫作的目的就喪失了一半。

  幾年後,面對《百年孤獨》,林濤準會回想起初中語文老師和他們談及《百年孤獨》的那個遙遠的下午。確實,只記得當時老師向窗戶眺望著說,他感到環境很惡劣、心情很複雜,臉上露出和萬千讀者相似的困惑。一部小說敘述了布恩迪亞家族七個世代的沉浮,寫了一個家族百年的孤獨,有著華麗詳盡的描寫,大量的人物以及錯綜複雜的故事情節,讓人深陷其中。在本書中,超自然現象或者能力,被作者以平淡的口吻描述,在虛擬小鎮馬孔多中發生的超自然事件與在現實中的哥倫比亞發生的事件相互交織,這就是魔幻現實主義吧。

  拉丁美洲落後土壤上這些落後人們的精神根源在哪?就是孤獨。孤獨是一種什麼方式呢?是一種不合理地處理自己和外部世界關係的方式,就是當你無法接受或憎惡的時候你選擇逃避,但這改變不了現實,就是當你對它迴避的時候,你並不能躲開它,醜陋會在侵蝕別人之後侵蝕到你,所以馬爾克斯認為孤獨是一種不合理的處事方式,他是在以批判孤獨的方式鼓勵大家積極入世,改造我們這個世界,不光在物質上,更主要在精神上,我們應該拒絕孤獨,排斥孤獨。

初二百年孤獨名著讀後感2

  《百年孤獨》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哥倫比亞人,這本書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南美著作。

  我要誠實的說,這本書讀起來對我的吸引性似乎不大,以至於讀到快一半的時候並沒有品讀出任何好的東西,如果我非要給自己一個慰藉,那就是在這幾天的沉寂氛圍中獲得了薰陶。似乎你不得不思索,讀書除了啟迪和思索外,有種無形的影響必然存在。

  夜晚,突然間醒來,書中人物的心靈世界以一種無形的形式在我腦海來回迴盪。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天馬行空的思想,最終死在慄樹下,烏爾蘇拉為了顯示晚年活力仍存隱瞞著自己的眼盲,奧利里亞諾?巴比倫拿著羊皮卷破譯家族命運密碼“家族的第一人被困在樹上,最後一個正被螞蟻吃掉”,奧利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製作小金魚,蕾梅黛絲升空,還有最後一個豬尾巴男嬰被螞蟻吃掉和荒涼的布恩迪亞家族徹底在世界上消失。那時透過對這些情形的感應,對孤獨有了這樣的一個理解,孤獨好似產生於人內心深處無法與人訴說的詭秘和羞於與人訴說的秘密,而這兩種狀態卻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你的行為,進而形成與外界難以交流或不屑交流的巨大隔閡。

  布恩迪亞家族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他們倍受心靈的折磨,同時又獨自享受著那份孤獨。孤獨是什麼,也許是內心最深的秘密。孤獨是這個世界上永遠也根除不去的東西,它好似心靈的黑洞,甚至連自己都難以窺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孤獨,都有那麼一個時刻你不想與任何人訴說你的煎熬,在折磨中忍受著孤獨,你又喜歡躲在無人的角落默默享受著這份孤獨。

  人與人之間並不是一旦遇到悲涼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來安慰,因為你體會不到他的孤獨,你那善意的勸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獨的感傷,使他倍感孤獨,適宜的離開也是一種默默的關懷。也許他需要一首悲傷的樂曲,也許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無非就是將他的孤獨表達出來的藝術,而這期間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獨希望與安靜和黑暗為伍,但人卻要面向陽光,否在會在無限的孤獨裡被黑洞吞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