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傳》讀後感

《周恩來傳》讀後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周恩來傳》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這麼一個人在青年時期發出此誓言,驚豔四方;有這麼一個人在此後謹記此誓言,造福人民;有這麼一個人,將此誓言貫徹一生,振興中華。他,就是周恩來。

  雨夜寂靜,無人打擾。我輕輕地開啟《周恩來傳》。

  這本書是由外國知名學者迪克·威爾遜撰寫的周恩來傳記,是周恩來傳記中最全面、生動和暢銷的版本之一。本書作者自1960年第一次與周恩來見面後,便開始收集該書的寫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來的同事們的廣泛回憶及國內外可供查尋的文獻資料。他以詳實權威的資料為基礎,再現了周恩來具有傳奇性的一生,分析了他的性格、氣質和他的工作作風,以及他給新中國成立和發展帶來的巨大影響,是一部全面、深刻又不失獨特見解的著作。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在革命年代,周總理做到了。“為中華騰飛而努力奮鬥”,在建設時期,他做得更好。他像水,像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水,最終化為無私奉獻的露,滋潤了萬里國疆。他一生勤勤懇懇、嘔心瀝血、任勞任怨,一天工作時間超過12個小時,有時在16個小時以上。即使在病重住院的生命最後時期,他還抱病操勞國事。他說:“死我並不怕。古人說,人活七十古來稀,我已是七十七歲多的人了,也算得上是高壽了。可是這二十幾年的時間,總應該把國家建設得好點,人民的生活多改善一些,去馬克思那裡報到,才感到安心。現在這種狀況去報到,總感到內疚、羞愧。”逝世前,他交待說:“把我的骨灰撒到江河大地去做肥料,這也是為人民服務。活著為人民服務,死後也要為人民服務。”周恩來同志真正做到了他所說的“應該像條牛一樣努力奮鬥”,“為人民服務而死”,為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人民總理愛人民,人民總理人民愛”,人民群眾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對周恩來同志最真摯的感情。“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這般氣勢雄渾的詩句是周恩來總理在青年時期所寫下的。在那個風雲激盪的年代,面對凋敝的祖國,胸懷一顆愛國赤子之心的周恩來立志要為革命奉獻自己的一切。

  夜雨仍在不知疲倦地下著。我輕輕合上《周恩來傳》,內心久久不能平息。

  1976年1月7日晚,周恩來微睜雙眼,對病床前的醫生吳階平說:“我這裡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是去照顧別的生病的同志,那裡需要你們。”

  這是周恩來所說的最後一句話,他心裡想的仍然是別人。

  1976年1月8日9時57分,一代偉人周恩來溘然長逝,終年78歲。“巨星殞落,人們相告不成聲,欲言淚復垂。”億萬人民和國際友人沉痛悼念周恩來。他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奮鬥,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祖國的富強,為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這一崇高的目標。

  斯人已逝,海棠依舊。今年是20xx年,周總理已離開我們整整四十八個年頭了,可他那卓越的能力和崇高的人格會始終銘記在中國人民的心頭,他無私奉獻的精神依舊時刻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滿懷報國之志的熱血青年不斷前進。他的精神記載歷史歲月,無論何時都在歷史的豐碑上熠熠生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