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實驗》讀後感

《新教育實驗》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新教育實驗》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年暑假讀了《新教育實驗》一書,整本書讀下來,沒有晦澀難懂的理論,基本都是一些切實可行的詳細做法,可謂是滿滿的乾貨,還有一些富有詩意的令人感到溫暖溫馨的句子,讓我忍不住都一一做了批註,也讓我在放假之初的那顆似乎有些躁動的心平靜了下來。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思考,也讓我學習到很多新教育經過實踐的很成熟的做法,同時也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對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

  新教育是重視行動的教育,新教育人一開始就自覺地把行動二字寫在了自己的旗上,為此,新教育正式提出了他們的十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築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群、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育。位於行動之首的便是和閱讀有關的,書中說:“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是一個自由而幸福的人。”這也和新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密不可分的,即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書中有一段話比喻的特別形象,“學校不僅要像提供母乳一樣給孩子們提供最初的滋養,最重要的是透過提倡自主閱讀讓孩子們學會自由飛翔。”確實,當孩子有了閱讀能力,不僅會擁有積極的人生觀,還會不斷修正自己對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從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書中提到的`“晨誦、午讀、暮省”就非常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特別是暮省,我覺得這種方式特別創新,也很有意義,不僅記錄學生自己的生活學習,還可以師生互動,對構建心理相容的師生關係特別有幫助。開學後我所帶的班級將升為六年級了,我也打算嘗試採用這種創新的方式,這也會為孩子們帶來更多的進步、快樂和幸福。一直以來,我們也在提倡孩子們閱讀,也有閱讀打卡之類的,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再加上現在電子產品的干擾,所以一部分孩子還沒養成閱讀的習慣。書中也給出了建議,例如可以師生共讀一本書,開展讀書分享會、閱讀班級競賽、自制圖書展示、撰寫圖書評論、圖書戲劇表演、名著影視欣賞等,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結合本校和孩子的實際情況,可以選取其中的一些閱讀活動。特別是師生共讀一本書,我覺得非常有意義,教師應該做終身學習的踐行者,那麼閱讀是必不可少的,透過這樣的活動,一來給孩子們做好榜樣,二來可以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走進孩子們,傾聽他們的想法,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同時還可以鍛鍊孩子們的膽量,培養孩子們的表達能力。我打算在開學之初就和語文老師確定下適合共讀的書目,並制定好計劃。透過藉助於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親近書、喜歡書,進而喜歡上閱讀。

  十大行動中的“每月一事”,也讓我非常受教和震撼,把內在的不可觸控的素養,變成能夠外顯、可以培養的習慣,變成具體的每月一事。透過每月開展一個主題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教給學生一生有用的東西,這也正是素質教育的體現,培養孩子們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而創造幸福完整的人生。每月一事梳理提煉出12個習綱36個習目,習目裡又詳細的分為低中高年段,每個年段都有不同的側重點,由淺入深。雖然我們每週都有主題班隊會,主題也和每月一事的主題相似,比如環保、誠信、合作、感恩等,但是並沒有將這些主題聯絡起來系統化,而且對一個主題的接觸學習時間較短,孩子們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其真正內涵,那麼這樣對孩子的教育效果就會不理想,當然也不利於孩子們良好習慣的養成。對於他們的操作模式也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特別是實施的第二個環節:深度閱讀,強化意義。他們不是簡單的告知這個月的主題是什麼,而是精心挑選和這次主題相關的書籍,讓孩子們真正明白主題的價值意義,這樣也更讓孩子更加自覺的參與進來,有利於好習慣的培養。

  最後借用新教育實驗的價值取向的四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只有堅持,才有奇蹟”,我也將以此鼓舞激勵自己,做一個行動派,從“吉祥三寶”三個方面努力,以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在成長的路上,和孩子們同行,在孩子們在這裡遇見美好,發現美好,成為美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