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國演義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1

  暑假期間,我看了很多很多書,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三國演義》,真是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本家喻戶曉的古典小說,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的羅貫中寫的。這本書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外交鬥爭和興衰過程,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百年曆史風雲畫卷。全書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劉備之仁,曹操之奸,孔明之智,關羽之忠,張飛之莽……每個人都寫得栩栩如生。

  不過,《三國演義》中最讓我感慨萬千的還是呂蒙,呂蒙是吳國的一員大將,他小時候家家徒四壁,沒有錢讀書,後來英勇善戰當上了將軍,呂蒙作戰雖然很猛,但是因為目不識丁沒有文化,所以沒辦法把他自己的經驗用文字總結起來,於是孫權鼓勵他去讀書,學點知識。但是呂蒙說:“軍人只要能上戰場,打好仗就可以了,讀書練字是文人墨客的事情,另外,我有很多的軍事需要處理,沒有時間用來讀書。”他就以這個理由一直推託。孫權舉了很多例子,推心置腹地多次告知他學習的重要性。呂蒙聽了孫權的話,非常感動,便抓緊時間開始學“四書五經”和各種兵書。因為呂蒙孜孜不倦的努力與堅持,沒過多久,他能夠引用很多古文來說話了,後來終於成為了東吳的第三個大都督,周圍的人都說他不再是那個“吳下阿蒙”了。

  我也曾經是那個“吳下阿蒙”,記得剛學寫作文的時候,拿起筆就抓耳撓腮,搜腸刮肚也寫不出幾個字來……記得有一次又要開始寫作文了,我又在那犯愁了,這時媽媽走過來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文文,寫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長期的積累,所以你需要多去閱讀增加知識積累……”聽了媽媽的話後,於是我一有空捧著書認真閱讀,不過開始我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去看書,經過一段時間後,我發現書會給我帶來很多見識和樂趣,因為書本可以帶著我遊遍祖國大好河山;書本可以帶著我穿越歷史;書本可以帶著我遨遊太空……慢慢的我也成了一個手不釋卷的小書蟲,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我的文章還獲得過很多的獎哦!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所以我們要與書為友,與書為伴,讓書籍助我們健康成長,走向成功之路!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2

  作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在我國長篇章回小說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還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三國演義》以75萬字的規模,塑造了400多個人物形象,描寫了近百年的歷史程序。如今人們對三國的故事津津樂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這部小說的魅力。然而在它獲得巨大讚譽之聲的時候,卻有一種聲音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瞭解這本書。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說家羅貫中。它的內容取自我國曆史上風起雲湧、豪傑林立的“三國”,描寫了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105年的歷史風雲,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混戰和漢、魏、吳三國之間的政治和軍事鬥爭和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鬥爭與矛盾的轉化,並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三國英雄人物。

  全書可大致分為黃巾起義、董卓之亂、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作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裡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很有意思的是《三國演義》的英文翻譯是《Romantic of ThreeKingdoms》——三個王國的羅曼史,戰爭、打仗被翻譯為羅曼史倒也別具一格。《三國演義》主要寫的是戰爭,是智謀和流血犧牲,裡面大量的篇幅在說打仗和智慧的較量。我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獲得科幻小說最高獎——雨果獎的《三體》,裡面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說三體人不會說謊,發現地球上的人都說謊成風,於是向人類學習這一智慧,他們學習所選用的書就有《三國演義》。

  如果回到最初的問題,就會發現“老不看《三國》”是有道理的,一是書中陰謀詭計、爾虞我詐太多;二是容易讓人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等。其實,這句話也證明了《三國演義》的影響之大,藝術手法之高超,是一部經得起檢驗的、當之無愧的經典。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3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擴充套件學生的閱讀面,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為此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閱讀,不僅指導學生進行課內閱讀,還指導他們進行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教學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補充,它使課內知識得以遷移到課外去。開展課外閱讀,可以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道的慾望,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從小在他們心靈上播下決心攀登科學高峰的種子。

  每學期初我都結合閱讀教材,把一學期要向學生推薦的閱讀書目確定下來,包括讀多少課外書,讀哪些書,如何安排時間等列入到教學計劃中,有計劃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水平,對於他們身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的課外讀物,引領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閱讀,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寫作所服務,葉聖陶老先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

  這就告訴我們作文教學無法孤立而行,它必須根植於閱讀這一土壤。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寫作訓練,兩者相輔相成,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所以課外閱讀中也要做到讀寫結合。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是上好書推薦課,課上或是由老師向學生推薦書目,或是由學生之間彼此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第二步是好書共讀階段,在閱讀時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指導學生根據自己閱讀的內容選擇相應的讀書方法。同時指導學生記採蜜本和讀書筆記,對於書中優美的詞句,精彩的描寫,生動的對話,好的開頭和結尾,精闢的議論,寫作常識,以及文章的結構提綱還有名言精句等都記錄到採蜜本上,以備寫作是運用。學生讀完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指導學生把自己讀後的感想也就是讀後感寫在讀書筆記上。這樣大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第三步是召開讀書彙報交流會。讀書交流會是學生讀書成果的一個展示階段。交流會上同學們交流自己的讀書收穫,以及讀書經驗,交流會的召開更加激發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根據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本學期我向學生推薦了《三國演義》這部名著進行閱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是《三國演義》讀書彙報交流會中的第一節彙報課。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4

  讀三國已很久了,但各路英雄,仍如皓月當空,在腦之海中,波光閃動。

  如果說生物中,基因是有智慧的個體,主宰了生存機器,如人的行為,那麼,圍繞三國滋生的文化基因,也凝結了人類智慧的結晶。

  文化基因之一是表現在語言中,如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舌戰群儒、空城計、過五關斬六將等;歇後語: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關公照鏡子——自覺臉紅、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三國的文化基因也已滲透到很多方面,如遊戲。我是名象棋愛好者,排局是象棋中的一門藝術,而排局中,三國七子譜招法凌厲精悍,在排局中是一朵綻放異彩之花。而近來流行的線上象棋遊戲中,以三國事件為背景,從桃園結義開始,到三國一統,竟有120局的精彩紛呈的闖關排局,為這個遊戲增添了更吸引人的樂趣。其實,何止象棋,經典的華容道遊戲,也是出自於三國的文化基因。

  三國演義中描述了很多戰役,講述了上千人的故事,精彩紛呈。這讓我想到了一個怪誕的故事,這個怪誕的故事是這樣的:

  異世一常人被俘,俘之者為一非常人。非常人暴戾異常,但懷異能,以一敵百,無人能勝之。非常人奴役眾人,眾人寒餒傷病,然敢怒不敢言。一日此常人頭昏眼花,飢寒難耐,遂壯膽諫於非常人曰:尊駕異能無限,世上無人能敵;然若尊駕之左右手互搏,當為終極之戰,可否讓吾等一開眼?非常人正自無聊,聞之大喜;即刻左右手互搏纏鬥,塵煙四起;且愈鬥愈烈;須臾非常人一分為二,仍纏鬥不休;然體形亦減五分。少傾再分為四,體形亦各減一半;未幾再分為八,直至蹤跡皆不可覓。

  眾人大喜,皆贊常人之功。既而其世出一英雄,德滿四海,智服八方;據正史載錄:共勇當萬眾,力可撥山,後挺身為民除害,勇鬥非常人。苦戰十天十夜,不分勝負。正當力盡之時,有慧星襲過,為其注異能;英雄遂一擊將非常人打得灰飛煙滅,換得萬世昌平。

  這個故事怪誕吧!不過,說不定,這個故事也有一點道理。我有時想,文明是不是都是由普普能通的人一點點建立的呢?我們雖然是普通人,難道三國中的各路豪傑生來就是英雄?難道我們的後人在寫我們當代的光輝事蹟時,人物不是我們中的一員?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讀後感800字5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翻開三國演義的序言,迎面而來的12個字為三國定了一個格局。

  三國裡梟雄無數,人才輩出,每一個英雄人物都令人佩服不已,但每個人的命運又都令人唏噓。劉備,劉皇叔,相貌不凡,雙手過膝,斜目可觀其耳,待人接物仁德寬厚,左右是關張兩名虎將;長坂坡七進七出的趙雲——趙子龍;謀略有未出茅廬而知天下事的諸葛孔明。然而從群雄並起、充滿機會的東漢末年,到曹操手握北方大地孫權牢牢割據江東,劉備卻無數次處於危險之中,風雨飄搖,手中連一萬士兵都沒有,身邊仍是關張趙雲這些老根將軍。將近三十年的時光從未動搖放棄,從未心灰意冷,這樣的劉備,如何讓人不佩服!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曹操——曹阿瞞,年輕時便足智多謀,而且任性好俠、放蕩不羈。當時南陽的許劭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的軍事才能是劉備和孫權都無法相比的,而曹操的求賢若渴,也是他最令人欣賞的地方。鬼才郭嘉因病逝世時,曹操失聲痛哭,“失去郭嘉我曹操如同失去一臂”,而同年,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曹操為了選拔人才,打破了封建德行和門第高低任用官吏的制度,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來賢才和他共同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而來。孫權,也是一方雄主,即有著曹操的用人水準和大局觀,又具備劉備的隱忍氣質,其人生軌跡有如勾踐再生一般,也是在危局中生存發展,但能同患難卻不可同富貴,後期不少諸如陸遜這樣人才因其猜忌被逼死或處置,這也是東吳僅能割據一方而不能一統天下的重要原因,令人不禁扼腕嘆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讀到最後司馬懿一統三國,我合上書本,不禁感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但《三國演義》告訴我們的並不僅僅是紛爭,更多的是為人的忠勇、仁厚、豁達以及才智。告訴我們成為曹操一樣的人,擁有劉備的人品,懷有孫權的踏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