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 讀後感1200字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 讀後感1200字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 讀後感12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事尾聲,查理在進行心理治療時感覺自己是個擴張的宇宙,他感覺自己的影子已經籠罩整個地球,這種感覺和神秘主義的描述是一致的:是一種與上帝或“天地之心”合而為一的體驗,他們認為,我們通常所稱的“我”事實上並不是真正的“我”。有時在一剎那間,我們可以體驗到一個更大的“我”的存在。有些神秘主義者稱這個“我”為“上帝”,也有人稱之為“天地之心”“大自然”或“宇宙”,當這種物我交融的情況發生時,神秘主義者覺得他們“失去了自我”,像一滴水落人海洋一般進入上帝之中。在這裡我認為是查理內心尋求自我達到的最高境界,但是在查理即將與宇宙進行最後的融合的時候,有股力量在將他拉向地面,他的靈魂從宇宙回到地面,再回到自己的身體,最後他的靈魂濃縮成一團,變成一個微小的'宇宙,然後他看到了許多洞穴,有股壓力將他推向洞穴,最後他被猛擲在牆上,書中描述到:在火焰背後的壁架上,柏拉圖說過的話在陰影中嘲笑我“……洞穴中的人會這樣說他,他攀高又爬低,但都用不著眼睛…… ”這裡我認為暗示的是聰明的查理尋求自我的失敗,他還是回到了洞穴裡(也就是康德認為的我們永遠無法瞭解自己),整個故事基本上就是基於柏拉圖哲學展開的科幻故事,其實我不是很懂為啥歸為科幻,感覺比《北京摺疊》的科幻感還要低。(我個人是認為尋求自我意識、瞭解自我的過程可能比作為傻子生活更難受,當然這個解讀也不一定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但是這的確是我讀到的內容,但是最後聰明的查理也沒有找到一個真正的答案,在他心中一直認為弱智的查理才是他原本的靈魂,聰明的查理只是藉助了弱智查理的肉體。聰明的查理在瞭解自我方面並沒有比弱智的查理更加厲害,聰明的查理比弱智的查理更加孤獨,書中弱智的查理還有朋友,但是聰明的查理卻不懂愛,他沒有結交朋友的能力,不懂為別人和他們的問題設想,他只對自己有興趣,這也是他孤獨的根源,他自己也意識到他應該讓自己的情感再次歸屬人群。也就是說知識上的豐滿並不能帶來愛人的能力,在最後聰明的查理短暫地接受了他和愛麗斯的感情,是因為愛麗斯明白查理的一切,她即便知道查理最不堪的過往和沒有未來的未來,愛麗斯仍然選擇和聰明的查理度過最後的日子,關於他們的感情,豆瓣上的書評:如何去愛別人,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千帆過境,恍如隔世,愛一個人就是報之以他想要的,然而並不是物質和金錢,是更深層次的東西,那隻能你自己體會。最後你可能會懂得,留些時間給自己,讓自己也得到治癒。如何做呢,當你開始用心愛別人的時候,你就能感覺到了。知行合一是最難的。)最後我個人感覺這本書想表達的內容並不僅僅是豆瓣短評裡寫的東西,它包含了很多哲學上的觀點,關於自我認識、我們的存在、人與人的交際、愛的能力以及什麼是愛等等,但是這些東西很難在一篇文章裡面展開說明,,另外貫穿整個故事的柏拉圖的洞穴之喻,會放在最後。

  一些書評: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陽光刺破我內心的荒涼,它卻化作另一種荒涼。”

  洞穴之喻的內容:設想在一個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們自小呆在那裡,被鎖鏈束縛,不能轉頭,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們後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條橫貫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築有一堵矮牆,如同木偶戲的屏風。

  有一些特定的人,扛著各種器具走過牆後的小道,而火光則把透出牆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這些器具就是根據現實中的實物所做的模型。

  囚徒自然地認為影子是唯一真實的事物。如果他們中的一個囚徒碰巧獲釋,轉過頭來看到了火光與物體,他最初會感到眩暈(就像才從電影院走出來一樣),但是沒有關係,他會慢慢適應。此時他看到有路可走,便會逐漸走出洞穴,看到陽光下的真實世界,此時,他會意識到以前所生活的世界只不過是一個洞穴,而以前所認為的真實事物也只不過是影像而已。

  這個時候,他有兩種選擇,可以選擇返回洞穴,也可以選擇繼續留在真實世界。最終不論出於何種原因,結果就是他選擇了返回洞穴,並試圖勸說他的同伴,也使他們走出洞穴,但他的同伴根本沒有任何經驗,故而認為他在胡言亂語,根本不會相信,並且會綁架他,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殺死他。

  整個洞喻到此結束。這一比喻與日喻和線喻相聯絡。洞穴之中的世界相應於可見世界,而洞穴外面的世界則比作可知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