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零距離英國教育》有感

讀《零距離英國教育》有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零距離英國教育》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這本書是由唐彩斌和張影兩位老師合著的,介紹英國教育的訪英隨筆。他們是我國教育部首批中小學教師海外高階研修班的學員。他們是幸運的,在英國裡丁大學教育學院的安排和領導下,利用半年的寶貴時間,深入英格蘭中小學進行觀察、學習、體驗、交流、對比、思考,蒐集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閱讀這本書,我對英國的教育有了一定的瞭解,特別是對中、英兩國的教育比較,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英國的教育體制相當複雜,單是學校的分類就種類繁多。包括:公立學校,獨立學校,公學,文法學校,選拔性學校,特殊學校,技術學校等。這些名詞看著就讓人頭暈。其中,哈羅公學,威斯敏斯特公學等名氣很大,尤其是舉世聞名的伊頓公學,培養了19位英國首相,眾多英國王子和公主都畢業於這所學校。

  英國國家的教育口號是“每一個孩子都很重要”,小班化就是實現這種“重要性”的基本前提,“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英國的班額小,每個班級多的只30個學生,少則只有15人左右。這樣,老師才有更多的精力關注到每個學生,學生才有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機會。英國教育在中學實行“走班制”,每個學生都有一張屬於自己的課程表,同一個“行政班級”的學生,卻在不同的班級上數學課,每個學生都有一張依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而制定的課程表。多麼不可思議!

  正因為具備了這樣的軟實力,所以,英國政府鼓勵每個學校都要辦出特色,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特點,只要適合孩子的.就是最好的。每個孩子的特點都是不一樣的,否認差異的教育是違心的教育,教育的物件決定著“一刀切”的教育標準化是極不科學的。讓每一個學校得到相應的發展,根據自己的特色取得特色發展,這才是對“公平”最好的體現,是良性擇校的基礎。

  在英國的教育督導機制中,督學請專業的充滿活力的第三方教育機構招標,以專案的形式承擔。我國也應該實施“管、辦、評”分離的教育監督機制,向社會購買服務。這樣,評價的結果會更有說服力。在英國考試還是很重要的。英國居然有考試公司!負責學生考試的是三家考試機構,都是公司化運作,真是讓人不可思議!不同的是,英國平時的考試,學生的壓力沒有那麼大,老師們也不公佈任何一個學生的成績,一般只告訴最高分數、最低分數、平均分數。這樣,每個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就知道自己的學習水平在班級處於什麼地位了。

  英國教育部長在SSAT漢語教育年會上的致辭,更讓人見識了身為政府官員的胸懷、坦誠與眼界。從他的演講中,我知道了英國跟我們國家一樣,也有倡導精英教育的體制。(中國是第一個發展起有效的精英選拔制度的國家)。不同的是,這個教育部長敢於說實話,敢於批判現行教育體制的弊端。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英國的精英教育體制,導致“金字塔式的社會階層的固化。出生即享有特權的兒童和出身貧困的兒童之間的差距在0──5歲這段時間內就拉開了。在上學前,那些來自貧困家庭的天資聰穎的孩子就被那些來自富裕家庭的天資不夠聰明的孩子所超越。”這樣的話出自於一個既得利益者──一位部級高官的口中,實在是需要勇氣!看了這位部長的這番話,我對他的敬意油然而生。為他這顆善良的心,為他身居高位,卻仍然體恤民情的情懷而敬佩!

  從這位教育部長的演講中,我知道了英國在教育的某些方面,也在向我國學習。比如:教師的重要職責是把知識傳遞給下一代的人,這是英國國家課程標準改革的核心。他說:“沒有知識作為基礎,我們所重視的技巧方法是不可能得到恰當的運用的,在高水平的階段尤其如此。”我們國家重視的是知識的傳遞,缺少的是技巧方法的指導,以及教育與生活的聯絡。而英國剛好相反。看來,中英兩國的教育互補性很強啊!

  世界各國經常發生文化衝突,因此而引發的戰爭也屢見不鮮。其實,不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優勢,我們要用一顆包容的心去理解這些不同,促進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為民眾個人素質的全面發展提供機會,為民眾生活質量的提高做實事,為民眾的幸福而努力,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