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讀後感

《周恩來》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周恩來》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周恩來》讀後感1

  今天,我讀了《周恩來》一書,裡面講了周恩來在戰爭年代勤儉節約,關心戰友、人民的一系列感人故事。

  其中有一個故事講了在冬季長征途中,周恩來的警衛員給他做了一件羊毛夾襖。到了解放區後,紅軍戰士和老百姓的努力下生活的條件讀得到很好的改善,大家都領到了新的棉衣棉鞋,可週恩來的夾襖這時是又破又舊,警衛員就偷偷地替他領一件新的。他知道後很生氣,說道:“這一件雖然很舊了,可是縫補後還是可以再穿一個冬天,將領來的衣服給前線的戰士,在這天寒地凍的時候,他們還要打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要懂得節約,懂得關心別人。

  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大家都穿著漂亮,暖和的衣服,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裡上課。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關心別人。長大後建設好我們的祖國。這是對先輩們最好的回報

《周恩來》讀後感2

  寒假裡,我讀了一本書《周恩來小時候的故事》。他五歲是就開始學寫毛筆字。還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每天寫100個大字。

  有一次,他和蔣媽媽去串親戚,回來時天色已經很晚了,蔣媽媽催他快上床睡覺,當恩來走到床前時,大叫:“呀!我的`大字還沒寫呢!”蔣媽媽告訴他明天寫200個不就補上了嗎!他卻說不行,他說:“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還有明天的事!”說完又回到書桌前寫了起來。

  讀完這個故事,我很受教育。周恩來小時候的那種孜孜不倦的學習精神、“海枯石爛”也不變的決心深深感染了我。我會加倍努力學習,並要把這個故事講給身邊的同學聽,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未來的人才一定會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周恩來》讀後感3

  我學過“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一課,假期媽媽讓我看了《少年周恩來》這本書。一看到封面上的那句話“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的心就沸騰了!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周總理的五個“不虛度”,那就是“讀書不虛度,學業不虛度,習師不虛度,交友不虛度,光陰不虛度”。

  在周總理的五個“不虛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他從小是一個把時間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的人,是一個從不願把時間交給懶散,讓自己迷迷糊糊過日子的人。

  再想想自己,媽媽為了讓我積累寫作的素材,總是想盡辦法帶我出去開闊眼界,到外面獲取各種經驗,但是我出去玩是高興的,一到要寫感受的時候卻一拖再拖,時間一長,很多寫作的靈感就無影無蹤了。唉,現在覺得自己有這麼好的學習條件還這樣不珍惜,真是不應該呀。

  真希望所有的同學都來細細品讀這本書,你們也貴像我一樣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