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

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1

  讀了《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我沉浸在書中描繪的美麗景色之中了。鬱鬱蔥蔥的綠色成了維也納人的驕傲與福氣,在那裡,人們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這不僅讓我想起了我們的生活環境。

  春風拂過,大地回春。我們身邊的每個角落,草坪上,樹枝上,也都萌發出一點新綠,孕育出一片盎然生機。清潔工阿姨們把我們的街道、社群都打掃得乾乾淨淨。在這樣的優美環境中,我們沐浴著陽光,幸福快樂的成長。

  可是,在這美麗祥和的氛圍中,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一天,我正在社群散步,看見三個小朋友跑進草坪踢起球來。我正準備去制止,突然,一個清脆而又響亮的聲音從我身邊傳來:“快出來,草坪會被踩壞的!”原來是一個胸前戴著“我是環保小衛士”徽章的小女孩。三個小朋友聽了,不以為然的說:“都已經踩了,沒關係的。”“如果有人才在你身上,你會怎麼樣?小草不也有生命嗎?”小女孩嚴肅的說。三個小朋友低下了頭,收回了踩在草坪上的腳。我想,如果多幾個這樣的“衛士”,這片草坪一定會長得更綠。

  社群裡有兩顆高大的香樟樹。星期天,有兩個小男孩在香樟樹下打羽毛球,因用力過猛,把羽毛球打到了香樟樹上,結果羽毛球下來了,可香樟樹上的葉子也被打落下來。當這些綠葉飄落在地上的時候,他們似乎在說:“請你們愛護我們吧!”

  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愛護花草樹木的話,我們的地球就會充滿綠色,充滿生機。如果每個人都獻出一點力量,世界還會有狂風、洪水和令人討厭的沙塵暴嗎?同學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讓我沒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營造整潔、優雅的環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像維也納森林一樣的家園。

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2

  當我閱讀了《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這篇優美的文章時,我被文章中所講述的美景深深的吸引。奧地利被稱作“森林王國”,它擁有370萬公頃森林,整個國土的44%被森林覆蓋。走進城市,放眼遠眺,綠海無邊,每一棵樹都是一朵綠色的浪花。人們生活在這樣的城市裡,享受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美好,這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呀!

  我的家鄉張家口與首都北京山水相連,是北京的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據老人們說,很早很早以前的張家口是塞外明珠,有山有水有草原,曾經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然而,後來的人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為了一時的利益,開始不擇手段的破壞大自然,綠油油的草地退化了,給我們留下的只有風和沙……

  在我幼小的記憶裡,常常聽到大人們說張家口是“窮山惡水”。多年來,惡劣的自然環境嚴重影響了張家口的形象。近幾年,我的家鄉變了!張家口開始推進綠化建設,人們發誓要把張家口建成最美好生態家園。經過幾年的努力,到現在,張家口的綠化覆蓋率已經達到了40.45%,人均公共綠地10.97平方米,城市綠化指標已經達到國家和省級園林城市標準,獲得了省級園林城市稱號。

  現在,張家口的天更藍了、地更綠了、街更淨了、路變暢了、水變清了、城變美了。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簡直太幸福了!今後,我們小朋友也要為家鄉的園林建設出上一把力,要愛惜樹木,要保護自然,共創我們美好的家園。

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3

  今天我讀了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這篇文章,讓我深有感觸。

  維也納的森林非常的美麗,到處是大片大片的森林,這不只是維也納的生存環境的關係,跟維也納人也密切相關,是他們愛護環境,保護環境。才形成這海一樣無邊無際的森林。

  當我讀到“維也納森林是指維也納城市近郊一帶的森林,地勢最高不過海拔四百米,很少有針葉樹,多為闊葉林,榆、槐、桉、桐等數十種樹交相混雜。每逢春天,樹上開花,小鳥歡叫,各種野生小動物奔躍其間。”這使我想起一幅畫面,到處是枝繁葉茂的大樹,我坐在樹蔭下,呼吸新鮮的空氣,看著小動物在旁邊嬉戲,是多麼美的一幅畫啊!

  當我讀到“維也納人明白,宜人的氣候不只是上帝的恩賜,更是緣於祖祖輩輩對這種恩賜的倍加珍愛,早在1852年,奧地利就頒發了《森林法》,至今已沿用了一百餘年。地球給了維也納人美麗的生存環境,他們為了讓這環境長久的存在,所以頒發了《森林法》,如果是別的地方可能這片森林早就沒了,因為他們可能覺得咱們有的是樹就砍吧,可能幾年這片樹林就沒了,所以我覺得維也納人很愛護環境。

  當我又讀到“忽然大廳上發出聲聲鳴叫,音調似貓,其聲洪亮。扭頭望去,原來是一隻大孔雀。”從這我體會到維也納人和大自然非常的親密和諧,孔雀竟然不怕人,和人們的樂隊一比高低,人們不但不趕它走,還更起勁的演奏,這就看出了人們和小動物的友好。

  這篇文章就像一盞燈,在我心中點亮它告訴我們不要破壞大自然中的動植物,讓我們與他們美好的生活下去。

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4

  今天,我們學完了《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這篇課文。我很羨慕維也納人能夠生活在綠色的包圍圈中,大口的呼吸這清新的空氣。

  維也納森林使人賞心悅目。每逢春天,樹木開花,小鳥歡叫,各種小動物奔躍其間,森林之間大片大片的開滿鮮花的牧草,很難看見土的顏色。這美好和諧的景色多麼令人神往,維也納森林還可以神奇地調節氣溫,無論怎樣炎熱,日落後空氣就會馬上涼爽下來,特別是一場雨後,天氣如秋。

  而這美好的一切不只是大自然的恩賜,這也是奧地利人民祖祖輩輩倍加珍愛森林所換取來的。奧地利早在1852年就頒佈了《森林法》,這是科學與實踐相結合的森林保護法,在維也納,人們甚至不肯開汽車中的空調,擔心廢氣汙染草木與空氣。所以不要抱怨上帝對維也納人這麼好,因為這是他們自己對大自然關愛的回報。

  看看維也納,再看看中國,恐怕你一定會自慚形穢,中國的人均森林面積不到世界標準水平的`70%,中國的國土面積這麼大,森林為什麼會這麼少呢?抬頭仰望天空,藍天與白雲早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灰濛濛的霧霾。而美麗的維也納呢?在那兒,只要目力所及,那些遠遠站在樓上的一座座雕像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親愛的中國人們,快快停止你們破壞的腳步吧,讓我們的國土也像維也納那樣美麗吧!

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5

  我喜歡馮驥才先生的文章,在他諸多的美文中,我最喜歡《維也納森林的故事》。

  從《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這篇文章中,我欣賞到了維也納森林的美麗。默讀課文,輕輕閉上眼睛,眼前彷彿滿是綠色,濃濃的,綠綠的,鮮翠欲滴,這麼美的森林,這麼令人陶醉的城市。清新的空氣,翠綠的山色,能夠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是多麼幸福的事情,這種幸福,來自維也納人對大自然的愛護和尊重。

  讀到這裡,我就想到了祖國,想到了我們的家園。

  “青海長雲暗雪山,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這首詩提到的樓蘭古國,曾一度十分繁華,再對比現在的滿眼黃沙,我感到萬分心痛,是誰讓樓蘭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是我們人類自己。要知道,自己給予我們智慧,給予我們生存的空間,給予我們生命的繁衍,我們要愛護她!

  奧地利整個國土的44%被森林覆蓋,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到目前為止只有18.2%,對比如此懸殊,怎麼能不叫我們為之汗顏呢?在奧地利,空氣的能見度極高,視線無阻,只要目力所及,哪些遠遠站在樓頂上的一座座雕像的面孔,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絕無塵煙障目。再看看我們身邊,我們的家鄉還地處農村,每天都被霧霾困擾著,出行時候需要戴口罩來免除有毒氣體的侵害,每到春天,就會出現沙塵暴,據統計,我國每天都有將近500公頃的土地被沙漠吞噬,到5055年,將失去全部的森林。我們時時刻刻面臨著木材枯竭的危險。而奧

  地利的木材,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對比如此明顯,我們在羨慕和嚮往的同時,應該攜起手來,保護綠色,愛護綠地,那樣,我們的城市也將會變成東方維也納!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給未來創造一片片美景!

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6

  今天,我們學習了《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遊覽了這個維也納森林,看到這個綠色的海洋。我知道,這不僅是大自然賜予維也納人的綠色海洋,更是維也納人祖祖輩輩保護植被,珍愛自然的結果。想到這裡,我驚歎,維也納人需要多大的決心與毅力暱?正如一句話所說的,有給予就會有回報,大自然不僅回報給維也納人一個面積廣,景色優美,作用大的維也納森林,還有小動物們的貼心相處。這份回報不僅是法律約束的作用,更是維也納人自覺保護的結果。

  說實話,中國又有幾個維也納森林呢?中國又有幾個人擁有維也納人的決心和毅力呢?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被稱作“森林王國”的奧地利擁有370公頃森林,整個國土的44%被森林覆蓋,這個覆蓋率可居世界一流水平了吧!可是,我們的國家呢?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居世界130位,人均森林面積0.132公頃,不到點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積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這些個資料難道不讓我們去深思嗎?

  朋友們!看看!看看這些少得可憐的數字,行動超來吧!為了我們的子孫後代,爭取讓中國成為第二個“森林王國”。只要我們抱著愚公移山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決心,相信吧!我們的遐想總有一天會實現。

名著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讀後感7

  上週,我讀了《維也納森林的故事》這篇課文,文章描寫了維也納森林的美麗景色以及維也納人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故事。讀完這篇文章,我深有感觸。

  維也納整個城市都被無邊無際的綠色所包圍。每逢春天,樹上開花,小鳥歡叫,動物奔躍,多麼賞心悅目的景象啊!維也納不但景色迷人,還有著清爽宜人的氣候,即使在夏天的夜裡也要蓋著被子睡覺。這美麗的景色和宜人的氣候是上帝對維也納人的特別恩賜嗎?不,這一切其實更是維也納人熱愛環境、保護環境的結果。早在100多年前,維也納人就頒佈了《森林法》並沿用至今;在維也納,人們因為擔心廢氣汙染草木與空氣,他們甚至不肯使用空調;在公園的露天音樂會場,孔雀可以和樂隊一起邊奏邊唱……

  維也納人的環保意識令我深深地歎服。因為懂得科學地利用環境,才得以更好地保護環境;因為有了全民環保意識的提高,才使整個維也納處在綠色包圍之中。想想我們也經常叫喊著要“環保環保”,偶爾也搞一些活動,做一些文章,好像是為了環保,其實都是形式主義,環保意識並沒有深入人心,大部分人們還沒有絲毫的環保意識。我也是這樣。看到一些破壞環境的事情我會氣憤,但我也沒有為環保做出過什麼貢獻。就舉一件最小的例子吧。單位的洗手間水管是常開型的,每天水管嘩啦啦地唱著歌,一噸又一噸的水就這樣流走了,開始我還感到心痛,去關閥門,時候久了,我也麻木了,任它流去吧,我前一分鐘剛關住,後一分鐘又有人用就又敞開了,在門口貼個公告,大家都視而不見,唉,我又有什麼辦法?我總不能天天守在水房門口吧。

  什麼時候,我們這裡也能變得像維也納一樣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