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序讀後感

滕王閣序讀後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滕王閣序讀後感 ,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滕王閣序讀後感 1

  滕王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另外三座是岳陽樓、黃鶴樓、蓬萊閣)。而如果沒有王勃的這篇千古流傳的《膝王閣序》,滕王閣的盛名自然會削減不少。王勃乃初唐四傑之一,少年時期便有神童之名,其才情在這風華絕代的《膝王閣序》裡得到了充分的展現:用詞華美瑰麗,用典琳琅滿目,行文氣勢磅礴、收放白如,既歌詠了滕王閣的雄偉壯觀、賓主的才華橫溢以及滕王閣周圍的絕妙勝景,也抒發了自己懷才不遇、憤慈悲涼而又不甘沉淪的屈湘。《滕王閣序》由此奠定了其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不朽的地位。

  就是這樣一位滿腹珠磯的才子,卻得不到重用,鬱鬱寡歡,心情煩悶兩個月後,王勃渡海去探望父親時,不幸溺水身亡。

  王勃的悲劇並不是很個別的現象,自古以來文人就常常成為統治者的工具,甚至僅僅是擺設。即如李白,已經達到了詩歌創作的頂峰,亦不過在皇帝的賞識下進官當一個御用文人,一個招之即來、抨之即去的寵物李白很不滿,但又有什麼辦法呢?除了寫下類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的詩句來一抒豪情,他並沒有什麼辦法擺脫這種屈辱的地位。

  但幾千年來中國文人的悲劇命運僅僅在於統治者嗎?顯然不是。文人往往自命不凡,的確,在知識普及程度很低的古代,一個飽讀詩書的文人是可以在精神層面上俯視芸芸眾生的。但這種精神上的距離,在實際生活中也使知識分子與人民大眾有了隔膜像白居易那樣寫詩要讓老婆婆也能明白的文人實屬風毛麟角。脫離群眾的後果是什麼呢?上不能為統治者所用,下不屑與勞苦大眾為伍。多少文人就這樣落得個孤家寡人,潦倒而終。

  還有,文人往往受學而優則仕的影響,把做官作為人生理想。殊不知,官場險惡,風雲莫測。電視連續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和坤有一段經典臺詞:紀先生您在文海遨遊,而我卻在宦海打滾兒。文海偶而有點小風小浪,宦海卻永遠是血雨腥風。看,文壇與官場就有這樣的`差別!有些文人學會了政治權謀,搖身一變成為政治家,如王安石;另一些文人保持本色,除了幾根硬骨頭和一肚皮學問外,別無長處,於是官是做不下去的,如陶淵明。可悲的是,文人對統治者,在野則口誅筆伐,對官場黑暗也深惡痛絕,但朝廷一開始吸納文人,絕大多數文人又趨之若鶩。明末張獻忠舉兵人蜀,長刀一揮,血流成河。可張獻忠建立的大西政權一宣佈開科取士,立刻有8000多名文人從四面八方趕到成都試圖謀取功名,孰料全變成了張軍的刀下之鬼。

  千年一嘆―中國文人的命運!

滕王閣序讀後感 2

  一千三百多年過去了。你沉睡在海底是否感受到了一千三百多個春秋?子安。——題記

  當老師指著螢幕中那座宏偉的建築說它就是滕王閣的時候,我已然朦朧了雙眼。子安,安否?南海之水是否如他們所說,冰冷徹骨,你的靈魂是否如我所願,安然無恙?

  我很慶幸生在你的故鄉,幷州。雖不在龍門,卻也與你同飲一灣河水,共登一脈太行。我始終相信,這區區一千三百年定不會抹殺你的一切。不知我腳下的土地,你是否來過,如果來過,它頂會存有你的一絲氣息,哪怕只一粒微塵也好,便足以讓我愛上這片土地。只是,何日君再來,共聞落花香。

  二十六歲,你的人生定格在了那樣一個氣宇軒昂的年紀。子安,那海水也不願見你容顏老去啊!但我不相信那是個意外,不相信你如書中所說,"不幸落水驚悸而死",只因不願去想你痛苦掙扎的模樣。我寧願相信你以一道美麗的弧線落入水中,面容沉靜地沉入水底。那個世道,容不下你。世俗,如一把鋒利的劍,死,或許是你不背叛靈魂的最好方式。那樣,你遍永遠都是心中的自己,那個無拘無束,桀傲不馴的王子安。關於唐朝,從此後便只有一個王子安,什麼帝王將相,或是侯門府院,也敵不過你身後一抹殘雲,腳下一方土地。

  不知你在踏上小舟那一刻,有沒有想過這一去便是千年,那滕王閣成了你留給世人最後一絲記憶。那日的學士將軍,滿座賓朋,也都隨往事風乾了吧,連那都督"閻公"也成了有姓無名的某某某,沒有人記得,也毋須再記得。惟有你,連同你筆下的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穿越千年也未曾老去。可是,子安,今日的滕王閣以不是你當日登上的那座,任它重修得如何偉岸精美,終究沒有你曾經來過啊。我更願找一處當年的斷壁殘垣,坐在那裡靜靜觀望,你筆下的江水如何映著雲影悠遊流過,那些群山如何披著綠色順勢延伸。

  四月的南海,以足夠溫暖了吧,不知那些如精靈般的陽光能否穿越那層深藍的海幕,為你送去人間的問候。我從未到過南海,但我現在知道了,即使我一個人乘船飄蕩在這單調的幽藍之上,也是不會孤單的吧!這水下的某一處,某一縷水草或是某一方岩石之後,有你寂然地沉睡在那裡,任海龜魚兒匆匆遊過,任海水瓢搖了你的長髮。你,依然是你。南海有你,景皆失色。

  子安,千年已逝,君可安否?

  那南海之水啊,從此別再咆哮了吧,別再打擾寂寞的子安,和他高傲的靈魂,我願用所有的笑容,換他一世的安寧。

滕王閣序讀後感 3

  在唐王朝漸趨強盛的高宗年間,從山西絳州走出了一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小神童——被譽為“初唐四傑”之冠的王勃。他才華早露、文章宏逸,非常流所能及。十四歲時就被授予官職。可他終因才華橫溢遭妒忌,在遭受兩次打擊後,仕途終結。

  讀王勃當垂不朽的天才之作《滕王閣序》,心靈為之深深觸動。王勃是在去看望因他而被貶的父親的路途中,心中懷著兩次被打擊的陰影下所做此文。然而,他在《滕王閣序》中卻表現出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壯懷,“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酌貪泉而覺爽,處涸轍而憂歡。北海雖賒,扶搖可接,東隅已逝,桑榆未晚。”他以推陳出新的風格和華麗的辭藻,匠心獨運,生動的展示了滕王閣壯美秀麗的景色,描寫了群宴唱和的歡樂場景,以及由景至情的抒發了他身處異鄉懷才不遇的傷感、和久積於胸的塊壘,“興盡悲來,識盈虛之有數。望長安於日下,指吳會於雲間”。嗟嘆“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和“無路請纓”的無奈。

  讀古詩,覺得很多詩人皆因懷才不遇而借詩言志;或是無力迴天憤世嫉俗以詩抒懷。但從《滕王閣序》中,透過詩人華麗而凝重的文采和自然奔放的氣勢,可以真切的感受到:精美華麗的辭藻表象下,舞動著一顆不甘寂寞的靈魂,和一腔對報國建功有著極度渴望的熾熱情懷!

  每每讀至“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時候,便彷彿置身於高聳秀麗的滕王閣上極目遠望:孤鶩舞落霞,水光連浩天的壯美景象猶如一幅精美鮮活的畫卷映入眼簾。

  陽光對映下的彩霞與野鴨一起飛翔;遠遠望去,江水和天空連成一片。絢麗的、多重的落霞和單一的清淡的孤鶩,形成色彩鮮明的對比;浩淼的秋水,和遼闊的長天,一望無際渾然一體。你能不覺得——那動與靜的完美結合,讓人瞬間在心靈上充滿了驀然的感動、在視覺上獲得了華麗的享受嗎?由此也感悟到詩人那種“處境艱難反而更加堅強,不放棄遠大崇高志向”的樂觀襟懷!

  無奈,天妒英才,王勃在創作此文後不久,省親途中不幸魂歸大海。《滕王閣序》以及那句讓世人耳熟能詳傳頌至今、當垂不朽的絕句,成為了千古絕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