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14篇)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精選14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培根隨筆讀書筆記,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

  曾經以培根所寫的《論讀書》寫過一篇口頭作文參加過比賽,那次比賽對於我來說使一次新的挑戰,記得,那位老師和我說了題目後,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培根的那篇文章,論讀書中講到讀書之用有三:

  一是:心曠神怡、

  二是:增趣添雅、

  三是:長才益智。

  這三點我深有體會,但卻不覺得如此,我深感的是,我從來不會如此認為,但是這確實真正的原理,愛學、想學那就一定會覺得所講的沒錯。

  我這次,我所看到的這篇就是人人都有的——憤怒。培根的筆者翻譯得很好,人之所以會有怒是因為人很脆弱,經不起波折,但是易發怒者,脾氣就必定會很暴躁,但是大部分人卻無法剋制發怒的傾向,所以培根就說“憤怒乃人之常情,但不可因發怒而犯罪。”其實,筆者認為,要剋制再一次發怒,就應該反省每一次發怒的原因,從而改變。到哪這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只有用時間慢慢的改變。不可急於一時。

  看完這篇文章,我發現自己也如此,易發怒,但卻從未反省。也學這就是人吧。

  而《聖經》裡說人要有耐心。我給大家一個小小的建議“要保持冷靜,耐心等待”這樣,你一定可以打敗憤怒的。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2

  在《培根隨筆集》這本書語言簡潔,短短的一小篇就可以讓人受益匪淺,最適合我這種不喜歡讀長篇大論而又想得到多點東西的人看了。 即使在多元化的社會生活中,自己沒有錢,沒有權,只要有文化,有能力,有健康,遭點厄運也無妨。因為厄運當中也蘊含著一份讓人亢奮的幸福啊!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我覺得這本書就是要細細品嚐,慢慢消化的茶。要讀透了才能知道,其中的道理,要喝到最後了,才可以嚐到甜頭。雖然這只是一本隨筆集!但是好比一本史書、詩、數學、物理、倫理、邏輯推理般讓你明智、靈透、精細、精細、莊重、善辯。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3

  《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彼此越瞭解,嫉妒心將佔據越高。人可以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

  嫉妒在人的生涯中是畢竟的道路,同情心總是醫治嫉妒的一味良藥。但有多少人能明白文中的道理呢.?

  嫉妒使我們對人類靈魂造成傷害,更有著精神上的墮落。它使人不能保持清醒,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嫉妒的物件,結果都是對本身做出低劣的判斷。沒有人能真正看清楚他嫉妒的事物,嫉妒會矇蔽思想,擊倒寬容,排除心靈寧靜的任何可能,一致最終心靈枯萎。我們知道,無論哪裡,嫉妒一旦發揮作用,判斷力就會粗糙,變得一文不值。不論大腦怎樣運轉,嫉妒仍是它的一種超負荷,因此,必須辨識它並且與之戰鬥,用我們唯一的方法:坦誠的面對自我,剖析自己,保持判斷力的平衡。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4

  最近,讀了《培根隨筆錄》,真是愛不釋手。培根是近代思想史上最優秀的人物之一。他的話常常被人們拿來當作格言,比如有名的“知識就是力量”即是一例。他的這本《隨筆錄》充滿了閱世經驗,閃爍著智慧之光。我是小學教師,書中一些論述與我常常思考的問題正好相合,這自然引起我特別的注意。

  培根寫道:“如果問: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才能是什麼?那麼回答是:第一、無所畏懼;第二、無所畏懼;第三、還是無所畏懼。”我覺得,在我們小學教師身上,似乎缺少這種無所畏懼的精神。我們怕的東西太多,工作中好容易產生了一點新思想,比如一個教學改革方案,“怕”就來了,怕領導批評指責,怕同行評頭品足,怕學生紀律不穩,怕家長議論紛紛怕考試一塌糊塗……總之,怕出婁於。我們總是以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別人稱讚我們的“謙虛”,其實上是我們的自卑。教育的現代化需要有勇氣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小學教師很應該有一點勇氣。

  如果以為自己不行,便只好去迷信權威。《培根隨筆錄》中就有不少這方面的論述。我們小學教師有時就喜歡迷信別入、否定自己,常常心悅誠服地讓別人替我們去思想。所以,我們小學教師很缺少點個性。有許多人,教了十幾年、二十幾年、或更長時間的書,竟沒有一點日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真有點枉做教師一場。而只有小學教師都發揮了主動性、創造性,才會有小學教育的觀代化。

  缺少創新,就意昧著因循守舊。正如培根所說:“既成的習慣,即使並不優良也會因習慣而使人適應。而新事物,即使更優良也會因不習慣而受到非議。”我們小學教師做工作似乎有點過於講究有根據,對新事物不那麼敏感,工作以不出“事”為上乘。這就使我們失去了最可寶貴的東西——思考和開拓創新。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議論:“現在的學生比過去的學生差遠了。”“這些新教師哪像我們參加工作的時候。”而一旦都符合了“過去”的樣子,大家便相安無事了,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頗有影響的蘇聯教育家。在我國,還沒有出現這樣的教育家。這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我們教師缺乏勇氣、自信和開拓創新不夠,實在是主觀方面的重要原因。

  教育改革,不能不研究故師,而研究教師就不能諱言我們自己的弱點。如果我們對教師的研究取得重大學術成果,那麼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無疑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培根隨筆錄》儘管不是專門談教育的書,但對教育工作者卻極有幫助。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5

  每當我聽見“知識就是力量”這句被人們敬仰信奉的話時,就會忍不住的想起培根——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作家、哲學家。他所著的《培根隨筆》中的每一句話都令我回味,令我思考,令我讚不絕口。

  培根的全名是弗朗西斯·培根。他是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思想家和科學家,被馬克思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裡,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經歷了諸多磨難的貴族子弟,複雜多變的生活經歷豐富了他的閱歷,隨之而來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不是宗教的(雖然他堅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義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經驗論者而不是詭辯學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現實主義者而不是理論家。

  《隨筆集》共五十八篇,內容涉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語言簡潔,文筆優美,說理透徹,警句迭出,幾百年來深受各國讀者喜愛。培根學識淵博且通曉人情世故,對談及的問題均由發人深省的獨到見解。

  培根的生平經歷十分坎坷,他有過高人一等的官職,卻也有過被人誣陷、身敗名裂的苦楚。但他不屈不撓,以堅定的腳步向著真理邁去。他所創作的《培根人生論》、《新工具》以及《培根隨筆》等書,成為的世世代代人們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食糧。

  在《培根隨筆》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論友誼》。在這一篇中,培根說道:“如果你把快樂告訴一個朋友,你將得到兩個快樂;而如果你把憂愁向一個朋友傾吐,你將被分掉一半憂愁。”這說明了朋友是我們身邊必不可少的一個角色,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以前,我一直認為,朋友,只是是在我遇到困難時拉我一把的救命稻草。直到讀完這一篇,我才明白了友誼不僅是以獲得利益為出發點,更是在我們傷心或快樂時的一個剪下鍵和複製鍵。

  一本好書,不在於它的作者有多高的地位,更不在於它的包裝有多麼精美,而在於它的價值。《培根隨筆》就是一本真正的好書,它讓我成長!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6

  前幾天看《培根隨筆》一書的時候,裡面有一篇叫《論自私》,從文章中就可以看出作者自私,自利的人非常鄙視,認為自私的人對國家,社會都是一種很大的危害。

  但對作者的看法我產生了不同的意見,我對自私的人感覺非常討厭,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考慮,自私對人們來說或許是一件好事情。

  一個人如果自私,他就會不由自主的以自己為中心,喜歡讓什麼事情都圍著自己一給人轉,巴不得成為地球,讓月亮也為著自己轉。如果他想用得到一切,他自身必須有這樣的實力,這就可以成為一種動力,促使他不斷變強,不斷變成自己想要的那樣。

  一個自私的人,他或許或是一名愛國者,自私的人一般把自己的東西看得很重,認為自己的東西不允許任何人去侵犯,這樣的話,對於自己國家的國土,他不會允許他人去侵犯,自己會拼命守護,成為一名愛國者.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7

  幸運並非沒有諸多恐懼的災殃,厄運也不是沒有安慰和希望。——《談厄運》

  開頭的這句話是我的座右銘,它選自《培根隨筆》,這本書是一部很好的名著,雖不是小說,但內涵比小說反映得更加直接,更加突出,毫不含蓄,而且,每篇的篇幅都較短,為什麼?

  培根曾在《談快捷》文中說:“冗長而玄妙的講話不利與快捷,就像長袍拖裙不利於賽跑一樣。”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擺明事實,講清道理,擯棄那種空洞、膚淺、繁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練、沉穩有力,幾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層見疊出。

  我最喜愛的,就是此文開頭的——《談厄運》。在這篇文章中,培根將幸運與厄運放在一起,進行對比。

  “如果奇蹟就是統攝自然,那麼它們大多在厄運中出現。”“美德如同名貴的香料,焚燒碾碎時最顯芬芳:因為幸運最能揭露惡行,而厄運則能發現美德。”這,便是培根的思想,也是這篇文章的中心。

  如培根所言,如果一個人,他的人生如通向天堂的大道,由金子鋪路,周圍都是沒有刺的、開得姿態盎然的鮮花,溢滿馨香,可這些,卻都是由“幸運”所造就的,那他的人生,將了無意義。

  同樣,他的人生,也是由金子鋪路,鮮花縈繞,但是,在此之前,他已翻越了刀山,橫跨了火海,雖傷痕累累,幾乎體無完膚,但他所擁有的金子,更閃耀,他所擁有的鮮花,更誘人!那是因為,上帝在給予他厄運的同時,還贈送了一份禮物——堅忍,可前一個人,卻只有幸運,沒有贈品,偶爾的禮物,就是節制,全然不敵堅忍,更加有英雄的氣概!

  話說回來,幸運並非都是美妙,有時候,我們都是在經歷了一些困苦才獲得它,就像刺繡,正面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圖畫,而反面,卻是五彩線條無規律交錯成圖,並未贏得人們的歡心。

  而厄運也並非都是可怕,前文已述,上帝還贈送了堅忍,同時還有安慰、希望,所以,不要害怕厄運,也許,它能帶給你,更多的美麗。

  猶記得小升初之際,我天天都優哉遊哉,因為是高校子弟,根本不愁上不了好學校,所以,天天看著同學們拼了命地學,心裡一點也不著急,就這樣,我順利上了一所每個學生都眼紅的好學校,這也算是“幸運”吧!這件事甚至成了我炫耀的資源!

  而現在,我面臨中考,面臨考高中的壓力,試卷、分數、作業……很多很多的東西,壓在我的肩膀上,砸在我的胸口上,蓋在我的鼻子上,使我呼吸困難,有時,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都成了奢望。可同學們卻不這麼累,那是因為,他們早已經歷過這種痛苦,對他們而言,這只不過又是一次畢業,可對我卻不一樣,少時少了這份必要的磨難,使我現在,要比人家加倍地辛苦,加倍地累!這,又怎能不算是對我的“厄運”呢?

  “厄運”之後,也許,我就會更加理解“厄運造就的美德是堅忍”這句話了。

  《培根隨筆》,是一部經典中的經典。

  培根的觀點,在當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真正明瞭。這說明,培根的思想,是非常進步的,有些思想,現在想來,都依舊覺得那麼現實,那麼與這個現代社會相貼切,所以,《培根隨筆》是一部永不會老去的名著中的典範!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8

  讀過很多小說,培根隨筆的每一篇小文章讓我眼前一亮。《培根隨筆》這本書語言簡潔,而且很富有哲理,令我受益匪淺。

  我挑一篇來說吧!“談讀書”這篇講的是讀書有三個用處: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又說了有些書能夠前嘗輒止,有些能夠囫圇吞棗,但是少量書則須細細品嚐,慢慢消化。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句句都是經典哲理和名言,短小精悍,令人遐思!

  在“論嫉妒”中我也領會不少。人能夠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絕不能容下讓身邊人的種種上升的趨勢。一個循序漸進地高升的人也不會招來嫉妒。因為這種人的提升被看作是正當的。並且如果我們取得成功,如果我們品德高尚,也不至於會被人所嫉妒。

  還有很多“論”、“談”、“說”,蘊含著豐富的這人生哲理。還有許多論點比如論美、論友誼、論家庭……其中句句都是名言警句,但是要做到這些可不容易,也能夠說是很矛盾。其實,人無完人,一句老話: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這樣我們才能逐漸到達培根隨筆中那些思想境界。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9

  《培根隨筆》是英國隨筆文學的開山之作,以其簡潔的語言、優美的文筆、透徹的說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讀之猶如聆聽高人賜教,受益匪淺”。

  《培根隨筆》的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宗教、愛情、婚姻、友誼、藝術、教育和倫理等等,幾乎觸及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使人讀起來不覺得陌生,不覺得遙遠,反倒覺得像在與自己的知心朋友談心。

  《培根隨筆》的作者培根,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文學家和哲學家,被稱為“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不僅在文學、哲學方面成就顯赫,在自然科學領域裡同樣建樹頗豐,被譽為“法律之舌”、“科學之光”。他竭力倡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他推崇科學、發展科學的進步思想和崇尚知識的進步口號。一直推動著社會的進步。

  《培根隨筆》共有58篇。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是《論讀書》。讀史書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精細,倫理使人莊重,邏輯推理使人善辯,正如古人所說的學皆成性!不僅如此,連心智的各種障礙都可以解開。身體健康之百病皆有相宜的調養運動。像文章的第一句話說:“讀書之用有三:一為怡神曠心,二為增趣添雅,三為長才益智。”心煩時,想讀書,讀書後煩惱就會被拋到九霄雲外;無聊時,想讀書,讀書後思想就會被充實;知識不夠用,要讀書,讀書後知識就會淵博。所以我才愛看書,才愛看《論讀書》。

  讀《培根隨筆》就像聽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談,因為《培根隨筆》裡面包含著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0

  《培根隨筆》中的隨筆篇篇都是精品,篇篇都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一遍又一遍地品味。在《論求知》中,培根說道:“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可見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在我們的一生中是相當重要的。在《論美》中,培根說道:“形體之美要勝於顏色之美,優雅行為之美又勝於形體之美”。培根的話語既使人們開闊了眼界,也能使人們頓悟。

  在這數十篇隨筆中,我最喜歡《論友誼》,我覺得,人生中最不可少的就是友誼。我特別喜歡書中的一句話:“得不到友誼的人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沒有友情的社會將是一片沙漠,因此那種樂於孤獨的人不是屬於人而是屬於獸的。”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1

  《培根隨筆》共分五十八小篇,每一篇皆寫培根對此事物的看法,語言精練而道理深刻,字裡行間透著培根智慧的光芒,讀《培根隨筆》,步入哲理殿堂,細思人情世故。 在這五十八篇議論中,引我深思的是《論嫉妒》。

  《論嫉妒》一文中培根先寫嫉妒帶來的惡果,舉例歷史上的實事而讓人更清晰地感受到惡果的嚴重,又寫哪種人易招嫉妒,哪種人能避免嫉妒,給人們指出明路。 其實嫉妒這一情緒對所有人來說,應當不為陌生,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嫉妒他人的時候,尤其像遇到培根所寫那些易於令人嫉妒的人——生來就坐享富貴的人,出身微賤卻升騰的人,或是我們生活中,同學間成績尤其優異的人,等等。隨之而來的,就是嫉妒這一情緒了。 然對於嫉妒的處理不同,所招致的結果也不同:有人淡化嫉妒,使之成為羨慕,從而變成促使自己前進的動力;有人久久不能釋懷,嫉妒甚至加深為恨意,如此便可能如該隱一樣做出不可挽回的惡事。

  培根的《論嫉妒》正是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告誡人們不要嫉妒他人,也儘量避免遭人嫉恨。畢竟正如培根所寫“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地裡,悄悄地毀掉人間一切美好的東西。” 同樣讓我深思的還有《論拖延》。

  有人在無盡的等待中讓機會一次次遠去,亦有人因過於心急而與幸運參見而過,《輪拖延》一文正是寫了培根對於“把握時機”的認識。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實非虛言,有了準備才能在事情之初抓住機會,這“絕對是至高無上的智慧”,但把握時機並不意味著莽撞,也不意味著一味圖快。拖延需要有度,適當的等待,在時機最成熟時採取行動。而想要判斷何時為時機成熟,就需要全面的準備與準確的判斷力。

  培根列舉了多個例子支撐他的論點,文章短小但道理深刻。 只是在我看來,《培根隨筆》仍有些些瑕疵。

  不論是《論嫉妒》或是《輪拖延》,以及其他短文,他都以一種上層貴族的眼光論事(這當然也與他的身世有關),更多寫的是上流社會的大人物在應對這些世俗之事時應當如何,而少了一些對大多數世人的啟迪,即便我們仍能從中獲取些人生哲理,仍讓人覺得遠了些許。

  然不論如何,《培根隨筆》仍是哲學智慧的體現,將培根的思想帶入自己的體驗,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2

  時下有一句流行語:“知識改變命運。”它使我想起二十年前盛行的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說這句話的人就是英國十七世紀傑出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大學二年級時我接觸到《培根論人生》這本小冊子,立刻就被它吸引了。

  這些少則數百字,多則二三千字的隨筆,著實讓人愛不釋手。你隨意翻到一頁往下讀,皆能被它深刻的哲理和精美的.語言吸引住。許多重要的人生命題,舉凡真理、善、美、求知、革新、健康、習慣、幸運、厄運、時機、勇氣、讚揚、愛情、家庭、友誼、青年與老年、自私、猜疑、嫉妒等,培根皆有精闢的論述。它讓你思考自己所走過的路,提醒你要善於甄別真善美與假惡醜,開創豐富的人生。

  《培根論人生》共二十六篇,(讀後感)譯自培根的《論說隨筆文集》(該文集共有文章五十八篇),它重點談了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修養兩大主題。培根的這些文章有以下特點:

  首先是思想深邃,長於議論。作者談論問題往往單刀直入,一語中的。如《論善》一文開篇就是:“我認為善的定義就是有利於人類。”在該文章第二段緊接著說:“……在性格中具有這種天然傾向的人,就是‘仁者’。這是人類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偉大的一種。因為它是屬於神的品格。”由於作者對事物有透徹的理解,因而談論爽勁,切中肯綮。

  其次,作者在論述中非常善於旁徵博引。無論是歐洲古代的歷史典故,名人事蹟,還是宗教經典《聖經》,作者都能隨心所欲,信手拈來,既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有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十分耐讀。

  第三,作者善於推論說理。讀培根的文章,我們總是很習慣於順著作者的思路走,它讓你處處感到嚴密的思維,嚴謹的結構,精彩的議論,不容置辯的邏輯力量。

  第四,精妙的語言。在培根的論文中,語言無不充滿哲理,充滿形象的比喻,說理層層深入,精闢警策,句式整齊,音韻和諧,琅琅上口,易誦易記,有詩一般的藝術效果。

  第五,行文自然流暢。由於是隨筆小品,作者下筆時當行則行,當止而止,文風清新自然,如行雲流水,決無拖沓冗贅之感。

  培根論說隨筆的這些特點,充分體現了他淵博的學識和哲人的睿智,也離不開他獨特而豐富的經歷。

  培根是一個哲學家和科學家。他最重要的著作是《新工具論》。因為其成就被馬克思譽為“英國唯物主義程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培根以大手筆寫小品文,觀察深刻,駕輕就熟,常能發人所未發,感人所未感。思想的精深,加上文筆的優美,使他的論說隨筆風靡一時,名滿天下。有評論家認為他的論說隨筆堪稱一流,是議論文的典範。應該說這樣的評價並不誇張。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3

  不久前,經朋友推薦拜讀了著名學者何新先生翻譯的《培根人生論》,讀完之後頓覺收益非淺。《培根人生論》兼有散文、論文和隨筆的意義。它不僅文筆優美而且論述精闢。用其敏銳的洞察力把複雜的人生問題用散文的體裁寫出來,一下讓原本枯燥無味的人生理論變得栩栩如生起來,而且寫得是如此生動有趣,這確是讓我的精神為之一振。

  在《培根人生論》優美且充滿睿智的文字的感召下,我一口氣通讀了兩遍,仍覺意猶未盡,便十分想將其推薦給更多的朋友,正謂之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但又不免猶豫,因為《培根人生論》這本書中也有些篇章存在著爭議。如《論韜晦》、《論野心》等篇章中敘述的做人之道,實際上是典型的市儈哲學。《論帝王》、《論貴族》等篇幅中則旨在向君王介紹統治經驗和權術。但畢竟小瑕難掩大瑜,《培根人生論》以一種優美與莊嚴的韻律,以超人智慧的論述,給人以深刻的啟迪而廣為讀者所喜愛。因而,我認為《培根人生論》的確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在《培根人生論》之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如《論讀書》、《論美》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卻是《論時機》。他在篇中說到當危險逼近時,善於抓住時機迎頭邀擊它要比猶豫躲閃更有利。因為猶豫的結果恰恰是錯過了克服它的機會。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不可能用確定論來準確描述的,但機遇確是成功的首要因素,就人生而言,一生中大的機遇可能十幾年、幾十年一遇。大的機遇是歷史和社會造成的,因此要想有所作為,一定要善於省時度勢,看清發展的大趨勢,

  有良好的洞察力去感知哪裡有金礦。還有一種機遇是社會造成的,我國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就沒有很好的機遇可以利用。機遇往往是突然地或不知不覺地出現的,有時甚至永遠不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時才認識到過去的那件事是個機遇,慶幸抓住了它或者後悔失去了它。

  善於抓住機遇的人應該具有以下基本素質:

  第一,要隨時做好準備,不要機遇來的時候臨時抱佛腳。不僅要儘可能的獲取各種各樣的廣搏的知識,還要儘可能鍛煉出很強的創新能力。我們要取得成功,關鍵是要有創新能力,而不是光有讀書能力。如果時間已使事物腐敗,而人卻無智慧使之革新,那麼其結局將只有毀滅(《論革新》)。有些人非常刻苦,很愛學習,但是遇到新問題總是一籌莫展,這就是創新能力不足。

  第二,要從小事做起,認真地做好每一件事。道理很簡單,機遇總是突然地、不知不覺地出現,有時你甚至一輩子也不知道哪個是機遇。

  第三,一旦出現機遇的時候,全力以赴,兢兢業業地抓住它。我國第一個乒乓球世界冠軍容國團所說的人生能有幾回搏!就是很好的詮釋。 第四,要鍛煉出敏銳的洞察力,善於在複雜的情況下發現機遇。許多學生唸書時成績很好,但後來,有的人成就很多,有的人卻一事無成。關鍵在於面對新出現的複雜局面時,能否發現機遇。

  機遇難得,然而不可以創造機遇呢?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抓住機遇不是被動的,真正聰明的人會創造機遇。其次,創造機遇要找那種適合自己,到機遇多的崗位和地方去。,美國人很喜歡換工作崗位,一生中大概要換四次。中國人恰好相反,慣性大,幹一件事就想一輩子呆在這兒。換工作崗位有什麼好處呢?你不是一錘定終身,你可以多次換,找準最適合自己的、機會最大的地方和位置。 再次,要得到原本不屬於自己的機遇,或者讓那些屬於自己機遇不要失去,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有好多年輕人,為了短期利益和行為做假,考試作弊、說假話,就是不誠信,這樣做的最終結果是害了自己。中國某個地方曾經一度是商業非常發達的地區,而現有卻不然。原因很簡單,也是缺乏誠信。第四,要善於與人相處和交流。交流對一個人的成功很重要。英國作家蕭伯納說過,兩個人交流思想和兩個人交換蘋果完全不一樣,交換蘋果,每個人手上只有一個蘋果,而交流思想,每個人同時有兩個思想。如果大家都懂得這個道理,學會與人相處和交流,博採眾家之長,那麼你就具備了得到機遇的一個非常好的素質。 最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這對創造機遇非常重要。一旦工作出現問題,要很快調整自己,去做那些容易取得成功的事情。

  以上是我對《培根人生論》部分章節的一點膚淺認識,由於水平所限難免存在偏頗。深望各方予以改正。

  培根隨筆讀書筆記 篇14

  一、《培根隨筆》的名句

  知識就是力量。 日記

  奇蹟總是在不畏中閃現。

  安逸和滿足易成為腐敗與墮落的溫床。

  成功和美德是衡量人生事業的兩種尺度。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們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

  毫無理想而又優柔寡斷是一種可悲的心理。

  無論你怎樣地表示憤怒,都不要做出任何無法挽回的事來。

  才德有如寶石,最好用素淨的東西鑲嵌。———《培根論說文集》

  人們的舉止應當象他們的衣服,不可太緊或過於講究,應當寬舒一點,以便於工作和運動。———《培根論說文集》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信任就是關於進言的信任。———《培根論說文集》

  過於求速是作事上最大的危險之一。———《培根論說文集》

  幸運並非沒有許多的恐懼與煩惱;厄運也並非沒有許多的安慰與希望。———《培根論說文集》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於色澤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動作的美又高於相貌的美。———培根:《論美》

  美德好比寶石,它在樸素背景的襯托下反而更華麗。同樣,一個打扮並不華貴,卻端莊、嚴肅而有美德的人令人肅然起敬的。

  有些老人顯得很可愛,因為他們的作風優雅而美……而儘管有的年輕人具有美貌,卻由於缺乏優美的修養而不配得到讚美。

  好炫耀的人是明哲之士所輕視的,愚蠢之人所豔羨的,諂佞之徒所奉承的,同時他們也是自己所誇耀的言語的奴隸。———《培根論說文集》

  饒舌的人多虛妄。

  二、《培根隨筆》的佳段

  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傅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域性策劃,則非好學深思者莫屬。

  讀書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太盛則矯,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補天然之不足,經驗又補讀書之不足,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狡黠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惟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

  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書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言之,有隻須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書亦可請人代讀,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題材較次或價值不高者,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作文使人準確。

  因此不常作作文者須記憶特強,不常討論者須天生聰穎,不常讀書者須欺世有術,始能無知而顯有知。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利睪腎,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腸胃,騎術利頭腦,諸如此類。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讀數學,蓋演題須全神貫注,稍有分散即須重演;如不能辨異,可令讀經院哲學,蓋此輩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闡證另一物,可令讀律師之案卷。如此頭腦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藥可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