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1

  千年已過,往事成謎,我們不知道所謂"鄭伯克段於鄢"到底是什麼樣的,只能憑著文中簡短的描寫知道了這是個不受寵的兒子用心機與手段將弟弟逼向絕路的故事。

  武姜生下長子與少子,光憑名字就能看得出她對這兩個孩子的喜惡。比起弟弟充滿美好祝福的"段",莊公的名字顯得又難堪又恥辱。而武姜向武公請求立少子為世子時,就已經可以看得出武姜對於長子已經持有放棄的態度了。不過好在武公的頭腦是清醒的,依舊讓莊公成了繼承人。"世子"這個位置也許成了莊公淒冷童年裡唯一的安慰。

  童年積累的陰影在莊公的頭腦裡盤旋,但是對母親和兄弟仍然抱有一絲希望。他也許想過要成就一番偉業,讓母親驚喜讓弟弟崇拜,希望他們把他當成普通的家人看待,但是事與願違,上有武姜的步步緊逼,下有叔段的虎視眈眈。莊公這才意識到了,母親對他根本沒有喜愛,弟弟也不會把他當兄長和君主一樣尊敬。他一遍一遍地答應武姜的要求,給了叔段尊貴的地位。一個孝子和友兄的形象就這麼展現出來了,我想莊公曾經是真的要樹立這麼一個良好的`形象,但是母親和弟弟的得寸進尺讓長時間處於孤獨痛苦境地的他終於在長時間鍛煉出來的隱忍中爆發了。

  莊公用最陰險的手段將叔段逼向絕境,用最絕情的話把母親困於城穎,一個本來就畸形的家瞬間支離破碎。

  從始至終他都還是一個人,孤獨地守著冰冷的王座,孤獨地後悔。然而這一切的源頭都是母親的偏心。

  最是無情帝王家。

  從古至今,因為儲位之爭發生的手足相殘,甚至是逼宮弒父的事情數不勝數。他們都是天下的勝者,家庭的敗者。成就君主的是冷酷,殘忍。如果莊公在算計太叔段的過程中有一點心軟,他就可能死於非命。

  《鄭伯克段於鄢》的作者批評叔段,諷刺莊公,客觀地指出了兄弟相處的錯誤。莊公後悔時到底是不是真心的就不得知了。但是他在隧道終於與武姜見面時的感嘆有三分真七分假。三分真是他在漫長的數十年來真正地面對母親,剷除了弟弟這個障礙,此時他的心裡會想著如何與母親相處,彌補童年的空缺,做個好君王的同時做個好兒子。

  作為旁觀者和後人,我們能夠評論莊公陰險,奸詐和偽善。但是別忘了,莊公是個兒子和兄弟的同時,他也是個君王,倘若太叔段真的上位,歷史就不會再有"春秋小霸"這一人了。

鄭伯克段於鄢讀後感2

  比起金錢,讓人更痴迷的應該就是權力了。俗話說:"有權一定有錢,有錢不一定有權",從古至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人為了爭奪至高無上的權力進行了殘忍的鬥爭,許多人也為此付出了生命。從皇子爭奪皇位自相殘殺,到開國皇帝誅殺功臣,歷史一次次用血淋淋的事實證明了權力巨大的吸引力。"玄武門事變"應該是人們比較熟知的慘烈的皇位爭奪戰,李世民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這是發生在親兄弟之間真實的故事。而在春秋時期,早已有這樣的悲劇。

  鄭莊公因為在出生的時候腳先出來的,嚇到了自己的母親,所以母親非常討厭他,而更疼愛他的弟弟共叔段。她幾次向鄭武公請求立共叔段為世子,而鄭武公沒有同意。後來鄭莊公即位,她就不止一次為共叔段請求封地,導致共叔段的封地已經超過了祖制規定的大小。有大臣提醒鄭莊公,封地太多將會威脅到王位。鄭莊公早已看出共叔段有不軌之心,而且自己的母親也一直在幫助他,所以就有求必應,麻痺共叔段。

  共叔段得到封地還不滿足,還讓不屬於自己管轄的範圍也服從於自己。又有人提醒鄭莊公說:"你如果想把這塊地封給他,我就請求去做他的下屬;如果不想,就請除掉他,不要讓民心生變。"莊公不聽。

  共叔段就在莊公的默許縱容下漸漸發展,直到覺得有足夠的實力後開始攻擊鄭莊公。鄭莊公派兵討伐共叔段,共叔段封地計程車兵紛紛倒戈,公叔段被迫逃跑到鄢,後來鄭莊公伐鄢,又逃到共。

  母子三人,本該多麼和諧幸福!而母親呢,因為大兒子出生嚇到了自己就討厭他,並且嚴重偏心於小兒子,不斷縱容;哥哥呢,看透了弟弟的不軌,卻又不及時制止,而是任其生長然後一舉消滅,其用心何其歹毒!正是兄不兄,弟不弟,臣不臣,君不君。

  歷史的風雲變幻,千年前的這場家庭宮廷權利之爭的鮮血早已淹沒在歲月的煙塵中。但是,由於人性的惡劣而導致的人間悲劇並沒有就此罷休,從古到今依然還有這樣或那樣的類似的故事在發生。我們期望,故事僅僅是故事,歷史終究是歷史。在我們的生活裡的每個人都倡導並養成健康而理性的人性,讓人間不再有因人性的卑劣而造成的悲劇發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