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決定命運讀後感

性格決定命運讀後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性格決定命運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近來參加市橋街開展的“閱讀進機關”活動,讀了《性格決定命運》一書,有許多共鳴,原先性格對人們的影響會這麼大,性格決定了人的成功與否。

  書中介紹了三個成功的人。金融家摩根的成功,很值得深思。有位美國記者採訪摩根,問他決定他成功的條件是什麼,摩根毫不掩飾地說是“性格”。可見性格在成功中起決定作用。然後記者又問他,資本和資金哪個更重要。老摩根一語中的答道資本比資金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性格。從摩根的回答中能夠明白性格對成功是多麼重要,他的回答始終離不開性格。

  翻開摩根的奮鬥史,無論他成功地在歐洲發行美國公債,慧眼識中無名小卒的提議大搞鋼鐵托拉斯計劃,還是力排眾議,甚至冒著生命危險推行全國鐵路聯合,都源於他倔強和敢於創新的性格。如果排除這一條,恐怕有再多的資本他也無法開創投資銀行這一偉大的事業。另外,那裡還講到世界鉅富巴菲特和比爾·蓋茨演講。當學生們問道“你們怎樣變得比上帝還富有”這一興趣的問題時,巴菲特說:“這個問題十分簡單,原因不在智商。為什麼聰明人會做一些阻礙自我發揮全部工效的事情呢?原因在於習慣、性格和脾氣。”蓋茨對此表示贊同。

  我認為“性格決定命運”中的“性格”背後的含義是很深廣的,它不僅僅是內向或外向等氣質傾向,更多的是一個人的個性、情感、素質、修養及人格等的綜合體。

  實際上一個人的大部分性格在懂事前就已經構成了。一個人的性別、血統、出身、智商、天賦、身高及像貌等等基本上是由其父母決定的,出生後他的父母對他是否關愛,家庭環境是否和諧穩定,父母對他的啟蒙教育是否得法,童年的生活是否歡樂,是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教育環境、工作環境、受教育程度、他所交往的朋友是哪種型別,所交往的各種人是哪種圈子,是否有特殊的經歷,讀過哪些書,個人愛好,婚戀經歷和職業生涯是否順利等等。以上這些先天和後天的種種因素造就了一個人此刻的“性格”:除了個性、情感、素質、修養、人格等,還包括適思維方式、行為模式、學習本事、適應環境本事、心理承受力、自我調控本事、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和倫理道德觀、價值取向、人生目標、需求層次等等。簡單地說就是一個人的父母和他後天的經歷以及他所處的外部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性格”,這種“性格”也就基本註定了一個人的'未來命運。他有可能會在某一時間某一領域獲得成功,但這並不代表他的整個命運會有根本的改變。

  做學生的時候,我一向天真地認為一個人的命運至少有一半掌握在自我手中,工作後越來越發覺,作為一個小小的個人,改變個人生活可能是容易的,卻無法改變所處的生存環境。哪怕是一個心目中夢想的環境,過了不久也會發現一個同樣的問題:這個環境總有它不完美、不合理,甚至是醜惡、黑暗的一面。人是生活在限制中的,除了慾望之外,一個人的學識、本事、智慧甚至是想象力等都是有限的,所以命運基本被限定了。

  我想多數的有夢想有抱負的青年在剛走入社會時,必須是躊躇滿志、意氣風發,想闖出自我的一片天地,實現心中完美的夢想。幾年之後結果怎樣呢?一帆風順、平步青雲的畢竟是少數,暫時沒成功的可能會陷入困惑、茫然、彷徨、無奈,甚至一蹶不振、自暴自棄、玩世不恭,遊戲人生,甚至墮落下去。作為一個普通人是無法改變自我的環境的,只能被動地理解和適應。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自有它的道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理解宿命論。從另外一個角度研究,假定“性格決定命運”是成立的,那麼改變性格就能改變命運。性格能改變嗎?我想答案應當是肯定的。只是實在太難,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各種不一樣環境的磨礪。

  雖然我的性格基本上屬於那種不太張揚,習慣安安靜靜做事,有時候還能沉得住氣的,同事朋友都稱我為慢性子,但實際我是屬於那種心裡暗自急型。同一般的年輕人一樣,自我總想著尋找做事的捷徑,想投機取巧,這種浮躁的心緒能慢慢消磨你的意志,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偶爾逼自我靜下心來,耐心一下,事情反而順然解決了。“雄心的一半是耐心”。還有一點年輕人的通病就是喜歡對自我不瞭解的事物妄加評論,好高騖遠,覺得自我懂得好多,愛炫耀,雖然我嘴上講得不多,其實心裡也有這種想法,其實不瞭解的事枉加評論,反而會暴露自我的缺點,讓人家看清你,應當學會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說適當的話,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些想法和做法的改變,也許正是我性格轉變的過程。

  我想一個人最主要的是要了解自我,僅有這樣才能選擇做該做的事,不斷地超越自我,人是應當懷有活力與夢想、抱負和信念的,應當時刻對自我有個清醒的認識和準確地把握。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候自我就十分進取,突然會有一股勁,想要超越自我和周圍的人,急於想做出一些成績來,可是往往事與願違,當一大堆日常的工作撲面而來的時候,自我就手足無措了,為了應付這些瑣碎的事,把自我搞得筋疲力盡,開始的夢想和信念就不知不覺被拋到十萬八千里以外了。久而久之,剩下的就是知足長樂、隨遇而安、樂天知命了。我想,最完美的是把兩者結合起來,找到一個適當的平衡點。把實現願望當作歡樂,把未能實現當作動力,不斷提醒自我,激勵自我,要克服懶惰思想,磨練出最合理的性格,創造出屬於自我的命運。這樣努力了,我想,即使命運不是最好的,自我也能夠對得起自我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