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18中學招生地段範圍

廣州市第18中學招生地段範圍

  廣州市第十八中學地處廣州天河東圃美林湖畔,即學校的美林湖畔校區。學校建於1874年,當時名為禺東書院,1950年更名番禺三中,1953年8月1日改為現名。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廣州市第18中學招生地段範圍,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廣州市第18中學招生地段範圍:

  1、對口小學:前進小學、車陂小學、東圃小學、羊城花園小學、盈彩美居小學。

  2、對口地段:車陂路(北起鴻昇大廈南至珠江)以東,天河區界(蓮溪村)以西,天河區界(珠江)以北,中山大道中(西起38號鴻昇大廈向東至天河區界)以南。

  學校簡介

  1、該校前身為建於1874年的禺東書院,1947年改為番禺三中,1953年改為現名,是一所有優良傳承,影響較大,校友遍佈海內外的百年老校。學校由兩個校區組成,全校總佔地面積47171m2。目前有28個教學班,學生1163人,教職工79人,共有中、高階教師49人。學校共有教學樓3幢、綜合實驗樓1幢、綜合辦公樓2幢、二層體育樓2幢,有兩個200m環形跑道及田徑運動場,標準籃球場5個、羽毛球場7個、排球場兩個。專用室全部配備了現代化教學平臺。

  2、初中會考成績顯著,高考成績屢創佳績:2001至2005年連續五年獲得天河區初、高中畢業班工作一等獎、”、“天河區德育先進學校”。2006年2月順利透過市一級學校評估,跨入優質學校行列二等獎;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成為樣板工程。先後被評為“廣州市體育達標先進學校”、“天河區文明單位”、“天河區德育先進學校”。2006年2月順利透過市一級學校評估,跨入優質學校行列。

  辦學理念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繼承優良的辦學傳統,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結合學校的辦學實際,確定了"以人為本,共同發展"的辦學理念,明確了"教學高質量,人才高素質,學生有特長,辦學有特色"的辦學思想和"品德高尚、開拓創新、勇於實踐、探索真知、心理健康、體魄強健"的育人目標;即擁有最好的`領導班子、最好的師資隊伍、最好的辦學硬體、最好的學校管理、最好的辦學業績和最好的學校形象。既使廣大學生陽光、向上、文明、禮貌,不斷增強信心,不斷提高成績,又為廣大教師提供發展平臺,不斷提高個人修養和業務水平,在同業中成就顯著;促進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辦學層次不斷提升,辦人民真正滿意的教育。

  辦學特色

  學校的辦學特色是:"經典書畫,積極人生"。學校秉承悠久的辦學傳統,發掘深厚的辦學底蘊,重視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長期堅持經典吟誦,堅持書法、繪畫等藝術教育,堅持用一切優秀經典薰陶一代代學子,使他們不斷地修身養性、格物致知,培養高尚的情操、合作的品質、堅定的意志、主動求知的興趣等健康人格,始終積極向上,提高文化修養,發展全面素質,讓奔騰不息的龍溪精神不斷髮揚光大。

  德育特色:學校積極開展"做有道德的人"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動,切實抓好德育常規,實行以年級為主體的德育活動教育模式。

  體育、藝術特色:學校是廣州市舉重傳統專案體育特色學校,每年參加廣州市中學生舉重比賽都獲得優異成績。男子籃球、羽毛球、中國象棋、田徑等體育專案、藝術類的動漫設計、學生合唱團、學生舞蹈隊等成績突出。

  綜合實踐課程特色:學校充分發掘和利用車陂地區的人文特點,開發了"車陂端午文化"的特色綜合實踐課程。學校是天河區綜合實踐課程研究基地,多名教師分別是廣州市和天河區教研中心組成員。

  教學特色:學校從常規的課堂教學入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積極探索"一頁紙"高效教學模式和"問題教學"模式等。

  辦學成果

  學校的辦學成績也贏得了周邊單位、廣大社群居民的好評。"昔日老字號,今日換新顏",這即是對學校顯著成績和歷史性跨越的肯定,又是我們邁出下一步的強勁動力。廣州市第十八中學將以更加務實的進取的行動,以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向著品牌學校的目標邁進。

  2012年廣州市體育中考中再創佳績.全級330餘人中.獲得60分滿分有182人.

  相信在2012年6月文化科考試中會獲得更好的佳績。

  辦學目標

  學校明確了辦學目標是:再次成為廣州市東部地區優質名校。為此,學校實施近期、中期和遠期規劃:三年內凝聚共識、提升層次、規範管理、創立特色,形成新的教育教學模式,中考成績處於廣州市中等水平;五年內鞏固成果、乘勢而上、搶佔高地、全面提升,總體辦學水平處於天河區中間位置;十年或十五年,即學校建校一百五十週年或一百五十五週年的時候,十八中將建設成為天河東部的優質名校,學校各個方面都處於領先水平,並繼續謀劃新的發展定位和發展規模。

  辦學歷史

  廣州市第十八中學是南粵地區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校之一。學校始創於清朝同治十三年(龍歷甲戌年)即1874年,當時由舉人周德芬、黃佩朝集資在東圃墟內建立禺東書院。

  1947年2月在東圃墟禺東書院的基礎上創辦私立禺東初級中學,學生不過百人。1949年月2月,番禺縣禺東區文教股委派林鳳翔、林丹兩位同志接管私立禺東初級中學。1950年9月,禺東初級中學改名為番禺縣立第三初級中學。同年年底,學校搬遷到車陂村郝氏祠堂內辦學,開設有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地理、歷史、動物、植物、體育等課程,並改名為番禺第三中學。1953年,番禺第三中學更名為廣州市第十八中學。學校於1954年秋遷入東圃車陂永泰大街2號上課,面向廣州市招生。經歷風雨飄搖半個世紀後,於2005年9月,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桃園中路276號的美林校區開辦,十八中迎來了的再次騰飛的新機遇。

  1953年8月番禺第三中學更名為廣州市第十八中學,於次年秋,於東圃車陂永泰大街2號,面向廣州市招生。當時,學校裝置簡陋,師生洗澡、洗衣服用水都只能用井水或車陂湧水。每天晚上10時以後,教師備課、批改作業等都只能用煤油燈照明。1956年底,十八中新建一棟有8間教室的二層教學樓。1957年下半年,學校又在操場西面建了面積為374.4平方米的平房宿舍。1958年9月,十八中開始招收第一屆高一學生,學校成為公立完全中學,又於1960年,開辦僑生班,成為廣州市第一所招收華僑學生的中學。至此,十八中學經常保持18-20個教學班的規模,教職員工約有七、八十人。1959年底起,十八中面向全市招生,寄宿生達60%以上,高中畢業生參加全國高考,多人次被清華大學、北京醫科大學、中南工業大學、中山大學、南京航空學院等各類重點大學錄取。1075-1976年,受國家體委委託,十八中承辦了兩屆滑翔班,每屆兩個班,學生畢業後就讀航空學院,經過訓練成為飛行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