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廣西民族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補錄是一些院校在第一次招生的時候因為填該學校的人少,沒有招滿,然後進行的第二次錄取。接下來由小編為大家整理出廣西民族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希望大家喜歡!

  廣西民族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1、廣西民族大學是一本。

  2、廣西民族大學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坐落於中國“綠城”南寧市,是首批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2011協同創新中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百校工程”、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3、廣西民族大學是“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基地”(小語種人才基地),國家“863計劃”、“973計劃”承擔高校、“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東盟國家漢語人才培訓中心”、“海外漢語教師來華培訓專案”、“孔子學院獎學金學生接收院校”,入選《環球人文地理》中國九所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大學之一,是“十二五”時期廣西重點建設高校。

  4、學校創辦於1952年,原為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廣西分院,1953年更名為廣西省民族學院,1958年改名為廣西民族學院,2006年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

  擴充套件資料

  廣西民族大學學術研究:

  研究機構: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擁有教育部區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1個,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2個,廣西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含培育建設單位)6個,廣西科學實驗(研究)中心1個,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基地、中心)11個,廣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創新平臺8個,自治區“八桂學者”科技創新平臺2個,廣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創新團隊3個。

  教育部區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東盟研究中心。廣西民族大學(GUANGXI MINZU UNIVERSITY[45]),簡稱“民大”,坐落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省部共建”高校,是首批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百校工程”、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國家外語非通用語種本科人才基地”(小語種人才基地),國家“863計劃”、“973計劃”承擔高校、“中國—東盟法律培訓基地”、“東盟國家漢語人才培訓中心”、“海外漢語教師來華培訓專案”、“孔子學院獎學金學生接收院校”,入選《環球人文地理》中國九所最富有詩情畫意的大學之一,是“十二五”時期廣西重點建設高校。[1-2]

  學校創辦於1952年,原為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廣西分院,1953年更名為廣西省民族學院,1958年改名為廣西民族學院,2006年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

  截至2021年12月,學校有相思湖校區、思源湖校區和武鳴校區三個校區,佔地面積約3600畝,校園建築面積887298平方米,教學科研裝置總值4.23億元,圖書館藏書187.89萬冊,電子圖書723.76萬冊;設有24個教學學院,開辦84個本科專業,擁有1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點,17個類別的專業碩士學位點,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個博士後流動站科研基地;有教職工總數2395人,其中專任教師1530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9857人,少數民族學生佔在校生總數的'50%以上。

  創辦時間

  1952年3月

  主管部門

  廣西壯族自治區

  知名校友

  蔣耀平、黃道偉、藍天立、羅黎明、文明

  學校官網

  http://www.gxmzu.edu.cn

  基本資訊

  中文名

  廣西民族大學

  外文名

  GUANGXI MINZU UNIVERSITY

  簡稱

  廣西民大(GXMZU)[45]

  創辦時間

  1952年3月

  辦學性質

  公辦大學

  學校特色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2年)

  省部共建大學

  省屬重點大學

  廣西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

  主管部門

  廣西壯族自治區

  現任領導

  卞成林(黨委書記)、謝尚果(校長)

  專職院士數

  歐洲科學院院士1人

  本科專業

  84個

  碩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7個

  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3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17個

  博士點

  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5個

  博士後

  科研流動站3個

  院系設定

  24個教學學院

  校訓

  厚德博學、和而不同

  校歌

  《理想放飛相思湖》

  校慶日

  5月18日

  地址

  相思湖校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大學東路188號

  思源湖校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西鄉塘區大學西路158號

  武鳴校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發展大道與新慶南路交匯處

  院校程式碼

  10608

  主要獎項

  全國文明單位

  全國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普通高校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

  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

  知名校友

  蔣耀平、黃道偉、藍天立、羅黎明、文明

  辦學歷史

  廣西民族學院

  1950年11月24日,學院創立。中共廣西省委會和廣西省人民政府根據政務院第60次政務會議批准的《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和《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精神,報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籌建中央民族學院廣西分院。由省財政撥款40億(舊人民幣)為辦校經費。由廣西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和中央民族學院雙重領導。

  1952年3月19 日,在省人民政府會議廳隆重舉行中央民族學院廣西分院正式成立暨第一期幹部訓練班開學典。

  1953年2月24日,中南軍政委員會民族事務委員會發文,將中央民族學院廣西分院改名為“廣西省民族學院”。

  1953年4月遷址西鄉塘。校址遷至南寧市西鄉塘。在現校址建成樓房4棟及飯堂、浴室等附屬建築4588平方米。1958年6月7日,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廣西省民族學院”更名為“廣西民族學院”。

  1956年9月22日,中共廣西省直機關黨委批准:成立中共廣西省民族學院委員會。同年11月9日,中共廣西省委批示:同意中共廣西省民族學院委員會直接由中共廣西省機關黨委領導。

  1960年6月,創辦大學系科。南寧師範學院(其前身為廣西教師進修學院)與廣西民族學院合併。同年8月,學院成立漢語言文學系、歷史系和政治專科。漢語言文學、歷史兩個專業為本科,學制四年;政治專業為專科,學制二年。至此,我院成為一所擁有政治、漢語言文學、歷史三個系,以及數學、物理、化學、外語四個專修科,幹訓、預科兩個部的多科性的民族高等學校。

  1981年12月,學位制度的建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廣西民族學院為首批授予學士學位的高等學校。

  2005年10月19日 西校區建設起步。學校與相思湖新區管理委員會在南寧市政府會議中心正式簽訂西校區建設用地協議。

  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2006.5廣西民族學院更名為廣西民族大學暨建校54週年慶典,2006年5月18日 舉行廣西民族學院更名廣西民族大學揭牌儀式。

  2013年,廣西民族大學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外國語言文學、民族學、中國語言文學3個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