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附屬高中怎麼樣通用

麗水附屬高中怎麼樣通用

  高階中學是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結束後更高等的教育機構,大多學子都是在學小進行封閉教育的,上承初中,下啟大學,一般為三年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怎麼樣相關內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硬體設施

  學校硬體設施完善。新學生公寓能入住1100多名學生,設施一流,

  每間寢室安裝空調、電話、擁有獨立衛生間;食堂可同時容納2000多名,被評為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A級單位,食堂內安裝閉路電視,學生可以一邊就餐,一邊欣賞精彩的電視節目;新教學樓,2007年4月投入使用,投資900多萬元、設計規模為46個班級;學校購置電腦、多媒體等教學裝置總投入1200萬元,在全市率先開展多媒體教學。

  師資力量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有特級教師1人、省名師名校長3人、教育碩士8人、外籍教師2人、市學科帶頭人(名師)23人,獲得省市級教壇新秀、教學能手等榮譽稱號的教師40多人,是目前麗水市高中學校名優教師人數最多、比例最高的學校,有五個教研組進入首批“麗水市教研組30強”之列。並被市政府列為“振興農村教育計劃”的兩所重點中學之一,與浙江師範大學建立師資培訓結對合作關係,全面提升教師素質,讓優質教育更好地為民服務。

  辦學成果

  該校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深受社會、家長的稱道,就如一顆璀璨的新星為麗水教育的萬里晴空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建校第三年就破格被評為省重點中學,是全省最年輕的重點中學;第二屆高中畢業生的高考升學率就躋身於全市重點中學的前列;學生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各類競賽中,捷報頻傳。學校獲得眾多榮譽,被評為“全國百佳創新學校”、“全國和諧校園之星”等。

  社會聲譽

  學校年紀雖輕,卻引起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麗水電視臺以“素質教育的新探索”為題對我校進行了跟蹤分析報道;《中國教育報》專門從“為學生髮展奠基,對民族未來負責”的高度對我校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成果進行了概括;《中國青年報》以“打造品牌謀發展、鑄就名校譜華章”一文解讀我校和諧校園構建,而且該文被人民日報社編入大型紀念文獻《走向輝煌》一書中;校長周國樑還被評選為“2006浙江教育十大年度影響力人物”、“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優秀校長”;2007年,6月25日,《人民日報》以“民族教育的一道亮麗風景”為題,大篇幅報道了我校的辦學特色。

  高中的作文

  “滴答、滴答……”纏綿的細雨從天空的臉頰劃過,像是折翼的蝶,飛入土中,尋不見。

  有的悲傷是看不見的。

  陰暗潮溼的角落裡,“噝噝”作響的是小草成長的聲音。不,也許它不只是一顆平凡到渺小的.草,在時光的腳步聲後,說不定它會開出一朵花來,成為角落裡的溫暖。

  我蹲在地上,伸出手,細細撫摸著它小小的葉片,稀稀疏疏、參差不齊的綠色。“咚、咚、咚……”我知道這是它脈搏的跳動,是它生命的舞動!它是在向陽光祈禱,向生活吶喊呵!

  風拂過,綠色搖動,沒有花香。

  “不要擔心,以後一定會有的,會有花香的。”我低聲喃喃道。對它,亦是對我自己。我注視著它,像是在看自己,另一個自己。

  日子一天天過著,像一塊塊光怪陸離的拼圖碎片。我正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披荊斬棘,試圖將這一塊塊未知的拼圖在鮮為人知的角落裡收藏拼好,繪成一幅藍圖,實現一個夢想。而我將親手創造獨屬於我的人生,以此來求得一個答案,一份夢想。

  有的夢想要由自己努力。

  那抹微小的綠色仍在看不見陽光的角落裡,潛滋暗長著。我也仍去看它,和另一個自己。

  突然有一天,它開花了,是一朵藍色的小花,尋常卻細緻,這是它用生命澆灌的呵!原來,它是一株婆婆納。據說婆婆納只要在有陽光的地方,便能開出喜人的花。而它不曾得到陽光的眷顧。

  我不知道,在這一年四季都沒有陽光來訪的角落,它是守著一份怎樣的信念來用生命去開出一朵花的。我的心像被一根小刺戳了一下,微微的疼,為它;但我也很開心,亦為它。儘管它的花很小,但足夠可愛,蘊含著一份不為人知的辛酸與驕傲。

  它是為了角落,這個陰暗潮溼卻養育了它的角落而開花?還是為了自己,那個時刻想要開花的另一個倔強的自己而開花?這都不重要了,一絲微弱卻浸著甜蜜的花香,便已足矣。

  也許過不了幾天,花兒便會悄無聲息的落去。但它無悔,它已開過。

  月光下,它頂著一個滾圓的露珠,不知是月遺留下的晶瑩的珍珠,還是它歡喜的淚水?

  有的滋味唯有己知。

  我默默地凝視著這株婆婆納,似乎聽到了花開的聲音,微小卻不容忽視。

  我在這靜謐的時光裡,慢慢的同這婆婆納一起,從一個卑微的自己走向另一個自信的自己。

  小小的角落裡,溢滿花香。也許,陽光從夢裡悄悄溜過這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