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通用15篇)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通用15篇)

  為了確保活動安全順利進行,通常會被要求事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其實就是針對活動相關的因素所制定計劃類文書。那麼什麼樣的活動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1

  設計理念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和中秋節、春節並列為最重要的三個節慶。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在這初夏蟲疫滋生之際,以端午節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另外再加上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更增添了端午節的重要性。將端午節融入學校課程,使小朋友瞭解端午節的由來與相關習俗,並提醒小朋友預防各種傳染病的方法,將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學習活動。

  活動一 (品嚐)

  活動準備:

  粽子 (每班選家長代表參與包粽子)

  活動過程:

  1、全園開展端午節相關知識教育。

  2、幼兒代表發放粽子。(本班幼兒發放本班)

  3、各自帶回家品嚐。

  活動二 (在家制作)

  活動準備:

  糯米、粽葉、粽繩、塑膠袋(粽子原材料放置塑膠袋中,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全園開展端午節相關知識教育。

  2、發放粽子製作材料包。

  3、請幼兒回家與家長共同完成。

  活動三 (來園製作)

  活動準備:

  製作材料:糯米、粽葉、粽繩

  活動過程:

  1、全園集體念兒歌——《端午習俗》

  2、全園集體玩音樂遊戲——《端午節》

  3、手工製作——包粽子

  4、各自帶回家煮熟食用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體驗民俗文化,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2、喜歡勞動,樂於參加家務。

  3、初步瞭解包粽子的方法。

  二、活動準備:

  影片(端午節 如何包粽子) 粽葉 細線 已經弄好的粽子餡 安全剪刀 盆子

  三、活動過程:

  1、匯入部分老師:小朋友們好!端午節快到了,老師家裡要來客人,小朋友們說說老師應該做什麼招待客人呢?

  小朋友:粽子。

  老師:小朋友們真聰明,給老師解決了一個大難題,可是老師還有一個大難題,小朋友們願不願意幫助老師啊?

  小朋友:願意。

  老師:老師家要來好多客人,可是老是一個人包粽子,忙不過來,小朋友們可以和老師一起包粽子嗎?

  小朋友:可以。

  老師:小朋友們真好。可是你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嗎?(小朋友有的回答知道,有的回答不知道。)小朋友知不知道都沒有關係,下面來和老師一起一起看一個動畫片,大家就都知道了。

  2、觀看影片,瞭解端午節由來以及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老師:看了動畫片,小朋友們知道為什麼端午節會吃粽子了吧?小朋友們回家後可以講給爸爸媽媽聽聽看。下面我們再看一個影片,看看粽子怎麼包,完了小朋友們可要幫助老師喔。(放影片)老師:小朋友們,看看那你們前面都有那些材料,現在我們就要用這些材料包出又香又甜的粽子。大家一起來。老師先給大家示範一下。

  (提醒幼兒注意安全使用剪刀。透過影片學習及老師的示範,部分幼兒能自己摸索著包出一個大概,對於還不會或者無從下手的幼兒採用同伴幫助及老師指導,確保每個幼兒都參與到活動中)老師:哇,**包的粽子真好看,大家快向他學習,看看他是怎麼包的,怎麼才能包的又好又快。

  3、結束部分老師總結:哇,小朋友們真是能幹,包的粽子讓老師忍不住要流口水啦。這下老師不用擔心沒法招呼客人了。謝謝小朋友們。希望大家能度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粽子香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

  四、活動延伸:

  告訴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吃,並給爸爸媽媽講述端午節的由來,度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節。

  五、活動反思:

  在設計活動的的時候想到剛剛過去的端午節,覺得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由於自己本身也沒有包過粽子,不知道包粽子是難是易。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3

  為慶祝端午節、紀念屈原和保留民俗傳統節日,園工會聯合團隊、保教組織全園教職工、小朋友和部分家長舉辦端午節包粽子等系列活動,方案如下:

  一、人員安排:

  總指揮:

  副總指揮:

  具體負責:

  主持:

  統計:

  場地:

  宣傳:

  後勤:

  醫務:

  安全保衛:

  隊長:各段段長

  拉拉隊:全園小朋友

  二、活動專案:

  活動一:端午節的故事

  時間:包粽子比賽前(具體時間由各班老師自行安排)。

  地點:各班活動室

  內容:

  1、講述端午節來歷的故事,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

  2、製作五絲。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配成五絲,戴在小朋友的手腕上。傳說要一直戴到下大雨,再解下來扔在水流裡,順水漂走。習俗認為戴“五絲”,能去災、辟邪、保護兒童。

  活動二:包粽子比賽

  地點:塑膠操場

  時間:6月5日(週四)上午9:30-10:30

  準備:

  1、橫幅:“粽子飄香迎端午暨教職工包粽子比賽”

  2、浸泡過的糯米、粽葉若干;棉線若干;勺子各隊4把;硬幣和蜜棗若干;毛巾架4個;桌子4張。

  3、圍兜和一次性手套參賽人各一份。

  4、劃定比賽區。

  5、各班教師帶領幼兒集中在塑膠操場。

  參加人數:以段為單位組隊(隊員名單附後),每隊選出教師4人家長4人共8人,合計:32名選手(名單附後)。

  比賽程式:

  1、4隊在比賽區裡做好賽前準備。

  2、主持人發出開始口令,20分鐘後停止比賽。

  3、記錄每組完成的數量(質量差的減去),多的隊獲勝。

  4、公佈結果。(一等獎1隊,二等獎1隊,三等獎2隊)。

  5、比賽結束各班按次序回活動室。

  6、粽子送到廚房。

  活動三:送粽子。

  時間:6月5日下午4:20。

  地點:園門口塑膠操場。

  準備:煮熟的粽子;桌子;各段幼兒若干名;溫馨提醒牌上寫:“當心!你的粽子裡可能有硬幣!”

  程式:

  1、隊長帶領幼兒來到送粽子場地。

  2、送給離園的小朋友每人一個粽子,送完為止。(送粽子時說:祝你好運能吃到硬幣!)

  3、整理,活動結束。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透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和集體共同過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3、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4、參與節日遊戲。

  二、活動準備

  1、讓幼兒收集有關端午節的各種資料。

  2、有關製作的各種材料:

  粽子——粽葉、糯米、線等。

  香包——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

  彩蛋——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

  五彩繩——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3、有關的圖片、艾草和菖蒲。

  三、活動過程

  (一)講看看:

  要求:交流幼兒收集的有關端午節的內容。

  (二)導語:

  1、(在門上懸掛艾草何菖蒲)知不知道今天我們班的門上掛的是什麼呀?(菖蒲)那為什麼要掛菖蒲呢?(因為端午節要到了,掛菖蒲是端午節的習俗)

  2、那你們知不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

  (1)懸鐘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每家人將鍾馗像懸掛在門上,可以鎮宅驅邪,保佑一家平安。

  (2)掛艾葉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種叫芳香油的東西,可以用來殺蟲防病蟲害,它的香氣可以起到淨化環境、驅蟲祛瘟的作用。

  (3)賽龍舟:屈原投湖自殺的時候呢,有許多人划船去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可是卻沒有能夠把屈原就上來,後來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龍舟來紀念這件事。

  (4)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後,人們怕河裡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就將糯米包在粽葉中,投到河裡餵魚。

  (5)飲雄黃酒:雄黃是一種礦物質,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把它放在米酒中製成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酒,就用手指沾雄黃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

  (6)佩香包:端午節的時候小朋友們都要戴上香包,香包裡面放了很多想香料,聞起來香香的,香包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和顏色,可以掛在脖子上,也可以帶在手腕上,好看極了!

  (7)五彩繩:在端午節人們編各種彩色的帶子掛在手上,很好看又有吉祥的意思。

  (8)豎雞蛋、畫彩蛋:人們說:“在端午節的時候,能將雞蛋豎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5

  活動目標

  1.透過分享、交流,初步瞭解體驗端午節的相關習俗,體驗集體共度端午節的樂趣。

  2.嘗試動手製作端午節的相關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繩、彩蛋。

  活動準備

  1.準備製作端午節習俗物品的各種材料:

  粽葉、糯米、線等;各種形狀的布片、訂書器、棉花、香水、乾花;煮熟的雞蛋、顏料、水彩筆、蠟筆、油畫棒;各色緞帶、絨線、縐紙。

  2.端午節相關圖片,艾草和菖蒲。

  3.邀請幼兒家人一起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主持人致開場辭

  淡淡棕葉香,濃濃世間情,根根絲線連,切切情意牽,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五月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在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佩香囊等。

  隨著端午節腳步的臨近,為了增進小朋友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瞭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習俗,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今天我們xxx幼兒園的小寶寶們邀請了自己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度這個美好的傳統佳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用掌聲歡迎我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吧!

  2.手工活動

  (1)家長們表演包各種花式粽子的技藝。

  (2)制香囊、畫彩蛋、編制五彩繩,孩子和家長共同完成,結束後展示作品並相互贈送。

  3.親子游戲

  《袋鼠》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

  形式:單面接力

  準備:各班粽子2個,終點處擺椅子4把。

  玩法:幼兒面對家長,雙手抱住家長的脖子,雙腳勾住家長的腰。家長雙手各握一個粽子,教師發令後,家長抱幼兒向前跑,雙手不能碰幼兒,繞過椅子,返回,將粽子交給第二對家庭,繼續遊戲,最先完成的一組即為獲勝。

  《賽龍舟》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4對

  形式:單面接力

  準備:各班紙箱龍船四個,塑膠椅子若干。

  玩法:幼兒在媽媽或爸爸的帶領下套著紙箱做的龍舟,繞障礙前行接力。

  《快樂運粽子》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

  形式:對面接力

  準備:各班小桶一個,粽子若干。

  玩法:幼兒提著小桶,走過獨木橋,走到另一端取筐裡的粽子再走回來,將粽子放回到隊伍前的籃子裡,把小桶傳給下一位幼兒,繼續遊戲。在規定時間內看哪隊運的粽子多為優勝。

  “嘟嘟嘟”跑得快

  人數:1名幼兒+1名家長,共8對

  形式:對面接力

  準備:各班一個呼啦圈,兩個粽子。

  玩法:以班級為單位,8個家庭組合為一組進行接力,遊戲中,孩子做車頭,一手拿一個粽子做方向盤,家長蹲下做車尾,呼啦圈為兩頭連線,一頭套在孩子的腹部,一頭家長用雙手握住,小車以最快速度前進至對面家庭組合,將呼啦圈和粽子接力給下一組家庭,最後一組家庭跑完,遊戲結束,快的那一班級獲勝。

  活動結束

  親子活動結束,各班組織幼兒與家長到班級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時,老師可編輯園所動態,記錄活動過程,分享給全體家長和幼兒。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6

  一、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同學們在家透過看書,上網查閱等途徑瞭解端午節的由來。)

  具體內容如下:

  (1)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節日?(端午節)

  (2)那麼,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

  (3)學生講述端午節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影片

  二、與媽媽一起包粽子

  (主持人):同學們,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說了,是十分美味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包粽子的。今天我們就自己動手和媽媽一起來包粽子,看誰的手兒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綠豆、肉粹、粽葉、粽繩。

  方法:

  1。將粽葉折成漏斗形

  2。在漏斗形的粽葉裡放入適量的糯米、去皮綠豆以及肉粹。

  3。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粽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將粽葉包好後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5。蒸煮。

  學生和家長動手包。

  三、詩歌朗誦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端午節也是什麼節?不知道吧,告訴大家端午節也是詩人節,詩人寫了很多讚頌端午的詩歌,下面請看詩朗誦表演。

  第一:__同學朗誦。

  第二:小組朗誦。

  第三:女生齊誦。

  第四:男女朗誦。

  第五:家長和學生齊誦

  (詩歌內容附後)

  四、觀看賽龍舟錄影。

  (主持人):同學們,你們到過汨羅江嗎?看過“龍舟競賽”嗎﹖端午節賽龍舟不單是傳統慶祝活動,也是一項國際體壇盛事!端午節起源於詩人屈原因不滿朝廷腐敗而投汨羅江自盡,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鑼鼓聲把江中魚蝦嚇走,而同時又把粽子拋進江中喂飼魚蝦,以免它們啄食屈原的軀體。

  賽龍舟可以說是端午節的高潮。龍舟長10米多,以龍頭和龍尾作裝飾,船身還特意雕上麟狀花紋,唯妙唯肖;每隻龍舟可容納20至22人,二人並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領下,以及圍觀人群的吶喊聲中划向終點。現在,我讓我們一起加入這一行列。

  (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影片。)

  (主持人):看了剛才的錄影,我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吧!

  同學們踴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五、吃粽子

  請評委根據粽子的樣式,口感評價。並且評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會吃粽子大王。

  附活動資料:

  1、故事概況。

  (1)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2)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蹟,鄉人群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7

  一、背景材料: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著獨特的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都適合中班的幼兒來開展,既能鍛鍊和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和興趣。同時,端午節又有著一個有名的來歷,讓幼兒瞭解“屈原”的故事,能激發他們初步的民族自豪感。為此,我結合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開展相關的主題教學活動。

  二、主題目標:

  1、知道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樂於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樂於參與一些節日準備和慶祝活動。

  2、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感興趣,產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三、環境創設:

  1、 科學區:投放艾草和菖蒲。陳列不同造型的香袋。

  2、 美工區:放置製作長命縷和紙粽子的材料。

  3、 閱讀區:張貼有關端午節的字條,讓幼兒認讀。

  4、 表演區:提供扎頭的布條和紙棒,供幼兒表演賽龍舟。

  四、家長工作:

  1、 和孩子一起收集有關端午節風俗的圖片、資料,向孩子講述端午節的風俗。

  2、 帶孩子購買艾草和菖蒲、粽子、香袋、鹹鴨蛋等過節物品。

  3、 和孩子一起觀看有關節日慶祝活動的報道。

  4、 參加班級的包粽子活動。

  五、活動安排:

  活動一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目標:

  1、 知道端午節的日期,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 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產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生崇敬之情。

  幼兒表現:

  當我在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時,他們都聽得非常的認真,睜著大眼睛滿臉一副敬佩的樣子。當聽到屈原投江的情景時,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啊”的驚歎聲和遺憾聲。有的孩子還爭著要把自己從家長處聽到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說出來。

  活動二 艾草和菖蒲

  目標:

  觀察艾草和菖蒲的外形,瞭解它們在端午節期間的特殊用途。

  幼兒表現:

  班上有四個幼兒特地讓家長去市場購買艾草和菖蒲,我把它掛在教室內外。孩子們感到很新鮮,他們以前看到過,但是卻叫不出名,更不知道它的實際含義是什麼,所以都紛紛問我。我向他們解釋和介紹了艾草和菖蒲的名稱和端午節用來辟邪的用意。對於辟邪孩子們都不太懂,但他們知道這肯定是一種挺厲害的東西,就象一把劍一樣。關於名稱,有一個幼兒問我:哪一樣是艾草?哪一樣是菖蒲?我當時一下子矇住了,的確課前我沒仔細去查過資料,於是我就請小朋友幫忙去問問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小朋友們樂意地接受了任務,下午當大人來接孩子時,他們都急著詢問,但當時家長們也都被問住了。

  活動三 粽子香袋

  目標:

  1、 感受粽子香袋的美。

  2、 在探索中學習疊制錐體技能。

  3、 養成做事細心的習慣。

  幼兒表現:

  幼:“瞧!我包的粽子大吧。”

  幼:“我包的粽子可結實了。”

  幼:“我們的粽子五顏六色的真漂亮,啊嗚!咬一口。”

  ……

  幼:“哇!老師把我們紙做的粽子串起來了,好漂亮啊!”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8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這一天,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透過此活動,讓幼兒瞭解端午節的由來以及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目,從而使幼兒對各地方的風俗習慣有一定的認識,以此增強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流程:

  一、主持人講話,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主持人:明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你們知道是什麼節日嘛(端午節)

  支援人: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裡,我們會用各種方式來度過這個快樂的節日。我們會在這一天裡做些什麼吃些什麼呢

  小結:在這一天裡,中國家家吃粽子,很多地方還戴香包、插艾蒿、賽龍舟。

  主持人: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個短片。

  二、幼兒觀看影片,進一步瞭解“端午節”。

  1、端午節由來的短片。

  2、人們裹粽子的短片。

  3、人們賽龍舟的短片。

  4、學念兒歌《五月五》。

  三、活動結束,主持人總結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9

  設計意圖: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粽子裡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粽子為核心,運用有趣的語言遊戲―聽、說、接龍、悄悄話等,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鼓勵孩子大膽的表現表達、樹立自信、體驗快樂、學會分享並獲得更多的情感。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3、傳遞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助人為樂的美德及分享意識(好聽的、好吃的、

  好玩的要與大家分享)。

  教學重點、難點:透過看、聽、說將圖片內容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活動準備;PPT課件、“粽子”、字卡、圖片及各種彩色紙條。

  活動過程

  一、匯入課題《粽子裡的故事》

  1、觀看PPT,鼓勵孩子們大膽猜測故事內容及名字。

  2、結合孩子們的生活常識,切入有關粽子的話題進行討論。――你們吃過粽子嗎?什麼時候吃的?喜歡吃什麼味道的?

  小結: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節日,這一天人們就會吃各種美味的粽子。

  二、觀看PPT,欣賞故事前半部分

  ――老奶奶會請誰吃粽子講故事呢?孩子們,你想請誰來吃粽子講故事?――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呀?你們有什麼好辦法嗎?

  小結:因為動物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只有我們人才可以講故事。

  三、以“吃粽子講故事”的形式,開展語言遊戲

  奶奶的粽子裡有故事,蔣老師的粽子裡也有故事,來吃吃蔣老師 的粽子,看看羅老師的粽子裡有什麼故事?

  1、出示粽子(一):聽(“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聽“小鳥”講的故事。

  2、出示粽子(二):說(“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

  ――看圖片講小猴、小松鼠、小兔心中的故事

  3、出示粽子(三):接龍(“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詞語接龍

  4、出示粽子(四):悄悄話(“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講故事”。)――悄悄話怎麼講?(輕輕講,用心聽)

  如果我講的悄悄話要讓最後一個小朋友知道,可以怎麼做呢?(從第一個開始,一個一個往下傳,然後,讓最後一個小朋友告訴大家我說的是什麼?)

  四、繼續觀看大家分享PPT,欣賞故事後半部分

  師:到底是誰去奶奶家吃了粽子講故事呢?我們繼續來聽聽看......

  五、活動延伸:包粽子

  孩子們,你們會包粽子嗎?把你的故事包在粽子裡,送給你想送的人吧。教學反思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條件優越,擁有幾代人的關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太懂得關愛他人,分享意識較弱,情感比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開展了語言活動《粽子裡的故事》,活動中,我以粽子為核心,貫穿整個過程,讓孩子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透過有趣的語言遊戲:“聽”、“說”、“接龍”、 “悄悄話”。幫助孩子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鼓勵孩子大膽表達並獲得更多的情感。

  活動中,我始終堅持把問題拋給孩子,啟發他們去尋找答案,如:“悄悄話”遊戲,我沒有直接告訴孩子怎麼玩,而是說:“如果我對他講了悄悄話,要讓最後一個孩子知道,可以怎麼做呢?這樣,孩子就透過想、說,獲得遊戲規則。整個活動,內容豐富,採用了繪本的情景來開展“聽、說”訓練,傳遞了敬愛老人的情感,培養了助人為樂的美德,體驗了共同分享的快樂。

  總之,孩子在活動中體驗了快樂,收穫了知識,活動目標得以有效的達成。但是,活動中孩子的表現有時也讓我措手不及,今後,我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機智”,讓教學活動更豐富有趣,更完美。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10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幼兒用彩紙、軟陶和繩子等手工製作粽子,讓幼兒在動手過程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3、手工製作粽子的過程中,引導幼兒注意保持桌面的乾淨,培養良好的活動習慣。

  二、活動準備

  1、彩紙、繩子、軟陶

  2、塑膠盒、紙盤

  3、手工製作工具、輔助材料

  4、粽子實物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實物粽子,引導幼兒觀察外形,引出端午節。激發幼兒手工製作粽子的興趣。

  (1)請小朋友看老師手上的是什麼呢?你們吃過嗎?

  (2)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會吃粽子,哪位小朋友能說說你吃粽子的感受嗎?

  (3)原來啊,小朋友們都喜歡吃粽子,粽子加上甜甜的紅糖後更好吃了!

  2、那麼你們想不想知道粽子是怎麼做出了的呢?手工製作激發興趣。

  (1)端午節粽子,其實都是經過每個食品工人的.包裝而成的。而我們家裡的粽子都是大人包出來的。

  (2)老師引導幼兒瞭解手工製作粽子的包法,討論手工製作粽子的方法及要求。

  3、教師手工製作包粽子,請幼兒仔細觀看!

  4、教師一邊講解一邊示範手工製作包粽子。手工製作時注意動作放慢,難點之處要多講幾次。

  (1)教師為幼兒分組,幼兒嘗試自己手工製作粽子。

  (2)按照詳細步驟再次跟隨教師一步一步製作。

  5、幼兒製作完成之後,教師引導幼兒對自己的作品做簡單介紹。

  6、將實物粽子分給幼兒品嚐,大家一起感受節日的快樂。

  四、活動總結

  展示結束,老師對端午節進行概括總結,讓幼兒親手將自己的手工製作品帶回家與家長一起分享端午節的快樂,一起吃粽子。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11

  活動目標

  1.練習身體側滾的動作並掌握動作要領,提高身體的靈活、協調和平衡能力。

  2.大膽嘗試合作、敢於挑戰,能合作完成向中心側滾完成一個夾心粽任務。

  3.樂意參與到遊戲中,感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長短不一的廢舊橫幅布若干,活動前檢查場地上是否安全,幼兒的衣著、鞋襪是否合適。

  活動建議

  1.創設“粽子王國舉行粽子展覽會”情境,帶領幼兒熱身,重點活動上肢、下肢。

  小朋友們,今天粽子王國要舉行粽子展覽會,讓我們一起去參加吧,引導幼兒隨語言提示做側身走獨木橋、跑步助跳過小河,蹲走過山洞等,進行上肢下肢及全身動作練習。

  2.創設“變身粽寶寶”遊戲情境,引導幼兒用橫幅做粽葉、小朋友做糯米,大膽探索包粽子的方法。

  進入粽子王國有一個要求,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變成粽寶寶,請你選一塊橫幅,想辦法把自己變成粽寶寶吧。

  (1)分發廢舊橫幅,人手一張,引導幼兒探索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引導幼兒躺在粽葉的一端,用一隻手把棕葉固定,然後側滾,在滾了半圈以後記得把手伸出來,然後一直側滾,直到把粽葉裹完。

  (2)創設情境:粽子展覽會就要開始了,可是參加活動有一個要求,包粽子速度快的選手才能參加,下面讓我們比一比吧,引導幼兒進行個人包粽子比賽。

  (3)幼兒自由包粽子,教師指導,鼓勵孩子解決遊戲存在的問題。

  4.合作包粽子,介紹遊戲規則

  創設情境:粽子王國展覽會開始了,今天要展覽的的是夾心粽子,請粽寶寶想辦法變成夾心粽粑。

  (1)自由選擇好朋友,兩個孩子合作包夾心粽子,指導孩子從粽葉兩端向中間側滾,直到把粽葉滾完。

  (2)合作包夾心粽子

  (3)聽音樂,玩遊戲。

  5.創設粽子王國遊玩的遊戲情境,帶領幼兒進行放鬆活動,請幼兒互相捶打四肢,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遊戲活動。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12

  《賽龍舟》

  活動目標:

  1、知道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種風俗習慣,感受競賽活動的熱鬧氣氛。

  2、願意積極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準備:

  瞭解本地舉辦“賽龍舟”的活動情況。

  活動建議:

  1、與組織“賽龍舟”活動的有關單位聯絡,確定參觀地點及時間。

  2、請家長帶幼兒前往參觀,觀察龍舟的外形特徵及賽龍舟時人們的動作表現,感受競賽的熱烈氣氛。

  3、引導幼兒交流賽龍舟的場面以及自己觀看賽龍舟時的心情和感受。

  活動反思:

  本次的活動內容"賽龍舟"選材教好。首先考慮到了幼兒的興趣特點,有利於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整個活動是從幼兒的興趣出發,注重綜合性、趣味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同時,"賽龍舟"活動具有民族特點,與亞運會也有相關性。

  《五月五》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的日期,透過學習端午節兒歌,知道什麼是端午節。

  2、引導幼兒瞭解端午節的一些風俗和來歷,從聽故事看影片中感受端午節的意義。

  3、幼兒和老師還只有夥伴一起玩玩端午節相關遊戲、嚐嚐端午節粽子,共享節日的快樂。

  4、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5、讓幼兒知道節日的時間。

  活動準備

  1、粽子

  2、艾蒿等實物3、端午的相關圖片和動畫活動過程1、教師引導幼兒學習兒歌,《五月五》,讓幼兒感受到端午節是一個喜慶、熱鬧、愉快的節日。

  教學反思

  五月五是端午,小朋友來跳舞,吃粽子,賽龍舟,高高興興過端午。前腳才送走歡樂的六一兒童節,接著父親節和端午節就一起到來!幼兒園為了紀念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以上這篇社會領域的教案是小班幼兒認識端午節而開展的活動。

  《包粽子》

  活動目標:

  1、在觀察、品嚐中發現粽子的口味、形狀是多種多樣的,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2、初步瞭解粽子的製作過程。

  3、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節日的時間、來歷和風俗習慣,感受節日的氣氛。

  活動準備:

  幼兒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葉、棉線等)。

  活動過程:

  1、展示、介紹“我收集的粽子”,瞭解粽子種類的多樣。

  指導語:你帶來的是什麼粽子?它是什麼形狀、什麼口味的?

  2、觀看包粽子,瞭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討論、認識包粽子的材料。

  指導語: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嗎?(根據幼兒所述,一一出示相應材料並加以認識。)

  (2)觀看老師(或家長)包粽子、煮粽子的過程。

  3、品嚐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體驗過端午節的樂趣。

  教學反思

  透過這樣多種感官的活動,幼兒才得到了收獲。同時,也知道了什麼是提供各種材料,讓幼兒實踐操作。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13

  目標:

  1、在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2、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準備:課件、磁帶、 錄音機。

  重點:養成仔細傾聽的習慣,能用語言清楚連貫的表達。 難點:看看、說說、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節。

  過程:

  一、匯入

  1、小朋友你們吃過粽子嗎?

  2、粽子是什麼味道的呢?今天方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個關於粽子的故事!你能猜猜故事裡會講些什麼嗎?

  小結:猜了那麼多,都很有可能哦,到底是個什麼故事呢?我們來看看。

  二、欣賞故事

  1、聽故事,觀看PPT1、2、3

  (在密密的樹林裡――也就不能把找來的故事講給小朋友們聽了。怎麼辦呢?)

  ――這位奶奶有個非常大的本領是什麼呀?

  ――可奶奶不能說話了,那怎麼辦呢?你有什麼好辦法嗎?(幼兒討論)

  ――看看老奶奶是怎麼做的。

  2、聽故事,觀看PPT4

  (老奶奶決定把一個個故事――誰就會講故事了。)

  ――奶奶是怎麼做的呢?

  小結;原來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裡,誰吃了粽子,誰就能講故事。

  ――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來吃,誰會來呢?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3、出示松鼠卡片,觀看PPT5、6、7。(吱吱吱、吱吱吱,―― 一個勁兒地叫“吱吱吱’’’’’’’”)

  ――誰來了?小松鼠來幹什麼,小松鼠吃了粽子講出故事了嗎?

  小結:小松鼠吃了粽子,可是“吱吱吱”的講不出來 ――接下來來還會有誰來呢?讓我們繼續聽下去。

  4、出示狐狸卡片,觀看PPT8、9、10 (哩哩哩、哩哩哩,來了一隻小狐狸――一個勁兒叫:“哩哩哩……”

  ――誰來了?小狐狸來幹什麼,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講出故事來嗎?

  小結:小狐狸吃了粽子,“哩哩哩”的講不出來。

  5、觀看PPT11

  (接著,又來了百靈鳥、小白兔和小猴子,他們吃了粽子有

  了故事可是也不會說,怎麼辦呢?)

  ――小動物雖然吃了粽子,但它們不會講話,講不出故事,怎麼辦呢?真著急。你有什麼辦法嗎?(幼兒討論)

  6、觀看PPT12、13

  (小松鼠,小狐狸――扔下竹籃拼命逃。)

  ――動物們找到了誰?

  ――小姑娘為什麼要逃跑啊?(因為小動物們一高興就衝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嘰嘰嘰叫個不停。小姑娘嚇壞了)

  7、觀看PPT14、15、16

  (糟糕!――一直採到小房子跟前)

  ――小姑娘嚇跑了,動物們用了什麼好辦法把小姑娘引來?(動物們用蘑菇引來了小姑娘)

  8、觀看PPT17、18、19、20

  (美麗的小姑娘――那個也是故事呦)

  ――小姑娘吃了一個又一個的粽子,發生了什麼事? ――小姑娘告別老奶奶、小動物們的時候怎麼說的呢?

  三、結合PPT,引導幼兒完整講述。

  四、活動延伸:配對遊戲《它愛吃什麼》

  很多幼師經常抱怨上課難,幼兒不容易理解。

  不管是新手,還是有經驗的幼師們都多少有過同感!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14

  活動目標:

  1、知道粽子的來歷和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初步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粽子。

  3、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

  瞭解粽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粽子。

  活動難點:

  能將粽子包好並捆緊。

  活動準備:

  1、有溼度的碎泥、粽葉若干、橡皮筋

  2、範例、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趣匯入。

  1、師: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粽子?

  2、出示課件,幫助幼兒瞭解不同形狀的粽子(三角粽、四角粽、團盤粽等)。

  二、學習包粽子的方法。

  1、出示範例:你們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們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麼做成的嗎?(粽葉)。在我們的太湖邊也有一種粽葉叫蘆葦葉,它也可以用來包粽子。平時,我們粽子裡面包的是糯米,還可以加各種餡。

  2、師:你們包過粽子嗎?今天我們就要用泥巴來學習包粽子。

  3、介紹製作方法,教師邊示範邊介紹:重點講解將粽葉捲成三角狀,以及用橡皮筋將粽子裹緊的方法。

  4、幼兒分組包粽子,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幫助,對於能力弱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評一評誰包的粽子最好,並請幼兒將粽子送到小吃街中開展角色遊戲。

  端午節幼兒園手工粽子活動方案 篇15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來歷,瞭解端午節包粽子的幾種特有包法、名稱。

  2、引導幼兒初步學習包粽子的方法,能用纏繞、捆綁的方式包粽子。

  3、幼兒能互相幫助,體驗合作包粽子的樂趣。

  本次活動的重點:瞭解粽子的來歷和特點,學習包粽子。

  本次活動的難點:能將粽子包好並捆緊。

  二、活動準備

  1、有溼度的碎泥

  2、粽葉若干、橡皮筋

  3、範例、課件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情境匯入,引入今天主題,激發幼兒學習包粽子的興趣。

  (1)小朋友們,你們吃過粽子嗎?吃過哪些形狀的粽子?

  (2)教師出示課件,幫助幼兒瞭解不同形狀的粽子。

  我們吃過的粽子一般就是三角粽、還有四角粽以及團盤粽等。

  2、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包粽子的方法。

  (1)教師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粽子,看看粽子的外形和特點。

  (2)教師拿出示範作品,小朋友請你們看,在粽子外面穿了一件外衣,你們知道它的外衣是用什麼做成的嗎?

  (3)以前,有一種粽葉叫蘆葦葉,它也可以用來包粽子。

  (4)你們知道粽子葉裡面是什麼嗎?它是什麼做成的呢?

  (5)平時,我們粽子裡面包的是糯米,還可以加各種餡。你吃過什麼餡兒的粽子呢?

  3、教師出示課件,演示包粽子的過程,引導幼兒對包粽子的活動感興趣。

  (1)你們包過粽子嗎?今天我們就要用泥巴來學習包粽子。

  (2)教師講解介紹製作方法,教師邊示範。重點講解將粽葉捲成三角狀,以及用橡皮筋將粽子裹緊的方法。

  a、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b、在錐筒中填入糯米。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c、之後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餘的粽葉反覆折收在口上。

  d、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4、幼兒分組包粽子,教師巡迴指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互相幫助,對於能力弱的幼兒及時進行指導。

  四、活動總結

  活動前,根據幼兒的問題設計、製作有關端午節經驗的調查表,鼓勵幼兒廣泛收集資料、積累經驗。活動中,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調查資料,互相交流、分享有關端午節的經驗。結束後,教師與幼兒共同將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展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