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實地的反義詞

腳踏實地的反義詞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地去工作,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功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真真切切的反義詞,希望能幫到你!、

  【拼音】

  jiǎo tà shí dì

  【出處】

  宋·邵伯溫《聞見前錄》第18卷:“公嘗問康節曰:'某何如人?'曰:'君實腳踏實地人也。'”

  孫仲章《勘頭巾》第三折:“大古是腳踏實地,你從來本性我須知。”

  【釋義】

  腳踏在堅實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實,認真。

  【近義詞】

  安分守己、足履實地、踏踏實實、好高騖遠、不務空名、實事求是、兢兢業業、下馬看花

  【反義詞】

  蜻蜓點水、弄虛作假、騰雲駕霧、望梅止渴、大吹大擂、紙上談兵、好高騖遠、想入非非

  【造句】

  1、在學習上,我們要腳踏實地,不可敷衍。

  2、在學習上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不能好高騖遠。

  3、學習沒有什麼一步登天的秘訣,只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就能成功。

  4、我們做事要,腳踏實地,不能心猿意馬。

  5、作學問應該腳踏實地,最忌裝腔作勢,任意吹噓。

  6、要想成功就得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不要想一步登天。

  7、做人應該腳踏實地,不應該好高騖遠。

  8、我們張校長工作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不務空名,受到師生好評。

  9、經過次考試,我終於明白了考試要腳踏實地能臨時抱佛腳。

  10、學習一定要腳踏實地,來不得半點虛假。

  11、既然立下鴻鵠之志,就該腳踏實地,奮發努力,否則只是好高騖遠而已。

  12、只有腳踏實地的作風,才能建立起堅壯的根基。

  13、他就這樣腳踏實地,創立了他的'超市王國。

  14、小明做事總是腳踏實地,投機取巧的事他絕不肯做。

  15、四個現代化需要的是真心實意、腳踏實地的實幹家。

  16、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千萬不可耍小聰明偷工減料。

  17、我們要腳踏實地地工作,不要老是異想天開。

  18、我們張校長工作一向腳踏實地,任勞任怨,不務空名,受到師生好評。

  19、這位新來者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工作,謀取了好職位。

  20、只有腳踏實地,刻苦鑽研,才能對本職工作勝任愉快。

  21、我們既要有遠大的革命理想,又要有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

  22、我們要腳踏實地幹工作,決不能心血來潮,蠻幹一陣子完事。

  23、志在四方又不好高騖遠,腳踏實地而又挑戰極限。

  24、他們漸漸丟了那空架子,腳踏實地向前走去。

  25、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腳踏實地,勤學苦幹的好作風。

  26、學習上想取得進步,與其投機取巧,毋寧腳踏實地,勤學苦練,終能成正果。

  27、做事應腳踏實地,好高鶩遠、不切實際,是會一事無成的。

  28、做人要腳踏實地,不要追求一錢不值的虛名。

  29、挑土工不聲不響,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

  30、做事必須腳踏實地,千萬不可耍小斷明偷工減料。

  【成語故事】

  司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在史學方面的成就是輝煌的。他主編的《資治通鑑》同西漢司馬遷的《史記》是史學史上的兩顆明珠,至今仍為世人所推崇。

  《資治通鑑》記載了上起戰國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1362年的歷史,全書294卷,還有考異、目錄各30卷。其規模之大,令人歎服。

  司馬光為編定《資治通鑑》翻閱了大量的書籍資料。宋神宗允許他借閱"集賢"、"昭文"、"史館"三大書庫的所有書籍,並特許可借閱"龍圖閣、天章閣及秘閣"的藏書。宋神宗還將自己私藏的二千四百餘卷書獻出來,供司馬光參考。除此之外,司馬光還參閱了大量的野史、譜錄、正集、別集、墓誌等資料,共222種,計三千多萬字。

  司馬光學風嚴謹,對自己要求很嚴格。他為自己規定,每三天修改一卷。一卷史稿四丈長,平均一天修改一丈多,若遇事耽誤了,事後必須補上。每天晚上他總是讓老僕人先睡,自己點上蠟燭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凌晨又起身繼續工作。天天如此,十九年如一日。夜裡,他怕因睏乏睡過了頭,便讓人用圓木做了個枕頭,木枕光滑,稍稍一動,頭即落枕,人便驚醒。後人稱此枕為“警枕”。司馬光的住處,夏天悶熱,無法工作,司馬光便讓人在屋子裡挖一個大坑,砌成一間地下室。地下室冬暖夏涼,成了他編書的好地方。而當時的大官僚王宣徽每到夏天便到他名園的高樓上避暑享受,人們笑說:"王家鑽天、司馬入地。"司馬光修改過的書稿堆滿了整整兩間屋子。書法家黃庭堅曾看過其中的幾百卷,發現這些書稿全部是用工筆楷書寫成的,沒有一個草字。

  司馬光曾問他的好友邵雍:“你看我是怎樣一個人?”邵回答說:“君實,腳踏實地人也”。意思是說司馬光研究學問,勤奮刻苦,踏實認真。這就是 "腳踏實地"成語的來源。

  司馬光為編寫《資治通鑑》用了19年時間,開始編寫時,司馬光48歲,編完時,已是66歲的老人了。這19年,司馬光"秉燭至深夜,警枕破黎明。長期的伏案工作,耗盡了他的心血,剛過60歲,他使視力衰退,牙齒脫落,面容樵憚。《資治通鑑》寫成後,還沒等出版,司馬光便與世長辭了。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史學家,皇帝宋哲宗親自臨喪,並下旨為他舉行隆重的官葬。他家鄉山西夏縣的人們為紀念他,特為他建了墓碑亭,樹起一塊巨碑,這塊巨碑連同底座高達九米,比帝王神道碑和墓碑還要高大。碑額刻有宋哲宗的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字樣,大文學家蘇東坡為其撰寫了碑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