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異張揚個性主題教導主任的論壇發言稿

尊重差異張揚個性主題教導主任的論壇發言稿

  以校際差異資源為載體,促進小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在我校2006年區級中標課題《利用校際差異資源開展校本教研》的引領下進行的。利用校際差異資源開展校本教研是在充分利用結對學校的優質資源的基礎上進行的,並且以學校為研究的基地,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為研究物件的研究。它既是一種制度,也是一種研究方式。並且我校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績,我們嚐到了甜頭。

  背景:

  我校進行以校際差異資源為載體,促進小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的思考,基於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首先,開展校本教研是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發展的需要,在基層學校和教師層面落實新課程的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和一種主要策略。

  其次,開展校本教研是我校發展現狀的需要。

  ①我校地處農村,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學校現有35週歲以下青年教師38名,佔在職教師的60%,這些青年教師迫切需要學校創造積極有利的外部條件,促使其儘快成長。

  ②現有學科交叉兼任老師太多,小學科教師專業素養必須提升,否則很難讓家長滿意。

  ③學校中沒有高手,缺乏區級骨幹教師,更無名師。

  ④培養成材的教師留不住,比如我校有一體育老師訓練的學生曾代表區參加杭州市小學生籃球比賽獲杭州市小女籃第一名的好成績,現在已經調入區三中。

  對學校而言,如何儘快地培養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從而推進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推動學校發展的步伐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地處農村對小學科教師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小學科老師的專業成長是確保學校整體發展的不可分割部分。

  第三,我校進行《利用校際差異資源開展校本教研的研究》有著一定的優勢,並已有一定的基礎:

  結對名校:在20xx年初,我校在區教育局、教研室和市教研室有關領導的支援下和杭州市香積寺巷小學進行了結對,還和杭州市“娃哈哈”小學達成了師資培訓協議。兩所學校的師資隊伍、科研水平和辦學條件都是我們巨大的教育資源。並且我校與兩所學校的成功的聯誼互動被多次在蕭山日報及蕭山教育資訊網報道。

  特別是20xx年我校的招標課題《建立教師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到目前已揭題獲區二等獎,2006年又有招標課題《利用校際差異資源開展校本教研本的研究》,在校本教研的開展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踐經驗,為小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考慮,我校根據學校自身的特點,初步制定了促進小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的目標、內容和策略。

  目標:

  1、透過建立小學科校本教研的校際合作機制,完善學校校本教研製度的建立。

  2、充分利用名校、名師資源,加快青年教師,特別是小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步伐。

  3、解決小學科教師教師和學校在實際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困難。

  內容:

  我們研究的內容是在原先“教師學習共同體”及“利用校際差異資源開展校本”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主要為四個方面:

  1、以提高教師文化底蘊為宗旨的“書海泛舟”,利用對方學校豐富的圖書資源和教科研經驗營造“多讀書,廣讀書”的文化氛圍。如與杭州市香積寺巷小學同看《學校無分數三步曲》,並交流心得體會。

  2、提高教師課堂教育教學技能為宗旨的“聚焦課堂”,營造“協同教研”的教研方式。有“問題”課、“解剖”課、“結對”課、“示範”課、“擂臺課”等,比如我的擂臺課是指,全體青年教師參與的如同上一堂語文課,當然包括小學科教師,這樣做,一方面迫使老師們去研究不同的學科,另一方面在活動中發現老師的.特長與個性、愛好,使學校對小學科教師的培養更具方向性。

  3、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為宗旨的“點亮心燈”,營造“你說我評”的研究氛圍。主要方式有:課堂教學反思三級管理、撰寫“教師專業生活史”(跟浙江省小學數學特級教師杜小芳老師的必須將學習期間的反思、心得回校後就上交教導處)、教育隨筆等形式。

  4、以解惑為宗旨的“教育沙龍”:在網路或定期開展的協同式教研中開設論壇,每學期2—3次結對年級教師活動,讓教師無主題暢所欲言,適當文娛活動,緩解教師心理。

  策略: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初擬定了“尊重差異,張揚個性,骨幹牽引,全體提升”的小學科教師校本教研模式。主要分三步走:

  1、骨幹外派受訓:定期外派骨幹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分短期2—3周,長期2—3月的的脫產培訓)到結對學校的相應年級跟班學習和向特級教師拜師學藝。

  2、骨幹回校引導:骨幹教師回校後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模範帶頭和輻射作用以及自身的進一步提升。主要方式有

  (1)資源傳導:談培訓體會,經驗交流,專題講座,上彙報課等

  (2)骨幹為師:骨幹教師帶新教師,向全校教師開放課堂。

  (3)科研昇華:骨幹教師撰寫“教師專業生活史”,帶課題研究,以科研促教研。

  (4)名師回訪:指導骨幹教師的名師定期來校隨堂聽課、調研,促進骨幹進一步提高。

  3、全體互動提升

  過去初衷主要是透過語文、數學骨幹教師的外派受訓來促進和影響小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但在近二年的實際情況看,我們發現了“有心栽花花半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局面,因為近年來語文、數學骨幹教師的確成長了,並且開出了很多區級公開課,也請來了杭州市的知名特級教師來校傳經送寶,講座指導,但卻沒有語文、數學骨幹教師在個人比賽中有重大突破。

  可小學科教師的顯著變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小學科教師如已經從教12年的音樂骨幹教師,在05~06年中不到1年時間在二篇論文和一個案例獲區二等獎,最為難得的是案例《學生為啥不舉手》送杭州市參評獲一等獎,還送省參評。看到這位老師這二年的突變,我們在思考:她並沒有參加外派脫產培訓,又已有12年的教齡,一般業內普遍認為3到5年不出成績就很難有所作為了,而高老師在專業成長方面的表現,近二年突然如火山般的噴發。我們覺得與我校的“結對名校名師”,“充分利用校際差異資源開展校本培訓的研究”是分不開的,在這個利用校際差異資源的過程中,她內心的專業成長慾望被激活了,內在的需要是她成功的源動力,這是內因被學校提供的外因啟用的成功現象。

  另有一新教師華興橋,只有短短的兩年教齡,在校利用校際差異資源促進小學科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教研的大氣候的磨練下,已經獲得了7個區級三等獎,特別是課件《海底世界》獲得了區第八屆多媒體課件比賽二等獎,尤其是第一次公開課就獲得蕭山區優質課一等獎。該新教師所取得的成績,進一步證實了我們所進行“以校際差異資源為載體,促進小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條成功的必由之路。

  雖然,我們當時搞這個研究的時候重點是放在語文、數學學科,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突然發現,這樣做對小學科教師的專業成長同樣是有用的、管用的、並且是實用的。

  困惑:

  1、內因與外因的不和諧

  2、主動與被動的不協調

  3、專業發展方向不明確

  總之,透過定期外派骨幹教師(包括小學科)(根據實際情況分短期2—3周,長期2—3月的的脫產培訓)到結對學校的相應年級跟班學習和向特級教師拜師學藝的方法,使我校的骨幹教師真正能起模範帶頭作用而不是原先的蘿蔔燒蘿蔔最終還是蘿蔔。骨幹教師培訓回來後再對另外的老師進行二級培訓,實現“資源傳導”和共享,從而促進全校教師的共同成長,特別是促進小學科教師的不斷成長,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教師整體的和諧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