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家訓家規發言稿

百善孝為先家訓家規發言稿

  在這提倡民主、自由、個性的社會中,也許家訓家規這些看似陳舊的“古董”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但我不得不說,擁有良好的家訓家規確實是一個家庭成功的重要因素。當今的家庭教育,孩子是上帝,父母是奴僕,孩子命令如山倒。孩子的要求,父母必須達到,而父母的憂愁,孩子卻視而不見。我認為,這種教育方式既損父母,又害孩子。我對孩子的教育是:“心中要有長輩。”

  我們家雖不比那些書香門第,擁有整套的嚴謹的家規家訓,但也有著獨特的家風:即百善孝為先。記得小時候姥爺曾經教她識“孝順”的“孝”字,至今她的印象還很深,就是“老”字的一半,下面一個“子”,“子”字把“老‘字整個兒背了起來,也就是說,子女要把照顧老人的.責任承擔起來,也就是孩子要對上面的老人好,在家庭中,我們從小注重給她薰陶這種思想。

  平時,我們注重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因為身為教師的我知道大人的許多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我經常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第一碗飯要先盛給爺爺和奶奶,並身體力行,慢慢地,孩子不再以自我為中心,知道了如何孝敬老人。有一次我得了感冒,她給我端上了一杯水,並給我從藥櫃裡找出了感冒藥,關切地對我說:“媽媽,吃了藥你感冒就好了。”孩子在愛心中成長,同時也把愛心反饋給了父母,望著孩子胖嘟嘟的小臉和關切的表情,苦藥化成了甘甜。

  每逢週末,我們就帶孩子去奶奶或姥姥家,買東西時,我們就問:“兒子,你說我們給爺爺、奶奶買什麼呢?”孩子就會自己挑。到家後讓他親自交給老人。其次,還給他講一些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子路借米”、“孔融讓梨”、“陳毅探母”等。因此,海歌雖然享受著獨苗的待遇,但還是很懂事,聽長輩的話,不驕橫無理。她對老人的關心也體現在行動上:記得去年重陽節,郝海歌自己主動提出來為爺爺奶奶洗腳、剪指甲,雖然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但是從這些瑣碎的小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一片孝心。

  今年的母親節,我的心被紅色的幸福浸滿了……。孩子的爸爸告訴我,接到女兒後,小傢伙神秘地對他說:“爸爸,我有事,你先回家吧!”就象一隻小鹿一樣,飛奔而去了。等聽到女兒咚咚的上樓的腳步聲,我一顆懸著的心才如釋重負。一探頭,女兒掛滿汗珠的通紅的小臉擠進門來,一伸手,兩支嬌豔欲滴的康乃馨捧到了我的胸前。“媽媽,母親節快樂!這支是姥姥的!”女兒快言快語,當得知女兒跑了兩個路口才買到的祝福,我愣住了,眼睛潤溼了。孩子懂事了,她不再是那個因為媽媽要跟她平分玉米棒時哭鬧的孩子;不再是那個拿盤子裡最大的蘋果的孩子。

  如今我們一直在提倡和諧社會,不也正是需要“孝心”這股正能量嗎?家長不一定要給予孩子富裕的生活,重要的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樸實的氛圍,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平臺,讓孩子體會出愛的真諦,讓孩子知道如何做一個真正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