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通用14篇)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通用14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發言稿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發言稿特別注重結構清楚,層次簡明。為了讓您在寫發言稿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來自xx一班的張鵬、葛亮同學,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中秋,又到一年月圓時》。

  當天氣不再炎熱的時候,當清晨的步伐不再悠閒;當課業不再輕鬆,當耳邊又響起一陣陣親切的叮嚀,我們又迎來的一個嶄新的學期。金秋九月,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萬家團圓的中秋佳節,你的心是否如我一樣牽掛著遠方的親人,讓我們祝福親朋好友身體健康,節日快樂,闔家幸福!

  中秋,又到一年月圓時。讓我們珍視親情,閤家團圓。中秋,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瀰漫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

  還記得兒時朗朗的讀書聲嗎?“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提醒我們思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子發出如此美好的祝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啊!那是張九齡給我們送來的祝福。是的,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我們慶賀自己生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時代!和平、安康、幸福、團圓,這不正是我們先人多少年來追逐的信仰嗎!

  中秋最美是親情。幾盤小菜,幾句家常話,簡簡單單卻又傳遞著人類最溫暖、最和諧的聲音,今夜,月圓人更圓!

  中秋最美是思念。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月亮最高,高不過想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聲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塊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在此,請允許我代表12秋數控一班全體師生祝大家中秋快樂,一切圓滿!

  我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2

尊敬的同學,老師:

  你們好!

  中秋之夜,月圓如鏡,月華如洗。當家家戶戶擺出月餅,柚子,石榴,核桃,花生,西爪等果品,邊賞月,邊暢談,其樂陶陶,其景融融,何其快哉。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啊。

  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圓,親友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得極其珍貴。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是這象徵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呢。在盡情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異鄉的遊子,異鄉的遊子也總會情不自禁地思念起其家中的親人。因此,中秋節歷來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可在這團圓之夜,在坐的許多老師,為了傳播知識的種子,遠離了故鄉,親人,耕耘在三尺講臺;許多同學們,為了吸取知識的甘露,告別了家人,朋友,求索於知識的海洋。藉此機會,請允許我代表董事局,代表學校領導,並以我個人的名義,向忘我工作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勤奮學習的全體同學,向你們的家人和朋友道一聲:中秋快樂。

  近些年來,有一些國人特別是年輕人特別熱衷於過洋節,什麼感恩節,情人節,聖誕節。雖然有的人並不清楚這些節日的具體含義,但照樣跟著別人過。

  心祝願,幸福快樂,好運連連煩惱隨風,刮向天空;快樂成風,迎面吹送。道順,人順,事事順,你好,我好,大家好。中秋節快樂。

  團圓的月,團圓的餅,團圓的思念,細細的傾聽,圓月高掛雲中行,清暉爍爍泛情思,同在一個圓月下,思念與君行,中秋快樂。

  有一種悽美叫嫦娥奔月;有一種堅持叫吳剛伐桂;有一種節日叫中秋節。有一種問候叫中秋快樂;有一種祝福叫願你幸福!

  青花臺、濁酒杯,明月映疏桐;紅燭臺、小月餅,佳人伴清影;清菊香、桂花釀,共度中秋節;明月圓、家人聚,遙祝美時光。

  山谷的歌聲悠悠,傳出陣陣喜洋;水中的船兒漂漂,引得流水歡暢;十五的月亮圓圓,博得群星綻放;盤中的月餅甜甜,贏得紅顏一笑!中秋就要到了,祝你事業圓圓,生活圓圓,愛情圓圓。中秋快樂!

  一輪圓月,無比明亮,銀光灑下,樹披此光,分外清亮。斑斑樹影,縷縷思鄉,遠在故土,高堂在上,身體怎樣!

  中秋古往今來,寄託著多少中華兒女的鄉愁與離情。每逢佳節倍思親,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都將在這一節日裡重溫民俗再敘鄉情。

  面對國旗,面對辛勤的老師,我們想說:是師院附中把我們彙集到成才的搖籃,讓我們在這個搖籃中互相團結,努力拼搏。

  最後,在這金風送爽、丹桂飄香之際,祝全校師生閤家幸福,中秋快樂!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3

尊敬的同學,老師:

  你們好!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一首中秋詠月詩,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中國人歷來把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看的極其珍貴,都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何況是這象徵著團圓美滿的中秋佳節。在賞月之際,家中的親人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身在異鄉的親人,而異鄉的人也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家中的親人。因此,中秋節有“團圓節”之稱,有“花好月圓人團聚”之謂。

  對即將到來的中秋節,我代表初一××班全體同學,祝你們中秋節快樂!

  或許對於某些人來說,上海並不是你們的家鄉,或許你們很想念家鄉。但是,不要忘記,你們還有一個家,就是學校,學校裡的每一個同學都是你們的兄弟姐妹。

  希望你們在這所新的學校中,展開新的旅程,迎接新的冒險。歡迎你們與我們共同學習,共同努力,共同進步!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中秋節,有很多的名字,它又被稱為團圓節、追月節等等。大家都知道,中秋節的月亮是非常圓的,所以它的很多別稱也和月亮相關,它的意義也和圓滿相關。中秋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更是我們一個家庭相聚和圓滿的日子,那麼大家對中秋節的印象是什麼呢?

  在我的印象當中,中秋節那一天是非常愜意的,家人們會從四面八方回到家鄉,圍坐在一旁,我們所有小孩也會再一次見面,重溫以前的快樂。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放風箏,如果這一天風大一點,我們就會自己做一個風箏放上去,有時候會跑到房子的頂樓,將風箏丟擲去,看它飛了起來。到了下午的時候,我們所有的小孩就開始圍著大人們團團轉了,他們為了晚餐奔波不息,而我們為了享受節日的快樂輾轉不停。看著大人們裡裡外外的忙碌,瞬間也多了很多的快樂了。

  晚餐是我們一天最為快樂的日子,大家圍坐在一起,窗外的月亮已經爬了上去,月光灑下來,落在大地上,泛著一些白光,將這個黑夜也照亮了一些。吃完晚餐之後,我們就會搬幾條凳子來到屋外面的李子樹下,擺上買回來或者是別人送的月餅。然後用小刀將大月餅、小月餅切開,團團圓圓的一家人吃一個團團圓圓的月餅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能吃多少開多少的月餅,這是我們家的習俗。一家人吃同一個月餅也是代表著我們永不分離,是永遠的一家人。

  我是很喜愛中秋節的,所以我一直都很瞭解中秋這個節日,不管是它的發展還是它的含義,我大都是有些瞭解的。這個節日是屬於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也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去繼承的一部分文明。所以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或許在享受節日快樂的同時,也要去傳遞我們的這一份文化,去播種每一份精神文明,收穫一份新的希望和懷念。

  同學們,生活其實就是一條很長的路。這條路上有很多的東西是反反覆覆的,但每一次反覆都是一次不同的經歷。就像這個節日一樣,每每到了第二年,我們就會發現自己又成長了一些。在這個中秋節裡,或許我們應該更加懂事一點了,為我們的文化做一些努力,也在這個節日裡體會到最有意義和價值的那一面,做一個更堅定、更有想法的少年!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六(3)班的xx。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懷一顆感恩的心》。

  秋濃了,月圓了,又一箇中秋要到了!本週日9月27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處在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稱為“中秋”,它僅僅次於春節,是我國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所以中秋又被稱為“團圓節”。

  金桂飄香,花好月圓,在這美好的節日裡,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麼形式,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中秋節尤為甚。中秋,是一個飄溢親情的節日;中秋,是一個瀰漫團圓的時節。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這些,都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主旋律。

  同學們,你們一定能背誦出許多關於中秋的千古佳句:比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些佳句之所以能穿透歷史的時空流傳至今,不正是因為我們人類有著共同的信念嗎?

  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著人們同一個心聲:親情是黑暗中的燈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後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過思念;月亮最高,高不過想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和我們牽掛的人,祝他們沒有憂愁,永遠幸福,沒有煩惱,永遠快樂!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心懷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珍愛自己!

  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

  最後,衷心祝福老師們、同學們中秋快樂,一切圓滿!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6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秋濃了,月圓了,再過幾天,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就快到了!

  中秋的月最圓,中秋的月最明,中秋的月最美,中秋又被稱為“團圓節”。

  在這花好月圓的節日裡,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無論什麼形式,都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嚮往

  中秋是中華瑰寶之一,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

  中秋,是一個瀰漫團圓的時節。

  這個時節,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

  這個時節,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

  中秋最美是親情。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講不完的話,敘不完的情,訴說著人們同一個心聲……

  中秋最美是思念。中秋圓月會把我們的思念傳遞給我們想念的'人、我們牽掛的人;

  中秋最美是感恩!無須多言,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友一個問候,遞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餅,這是我們給予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給予的生命,感謝父母給予的培養……

  老師們,同學們,這個中秋,我們要用一顆感恩的心來度過!感恩一切造就我們的人,感恩一切幫助我們成長的人!心懷感恩,我們才懂得尊敬師長,才懂得關心幫助他人,才懂得勤奮學習!

  老師們,同學們,中秋最美,美不過一顆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過真心的祝福!

  在此,我們代表四二中隊的小海娃們,祝老師們、同學們中秋快樂、學習進步、工作如意!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7

親愛的老師、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20xx年的中秋節大家都是怎麼過的?你吃了美味的月餅,還是和家人一起賞月?

  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中,中秋節的文化內涵發展成為表達幸福、和諧、富裕和安康的美好願望,也成為團結、團圓和慶祝豐收的象徵。

  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中國第二大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李周》一書中。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月圓(拜月)”等活動。直到唐初,中秋節才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中秋節始於宋代,到明清時期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中秋節有許多綽號:它被稱為“八月節”和“八月半”,因為它在八月十五日。因為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著月亮,所以它也被俗稱為“月亮節”和“月亮節”。月亮圓,象徵團圓,所以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也被稱為“正月”。

  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傳統節日應該是民族文化的盛大儀式,是民族身份的重要象徵,是歷史深處不可磨滅的記憶。傳統文化在節日的負荷下,透過火傳播,生生不息。

  早期的中秋節是古代勞動人民感謝大自然的節日。這不僅是賞月的最佳季節,也是慶祝豐收的季節。其文化意義是人們對團圓和諧的情感訴求,以及人類對自然的尊重。這種感覺是跨越國界的,全世界的華人都會認同。因此,它不僅是溝通心靈的紐帶,也是通向文化的橋樑。被稱為“滄海桑田,明月當空”。

  我校正處於發展的關鍵階段,學期初各項工作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一年級的入學儀式新穎獨特,秋天的開學典禮讓人耳目一新。學生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同學見面打招呼,越來越多的同學穿著整齊,越來越多的同學認真學習。好習慣已經深入人心,但是(醫學分類資訊)好習慣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持之以恆。讓我們從寫一個字、說一句話、做一道題、畫一幅圖這樣的小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讓我們都收穫一個好習慣,收穫更多的好習慣,為自己的教育增光添彩,為自己鋪一條坦途!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8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夜幕降臨,一輪圓月掛在黑夜空上方,皎潔的月光灑落大地。我們依偎在臺階上,仰望星空

  我家鄉的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節日。無論我在哪裡,無論我工作有多忙,我都會回到久違的家鄉度過中秋節。在我看來,中秋節似乎是一個“圓”字。月亮是圓的,月餅是圓的,家人聚在一起過節。

  在我的家鄉,只要是一些節日,餃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中秋節也不例外。

  當橘紅色的夕陽被綠色的山丘覆蓋時,家家戶戶都在忙碌。往日熱鬧的巷子裡,傳來“跺”餡的聲音,此起彼伏,聲音格外響亮,像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協奏曲。這個時候,我當然不能缺席。拌餡、和麵、揉麵都是我媽的活。我的全職工作是擀餃子皮。以前看到媽媽的手靈活的旋轉幾下,我就像變魔術一樣把一塊塊麵糰捲成一塊塊圓圓的餃子皮。現在終於輪到我大顯身手了。然而,技能總是擺在我們面前。我擀出來的餃子皮又長又方,有很多我說不出來的形狀,讓我哭笑不得。餃子的媽媽總是一臉自豪:“女兒在考我餃子的技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是這樣,看來我擀餃子皮的技術還有待提高!

  滿月就像一個活潑的少女,時而和雲姐姐捉迷藏,時而掀開薄薄的面紗展示自己的美麗,整個世界都暈成了銀白色。

  明亮的燈光下,剛出鍋的餃子冒著鮮美的熱氣。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媽媽一聲令下,“開飯吧!”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餃子,蘸點醋,放進嘴裡,輕輕咬開餃子外面薄薄的睡衣。湯倒了出來,伴隨著醋的味道,不斷刺激著味蕾。好吃的味道似乎能讓人忘記一切煩惱,呵呵。

  飯後,我們都坐在門口的臺階上,品嚐著手中的月餅,欣賞著玉盤般的滿月,享受著自然的美景。偶爾一束煙花會在空綻放,一顆星星會突然燦爛地散開在四周,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就像一朵五彩繽紛的花,綻放在黑夜空裡,點綴著寂靜的白晝空和這個熱鬧的夜晚。

  爺爺講了后羿和嫦娥的古代神話,但是沒有人打斷他。我說:“爺爺,等我長大了,我要去月球,然後我要幫你和嫦娥姐姐簽名!”爺爺欣慰地笑了,全家人都被我逗樂了。我仔細看了看明月,似乎真的有一個女人在跳舞。是誰?一定是嫦娥。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9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涼爽的秋風,泛黃的樹葉,成熟的果實,飄香的金桂,都在向我們傳遞著一個資訊:秋天,已經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而我們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正在不遠處向我們招手

  團圓是中秋節最重要的思想內涵。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表達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的千古絕唱。

  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間也有中秋祭月的習慣,後來慢慢演變成輕鬆的賞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中都有詠月的詩句。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佳話。各地還遺存著許多“古蹟。每當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時,在露天,把瓜果供在桌案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吃月餅是中秋節的另一個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它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據說明洪武初年,大將徐達攻下元朝的大都,捷報傳到當時的首都,正在下棋的明太祖朱元璋欣喜若狂,就傳諭中秋節普天同慶,並將當初反元大起義時傳遞資訊的月餅賞賜給臣民。月餅從此就成為中秋節“法定”的食品,是必須要吃的了。

  同學們,關於中秋節還有許多有趣的傳說,大家可以去上查閱。中秋節大家不妨走出房門,在月光下,一邊與家人分享切好的月餅,一邊吟詩誦詞,讚美大自然的奇觀,那該是多麼快樂的事啊!

  最後,預祝大家中秋快樂,閤家團圓!謝謝大家。

  謝謝大家!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上午好!

  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即將來臨了,今日,我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中秋情思。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為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正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節一直被人們喻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詩情畫意的節日,而這一天天上的明月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圓,所以又叫團圓節。中秋賞月,民間一直流傳著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美麗的神話故事,當然最為人們熟悉的是《嫦娥奔月》了。在多民族的我國,有二十多個民族也在歡慶中秋節,雖然慶祝方式各異,但其寓意,也都是在祁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團團圓圓,平平安安。所以這天都以月餅作為禮物,親友間互相贈送,以取團圓之意,家家賞月歡宴,呈現太平盛世,祥和,文明的景象,團圓節哦,也讓我們更加深切盼望海峽兩岸同胞們早日團圓,祖國的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隨著中秋節的即將來臨,我們偉大的祖國國慶節,也接踵而來,更增添了節日喜慶的氣氛,在我們歡慶這雙節之時,我們也應該在學業上來個雙贏,為國家的建設,民族的振興。造就成祖國有用之材,我們共同去努力吧!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1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佳節——中秋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被認為是我們中國人的團圓節。每到這一天,許多遠離家鄉的遊子,紛紛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中秋的月最圓,最明,最美;中秋月如水如鏡,詩情畫意,充滿濃濃的親情。

  現在,我想問問大家:你們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嗎?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就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一詞最早在周朝就已出現,而中秋節的盛行開始於宋朝。為什麼叫“中秋”呢?因為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三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還有許多稱呼:“八月節”、“八月半”、“月節”、“月夕”等等。

  中秋節原是豐收的節日。過去,人們在豐收的季節裡,總要大事慶祝一番,慶祝一年的好收成,享受豐收的喜悅。中秋時節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民間除了要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中秋節還有許多美好的傳說,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玉兔搗藥等等。這些無不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人們吟誦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很多,最著名的當然要數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同學們,在這美好的日子裡,你有何感想呢?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是:想家,想念爸爸媽媽。

  是的,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掛的時刻。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學子在這美好的日子裡,都會思念親人,思念家鄉,掛念著祖國,希望與親人團圓,共享歡樂。

  在這佳節到來之際,我倡議每位同學都做三件事:

  第一,孝敬父母長輩,為自己小家的幸福和諧做能力所及的努力,小家安定才是祖國繁榮的前提!

  第二,為那些不能回家辛苦耕耘在講臺上的老師發個簡訊,道一聲:中秋快樂!

  第三,為祖國的繁榮,國力強盛,為早日實現祖國統一立下壯志。請記住:少年強則中國強,你們是國家的希望!

  最後我衷心地向忘我工作的全體教職員工,向勤奮學習的全體同學,向你們的家人和朋友提前道一聲:中秋快樂!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12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據史料記載,中秋節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直到唐初,中秋節才成為一個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流行始於宋代,至明清,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重大節日之一。今天的中秋節在人們的心目中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節日,而是一個分享感情和團聚的美好時光。

  月亮,現在滿滿地掛在海面上,照亮了整個天空。"在今夜的月光下,我不知道秋思是誰的房子."每個人都熟悉著名的中秋節句子。一個融融的中秋,勾起了很多遊子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蘇軾的那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發財。”是為了讓原本淡淡憂傷的中秋,變得溫柔美好。

  中秋節是美好的,最美的是親情。家人聚在一起,談不攏就談不攏。在這個季節裡,人們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候,人們期待著,追求著,享受著團圓。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應該對父母說平安和祝福,祝他們中秋節快樂。

  中秋是美好的,最美的是思念。月亮和思念一樣美麗。月亮不比思念高。中秋節的滿月會把我們的目光和思念傳遞給那些我們想念和關心的人,祝他們永遠沒有悲傷和幸福。無憂無慮,永遠快樂。

  中秋節是美好的,最美的是感恩。不用說,給父母一個微笑,給親朋好友一個問候,一杯綠茶,一口月餅,就是我們能給父母最好的回報。感謝父母的生活,感謝父母的栽培。老師們,同學們,我們應該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度過這個中秋節。感恩,感恩所有造就我們的人,感恩所有幫助我們成長的人。懷著感恩的心,我們可以尊敬老師,關心和幫助他人,努力學習,珍惜自己。會有幸福,會有快樂。

  一句真誠的感恩,讓中秋更加美好,一句真誠的淡淡祝福,讓中秋更加充滿親情。藉此機會,我真誠地祝願所有的老師和學生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圓。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13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各位下午好!

  夏天的炎熱很快被秋天的涼爽取代,夏天蟬的鳴叫換來了秋天五穀豐登。在這樣的季節裡,人們享受著這一切,但一個被大家喜愛和讚美的節日卻悄然來臨…

  是的,這是中秋節。傳說后羿射下九個太陽,激怒了天帝,天帝把后羿和嫦娥貶到人間。為了滿足嫦娥長生不老的願望,后羿去了王母娘娘的住處,得到了一袋神藥。一個人吃了它可以長生不老,而另外兩個人吃了它可以長生不老。嫦娥一心迴天,吞了魔藥,於八月十五夜上了月球。後人為了紀念嫦娥,在8月15日,全家人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

  每到中秋節,人們都要回家。無論是在外留學的學生,還是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要一路回家,和兄弟姐妹、父母、長輩、子女吃一頓熱鬧的團圓飯。吃完團圓飯,人們還要吃月餅,一起看窗外的月亮。即使不回家,他們也會望著月亮,想著家人。我

  當然,我家也不例外。每當中秋節也是媽媽的生日,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爸爸都會親自下廚,每上一道菜都會贏得一片稱讚。晚飯後,大家會一起看電視,看《秋夜》。九點左右,大家都會來到窗臺上看月亮。真的又大又圓!一輪圓月從東方升起,乳白色的月光照耀著大地,微風在月亮旁緩緩吹起一片雲彩。雲擋住了月亮,月亮越來越若隱若現,像一個害羞的小女孩。我大聲喊道:“看!月亮升起來了!”“對,真的漲了!”你旁邊的人插話說。

  有些人還會放一些煙花。這種五顏六色的煙花幾乎和月亮一樣高,彷彿要和月亮一爭高下,但總是升到一定高度,突然爆炸成一簇簇五顏六色的“花”,給人一種驚喜。聽著主持人動聽的聲音在我們耳邊響起,我們覺得心裡甜甜的。一家人在一起多幸福啊!多溫暖,多溫暖!大人們看著明月,孩子們玩著遊戲,心中感觸頗深。夜深了,人都回家休息了,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還在想著這幸福的一天...

  在中秋節,人們會一家人團聚,吃月餅,看明月…

  學生代表中秋節發言稿 篇14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在九月的晨光中靜靜醒來,秋天已經鋪滿了床。伴隨著涼爽的秋風和金黃的落葉,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日正好是秋天的中間,所以它被稱為中秋節。

  中秋的田野裡,月色皎潔,古人把滿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8月15日也被稱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常用“月圓”和“缺月”來形容“悲歡離合”,而生活在異地的遊子更是對月亮情有獨鍾。如唐代李白的“舉頭望去,發現是月色,再沉回去,我忽然想起了家”的詩句,杜甫的“他知道今夜的露珠會是霜,家裡的月色是多麼明亮!”還有宋代王安石的《春風與綠江南岸,明月幾時歸我,明月幾時歸我》,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一個古老的節日,拜月賞月是這個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日祭月的社會制度。人們在中秋節也有祭月之風。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享樂。

  賞月的風俗盛行於唐代,許多著名詩人都有詠月的詩。比如“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明月是什麼時候?問天酒。”等等。都是流傳至今的好故事。到目前為止,中國有許多歷史遺蹟,如拜月祭壇、拜月亭和望月樓。北京的“月壇”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用於皇家祭祀月亮。每當明月空的時候,都會在露天立一個案,桌案上擺著月餅、石榴、棗等水果。拜月之後,全家人會圍坐在餐桌旁,邊吃邊聊,一起賞月。

  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種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自唐代以來,月餅的製作變得越來越複雜。蘇東坡寫過一句詩:“餅如嚼月,餅中有餅,餅中有餅。”清朝的楊光甫寫道:“月餅餡是桃肉,冰淇淋是用糖霜加糖的。”好像當時的月餅和現在的還挺像的。

  還有許多關於中秋節的傳說。其中,最熟悉的故事當然是嫦娥奔月的故事。傳說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長生不老藥,飛上月宮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奔月之後,嫦娥居住的廣寒宮其實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樹和一隻兔子,什麼都沒有。後來,在拜月的中秋節,普通女人會在月宮向嫦娥遙祭。

  老師同學。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是每個民族長期積累的文化遺產,傳統節日蘊含著民族精神。民族的價值取向隱含著民族的文化基礎。作為當代青年學生,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探索和發掘傳統節日背後的價值。“時尚的東西很耀眼,但民族的東西可以長久。”

  升海明月,照亮整個天堂。最後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闔家團圓!

  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