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研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精選5篇)

數學教研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精選5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發言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發言稿是在一定的場合,面對一定的聽眾,發言人圍繞著主題講話的文稿。那麼,怎麼去寫發言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研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教研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很榮幸能在大六中、大數學組的第一次大教研會上向各位作彙報交流。自我畢業分配到臨沂六中,至今已有13個年頭了。有人說,教學教副科,別教主課,教主科,別教數學。自第一天走進數學組,就感受到了,緊張忙碌的工作氛圍。上午是很難湊齊人的,只能是見到這個,而找不到那個。下午老師們基本上沒有課,但都埋在作業堆裡,批改作業,一改就將近三節課,就連上廁所都感覺是一種奢侈。作為一個大教研組,人雖然比較多,但是在這個大家庭裡,老師們親如兄弟姐妹,生活上互相關心,工作上相互支援。老師們心胸坦蕩,正如我們教的123一樣簡單,這是我們數學組一貫的風格,一貫的傳統,這樣才造就了我們組和諧融洽的工作氛圍。老師們任勞任怨,工作上不遺餘力,務實高效。在這種工作氛圍裡,我和同事們一樣,教學中做到了以下幾點:

  1、認真備課。反覆研究教材,感受編者的意圖,明確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把握好重難點。掌握知識的邏輯,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較好;根據學生實際,估計他們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考慮如何把自己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

  2、認真上課。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資訊反饋。突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教育學生認真聽講,積極動腦,積極回答問題;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理解好每個定義,定理,所有知識的考察都是源於基礎,高於基礎的。

  注重解題方法教學,不僅教學生怎麼做,關鍵是為什麼這樣做,引導學生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並歸納總結。

  3、認真批改作業。透過批改學生每天的上交作業,不僅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也可以瞭解學生當天的掌握情況,並及時的反饋,糾正錯誤,做好有針對性的查漏補缺;透過老師的作業批改,也可以規範學生的解題過程。

  4、組織好單元檢測。嚴格監考,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考風,讓學生意識到一份努力,一分收穫;學習如做人,都必須務實,只要在學習過程中用心學了,用心及時解決每一個問題,學習成績就能得到提高,只有這樣,你才能不怕考試,從而感受到考試是一種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進而積極向上的學風。

  5、做好家庭作業的監控。學生透過做家庭作業及時複習鞏固當天所學的內容,形成解題能力。家庭作業的質量,也關係到第二天課堂上作業反饋的效果。讓學生意識到,做和不做效果不一樣,認真做和不認真做效果也不一樣。讓學生思想上重視作業,同時還需徵得家長共識,共同抓好作業的落實。

  6、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比如,課前的預習,課上認真聽課,課下的複習等等。引導學生意識到,學習數學很簡單,就是利用基礎知識去解決問題。紮實的基礎是關鍵,比不是題做的越多,成績就越好。要注重解題方法,不僅知道怎麼做,關鍵知道為什麼這樣做,解題的突破口在什麼地方。審題要慢,做題要快,完成一道解答題,就像完成一篇作文,構思好了,寫很快。注重錯題的訂正,哪怕是選擇和填空,也要當成大題去訂正,能寫過程的寫過程,不能寫的,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錯誤的原因,而不僅僅是把答案改過來。學習過程就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解決問題,成績才可以提高,提倡學生整理錯題集。

  7、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聽評課等教研活動。透過參加集體備課,發揮群體智慧,從單打獨鬥,到群力合一,問題不辨不清,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教學方法更加有實效性。透過參加聽評課,聯想到自己的課堂教學還存在哪些問題,下一步怎樣來調整,讓自己的課堂教學更有實效,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以上是我的一點膚淺的做法,今後我將一如既往的務實工作,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時時刻刻以培養學生能力為出發點,潛心向各位老師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書到用時方恨少,措辭拙劣,言不達意,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最後,祝願各位領導老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每天都像過週末,天天都有好心情!

  數學教研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2

各位理事、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x,是來自xxx市xxx區的數學老師。我的論文主題是:山區學校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83年大學畢業後我便一直在山區學校擔任數學教學,對山區學校的現狀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山區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學生基儲家庭條件、家長素質、社會環境與城市學校相比較,都存在明顯的差距,兩者間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動密集型企業需求大量的勞動力,因而山區農村人員不再束縛在土地上過著“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外出能輕輕鬆鬆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學畢業生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職位而待業在家。這讓山區農村不再以“讀書跳農門”為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誤以為從此“讀書無用”,在實用主義思想的驅動下,很多家長和學生便失去了求學的源動力。透過近些年從家訪中瞭解到,在山區孩子的家長中,約佔三分之一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學習,多學點知識;約三之一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任其自然;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從內心深處就不希望他們的孩子一心放在學習上,後怕孩子升學對他們帶來經濟上的壓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為自己減輕負擔。

  山區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與城市學校相比較,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鄉鎮,地處山區,地形複雜,地廣人希全鄉一個年級不足130個學生,因為相互分隔很遠,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鄉鎮中心開設兩個班外,不得不在另兩個地方各開一班。資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設施陳舊落後。我們學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國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棟教學樓,而教師和學生宿舍還都是在破舊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學樓後才有了唯一的一間多媒體教室,要用多媒體教室上課時,老師們必須事先調配好,這也嚴重影響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近年來,生源在快速地遞減,教師隊伍也就只有讓其自然遞減,沒有增加新生師資力量的機會,教師隊伍嚴重老齡化。全校三個年級六個班,連同管理人員在內,共22個教師,30歲以下的只有2人,其餘的都在35歲以上,其中45歲以上的9人,佔總數的41%,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3歲。可以說,這樣的年齡結構是嚴重青黃不接的,學校也因此缺少足夠的活力。再者,由於早期山區學校沒有電腦裝置,使得很多年齡大一些的教師至今還不能靈活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授課。

  山區學校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外界的新事物,知識面與生活條件均不可與城市孩子相提並論。很多學生對火車、高速公路等許許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認知基矗學生大多離校遠,而學校的住宿條件又只能讓很少數的非寄宿不可的學生在校住宿。有些離校遠一些的學生,早上6點鐘起床生火做飯,7點以前上路,冬天時要打著手電筒出門,8點鐘趕到學校時已是正式上課時間。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學校只有壓縮中午休息時間,以便下午早點放學好讓他們早點回家。特別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三、四歲的年齡,便要一邊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一邊還要替父母照顧好年邁的.爺爺奶奶,這不僅在成長中缺少關愛,也會影響學習。

  種種問題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城鄉教育不均衡的具體反映。作為一名山區教師,在面對這種狀況時,當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應積極地尋找對策與方法,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在山區學校數學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學之路和化解疑難問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

  首先做到:主動親近學生,適時個別輔導。山區學生大多膽小,怕見老師,不大主動找老師尋求解決心中的疑問。這需要教師先主動地找學生溝通,建立一種平等、可親的關係,讓學生樂意親近自己。我教過的一個汪姓的學生,屬單親家庭,父親長期在外打工,在家沒有人監管,是典型的“留守兒童”,身上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剛從小學升到初中時,上課不聽講、課後不做作業。為了幫助其搞好學習,養成良好習慣,我幾乎天天利用課餘時間找他進行單獨輔導,糾正他的一些不良行為。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努力,這個學生也能和其他學生一樣認真聽講、及時完成家庭作業,能主動接近老師,待同學友好,學習上有很大進步。

  當學生在學習上或其它方面存在問題需要家長配合時,作為山區老師,也常常是主動“找上門去”與家長溝通,很難象城市學校那樣家長主動了解孩子的情況。因此,作為山區老師,更需要擁有良好的心態。記得兩年前,有位學生經常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一打聽才知道,是他父親常邀鄰居來家打麻將,喧鬧聲影響其學習。為此,我曾登門做家長的工作,家長也因此受到感動而不再邀鄰居來家打麻將,還孩子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其次就是:淡化升學目標,強調實際應用。既然家長和學生中有許多人認為不能升學、數學沒有實用性,“讀書無用”,那麼我們就應強調數學教學對培養學生品質和能力的作用,讓家長和學生對數學課程有更深更高層次的認識。本人無論是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在與家長溝通交流時,都特別強調,對數學的學習不只是為了升學,而是透過學習數學這一過程,培養學生一種對事認真、細緻的品質和提升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學生在進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時,最易出的錯誤就是符號上出錯,有時從上一行抄到下一行也會把“-”號漏抄。我便利用這一問題,對學生及學生家長強調,我們不斷地進行這種數學運算練習、矯正錯誤,不僅僅是解決學習數學的問題,而更多的目的是培養學生一種對事認真、細緻的品質,這種品質有利於日後的工作和生活。數學中的許多解題方法、思維方式,在生活中也同樣應用得到。讓學生和家長對學習數學的目的有更進一步的認知,而不是侷限於學數學只是為了升學或解決簡單的計算。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本人更多地注重山區的特點,多聯絡學生已有的感性認知基礎進行教學。例如:學習七年級第三章(人教版)油菜產量計算這一節時,我先詢問幾個學生這幾年家中水稻、油菜的種植情況和產量問題,聯絡他們親身經歷的生活,激發興趣,然後轉入到課本例題,讓大家透過解決課本例題的同時來掌握處理自身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受學習數學在生活中的用途。

  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條件,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章“圖形的認識初步”時,本人便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選取的一些圖片比如立交橋、民居建築等作較為詳細的介紹。同時,在圖片篩選時,注意適當選取學生身邊的實物,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生活中數學問題的存在,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山區老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面應更多地注重山區的特點、克服困難,設法聯絡學生的感知基礎來創設問題情境。聯絡實際生活,讓學生感受到“需要”而激發興趣,令其由被動走向主動。我們也常說“需要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真正感受到“需要”而做到“我要學”,認為學有所用時,我們才有可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作為一名山區教師,當然希望學校的教學設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使其基本上能運用現代教育技進行教學。也希望能到外面參加一些培訓學習,開拓視野。同時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愛山區孩子的成長。

  數學教研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3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我是望江縣新橋中心學校金進良,我們學校若按“割地劃片”劃分,屬於偏遠的農村學校,參加這次教研會要感謝各級領導的關心和照顧,給了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所以我是來學習的,在這裡談不上評課,只有自己的一些聽課感悟向大家作一個彙報。

  這兩天一共學習了三節課,可以說是經歷了一次次頭腦風暴,很受啟發,受益匪淺。第一節課汪老師從回顧、總結與中點有關的基本圖形入手,利用基本圖形幫助學生尋求通則通法,為學生減輕了負擔,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積累了經驗。問題的設計循循善誘,由易到難,有梯度,第一題是直接呈現出基本圖形,第二、三題透過新增輔助線構造一個基本圖形,第4題會出現多個基本圖形的構造,教會學生從萬千變化的圖形中尋求共性的方法。說到這裡,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在場的專家和老師,在二輪複習時,特別是分析、講解一些複雜問題時如何兼顧“面向全體”。第二節課陳老師用親切、風趣、陽光的語言不急不緩地組織學生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足見陳老師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和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在教學中關注課堂的生成和問題的變式,即使最後的變式不夠嚴密,但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理解,尊重學生對生活實際的體驗。第三節課聶老師的“一線三等角”實際上也是尋求幾何問題中的通則通法,複雜問題中尋找基本圖形,編了“打油詩”,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的印象,聶老師這節課例題、習題設計很有梯度,容量很大,雖然如此,但聶老師還不缺完整規範的板書,學生的板演,這也是我們複習時需要關注的問題,我們不光是要讓學生會想、會做還要會寫。

  以上是我的一些膚淺的聽課感想,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

  謝謝!

  數學教研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撫松二實驗五年級年部組長數學教研組長,很榮幸,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其實在座的各位老師都是我學習的榜樣,無論是在教學上,還是在組織管理上都比我有著豐富的經驗。這次交流活動,是對我們開展好教研工作的一次鞭策和鼓勵。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在團隊合作中實現自我超越》。我們數學組現有教師4人,是一個團結向上有凝聚力的團隊。其中既有市骨幹教師,又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和充滿青春活力的年輕教師。我們以課堂教學改革為重點,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紮實有效的開展主題教研活動,在團隊合作共同努力下,去年教研組被評為“三星級優秀教研組”,我也獲得了“優秀教研組長”的稱號。這是對我們工作的極大肯定,今年我們再接再勵,申報了“四星級優秀教研組”。下面,結合我們教研組一年的工作情況,與大家交流幾點做法和體會:

  一、校領導重視教研組的建設,建立健全教研組管理制度

  撫松二實驗十分重視教研工作,校長親自解讀縣教育局檔案,組織各教研組認真討論,使教師深刻理解有效教學的核心內涵,準確把握課堂教學基本要求,對構建生命化的課堂達成了共識,並建立健全了《常規教學制度》、《包保領導制度》、《備課制度》、《教研組長職責》、《優秀教研組評選制度》、《幫扶制度》等,為教研組工作指明瞭方向。

  一個教研組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嚴格的管理,同樣教研組的教學常規工作的落實與完善也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因此在教研組發展過程中,我們制定《教研組工作制度》、《主題教研製度》、《聽評課制度》、作業教案檢查以及期中、期末的試卷分析制度,促進推動教研組有序穩步發展。

  二、嚴格執行教研計劃,將教研活動開展到位。

  學期初,教研組依據學校的整體工作計劃和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從教學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教研組活動計劃及日程安排,使整個教研活動制度化、系統化,並且嚴格按照計劃,安排好教研活動的每個環節。為確保教研工作的順利進行,學校規定每週五的下午開展教研活動,包保領導深入到教研組,嚴格按照教研程式進行:讀書交流——主題教研——分科教研。每次活動都有記錄、有重點、有佈置、有準備、有反饋、有理論學習和探討、有教學實踐和總結,有評價反思和資料積累。學期末針對計劃完成情況撰寫教研工作總結。日常教學中,教研組嚴格規範數學教學常規。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強化管理,進一步規範教學行為,併力求常規與創新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嚴謹、紮實、高效、科學的良好教風及學生嚴肅、勤奮、求真、善問的良好學風的形成。我組織教師鑽研教材、教參,梳理教材知識點及測評要點,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教學中努力做到:認真備課形成共案,上好每一節課,及時寫個性補改和教後反思,佈置和批改作業、輔導學生、質量檢測各個環節都符合規範化的教學要求。

  三、深化數學課題研究,提升數學教師科研素養。

  以課題研究為切入點,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科研能力,實現主題教研的實效性。我們學校數學教研組的課題是《小學數學單元整合(主題)教學的實踐研究》。此課題是20xx年上半年開始,楊洪毅校長與進修學校李洪濤校長共同研究決定,在二實驗開展此項課題,李校長與劉修良主任先後幾次到學校,進行動員及細緻的理論指導,並深入到課堂聽評課做教學實踐研究的具體指導,老師由開始觀望質疑,到思考嘗試;由幾位骨幹教師選擇合適的單元進行嘗試,到各教研組共同研究每位教師參與,最後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確定了數學單元整合教學的模式,設計了“感受課——理解課——練習課——整理課”四種基本課型。歷時一年的教學實驗研究為課題開題做了充足的準備,20xx年3月,宋玉春校長對《小學數學單元整合(主題)教學的實踐研究》這項課題的深入研究更推進了一步,學校結合“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重點課題《中小學生數學素養提升的實踐研究》,把此課題申報為子課題。

  什麼是“單元主題教學”?我簡單介紹一下:以一個單元作為教學的基本單位,從單元整體出發,統籌安排,根據課程實施的水平、目標來確立教學主題,以主題為線索,開發和重組相關的教學內容,把感受、理解、練習、整理、考查等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教學整體。四種課型緊密結合,最佳化課堂教學。

  1.感受課。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精心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投入感受新知的情境之中。

  2.理解課。透過引導、討論、動手操作或相關練習,讓學生領會知識的內涵,發現知識生成的初步規律,使知識與思維、情感、態度有機結合起來。

  3.練習課。透過基本練習(常規做法)、變式練習、綜合練習、創造性練習,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4.整理課。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歸類、對比梳理,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將容易模糊的知識清晰化。設計多樣化的練習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研組長不僅是活動的組織者,還應是本組學科教學的引領者,我作為課題組實驗教師,率先上教研課,嘗試單元整合教學的四種課型,提供了研究的案例。之後,組織教師鑽研教材、梳理知識體系,選擇確定適合的單元進行課題教學實踐研究,集體備課,每人上一節研討課,互相聽評課,主題會診,交流反思,總結教學所得與困惑。

  例如:五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多邊形的面積》就非常適合進行單元整合。根據單元知識特點和目標,把獨立的四部分內容整合為兩個主題:一是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二是組合圖形的面積。第一主題按照四個課型整合進行教學設計。三種圖形面積的計算聯絡比較緊密,在感受課上學生利用方格紙和割補、拼擺等動手操作和實驗活動,小組合作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感受三種圖形面積的內在聯絡,滲透“轉化”思想,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所研究的圖形與轉化後學過的圖形之間的聯絡,從而發現新圖形面積公式,這樣整體感知以未知向已知轉化的數學方法,更有利於學生建構掌握知識,發展

  學生思維和能力。感受課時間不夠,可以增加課時,感受充分之後再上理解課。這種教學設計創造性地“用教材”“整合教材”,對實驗教師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挑戰。單元主題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為數學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師以新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學,要通盤規劃教學的目標、內容、教學過程以及評估標準,要特別重視學生自身素養全面發展,妥善解決單元主題的相對獨立性和教材內容系統性的問題,要求教師整體解讀教材單元內容、整合並設定學習目標、單元課時重新合理分配等。這樣真真正正、實實在在的課題研究給老師帶來了壓力,也帶來了改變。

  課題研究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在教學中,我們組教師統一思想,以學定教,以促使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為出發點,課堂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活動為主線,自主探究為主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構建生命化課堂,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數學素養。上學期期末數學取得全縣第四名的好成績。

  四、重視讀書反思交流,提升教師理論水平。

  校領導十分重視教師的讀書情況,為教師購買了大量的書籍,閱覽室、微機室向大家開放,方便每位教師可以隨時讀書、查閱資料。校長定期推薦同一本書、同一篇文章,教研組長每兩週,推薦大家齊讀共談一篇文章。每位教師要讀出理解、體會,讀出問題,做好讀書筆記,寫出讀書心得,並在教研時間,交流讀書感悟,與大家分享閱讀的快樂。我把年組訂閱的《人民教育》、《現代中小學教育》《吉林

  數學教研集體備課中心發言稿5

  開學初我組以學區教研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根據本冊教材的內容和重難點確定了兩個研究專題,將乘法口訣及除法兩部分知識的學習,確定為本學期重點研究的內容。我們本著加強教學研究,注重課堂實效,紮紮實實地開展教研活動。結合年級、學科特點和教研組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了本學期教研計劃。力求加強各校之間的合作,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新問題,挖掘潛能,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本學期我們共進行了4次教研活動:

  每次活動,老師們都認真準備,積極參加並做好記錄。作為一名區教研組成員,我積極參加區教研活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及時傳達給學區教研組的教師們,使每位教師及時瞭解區教研組活動內容、精神並在教學中努力嘗試,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一次:活動時間9月27日

  學區組織各數學教研組老師們集中,會上蘇主任做了動員,對本學期學區數學教研工作進行了安排。各組老師們共同探討了教學中的困惑,制定出了本學期教研活動計劃。

  第二次:活動時間10月27日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師講了一節《分糖果》;在王立新主任的親自指導下,我校青年教師劉國鳳講了一節《東南西北》。汪蕾、劉國鳳兩位老師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汪蕾老師還親自到我校與我探討教學設計思路,經過一次次的試講,兩節課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研組的老師們在活動中積極發言、討論、評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透過活動,大家進一步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困惑,收效還是較大的。正像劉國鳳老師所說:透過這一節課我真的收穫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在大家的幫助下,我知道了一節研究課究竟應該怎麼上,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早日成長起來。

  第三次:活動時間11月30日

  這次活動與區教研活動並軌,在北大附小聽了三節課:《6的乘法口訣》、《東南西北》、《搭配中的學問》。透過聽課,對比自己的教學,找到了差距,例如:《6的乘法口訣》一節,我們在備課時的想法與區研究課的設計思路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都是從2—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引課,但我們在設計中對學生開放的空間較大,這樣教師不好把握,而且對怎樣在6—9乘法口訣的學習中體現乘法意義的教學還比較模糊,而區裡的這節課張弛有度,解決了我們教學中的困惑。透過活動,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拓寬了教學思路,明確了今後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同時,我將在區教研組活動中進行的講課前對學生的前期測試的格式發給大家,讓大家嘗試著去做,從而達到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習的起點在哪等問題。我校全體二年級各班率先對下學期《1000以內數的認識》一節進行了前期測試,測試卷的統計、分析,為下學期學習《1000以內數的認識》找到了備課的切入口,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

  第四次:活動時間12月26日

  交流總結提高。在這次活動中,教研組的老師們將參加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體會進行了交流。

  育新學校的陳國燕老師說:透過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把握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教育特點,設計思路和學習方式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科大附小的崔紅梅老師:透過聽幾位教師的講課,使我深深的意識到上好一節課,提問的重要性。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難預料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才能使教學實現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師講:我非常榮幸的在教研組裡承擔了一節研究課。透過這節課,不但鍛鍊了我上課的技能,同時,在我們教研的老師們真誠的提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