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活動的發言稿(通用6篇)

讀書活動的發言稿(通用6篇)

  在現實社會中,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發言稿,發言稿是作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語表達使用的文稿。寫發言稿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書活動的發言稿(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讀書活動的發言稿1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英語教研組代表**。應趙校長之約,給大家講一講我的讀書小故事。

  當下有這麼一個說法,叫做“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所謂的靈魂在路上,其實就是多讀書的另一個解讀。無論是夜闌人靜,還是車馬喧囂,只要書卷在握,靈魂立馬可以進入一個物我兩忘的境界。有閱讀、就有體驗,有閱讀、就有收穫。閱讀可以彌補不足、拓寬視野,閱讀可以促進教學、答疑解惑。

  做一個普通老師,廣博的知識可以向學生們展開一副恢弘的畫卷,引領他們攀登知識的高峰。而一個人生活的見聞畢竟有限,如何擁有廣博的知識面?在座的各位都知道答案,那就是多讀書。

  而我們目前教育的物件是不諳世事的孩子們。他們在各自的年齡段,會有自己獨到的思想動態和行為習慣。如何與他們共處,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如何解決實際的問題,與他們共同進步?除了向有經驗的前輩們討教,最快捷的方法依然是多讀書。

  當自己有一些教育心得或者困惑,想要把他們付諸筆端,分享給全國的教育一線同仁。想要準確的表達,最好的方法依然是多讀書。

  說來慚愧,自從自己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自己讀的書卻是越來越少。閱讀的習慣一但養成,確實是終身受益,我的習慣並沒有變化,只是隨著手機功能的日益強大,各大媒體和公眾平臺的營銷日漸成熟。我們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閱讀”。由於傳統紙質書攜帶帶來的不便看似全部解決,實質上我們的閱讀變得越來越”碎片化“,看起來大家似乎不再有耐心讀完一整本一整本的“大部頭”。以前的朋友問起我最近讀了什麼書,我竟然一片空白。碎片化閱讀的問題隨著它的優勢一併出現。我個人感覺最明顯的就是選擇上的依賴性。有輕鬆簡單的小故事就在手邊,不知不覺就會用掉所有碎片時間,營養豐富的文章,不自覺的就往後排了。我相信自己的感覺應該不是個例。今天恰好大家都在這裡,希望我們能一起探討一下如何協調碎片化閱讀和經典閱讀的問題,謝謝。

  讀書活動的發言稿2

尊敬的園長、主任、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首先感謝園長在讀書節來臨之際,跟各位老師聚在一起,交流自己讀書的心得,對我個人來說也是一次極大的鍛鍊。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一百個人眼裡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所以我的理解可能並不是很全面,也可能不夠深刻,但確實都是我自己的真實感受,大家有什麼想法儘管暢所欲言。

  在準備這次讀書分享會的過程中,最困惑我的就是推薦什麼書呢?準備的過程中總是難以取捨,因為每一本書都有它可推薦的理由。昨天讀書節晚上看到電視上也在推薦書,那位專家說書有兩種分類方法,一種是把書分為“有用的”和“沒用的”;一種是分為“書架上的書”和“生活是一本書”,我覺得很恰當。有用的書大家當然會去看,沒用的書是什麼書呢?(互動一下),像這樣文學類的書也要去看。

  經過一番糾結,終於從最近讀的幾本書中選取了幾本比較貼近我們生活的書,現在我就從生活,工作,人生這三個角度出發來展開我的讀書分享。

  一、我和女兒的讀書生活。(推薦《夏洛的網》)

  引言及主要內容:首先我想先說說我和女兒的讀書生活。週六陪女兒璇選讀書節送給她的書,她選了一套《可怕的科學》還有幾本也是關於科學的《700科學遊戲》等,其實女兒數學成績不太好,但對生物、動物興趣卻很高,家裡只要科學方面的書都是她自己選的,我則喜歡給她選一些文學方面的書,這些書她也看,看完了我倆也總喜歡交流一下里面的情節,就像週六她剛看完的《夏洛的網》,這本書主要講述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裡,住著一群小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真摯的友誼。然而,這隻豬未來的命運卻是成為燻肉火腿,它最大的願望是能看到冬天的雪,但卻只能悲痛絕望地接受做火腿的命運。而好朋友夏洛卻堅信它能救小豬,它吐出一根根絲在豬欄上織出了被人類視為“奇蹟”的網上文字,這讓豬在集市上贏得了特別獎和一個安享天年的未來,小豬得救了。當然也終於看到了冬天的第一場雪,而夏洛卻死了。然後,就像所有的輪迴,新的生命出生,新的蜘蛛出現。

  我的感受:故事很離奇,還有點脫離現實,所以我擔心女兒會看不出其中深刻的道理,於是我先跟她講我的感受,我告訴女兒,故事中講到小豬和蜘蛛的友誼,是一種純粹的友情,它們為了朋友不求回報,哪怕獻出生命也不可惜,所以我們要珍惜身邊的友誼。還有諾言,夏洛這隻小蜘蛛,用盡畢生的精力,只為自己對小豬威爾伯的承諾,我便藉此教育女兒,我們要像蜘蛛那樣堅守自己的諾言,勇於付出自己的真誠和努力。

  女兒的感受:沒想到女兒卻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說:“媽媽,你知道我看書時想的是什麼嗎?我好想養一頭豬和一隻蜘蛛啊。”看,又回到了他喜歡的動物上。我好奇地問,“為什麼呢?”她就總結道:“夏洛這隻蜘蛛不是普通的蜘蛛,它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是普通的,但要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自己不普通。”我就藉機給她講了李小龍、海迪姐姐的故事他們身上都有點“夏洛的精神”李小龍生命雖短暫但讓人敬佩,海迪姐姐身殘志不殘做著有意義的事。

  推薦原因:像《夏洛的網》、《小王子》這樣看似是寫給孩子們的童話書,也能給我們成年人一些啟示,所以我也希望大家去讀讀這本蘊含著深刻哲理的童話書,如果能跟孩子們一起讀那就更好了,大人和孩子的視角往往不同,所以不能覺得孩子大了能獨立閱讀了就忽視了親子閱讀的重要性,和孩子一起閱讀,再加上一定的交流不但會促進親子感情,收穫也會更大。

  像這樣的書,故事性強,內容生動,容易吸引讀者,特別是兒童,還能從中明白一定道理。所以小學生在看、大學生在看、我們也可以看的。

  二、專業書籍(推薦書籍:《遊戲力》)

  用經歷介紹書: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每天面對的都是性格迥異的孩子們,如何調動他們的興趣尤其關鍵,除此之外,我也常常反思對女兒的教育,我發現,不管是幼兒園的孩子們還是已經上小學的女兒,單純的說教總是無濟於事,必須藉助新穎有趣的遊戲才可以,而且遊戲不一定要多複雜,有的很簡單很原始但效果很好。偶然間在網上瀏覽時,一本名為《遊戲力》的書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博士,在他女兒三歲生日聚會時,特意在公園裡利用自己的心理學專業精心設計了各種形式的遊戲,以招待前來做客的孩子們。可是,當他向孩子們講解那些複雜的遊戲時,卻發現,孩子們毫無反應地看著他。尷尬之時,科恩博士的妻子,這位聰明的母親走上前對孩子們說:“好啦,現在所有人,衝到公園的那一頭,然後再衝回來!”孩子們尖叫著歡笑著喘著粗氣跑去又跑來。一個男孩子問:“太好玩了,我們可以再來一次嗎?”那一瞬間,心理學家恍然大悟,遊戲可以信手拈來,孩子們需要在遊戲中盡情釋放。

  學校教學的例子:這讓我想到看過的牛老師部落格裡記錄的一個小故事,一節課上,別的同學都在朗讀,只有一個小女孩在自顧自地玩著毛線繩,牛老師停下了朗讀,讓她收起來,雖然照做了,可再次開始朗讀的時候,這個小女孩又把玩具掏了出來,這一次,牛老師並沒有中止朗讀,而是悄悄走到小女孩身邊,說了一句,“你先收起來,下課老師陪你玩。”小女孩對這個主意好像很感興趣,瞪大了眼睛問:“真的?”然後就乖乖地收了起來,並開始朗讀直到下課,而下課的時候,牛老師不僅跟小女孩一起玩,還幫她解開了毛線繩的疙瘩,自此之後,小女孩上課都是十分專心,可見這遊戲力的魅力比一般的批評教育要大得多啊。

  家庭教育的例子:我們班小張晉的例子吧。。。孩子身上存在的每一個問題,都可以透過遊戲來解決,而不是威脅恐嚇騙。

  親子、師生都適用的關係——聯結:記得這本書裡提到一個關鍵詞“聯結”。遊戲不但能聯結親子關係,而且也能聯結師生關係的融洽。有一個小遊戲是“模仿孩子的動作”,這是一個非常靈驗的小遊戲。舉例:有個小女孩,她個性比較害羞,不擅長在鏡頭前表現自己。當我們舉起相機,她通常有三種表現:想逃,面無表情,重複同一個動作。有一次,小女孩的媽媽想了一個辦法,當她爸又一次將鏡頭對準她的時候,她媽媽開始試著模仿小女孩的每一個動作,無論她做什麼,小女孩笑了。接下來的時間裡,鏡頭前的小女孩和鏡頭後的媽媽玩在了一起,她在鏡頭前能自如表現了。在遊戲力理論中,孩子的笑很重要,這往往也標誌著聯結的建立。這就是一次鏡頭與孩子之間的成功聯結。

  當孩子對我們閉口不言,當親子關係出現對立,聯結便斷裂。聯結的斷裂和重新聯結時常發生在我們生活中。雖然一個擁抱、一句安慰,甚至一個溫暖的眼神,可以讓聯結重新建立,但重新聯結仍時常令父母們感覺無計可施,這時,我們可以藉助遊戲來建立聯結。用作者的話來說,“遊戲力——基於遊戲的親子溝通方式——可能是重建親子間深情聯結的橋樑”。沒有聯結便沒有溝通。

  科恩曾經在舞會上看到一對戰火即起的母子。六歲的兒子不肯跳舞,媽媽希望兒子跳舞,雙方陷入僵局,聯結斷裂。一旁的科恩參與了進去,他衝小男孩燦爛一笑並學他雙手抱胸的姿勢:“咦,他發明了新式跳法吧?”男孩子神情略有鬆動,換了個姿勢。科恩也立即模仿孩子的新姿勢,媽媽獲得啟發如法炮製,三人都笑了,孩子開始跳舞,越跳越開心,聯結重新建立。

  我的啟示:老師們,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小孩”,他天真爛漫,純真無邪,感受快樂,不要把他遺忘在你的童年中。讓我們心中的“小孩”與我們的孩子對話,就會感受到孩子的真正需求,放下家長或是老師的架子和抱負,讓孩子的笑聲帶領你往前走。遊戲力就是這麼一本書,讓我們找回心中的“小孩”,學會孩子的語言,進入孩子的世界,讓孩子在充滿愛的遊戲中獲得力量,勇敢的去面對真實的生活和未來的挑戰。更何況我們幼兒園老師本就是“孩子王”。

  從這幾個小故事裡面我們還能發現,遊戲力很好地促進了親子感情,而對於我們這些每天和小孩打交道的老師們來說,也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提高課堂效率,進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視角的不同:這本書看似是給小學家長看的,但是也可以作為教育工作者的啟示。可以作為幼兒園教師瞭解幼小銜接的參考。在這裡順便推薦一下,就不多說了。

  三、我讀《遇見未知的自己》的理解

  互動環節及推薦原因:下面推薦這本《遇見未知的自己》。我想問問老師們一個問題那就是:“你是否快樂?為什麼?”“什麼是你想要的生活?”這本書就是以一位普通的現代女性為主人公,透過講述她的生活中的經歷和內心的變化來啟示讀者,並和讀者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這也就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原因。因為我們現代人每天面對的忙碌的工作,生活節奏快,壓力也很大,不要覺得自己不容易,其實很多人都不容易。而這本書教會我們如何在壓力面前調整自己,在浮躁的現實中保持一顆平靜而強大的內心。

  舉例說明:潛意識的作用——例如,生活中有些事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可是都潛藏著一些資訊。比如你從事某一行業而去考相關證件,如果你真正想得到這個證件,那一定不會出現找不到准考證,交通堵塞這種事情,如果有就說明你潛意識中並不想走這條路。例如,有時候你說漏嘴,不經意說的或做的事情,可能就是潛意識裡面真正的想法。例如,有些人抽菸之類的上癮,可是他明知道這個不好,卻還是那麼做,這就是潛意識在操控。 這幾個例子說明,潛意識是一項很重要的心理活動,如果平時注意到這些,對我們的生活,對分析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都是有幫助的。

  正能量——美國科學實驗,兩個水平相當的班級和教師,分別告訴兩位老師兩個班是資優班和放牛班,結果一個學期過後,被告知是資優班的學生成績比放牛班好很多。說明觀察者影響被觀察者。舉例:米飯。這個例子說明,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而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跟他有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因此我們也應該學會培養自己的正面能量,這樣能讓我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和周圍的人、事,調整自己的心態,指引自己完成想要做的事。

  啟示(結合實際):這本書並不適合一口氣讀完,而是最好讀幾個章節,停下來反思一下,跟家人朋友分享下心得體會,再繼續閱讀剩下的章節。

  我們要把自己放在一個最原始的狀態,拋開世俗雜念,學會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就像書中說的,有人遇到問題總是去抱怨他人,可其實很多時候問題是出在自己身上,當很難去改變外在的環境的話,你就只能改變自己以及自己的心境。

  生活中總會有大大小小的障礙,面對這些困難,單純的抱怨、沉浸在悲傷、痛苦中都是沒有用的,我們要做的是接納這種真實的感受,這樣,或許你最終並不能達到人們眼中的成功,沒有擁有人們眼中的功成名就,可它能給你正面的能量,幫你走出人生的沙漠,找到自己的方向。相信大家都多少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名著吧,就像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所說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因此,不論是過去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是當下的《遇見未知的自己》,這種正面的能量都能夠支撐我們勇敢地面對生活。

  我們不僅要多看看這方面的書,還需要與家人、同事、朋友之間的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相互包容。誰都渴望在融洽的環境中生活,但這份融洽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和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讀書活動的發言稿3

  去年年初,我隨著剛剛成立沒多久的封浜高中一起來到了江橋鎮,那時候我剛剛碩士畢業,有著最美好的青春和最浪漫的職業規劃。

  去年五月份,我在學校對面租了個一居室,雖然不大,但我卻很滿足。終於有了自己獨立的空間了!我把在學校裡買的各種書整理了,大部分郵回了老家,只隨身帶著一些愛不釋手的書來到了新家,收拾收拾,竟然也擺滿了一整個書架。房東沒有給我留下寬頻和路由器,甚至唯一一臺老式電視機也是壞的……我呢,既然出不起更貴的房租,也就既來之則安之,在我的小家過上了只有書本和收音機的日子。

  一年下來,其實回過頭來想想,倒是要慶幸這遠離網路的300多天。因為沒有網路,我從一個“小胖子”變成了“健身達人”,從厭惡江橋的“髒亂差”到每天早晚逛公園,交到了很多新朋友;從“美劇控”變成了“kindle迷”,從讀書只偷懶讀書評,到一頁一頁的細讀並且開始在網上寫書評還幸運地收穫了一定量的“粉絲”……

  有人說,工作和讀書是一切並非女王的人成為女王的途徑。因為它們兩個都可以帶給人巨大的滿足感。雖然我才僅僅在江橋生活了一年,但這一年,正是我成長曆程中最重要的時光,是我靜下心來讀書的日子,也是我從無到有的一年。書上說,因為熱愛一個人所以才會熱愛一座城,我卻認為不僅如此,除了愛,還有回憶和收穫,那是無論如何都帶不走的。外面的世界再美好,我依然喜愛江橋的每個地方,我依然迷戀江橋的味道。它承載著我最美好最珍貴的青蔥歲月,她獨到的氣息吸引著我。其實江橋不也像一本書麼,散發著油墨芬芳,等著我們來閱讀。

  去年八月份,學校安排我做新高一的班主任。幾個月下來,我雖然熱情很高,但卻難免因為經驗不足,手忙腳亂而犯了不少錯誤。那段時間,我夜裡總是睡不好覺,想起自己對工作的心有餘而力不足,經常睜著眼睛直到天亮。後來,我接受了同事的建議,在睡不著的時候,就索性不再翻來覆去,而是起來讀書,讀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書,各種各樣的書——閻連科的《炸裂志》萬煒的《班主任兵法》,羅伯特懷特的《道德動物》,等等。讀書使我的心漸漸地沉靜了下來,也讓我有了很多正面的思考。可以說是這些書伴隨著我走過那段工作的迷茫時期,讓我能夠在最艱難的時光裡依然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其實大量的閱讀不僅僅是在工作上對我有了很大的幫助,更重要的還是我學會了用善意來對待這個世界,並努力去找這個世界的善意。我曾經也是一個非常講究是非的人,會攻擊一些事物,認為他們是不好的,或者說是假的,是錯的。人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覺得自己是對的。但如果我們靜下心來讀書,跟著故事的主人公經歷一些事情,或者說透過學習、訓練能讓自己的心得到一些擴充套件,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具備一種平等性,這種平等性是,事實上沒有那麼明確的對和錯,那麼明確的美和醜。世界本身具備一種很寂靜的傾向,所有對立面都可以融化,可以消失。在透過閱讀慢慢的體會感悟到這些之後,我發現自己又能靜下心來做一些小時候沒有辦法堅持下去的事情了。我今天從3月份開始,在金街裡學習鋼琴。小時候我覺得練琴是非常痛苦的事情,但這半年來我風雨無阻,在音樂上面收穫很大,在我看來,其實並不是我的自制力有了多大的提升,而是我透過這麼多年的閱讀和思考,終於能夠以一種不急不躁的心態來面對這些,反倒收穫了很好的效果。

  xxxx,這是我來到江橋的第二年。下個十年,下個二十年,我依然會在這裡——生活中的我有另外的表達渠道和存在渠道,我們的現實生活可能會有很多變化,給我們帶來各種感受和體驗。但閱讀如同一次通往心靈的旅途,它保持某種神秘和深邃的力量,可以持續到最終。在不同的人生故事裡,願我們探尋到心的源泉,重新發現自己。

  謝謝大家!

  讀書活動的發言稿4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廣大同仁們:

  大家好!為期將近一個學期的“教師專業成長”讀書活動已拉下帷幕。今天我要談的主題是《做與時俱進的教育者――多讀書,做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

  有人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種看法在社會發展速度很慢的年代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在當代這樣一個發展極為迅速的社會,教師要給學生一瓶水,自己就要成為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一桶長期不更新、不流動的水,會變成死水。一個教師的知識不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的更新,他的知識就會變得陳舊,變得無用。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當今社會,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的原始教學裝置越來越顯得格格不入;教師傳,學生受的傳統教學理念早已落後陳舊,因此,教師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常教常新。這就需要我們多讀書,做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做與時俱進的教育者。

  然而教師的工作負擔日益加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是教師生活的真實寫照。繁重的工作負擔限制了讀書的自主性,因此,現在一提到學習,很多教師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太忙了,一天到晚備課、改作業、找學生談話、還要應付這檢查、那檢查,根本就沒有時間看書。!”在這種有讀書念頭,無讀書主動性的情況下,縣教研室開展的讀書活動猶如一場及時雨,喚起了讀書的熱情,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讀書習慣在全縣教育界蔚然成風。

  為了響應縣教研室的`號召,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我鎮中心校紮實有序的展開了讀書活動。回首這學期的讀書學習過程,我感受著讀書帶給我的希望;領略著讀書帶給我的激情;品味著讀書帶給我的喜悅。

  前不久讀了《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它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著。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娓娓道來。它讓我明白了許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也有許多心靈感觸,在此談談我的體會。

  我所教的班級有個男生小韓,說起他的成績那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提起數理化他眉飛色舞,侃侃而談;提起文科卻垂頭喪氣,寡言少語。在初三面臨考學這個特殊時期,像他這種嚴重偏科的學生將沒有懸念的與平價生無緣,可憐的語文基礎知識和長期以來的學習習慣使他談"文"色變,更別說興趣了,這曾經使我一籌莫展,幾次想放棄他,然而讀過《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卻讓我改變了這種觀點。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學習的願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鬚在潮溼的土壤裡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鬚,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書中提到這個問題就是興趣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沒有興趣的指引和鋪墊,學生會覺得學習變得枯燥無味,產生厭學心理,從而影響教學的效果。作為一位老師,我非常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們能對語文更感興趣一些,學習更積極主動一些,學習熱情更高漲一些,我想這是我追求的目標,但如何才能把課上得更生動、更有趣、更吸引人呢?興趣的源泉在哪兒呢?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了我們最好的詮釋:“興趣的秘密何在”,我們“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現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現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重要的源泉之一。”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我的任務就是要不斷的扶植和鞏固學生想要成為發現者的願望,並幫助他們實現這種願望。於是在教授《威尼斯商人》這篇戲劇前,我組織學生觀看了這個戲劇片段,同學們被戲劇的豐富的舞臺效果所吸引,看著他們興致勃勃的樣子,我知道點燃他學文火花的時機來了,於是我鼓勵學生編排課本劇,特意讓小韓扮演暴躁易怒,幽默風趣的葛來西安喏,在語文課上一貫冷漠如冰,無動於衷的他終於邁出了寶貴的第一步,在同學們的掌聲他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我鼓勵的目光裡他產生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讓我領悟到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偉大教育思想,從中得到許多啟迪和教育,讓自己的思想與靈性飛舞,使自己的教育品質得以有效地提升,從而讓我明白這樣一個道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該更多地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平等的傳遞,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捨

  如果說《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使我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怎樣讓自己的課堂更有魅力,那麼《新課改的探索實踐》和《教育心理學》則讓我懂得作為一個班主任怎樣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班級管理。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核心是面向全體學生,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而全面發展的重要指標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程度。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班集體建設的實踐中去。在新課程改新理念指導下,我轉變了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引導的作用,儘可能地讓學生參與、主持和管理班級,使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人人有機會得到鍛鍊,成為主動發展的“主人” 。為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我讓每位學生參與班級管理,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和時間,把主人的地位還給學生。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我根據學生們的建議,設立多種崗位:小老師、小管家、糾察員、圖書管理員、衛生管理員、文明委員、花草管理員等。於是同學罵人了有人管,花草渴了有人澆,圖書破了有人補,桌椅壞了有人修,同學有困難了,大家互相幫助……這樣充分調動了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把班級當樂園,把學習當趣事,使班級形成了“嚴謹勤奮、團結互助、健康向上、豐富活躍”的良好班風。學生在自主管理過程,思想覺悟提高了,主人翁精神意識加強了。同學們在團結互助、積極奮進的班集體中,得到了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在班級建設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在新課程改革的新形勢下,只有充分給學生髮展的舞臺,才能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使每個學生得到發展。

  常言道:花有花的光彩,葉有葉的榮耀,根有根的富足。我想說,面對讀書,我是快樂的,充實的。教書和讀書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諦:教師的人生,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我們要做“代表先進文化方向”的創新型教師,不但具有無私奉獻的師魂,誠實正直的師德,全面發展的師觀,教書育人的師能,嚴謹求實的師風,而且還應具有開拓進取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勇於拼搏的英氣,甘願奉獻的“傻”氣,自強不息的骨氣。以培養新世紀之英才,振興中華為己任,雖生活清貧,但仍以春蠶的精神、紅燭的風格、蜜蜂的作風、綠葉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奮力拼搏,無私奉獻。

  “任爾東南西北風,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天愛讀書容易,一輩子愛讀書不易。相信我們會把這次讀書活動作為起點而不是終點,把讀書和學習作為我們終生的必修課,因為教師只有多讀書,才能與時俱進!不斷以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指導整個教育過程!

  最後,我想說:讓我們多讀書吧,力爭做一條常流常新的小溪。

  讀書活動的發言稿5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與書共舞,體驗教育幸福》

  幸福,無疑是一種體驗,教師的幸福是什麼哪?是能夠體驗到教育的幸福。也許有老師疑惑了,今天演講的內容不是讀書嗎?你怎麼說到幸福上去呢?別急,請聽我慢慢說來。

  孟子說:“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均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對於前面兩種快樂幸福,想必很多老師都能體驗到,但是第三種呢?像我們這類面上中學的老師,能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感受,想必少之又少。

  我們“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幹得比牛累”,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10點,天天不是備課,上課,改作業,就是坐班,開會,連沒有晚自習的晚上還得要早早到教室,安頓學生,找學生談話,天天得提起百分精神看著那些調皮搗蛋鬼,就怕他們搞出一件事情,讓你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好。而學生呢,面對你的教育,不以為然,我行我素。辛苦的付出得到的竟然是“我們不喜歡你這個老師”。這樣的生活,我們能夠算“得天下英才”嗎?我們能夠體驗教育的幸福嗎?不,不能!

  這樣的生活很累很累,這是我在做老師,做班主任後非常強烈的感受。面對你天天辛苦付出的學生,體會不到半點的幸福,感覺的只有無盡的疲憊,無盡的煩惱,這樣的感覺讓我覺得可怕!我還很年輕,我以後的教育教學道路還很長很長,體會不到教育的快樂幸福,我整個的人生幸福又何在呢?作為教育者,我都是滿心疲憊,我怎麼能夠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學生?

  我自己教書是為了什麼?語文是什麼?教育是什麼?什麼樣的教學是理想的教學?什麼樣的教師是理想的教師?怎麼樣才能讓學生接受我的教育?我的幸福在哪裡?……對所有這些,我也曾經痛苦地思索過,曾經力求尋找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的模式。

  困惑的我,把目光投向了書籍。我訂閱《語文教學參考》,《班主任之友》,我看李鎮西,於漪,魏書生,我讀葉聖陶,朱永新,蘇霍姆林斯基……我看大家們的教學快樂,我品大師們的教育幸福。看到別人是那麼快樂地教書,那麼幸福地去教育學生,我很是羨慕!從他們的幸福中,我明白了“教育在任何時候和任何地方都不是什麼已經完成的和完善的東西”(第斯多惠),哪有什麼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模式?

  哪有適用於任何教學內容和任何班級的教育教學套路?所有的教育、教學,所有的課程,其本身就是一個過程,一種動態,一種求索、努力和掙扎。在這個過程,有得有失、有甜蜜與憂傷、有幸福與苦難、有憧憬與代價。而要做一個幸福的教師,就要學會給自己減壓,學會捨棄,捨棄疲憊,捨棄煩惱,減去沉重。“一葉落,荒蕪不了整個春天”,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才能在繁雜的工作中體驗到工作的快樂;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才能在喧鬧的生活中體驗到生活的寧靜;擁有一種陽光的心態,才能享受到一個教師的幸福。

  幸福是一種體驗。這種體驗就是需要多讀書,多積累,增加文化底蘊。就這樣,我和書籍跳起了舞。我看文學、哲學,我讀教育學、心理學,課後,我也寫起了教後記,教育札記。我不斷地讀,不斷地思考,從書籍中尋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慢慢的,我發覺自己工作起來順多了,教育學生的方法也多了,生活變得快樂了。

  曾經聽說這麼一句話:我們社會的前進不在於忙忙碌碌,而是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我想,對於我們教師而言,要在漫長的教育教學生涯中,體驗教師的幸福,不僅要埋頭苦教,更要抬頭看路。我們需要與書共舞。與書共舞,能矯正我們因忙碌工作而迷失的方向;與書共舞,能喚醒我們因忙碌工作而懶散的性情;與書共舞,能夠滋潤因忙碌工作而麻木的心靈。與書共舞,我們會一天天變得充實,與書共舞,我們能夠一天天懂得了人生的快樂,享受到了教師的幸福。

  老師們,你們想享受這種幸福嗎?那麼,就跟我來吧,與書共舞,體驗教育幸福!

  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每當我讀一本新書,獲一份知識的時候,我心中的那種快樂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正如培根所說;“知識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教師,要想能夠適應新的教育形勢,就必須讀書加以補足,況且,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沒有一個淵博的大腦是不行的。讀書讓我們能夠很好的乘上時代的風帆,才能夠讓自己的職業生輝。

  博斯威爾有這樣的一句話:“每天讀上五小時書,人很快就會淵博起來。”我們的教師每天很多時間都用在教育教學中,或許不可能這樣的投入,但是隻要書籍在我的心中,我每天抽出一點點的時間,我就可以補足自己的不夠,因為知識是來不得半點虛假,更不能是道聽途說。

  我們可以從教育理論書籍中獲得理論的指導,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指引方向;我們可以從名家名著中或者精神的營養,為我們的自身素質的提高獲得高品味的營養;我們可以從眾多的書籍中找到人生的意義,生命的詮釋,心靈的感動。

  一句諺語這樣說:“生活中沒有書,就好像天地間沒有陽光;智慧中沒有書,就彷彿鳥兒沒有翅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禮儀大邦聞名於世,我們的民族從來就有知書達禮的傳統美德。“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等以禮相待的成語和典故,在歷史上廣為傳誦,就深刻反映了這一點。

  讀書才能知禮,講禮,對人彬彬有禮,對他人的尊重,是保持人們正常關係的準則。知禮講禮的人大多以他人為重,以社會為重。能真誠待人正是一個人高尚情操的表現,是內在優秀品質的外化。讀書是提高個人修養的必然途徑,是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完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中華民族幾千年延續下來的愛國、氣節;奮發、立志;改革、創新;勤學、好問;勤儉、廉介;敬長、知禮”等傳統美德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國魂和精神。

  構建和諧社會,正是需要我們廣大的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知書達禮。作為人師的教師,也唯有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夠更好的為社會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讓我們堅信自己的信念不會改變,讓我們在讀書中感受人生的哲理。

  讀書活動的發言稿6

  有人說讀書是一種浸潤:洗去一身疲憊,留下滿腔書香; 也有人說讀書是一種享受:享受陽光明媚,享受空氣清新,享受歷練深邃。而我還要說,讀書更是一種情懷,一種幸福。在炎炎夏日,它能為你送去清涼;在寒冬臘月,它能帶給你無限溫暖;快樂時,它與你一起歡舞;悲傷時,它撫平你心中的傷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師必須是閱讀愛好者。”他用一身的經歷和體驗告訴我們:“要天天看書,終生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愛好讀書應該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和習慣。

  我本人愛讀書,讀書是我生命的泉水,使我單調孤寂的生活變得豐富生動,如我忠實有趣的朋友伴我成長。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讀書的興趣越來越大,在工作之餘,開始有意識的讀一些世界名著和教育書籍,每讀到一本好書時,就像有一股股溫暖而滋潤心扉的氣流,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沐浴著我,牽動了我的心,讓我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就陶醉其中,在悄然無聲中領略教育真諦。

  美國詩人狄金森說過:“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那樣,把人帶往遠方”。讀書使我的生活斑斕,豐富多采;讀書使我感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情感,讀書使我明智,領悟到更深刻的道理。當我踏上講臺,面對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內心充滿抱怨時,是《優秀教師的成長案例》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明白對現實的抱怨是弱者的象徵,真正的強者是不抱怨的。

  命運把它扔到天空,他就做鷹;把他扔到草原,他就做狼;把他扔到山林,他就做虎;人生就是這樣,必須不斷地要把自己打回原形,打回起點,然後重新開始,還讓我明白了當今為師之道,知曉了由合格到優秀,由優秀到卓越的教師成長途徑,深刻感觸到讀書對我們教師成長的重要作用,於是,我開始以自己實際教學為基點,讀各種各樣的書,在書中讓我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學的底氣,更讓我走出了工作初的失落與迷茫。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讓我明白了學生的成長過程,各個年齡階段學生在思維、情感、認知等方面的發展水平,在平時的教學中,可據此來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活動,運用能激發兒童興趣的教學語言等;《教學現場與教學細節》中的課堂實錄和理論剖析,讓我領會到優秀教師的風采,深感教學的藝術性,從而明確了自己教學之路的方向,嘗試著為孩子營造藝術和學術相結合的課堂教學;《給教師的建議》為我解開了許多教學中的困惑,教會了我如何和孩子相處,在課堂上如何調控,如何為孩子創造自由健康成長的空間;讀《如何走進新課堂》使我懂得課堂是生命成長的沃土。

  教與學的經歷對教師而言,將不再是教師在用生命點亮學生明天的同時,步入“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悲壯結局;教與學的過程對學生而言,也不再是簡單的靠學海無涯苦作舟”。而是應反映出教師為探索永無止境的課堂教學最佳化中,學習新知,發現規律,充實自身的軌跡;學生在知識儲備增長的喜悅與彼此發現與欣賞中。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由黃金屋”,那些大文學家、大教育家、大藝術家充滿生命激情和智慧的言語,大哲學家、大思想家、大宗教家們超脫的情懷,甚至平民百姓、推車賣漿之流的可貴的品質和真誠的愛心,都會我們的生命變得特別開闊、靈動、開放、樂觀、曠達、鮮亮;使我們的感情特別豐富和細膩,特別飽滿和高貴;使我們永遠不滿現狀、不斷進取、大膽創造、革新自我,永遠追求那種令學生激情滿懷的生命境界;使我們的教學產生那種令人蕩氣迴腸的藝術魅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書,是教師專業底蘊得以厚實的路徑。吾生有涯,而知無涯。如果沒有書香滋潤,我們的生命將是何等乏味與孱弱,我們的教學將是何等的死板與無趣。人的靈魂,也許只有經過書香沐浴薰陶後,才能充實豐盈我們健康的生命和一顆恆抱希望的心,我感謝這麼多年書籍對我的滋養與磨鍊,它是我人生道路上一個不可多得的知己。在寧靜之中,讓我從那字裡行間讀出一種無言的神聖與莊嚴,讓我有一種擺脫了世俗的喧鬧的踏實與坦然。給人生鋪砌了一條五彩斑讕的路途。那飄逸的夢想,時時溫暖著我的人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