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新動態清零體現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深刻感悟

2022最新動態清零體現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深刻感悟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或人讓我們感觸頗深,這個時候,可以寫篇感悟的文章將其記錄下來。但是,你知道要怎麼寫感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動態清零體現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深刻感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動態清零體現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深刻感悟1

  推廣“抗原篩查、核酸診斷”的監測模式,不斷提高“早發現”能力;緊盯傳播鏈條,及時進行流調溯源;精準實施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分類管理措施……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各地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與病毒賽跑,跑得越快,就越能掌握戰“疫”主動權。目前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傳播速度快、隱性感染和輕症病例比例高等特點,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較多,導致發現和防控疫情工作更加困難。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動態清零”的精髓,一是快速,二是精準。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礎,發現一起就撲滅一起,既能減少疫情對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平衡社會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之間的關係。可以說,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是“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有力體現。

  我國地域廣闊,各地醫療衛生條件存在差異,疫苗接種在不同人群之間存在不平衡性,同時老年人口基數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動態清零”是現階段基於我國當前疫情形勢的最佳選擇,力爭在短時間內做到“動態清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保持戰略定力,不麻痺、不厭戰、不鬆勁,從嚴從實開展防控工作,我們必能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

  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各地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抓實抓細疫情防控各項工作,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屏障。目前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變異株具有傳播速度快、隱性感染和輕症病例比例高等特點,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較多,導致發現和防控疫情工作更加困難。越是這樣的時候,越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

  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是“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的必然要求,是尊重科學、尊重規律的有力體現。我國地域廣闊,各地醫療衛生條件存在差異,疫苗接種在不同人群之間存在不平衡性,同時老年人口基數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動態清零”是現階段基於我國當前疫情形勢的最佳選擇,力爭在短時間內做到“動態清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疫情防控策略。我們必能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有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和經濟社會發展。

  最新動態清零體現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深刻感悟2

  近期,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土聚集性疫情已先後波及多個省份,疫情形勢嚴峻複雜,防控壓力持續增大。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堅定信心、保持耐心、更為細心,落實落細各項防控舉措,從嚴從緊從快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築牢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嚴密防線,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堅定信心,不必驚慌失措。對近期境外輸入引發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應該高度重視,但不必驚慌失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們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打響了抗疫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以最快的速度有效控制疫情、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積累了豐富的抗疫經驗。針對疫情形勢變化,我們及時調整防控策略,健全常態化防控機制,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恐懼就是恐懼本身”,對於抗疫我們一定要堅定必勝信心,坦然面對、積極應對,凝聚各方強大合力,從容有序採取精準措施,萬萬不可亂了方寸和陣腳。

  保持耐心,不能厭戰懈怠。“針尖大的窟窿能漏過斗大的風”,目前境外疫情仍處於大流行狀態,不少國家病例數呈現快速反彈趨勢。當前傳播的毒株主要是德爾塔變異株,具有載毒量大、傳播速度快、體內複製快、轉陰時間長等特點,加之當下正值暑期,人員外出流動增多,疫情傳播風險進一步增大,任何一個薄弱環節都可能帶來嚴重後果。我們必須堅持慎終如始,時刻保持耐心,提高對疫情的警惕性,切實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做好較長時間“打硬仗”的思想和工作準備,緊盯關鍵環節、重點領域落實防控措施,做到環環相扣、一絲不苟、久久為功。

  更為細心,不可疏忽大意。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必須落實落細防控舉措,萬萬不可因疏忽大意給狡猾多變的病毒傳播以任何可乘之機。各地要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壓緊壓實“四方責任”,嚴格兜緊防控底線,全方位織密扎牢疫情防控安全防護網,繼續推進疫苗接種工作,嚴格進出京管理,做好“人物同防”“閉環管理”,確保疫情防控無死角、無盲區、無漏洞。各類公共場所要做到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完善應急預案,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加強通風、消毒、清潔衛生,將體溫檢測、人員出入管理、核驗健康碼等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個人要切實增強自我防護意識,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積極完成疫苗接種,人人爭做抗疫戰鬥員,構築強大免疫屏障。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沒有假期。面對壓力持續加大的疫情防控形勢,我們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樹牢底線思維、強化責任擔當,真正嚴起來緊起來實起來,採取更加堅決、更加嚴格、更加有效的措施,舉一反三、查詢漏洞、紮緊籬笆,發揚“釘釘子精神”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儘快遏制住疫情擴散蔓延勢頭,確保戰“疫”成果得到持續鞏固。

  最新動態清零體現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深刻感悟3

  儘管疫情防控形勢嚴峻,但我們有打贏這場硬仗的底氣。

  沉著應對,各級黨員幹部盡銳出戰,堅守防疫一線,正用實際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

  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為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打贏這場大仗硬仗提供堅實保障。

  回望過去,4.2萬多名醫護人員逆行援鄂,19個省份對口支援,從全國調集約4萬名建設者奮戰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而今,15個省份3.8萬餘名醫務人員馳援上海,多地米麵糧油、瓜果蔬菜等物資供應紛紛抵達抗疫一線,讓老百姓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源源不斷的中國力量正助力上海、吉林等地挺過艱難時刻,溫暖著每一個隔離在社群和樓宇的人。

  我們積累的防疫經驗為用最短時間遏制疫情擴散保駕護航。

  新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最佳化病例發現和報告程式;實現差異化精準防控;社群防控築牢防疫第一線,做好居民生活物資供應及就醫需求保障……

  時至今日,抗擊疫情需要每一箇中國人民的理解與支援,面對跌宕反覆的疫情,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堅忍不拔的決心,繼續發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凝聚起共克時艱的強大合力。

  疫情形勢越是嚴峻,越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從嚴從實抓好疫情防控舉措,我們就會積小勝為大勝,向著“動態清零”的目標逐漸邁進。

  一月之內,核酸檢測能力翻了數倍;全國10餘個省份、數萬醫護人員八方馳援;黨員亮身份、見行動,向社群一線報到;7萬多張方艙床位迅速投建,184小時交付萬人“大方艙”……

  這是時不我待的緊迫,更是事不過夜的決心,上下一心調集力量、狠抓落實,將為社會面清零提供有力支撐。

  ——慎終如始築牢“四早”防線。

  早發現,核酸檢測是第一道防線。4月4日,全國傾力支援、上海全力以赴,創造了單日單城最大的核酸檢測量。

  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這不僅是對上海這座城市綜合能力的一次考驗,更用實踐表明了堅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決心、力量和信心。

  這場2500萬人的核酸檢測“競速賽”,在上海的每一條街巷、每一棟樓宇打響,社群工作者、黨員幹部、志願者盡銳出戰,“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僅26個小時,2566.5萬人、242.7萬管取樣完成。

  最新動態清零體現尊重科學尊重規律深刻感悟4

  上海3月以來的這波疫情,累計報告陽性感染者超過7.3萬例。4月5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聞釋出會透露,昨天上海新增陽性感染者數量首次突破1萬例,總數達到了13354例。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播速度很快、隱匿性很強,目前上海疫情還在高位執行,形勢極其嚴峻。

  上海4日啟動了全市核酸篩查。截至4月5日8時,全市共取樣2566.5萬人、242.7萬管,已完成檢測192.5萬管,其餘樣本還在檢測之中。

  在2500多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同步開展檢測,無疑是對上海這座城市綜合能力的一次考驗。目前中國15個省份已派出醫務人員38000多人,另調集核酸檢測力量238萬管支援上海。

  在眾多援滬醫療隊中,來自武漢的醫療隊被網友稱為“熱乾麵”和“生煎包”的雙向奔赴。“在武漢疫情期間,上海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幫助”,一名援滬的武漢醫療人員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他們都曾有武漢抗疫的經驗,在上海工作起來也能得心應手。

  “街上沒有人,小區裡封閉管理”,從高鐵站前往隔離酒店的路程,喪失“活力”的上海,讓白祥軍“想起了2020年時的武漢”。

  他是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副院長,也是此次同濟醫院援滬醫療隊的領隊。

  4月2日下午3點,武漢同濟醫院接到援滬通知。武漢疫情後,國家衛健委在現有國家醫學中心規劃的基礎上,增設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落戶該院。武漢同濟迅速從該醫學中心中抽調了一支隊伍,共53人,囊括呼吸、心臟、腎臟、ICU等科室的醫護人員。

  “他們都曾有武漢抗疫的經驗,在上海工作起來也能得心應手”,白祥軍說,他們連夜透過網路影片開展院感及疫情個人防護等培訓和考核,並於次日凌晨5點在醫院集中,趕赴當天第一班早上8點鐘通往上海的專列。

  武漢市第六醫院援滬醫療隊接到的通知更早一些。武漢六院副院長王小江向中國新聞週刊介紹,大約是3月30日他們就向院裡下達了自願申請援滬的通知,最初名額只有15人,結果通知下達後,大約一百多人報名。後來應省裡指令,六院的名額增加到了24人,由4名醫生和20名護士組成。

  武漢六院第一個報名的是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江城。江城曾是一名新冠肺炎患者,在2020年武漢疫情中,他雙肺全白,一度出現呼吸昏厥,住院整整50天。

  江城在微博上分享了自己的抗疫日記,一度吸引了數千萬人關注。“當時武漢那麼困難,全國各地人民過來支援我們,從內心裡是非常感謝的”,這一次,他扛起了六院援滬醫療隊領隊的大旗。

  像江城一樣,24名醫護人員均有參與武漢抗疫的經驗。王小江說,他們除了按報名的先後順序,也從專業上做了安排,4名醫生分別來自呼吸、心血管、神經、消化科室。

  “除了照顧新冠的病人以外,還怕他們可能合併有其他基礎病,像心血管、腦血管、消化道方面的疾病等。”王小江說。

  白祥軍也有相似的看法,在臨時組建的方艙醫院中,如果病人管理不好,可能會產生一些意外的情況。在方艙醫院的病人都是些無症狀感染或者輕症患者,他們中大多數不需要特殊的抗病毒治療,所以重在管理、心理疏導等,讓患者能夠更快康復和轉移。

  由於火車載量有限,六院的醫護隨身帶了兩天的防疫物資,以及一臺監護儀、一臺除顫儀,還有一個急救箱,之後再透過貨運補充之後的物資。在確定名單後,醫院也要和醫護人員的家屬逐個解釋並徵得理解,“這是一個非常光榮的任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