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通用8篇)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通用8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時常會因某些事或人產生新的想法,避免會忘記,不如寫篇感悟的文章,記錄下來吧。那麼,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通用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1

  一抹真情,帶來感動;一份思念,傳遞關懷;一份溫暖,捧出赤誠;一份堅強,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偉大,草根中的感動。2011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就像一抹陽光透過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間烙上它最深的痕跡。在心頭躍動的,是靈魂的音樂,是生命的音符。

  劉偉,一個失去了雙臂但卻充滿了夢想的人。上天不讓他自由飛翔,他就給自己插上隱形的翅膀。於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堅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他在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金一銀。然而,與命運的抗爭並沒有到此為止。疾病縛束了他游泳的夢想,卻縛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開始練習用腳彈鋼琴,並最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裡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兩條路,要麼去死,要麼精彩的活著!”劉偉用他的奮鬥演繹精彩,用夢想點亮人生。平凡中,他用偉大的精神鑄就不朽,用偉大的感動溫暖人心。用靈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劉偉,是堅強中的感動。

  然而如今,這份堅強,這份感動卻在某些人的血脈中漸漸淡化。有人為情所困,只求一死來獲得解脫,有人為生計所擾,為幾萬元錢就輕易放棄生命;有人為病所纏,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命運的無情而憤然離世……經歷不起風雨,永遠也開不出美麗的花,一番磨難後,才會綻放最絢爛的彩虹。

  劉偉這個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堅強鑄就不朽的年輕人,正是這些軟弱的,徘徊在生死間的可憐蟲們的榜樣。

  願人人都堅守純真,人人都保有堅強,不管身處何處,堅強總能帶來希望,堅強總能傳遞力量。是感動,消融了心牆,是真情,凝築了精鋼,願感動長在,願真情永駐。願每一個有夢的人,都能從這份感動裡汲取一份力量與希望。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2

  “感動中國”節目被人們譽為“中國人的精神史詩。”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感動都會在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限的力量,強烈的震撼著我的心靈,衝擊著著我的每一根神經,直到感動的淚水潸然而下。就在昨天晚上,我觀看了CCTV1直播的2012年度《感動中國》,看完後,我的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給人以長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麼樣的情懷使他們成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感動之每一位中國乃至全世界。

  高淑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兒子從小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滿足兒子學習的渴望,她勸女兒王國光放棄讀書回來為兒子上課。後來又接收了幾位殘疾學生。5位學生,4張桌子,2張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家裡響起裡讀書聲。在這14年裡她一共接收了一百一十幾位殘疾學生。卻未收取一分學費。她用粗糙的手支起了課桌,寬厚的背擋住了風雨。有了愛,小院裡的孩子一天天的茁壯成長。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長成參天大樹。張麗莉,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老師,但她卻做出了不普通的事。

  2012年5月3日晚,一輛突然失控的客車撞向校門口的學生,在慘劇即將發生的一剎那,站在路旁的一位老師做出了一個選擇,她推開了四位學生。自己卻被壓在車下,永遠的失去了雙腿。他憑直覺挺身而出,那直覺背後是純正的師德。他深深的震撼著我的心靈,刺激著我的神經。她是如此的偉大,她就是張麗莉。一個人存在的意義,並不是收取,而是給予、奉獻。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他在大學畢業後。來到了南沙。在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向有關部門提供了氣象資料140多萬組。他是一位國民英雄。位卑未敢忘憂國,大浪孤膽守海疆。她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了當代大學生如何選擇人生。我長大以後一定要成為一名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軍人。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他是一名中國知識分子,卻做著中國軍人的使命,他是兩彈一星的精神後人。

  中國需要更多的羅陽。而我則願意成為另一個羅陽。我身處一個優越的環境中我又有什麼資格不去好好的學習呢?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父母,更是為了國家,我一定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我相信,在不久以後,我一定能成為一名國家英雄。他們沒有什麼超強的能力,但他們有一顆堅強、執著的心。他們是那麼的普通,但他們卻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感動著中華赤子,相信每位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這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時使我們走路的腳更結實一分。

  就像一年一次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次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力量。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3

  隨著時間我準時開啟電視,收看《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典禮》節目。

  今年與往年一樣的結果,在這個不平凡的“末日年”裡面,又有很多已經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動著中國。他們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卻都以不同的偉大事蹟感動著這個麻木而又世俗的國度。

  我看這個節目其實就是一個超級“催淚彈”,其威力堪比北朝鮮當局剛剛施行的那枚核彈,使人在剛剛過去這個喜慶的春節假期裡,還獲得有一個感受悲情的時刻。每一個獲此殊榮的“英雄”其實都表演了一場悲劇,他們給自己的家庭帶來的是永遠的痛。一貫擅長煽情的央視就不能厚道點呀,能不能不這樣矯情呢?在節目進行中,我一邊觀看一邊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16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動過呢?我首先想到了,琴絃上的放歌者閻肅,鞠躬盡瘁的化緣校長莫振高,為養育孤兒賣唱的老藝術家王寬等等。還有更多創造了許多“國之第一”紀錄的人,儘管我這一票並不能有什麼作用,並不能算數!

  感動之餘,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覺醒

  感動中國到昨天就已經整整十一個年頭了,其規模和影響力的不斷擴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與發展迅速的物質水平相對比,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落後了太多太多,以至於被西方某些國家稱為是“沒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國人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國人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託,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美好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

  2、榜樣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動中國》,與其說是對道德模範、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蹟透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經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因此而改變。這就是感動中國的力量,是榜樣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朋友!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超越自我,讓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義!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我們不平凡的力量吧!從此讓我們的人生光榮綻放!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4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後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這是為一個12歲女孩吟誦的頒獎詞。2013年2月19日,在中央一套人物頒獎晚會上,無數人都為她潸然淚下。

  女孩的名字叫何玥,是廣西陽朔縣長樂小學六年級的一名學生。去年四月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十一月份何玥在家人的歌聲中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何玥從小就熱愛學習,力求上進。課堂上,何玥總是很專注地聽課,勤于思考,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她的回答常常很有新意,總讓老師感到很是欣喜。由於她成績出色,何玥家的牆壁上貼滿了金光閃閃的獎狀。

  何玥還是一個有愛心的人。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何玥不僅把自己的零花錢全部捐了出去,還說服爸爸媽媽捐出了一個月的工資。當何玥生病後,學校的老師和同學送來2000多元捐款時,她卻對爸爸說:“你把它捐出去,捐給最需要的人。”

  何玥還沒有長大,但心卻是那麼的大。她的勇敢,她的堅強超出了她的年齡,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當何玥得知自己僅剩下三個月的時間時,她決定無償捐獻自己的器官,捐給那些正在和病魔作鬥爭的人。她相信,只要有器官捐獻,就有生的希望。

  2012年11月17日凌晨,何玥終於和我們說再見了,她的“最美遺願”也得到家人的支援,把她的一肝兩腎都無償地捐給了需要的人,使他們的生命得到了延續。

  何玥走了,這個有著天使般心靈的女孩雖然離開了我們,但她用短暫而絢爛的生命譜寫一曲動人之歌,她的無私奉獻和大愛精神感動著千萬人的心,她像最美的天使,永遠飛翔在我們的心中。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5

  2月18日晚8時,《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四川省達州市的張渠偉成功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張渠偉,四川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被評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情繫農村,情繫農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張渠偉說,這就是一個扶貧幹部該做的事。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張渠偉同志自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患上嚴重“耳石症”和“青光眼”,2017年,張渠偉幾次眩暈在崗位上,視力下降到0.04和0.2近乎半盲,醫生告訴他,必須馬上動手術,否則可能會完全失明。但他不懼怕失去生命和雙眼失明的危險,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而真情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渠縣四年減貧136610人,貧困發生率從12.1%降到0.6%。從張渠偉同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優秀黨員幹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樹立一個好榜樣,敢為人先,不懼艱難,乘風破浪。

  堅守對工作的激情、對群眾的熱情,張渠偉贏得了讚譽,也感染了身邊無數人。在柏水鄉碾坪村幫扶期間,為了縮減往返交通時間,加快實施基礎建設,張渠偉一連幾天都住在自帶的帳篷裡。於是,“帳篷局長”這個“綽號”不脛而走,成為一段佳話。局裡有個年輕幹部吳靖,新婚剛過也立馬把“家”搬到了村裡,他說,佩服局長的幹勁,他都帶著帳篷在扶貧一線,自己怎能迷戀“溫柔鄉”。在張渠偉的示範帶動下,渠縣2萬餘名公職人員與貧困戶“結對認親”,增強了幫扶工作的實效性。張渠偉笑著說,“以前的群眾煩幹部上門,現在的群眾都想幹部、盼幹部上門,這樣的改變源於真情幫扶,幹部做了群眾貼心人。”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6

  這一年裡,誰曾讓整個中國動容?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今晚播出,十位“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揭曉。他或她,曾傾一己之力,踐一生之諾,觸動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柔軟,激起一個國家拔節生長的力量。與高貴的靈魂對話,書寫自己的不凡人生。

  孫家棟,87歲,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訊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

  他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奇蹟般地佔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他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

  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一切從國家的需要出發,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

  面對孫家棟,《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說“東方紅”響徹環宇,“嫦娥號”長袖善舞,仰望星空,我們不能忘記這位為祖國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7

  作為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一個品牌欄目,《感動中國》自2002年推出以來,向全國觀眾推薦了100多位“感動中國”人物。在這份名單中,河南人的身影,從來都是濃墨重彩的存在:張榮鎖、任長霞、洪戰輝、魏青剛、王百姓、李劍英、謝延信、武文斌、李隆、李靈、胡佩蘭、劉洋、隴海大院、王寬……14年來,一個個河南人先後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

  在錄製現場,專訪完王寬老兩口,白巖松感慨地說:“我大概查了一下,從河南走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應該在全國的省份裡不是排第一就是第二。我一直有個想法,大家應該有共識,甭再說河南人、貴州人、上海人、廣東人等等,咱們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他的話音未落便引起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據悉,同時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十大人物的還有南通“磨刀老人”吳錦泉,凋刻火藥的大國工匠徐立平,幫助寶貝回家的志願者張寶豔、秦豔友,鞠躬盡瘁的化緣校長莫振高,促進民族團結的基層村幹部買買提江·吾買爾,琴絃上的放歌者閻肅,最帥潛水員官東,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率領中國女排重奪世界盃冠軍的郎平。

  感動中國頒獎盛典深刻感悟8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事蹟頒獎典禮於2017年2月8日晚8:00在中央一套播出,十大人物事蹟涉及科技、教育、醫學、法律等領域,他們都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對我觸動最深的是他們在崗位上幾十年的堅守,對初踏入工作是的那份初心的堅持、他們是中國14億人民學習的榜樣,是中國正能量的傳遞者。

  奮不顧身三進火海的英雄王鋒、36年堅守山區教育的支月英老師、為艾滋病攜帶者的孩子創辦的紅絲帶學校的郭小平校長、為脊椎患者開啟摺疊人生的梁益建醫生。他們都是活在我們身邊真實的榜樣,他們的事蹟使我幾度眼眶溼潤,帶給我們的感動無以言表。

  當主持人講到最美鄉村教師支月英老師時,帶給我的思索更多,這是我第一次深深的感受到對老師這個稱謂的敬重,曾經的自己也是一名教師,回首這十年的教書生涯,感覺有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能說自己沒有恪盡職守,於支月英老師相比,我不是一個稱職的人民教師,在那樣艱苦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一干就是36年,紮根在大山中,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了青春,我為山區的孩子們能碰到這樣一位良師而感到慶幸,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種精神在支月英老師的執教生涯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她把所以的愛給了大山裡的孩子們,當孩子們說有老師的愛就是幸福!支月英老師落下了幸福的眼淚。談到自己的女兒時,心中卻是滿滿的虧欠,女兒的一句話媽媽,您是一位好老師,卻不是我的好媽媽。讓臺下的觀眾潸然淚下,讓我們向這位燃燒了自己,奉獻給他人的人民教師致敬!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