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通用14篇)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通用14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常常會對人或者事物有新的思考,在這個時候,不妨試試寫篇感悟的文章,便於記憶。為了幫助大家學會寫感悟,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通用1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1

  2月18日晚8時,《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四川省達州市的張渠偉成功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張渠偉,四川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被評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情繫農村,情繫農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張渠偉說,這就是一個扶貧幹部該做的事。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張渠偉同志自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患上嚴重“耳石症”和“青光眼”,2017年,張渠偉幾次眩暈在崗位上,視力下降到0.04和0.2近乎半盲,醫生告訴他,必須馬上動手術,否則可能會完全失明。但他不懼怕失去生命和雙眼失明的危險,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而真情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渠縣四年減貧136610人,貧困發生率從12.1%降到0.6%。從張渠偉同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優秀黨員幹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樹立一個好榜樣,敢為人先,不懼艱難,乘風破浪。

  堅守對工作的激情、對群眾的熱情,張渠偉贏得了讚譽,也感染了身邊無數人。在柏水鄉碾坪村幫扶期間,為了縮減往返交通時間,加快實施基礎建設,張渠偉一連幾天都住在自帶的帳篷裡。於是,“帳篷局長”這個“綽號”不脛而走,成為一段佳話。局裡有個年輕幹部吳靖,新婚剛過也立馬把“家”搬到了村裡,他說,佩服局長的幹勁,他都帶著帳篷在扶貧一線,自己怎能迷戀“溫柔鄉”。在張渠偉的示範帶動下,渠縣2萬餘名公職人員與貧困戶“結對認親”,增強了幫扶工作的實效性。張渠偉笑著說,“以前的群眾煩幹部上門,現在的群眾都想幹部、盼幹部上門,這樣的改變源於真情幫扶,幹部做了群眾貼心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2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頒獎典禮》終於在2014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3

  魚兒對水說,你看不到我的眼淚,因為我在你的懷抱中;水對魚兒說,我能感覺到你的眼淚,因為你在我心目中。魚兒懂得了感恩,才能明白大海的博愛;大海學會了感恩,才會懂得魚兒的深情。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這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我耳畔不斷迴盪,呆望遠處,不禁讓我想起了那部《感動中國》的影片,令我充滿無暇的聯想和深思。

  在此次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見義勇為的方俊明。1985年8月,28歲的方俊明為救一個假裝落水的頑童,躍入河中,造成頸椎骨折,高位截癱。直到2013年11月,方俊明終於獲得了遲到28年的見義勇為榮譽稱號。而這些年,妻子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無法自理,依靠母親姜春梅日夜照顧癱瘓在床的兒子,並將當時尚未滿週歲的孫女拉扯養大。為兒無私奉獻。

  也許,有人認為,方俊明很傻,為何救人沒成反自己撞石骨折,完全是自找麻煩,活受罪。而我卻不那麼認為,因為在他心中做這件事也會有自己的理由,那縱身一躍,卻被命運撞得頭破血流。在輪椅上度過青春,但你卻固執地相信善良,絲毫不悔,在漫長的歲月中飽受委屈。面對家人,卻不願拖累,結束生命卻終應無果,他不後悔那次行動,即使不是這樣,如果當年那小孩是真落水,而他見死不救,這是否有唯呢?生命寶貴,也只有一次,歷盡艱辛,這一切都證了善良在人們心中的恆定不變的價值。在他背後他承擔了許多,也許不為人知,可是誰又能明白他的痛苦,明明想做卻又無能為力。

  其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4

  看了幾遍吳錦泉的事蹟,每看一遍過後就會有一層更深刻的感受,太多幕令人感動的畫面停留在我的腦中,怎麼也揮之不去,每次想起他艱難地揮動手臂,就有一陣心酸,但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主持人對話的場景,當主持人問他開心嗎,他說自己非常開心,主持人問他累不累,他說他一點兒都不累。

  他掙一千元錢需要揮動三十萬次手臂,最遠要跑30多里路,從早八點磨到晚四點,他犧牲了自己的生活質量,而自己卻很開心,一點都不覺累。照片上的他,捐款時總是帶著微笑,那種笑是發自內心的笑,是最真誠的笑。

  我們照比他有更多的生活享受,有更好的生活環境,有更優越的生活條件,而我們卻有更少的快樂。在大街上行走,很少能看到有人能發自內心地真誠地微笑,人們都厭倦了平淡的生活,甚至同學之中都有人勾心鬥角,我在影片中看到了他成立了“磨刀老人微基金”“錦泉一元愛心社”,他捐的總錢數將近4萬元,就像頒獎詞中所寫“身邊的人們追逐很多,可你的目標只有一個”,他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而我們每天想著自己,最多會想一點家人和朋友。忘記了還有好多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我們不知自己的目標究竟是什麼,所以只知學習不明確目的,一天到晚要比磨刀老人輕鬆的太多卻又一點也生不出快樂,內心憂鬱惆悵,討厭家長與老師的管教與約束。

  我們不曾竭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所以我們也不可能得到吳錦泉老人這樣的快樂,我們不曾有他高尚的胸懷,所以我們四處奔忙還是一籌莫展。當我們真的能夠用心感受用心體會,然後身體力行,我想我們也會感受到像他一樣的快樂,那種感受應該是久違的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幼兒時期的,最最簡單的真實的快樂!

  吳錦泉老人說過:“我是大海里的一滴水,起不了大浪,要大家行動起來,做一些好事,我們的社會就繁榮了”。幫助別人,其實不僅能積功累行、造福社會,還可以快樂自己。

  窄凳單車走四方,磨刀亮剪叫聲揚。

  角分摞起施援手,至美人間大愛翔。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5

  每次寒假結束都會在學校裡觀看《感動中國》,一個個鮮明的人物,一個個的感動的品質,讓我感動。也讓我們熱淚盈眶!

  十位品質鮮明的人物,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為祖國,為人民,扶助貧困人。每一次的影片中的重點,遇到危險也讓我們為他們捏了一把汗!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七位是王繼才,他來到了荒涼的孤島,沒有電沒有水,他還孤島上插了一片國旗,國歌再次響起,他和的妻子嚴肅的神情剛勁有力的身軀,他們看著祖國的國旗冉冉升起,他說:“這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就要有人來守護!”在這個荒島,就像貧困上區,甚至比貧困山區更要貧困,只有他們可以慢慢的改造讓這裡變得好起來。那時候連一棵樹都種植不了,經過他們的堅持不懈,3年後終於種植了一個棵樹,一個個綻放了鮮豔的花朵,整個島都是一片綠色。而因為天氣情況王繼才和妻子滿身都是疹子,妻子讓他回城看病,而換來了一句:“沒事”,2018年7月27日,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享年58歲。他的妻子決定留下來,來完成丈夫的心願!一共守護了32年,從這段影片中他最遺憾的就是錯過了大女兒的婚禮和母親的大壽,還有父親的逝世!

  我看到了影片,王繼才突然因病去世的時候,我的眼睛頓時溼潤了,是啊!也是有這樣無畏的人在這裡堅守,他明明可以在大城市中吃山珍海味,也不會錯過大女兒的婚禮,母親的大壽和父親的逝世!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家園!

  看完以後我就想起了,我們六年級上冊學的《彩色的翅膀》也寫了戰士們保護海島,熱愛海島等精神,我想就是這種精神,才使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越來越繁華,越來越強大,才能使一次次的實驗成功!

  是啊!就是這樣的堅持不懈,才能收穫最後的成功。田老師也說過: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懶惰的人能成功,能擁有現在的美好!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6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馬蘭花般的林俊德,孝更絕倫足可矜的陳斌強,善良的何玥,臥底考察的陳家順,心和泥土一樣質樸的高淑珍,冰雪為容玉作胎的張麗莉,能受天磨為鐵漢的李文波,悲莫悲兮生別離的高秉涵,清香傳得天心在的周月華和艾起,為沈飛而生而死的羅陽。他們的事蹟感動了無數的人,感動了偉大的中國!

  馬蘭花生命力強,默默開放。林俊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參與了45次核試驗的馬蘭花,在人們人中默默。“做核試驗的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林俊德常掛在嘴邊的話,他用他的事蹟真正體現了它的含義。2012年5月4日,林俊德被查出患病,5月23日為了工作還轉院,5月26日他的病情惡化,護士與妻子都勸他躺下休息會兒吧,但他說:“做起來才是正常人,躺在床上是病人。”直至五月三十一日二十時十五分他安然入睡,再未醒來的那一刻,他的心中仍然是工作,以至於未來得及給孫子留下一句遺言。他對親人是歉疚,但對工作是無悔,他是中國的驕傲,他是林俊德。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何玥的生命在愛中延續。何玥,一個十二歲的女孩兒,卻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用平凡生命的最後閃光,把生活照亮。在病危的時候,何玥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捐獻器官,給他人生的希望。當小何玥第一次向家人提出這個決定時,父親把她罵了一頓,但由於她的堅持,終於在11月16日,他的家人正式表達捐獻何玥的器官,但此時,一個花樣年華的女花卻已悄然離開了我們。她的平凡愛舉,開啟了一個有愛的未來!包括老師們對她捐獻的兩千元錢,她把愛留給了他人,轉捐她人這件事都無不令我們佩服,敬愛。“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是他臨終前反覆唱的,何玥為五星紅旗自豪,我們十三億中國人為何玥驕傲。

  在茫茫人海中,因為有愛,我們走到一起,因為有愛,我們彼此相識,因為有愛,我們為之動容,因為有愛,我們的生活更精彩,我們的祖國更強大。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7

  有一種炙熱的感情不用用語言傳送就能感柒,這就是感動。

  ——題記

  感動!收看完感動我國,讓我明白了這種美好的最高境界,要我流下來一滴火苗的淚滴。這種不求回報敬業的精神實質,無一不感動著我。有那樣一群質樸的老百姓,沒有綺麗的情況,心甘情願為人正直奉獻。對比發火,許娟於獎賞庫貧困生和傑出青年的老師盧永根。有效自身不辭辛勞指數值換得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完成的特困縣洗心革面的成長卻因公殉職的廖俊波。有救火援救中獻出自身年青的生命換得豆蔻年華的發展楊科璋。也有家在哪兒,國就在哪兒凡心所向是我國的卓嘎和央宗……

  在這裡一位位讓人感動,乃至一些奉獻出自身珍貴生命的普普通通角色中的楊科璋尤其要我感動。他僅僅一位一般的消防隊員。在2016年5月30日1:13楊科璋在救火援救中應急解救一名約2歲的小孩,但由於濃煙很大,可見度低而踩空墜樓身亡。從五樓墜樓身亡時,楊科璋牢牢地緊抱小孩,原本楊科刪除六一個1.8米的電梯轎廂,要是將胳膊伸開,在網路上扒一扒,就可得救。但是楊科璋並沒有那樣做,他依然維持懷著小孩不僅沒有鬆掉,反倒抱的越來越緊兒,也因而,楊科璋獻出了自身28歲的生命。

  “有速率的熱情,滿是熱情的生命,喜愛這職位幾次出生入死和黑崎一護角逐這一次軀體暗夜裡墜落。但你護著了懷裡中最寶貴的花瓣,你一直在時如炙熱的太陽,你離去是璀璨的朝霞。”它是鑄就的楊科璋的組長時針對我來說,楊科璋雖比不上全球頂級的名人,但卻以自身普普通通的崗位守衛了幾千條新鮮的生命,他亦是普普通通的,但亦是傑出的。

  在她們的身上,我體會來到坦然。仿徨的情況下,在她們的身上看到了堅定不移。猜疑的情況下,她們告知大傢什麼是堅信。奉獻的情況下,她們讓我懂得了感動的最高境界。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8

  一個星期六的早晨,我早早的起床觀看《感動中國》。

  這個欄目主要講了兩件事:其中,有一位叫陳斌強的老師,這件事主要講了陳老師五年如一日地帶著患有嚴重老年痴呆症的母親上班,他每天五點起床,再喊媽媽起床,然後再給媽媽洗臉,他再做飯,先喂媽媽吃,再自己吃。

  每當做完這些就七點多了,每次出門,陳老師就拿著一條布條,繫著媽媽。有一次,電視節目採訪,他說“雖然母親身體一天比一天差,她也不認識我了,但我知道,她是一定知道的,有一個人一直對她好,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看到這裡,我留下了眼淚,想想我自己平常不怎麼關心媽媽,但媽媽還是對我很好。我以後要多陪陪媽媽,多關心媽媽。

  電視上採訪了一些陳老師的學生,一位同學說:“陳老師扶著他媽媽去大小便的時候,有時候偶爾會弄上一些大小便,只有我們前排的高訴老師,老師才知道,老師問我們髒不髒,我們說不髒,這是愛的印跡!”看到這裡,我再次留下了眼淚。

  陳老師的事蹟會教育我們一生,這就是有孝心的陳老師!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9

  星期六上午,我觀看了一個叫《感動中國》的節目,故事情節非常感人,好幾次我都留下了感動的淚水,他們的故事讓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感動中國》一共講述了十位令人感動的的人發生的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陳斌強老師。他九歲時,父親出車禍死去了,只有母親和他相依為命。現在,他的母親患了嚴重的`老年痴呆症,陳老師就用小時候母親揹他的布帶來揹著他的母親去教學,陳老師凌晨一點要叫母親起來大小便,早晨五點還要起床為母親梳洗打扮,然後再去上課。他每天都要照顧母親,喂母親吃飯,喂母親喝水,給母親洗腳......陳老師還做了一個照顧母親的一個時間安排表,時時刻刻都在提醒他什麼時間為母親做什麼事情。看到這裡,我的眼淚便情不自禁的流了出來。這時我想起了我們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有的還要父母餵飯,有的讓父母給洗腳.......反正我們什麼都需要父母的照顧。想到這些,我打算長大以後也要向陳老師一樣,做一個大孝子,回報父母、孝順父母。

  《感動中國》中,陳斌強老師的故事真感人!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學會感恩,孝敬老人,孝順父母。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10

  這個禮拜五,老師給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當我看完第一位感動中國人物錢偉長時,心裡就湧出來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我控制不住內心的情緒,眼睛裡不時閃出感動的淚花。我真的很敬佩他,到底是什麼讓他們造就瞭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呢!讓我們一起去走進他。

  錢偉長,被周恩來稱為三錢之一。是中國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大學校長,耀華中學名譽校長。中國近代力學、應用數學的奠基人之一。在國際學術界享有盛名。在錢偉長老人的一生中有選擇也有放棄,為了科技強國的夢想,他棄文從理,為了報效祖國,錢老也曾經放棄過美國八萬美金的高薪工作。就是在這樣重要的選擇和人生關口,也詮釋了這位老人一生的愛國情懷。錢偉長的一生都是在為自己的祖國而活,為人民而活。為我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就是這麼一位老人,他所做的是多麼偉大的事件哪!

  然而我以為真正的感動在於人人心中都有愛。有一顆真實的心。我們因為愛國,所以我願意為任何人儘自己的能力做點兒什麼!我覺得感動讓人堅強,只要有感動,我們就會有著這種向前走的勇氣。加油吧,我相信中國一定會努力,我們也會努力,人我們一起生活在這個充滿愛的世界!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11

  有一位老師,名叫陳斌強,他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方便照顧媽媽,他每天用布條把自己和媽媽綁在一起,騎著摩托車,行駛3公里,到縣城裡的學校,還要給媽媽喂、洗臉、漱口、洗腳......五年來,風雨無阻。

  有一個12歲的小女孩,她叫何玥,她心地善良,不過她得了重病,腫瘤擴散到腦部了。她在生命還剩下3個月時,提出捐獻器官的要求,父親不能理解,罵了她一頓,何玥哭了,說:“要儘自己的能力,去給別人希望。”她是多麼善良多麼勇敢啊!

  她就是張麗莉,她是一個善良的老師。張麗莉正在疏導放學的同學,一輛大客車失靈了,把前面的客車推動力,撞向同學,危機時刻,反應快的張麗莉老師用雙手一推,就推開了同學,同學們得救了,可是張麗莉老師的雙腿被壓在了車下。清醒過來的張麗莉的第一句話,“那幾個同學沒事吧?”啊!她真是一位最美的女教師!

  觀看過程中,許多孩子都哭了,我的眼角也紅了。這些人物的事蹟,點點滴滴感動著我們,有些甚至犧牲了生命,在天堂的道路上,我祝他們幸福、快樂。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12

  星期六早上,我和爸爸媽媽看《感動中國》,一個個事蹟讓我熱淚盈眶,同時又是讓我受益匪淺的節目,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陳斌強。

  陳斌強,浙江磐安縣冷水鎮的一名語文教師,他9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扶養三個女兒,2007年,母親得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無法自理。母親剛開始犯病時,神智並沒有那麼糊塗,曾有人問她:“把你送到敬老院好嗎?”她說:“我要和兒子在一起。”當時陳斌強就流下了眼淚,他下定決心,要帶著母親去上班。他五年如一日,每天從家到學校要騎30公里的路,細心地照料母親,幫助母親梳頭,擦身子,穿衣服……陳斌強的頒獎詞是這樣的:小時候,這根布帶是母愛,媽媽用它揹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揹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透過觀看這個節目,我被陳老師的精神深深地感動了。今後,我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不惹父母生氣,做一個尊敬父母,孝順長輩的好孩子。

  “百善孝為先”希望每個人都能學習陳老師的這種精神,從自我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關心家人,關愛社會,讓社會充滿愛的味道。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13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這部電視,講的是一位浙江語文教師“陳斌強”他的母親患有嚴重老年痴呆症,作為兒子的他,沒有因為這樣而嫌棄媽媽,為了更好地照顧媽媽,他五年如一日,“綁著媽媽”去上課,還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作息時間表,給媽媽餵飯、帶她曬太陽,做到了照顧媽媽和工作兩不誤。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可是他是我最敬佩的老師。

  “百善孝為先”。看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到媽媽小時候每天送我上學,放學,在我最難過的時候安慰我,還做了家裡所有的家務,她現在這麼辛苦,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她,“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孝順父母再早也不為早,再晚也不為晚,我要從現在開始做起,多為父母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讓他們每天那麼忙碌,抽點時間休息,減少父母的負擔。

  也許我們做不出感動中國的大事,但是我們可以幫助身邊同學和朋友。可以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手,在看到有困難的人時捐上自己的零花錢······

  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讓我們做一個孝敬父母,有愛心的人吧!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深刻感悟14

  2月8日,2017年度感動中國頒獎典禮如約而至,全家人早早的守候在電視機旁,期待著這場年度精神盛典。

  年近古稀,依舊為祖國航天事業無私奉獻的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紮根大山36年,三尺講臺教育大山兩代人,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三進火場,被大火燒成炭人的平民英雄王峰、在平凡中非凡,在盡頭處超越的大國工匠李萬君、絕地反擊,比實力、拼意志、搏勇氣,永不放棄的中國女排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力量在支撐著他們?使他們放棄享受天倫之樂,遠離繁華的都市生活,為救他人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拒絕物資高薪酬待遇依舊回國對,是責任、是使命、是擔當、是堅持、是信仰。

  在電視機前我的眼眶溼潤了,榜樣的事蹟讓每一個人都敬佩和動容。也讓我們的內心得到洗禮、心靈得到震撼、思想得到昇華。無論我們屬於渺小、平凡還是崇高、偉大,那怕我們只是一滴露珠,也要拼命的遊向大海,讓生命變的更有意義、有價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