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通用10篇)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通用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我們總會收穫一些心得和感悟,避免會忘記,不如寫篇感悟的文章,記錄下來吧。你看過感悟的文章嗎?知道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1

  “如果沒有張老師,沒有這所學校就不會有現在的我。”這是華坪女子高中的周老師說的一句話。

  周老師是從華坪女子高中畢業的,校長張桂梅老師建立這所學校可謂經歷了千千辛萬苦,她在街上用自己的獎勵向別人籌款,有人給一元兩元,但多數是冷漠與質疑,五年才獲得了一萬元。終於有一天,建立免費女子高中的夢想被一名記者寫上報紙。有許多人進行籌款,女子高中成立了。

  但新問題又來了,許多女孩不願來上學,張校長便親自去勸去請。不少同學都在張校長的勸說下,離開了深山老林、田間地頭、廚房灶臺。來到了一個重新讓生命充滿光芒與希望的地方。

  因為女孩們基礎不好,她們便要比常人更加努力才行。她們每天連吃飯都是連衝帶跑,不敢耽誤一分一秒。最終,一批批女學生走出大山,考上大學,並因此改變了命運。

  在我們身邊,像她們一樣努力奮鬥的人不在少數。一生都失去光明的海倫凱勒,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自學完很多書,而且學會了多處語言,獲得了多種獎項。還有在輪椅上度過一生的霍金,雖然不便,但他也沒有放棄,而是努力的奮鬥著,並創下了世人無法企及的成績。

  再看看我們,我們天天都衣食無憂,比那些山區的女孩條件好多了,可我們卻依然抱怨著學習的累與苦,父母的嚴厲與苛刻,作業本上的一個個紅叉,上課時不認真聽講,都是在浪費這麼美好的條件。可我們卻何曾想過,許多山區的孩子十分需要這樣的條件,何曾想過有許多孩子渴望學習啊!

  我們應該像那些女孩一樣,不畏艱難,努力奮鬥。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學習。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2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這裡面講了每個人的感動故事。

  第二個頒獎者是王峰的妻子,因為王峰他去世了,是因為有一次晚上,一個看似平凡的小區,卻有極大地危險即將誕生,一輛腳踏車著火了,後來,整個小區都著了大火,而王峰家在第一層,他第一時間感覺到起火了,就趕緊把女兒和妻子抱出去,再抱兩個兒子,他想到樓上好多人還在面臨著生命的危險,王峰想都沒想就直接向樓上衝上去,挨家挨戶的敲門,當最後一個人被救出來時候,他已經被上了救護車。

  有一個人在王衝被送進醫院的時候中拍了一張照,他的頭髮沒了整個身體都被燒焦了,還有的皮都燒沒了,成了一大塊一大塊的血坑,在醫院沒有補救成功,但是他們說:“我們會不惜一切代價來補救他的!”說完便坐上飛機來到中國的首都——北京,進行搶救,還有好多人為他捐贈皮膚,他的妻子還說:“如果皮膚不夠的話還可以捐贈她的皮。”經過還幾天的治療他的病有了很大的好轉,記著在看案發現場的時候看到了一些細節——在最頂層上,有一些血腳印,那一串串腳印就是王峰留下的。

  過了幾天汪峰的病情突然嚴重了起來,最後他輕輕地揮了揮手,就在放下手的那一刻,一位英雄的生命離開了美好的人間。

  後來,經過採訪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卻說:“他這樣做,我感覺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平時就是這樣做的,要是他不去救人我才感到奇怪。”

  我以後要向他學習捨己救人的行為,我就那我的一個例子和他去作比較,有一次,獻血車來了需要人來獻血,但是我說什麼也不敢去,下次我要以他的例子做榜樣!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3

  在雪域高原上支教12年,這需要何等的毅力?吳忠,謝曉君夫婦書寫著這一個傳奇,他們被稱為“怒放在雪域高原上的並蒂雪蓮”他們在這裡開出了生命中最壯麗的花朵!

  一次旅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當他們看到孤兒們那雙渴望知識的眼睛,他們下了決心,要去那裡支教。這不是衝動,而是責任。十二年如一日,他們在這裡紮下了根,把這了當成了第二故鄉。他們辛勤耕耘著,讓孩子們盡情吮吸知識的甘霖。

  假期裡,他們回到了成都,可是那些孩子們天真無邪的眼神讓他們魂牽夢繞,難以割捨,通常才一兩個星期他們就買好了教輔用書和生活必需品回到了福利學校。看到這裡,我感慨萬千:好不容易親人團聚了,為什麼不多陪自己的父母一會兒?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啊!可是他們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

  “我們只是平凡人,做的也是很平凡的事情,不值得大家這樣追捧。”他們說過這樣的話,但我覺得他們做的事不平凡,他們幹得是“十年樹人,百年樹人”的偉大職業,他們用自己的堅持和信念在藏區散發出最美“高原紅”!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這樣的好人: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與患者肝膽相照的吳孟超;用烤羊肉串掙來的錢資助貧困學生的義俠巴郎;8歲起照顧癱瘓的養母的孝女孟佩傑;奮不顧身托住小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

  “只要人人都奉獻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社會需要像吳忠,謝曉君夫婦一樣的好人,更需要的是他們這樣的精神,讓我們把這種偉大的精神傳承下去吧!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4

  昨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裡面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品質,最讓我敬佩的是第八位官東。

  官東是一個海員,他很有責任感。一天晚上,海上東風做起,天上烏雲彌天,東方之星被擊落,東方之星的輪船落入海中,使船上的所有人都落入海中,海員們立刻出動,官東他不想讓其他隊友去冒險,就像一個人去,他第一次下海,在黑暗中找到了,救上來一個老奶奶,第二次下海的時候,有隊友陪他去,他很不情願,可是官東一下海,就被訊號繩纏住,官東為了救人,把訊號繩給剪了,把訊號聲剪了,就等於把原路返回的機會丟失了,官東為了去救人,從來不想自己的生命,隊友已經救上來人了,只有他還在黑暗中摸索,大家都著急的等待,5分鐘、10分鐘、15分鐘……20分鐘,他的氧氣瓶被卡住,他努力掙扎著,因為氧氣不足,他想立刻上岸可是氧氣瓶太重,所以他把氧氣瓶扔了,憋了一口氣,到了海面。

  官東的精神令我敬佩,他為了幫助別人不顧一切、也不想一切代價,捨生取義。我也有這樣的小事。

  一天,王志輝向我借筆,我毫不猶豫地說:“我的筆多著呢!我一會借你的,”我什麼也沒想,吃完早飯,他找我來要筆,可是我卻遲遲不肯給,我心想:我給他,他還會給我嗎?轉念又想:他肯定會給我的,不就是一根筆嘛!我還是給了他筆吧。我內心糾結著,最後還是給了。

  官東是為了朋友而不顧一切的,而我只是一個借筆得一個小事,都沒有像關東一樣,我以後一定會向官東學習,做一個愛幫助別人的人。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5

  今日午時,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新聞人物電視片,感動了你我,感動了大家!

  能感動全中國的12名新聞人物有:魏青剛、叢飛、李春燕、洪戰輝、邰麗華等。

  那裡面最讓我感動的是叢飛!在未成為歌手的叢飛就極其喜歡山區裡的那些貧困孩子,他成為歌手後又把他所賺的錢都捐給了山區裡的貧困孤兒,讓他們從此以後便能上學了。就是孩子讓他心動,所以讓他行動!“無窮的遠方,無窮的人們,都和我有關。”這句話是魯迅先生說的,而這句話也正說明了叢飛。

  而就在這時叢飛被診出胃癌晚期,而他的妻子邢安剛懷孕4個月!在這時叢飛想的並不是自我的病情而是山區裡的178個孩子的未來!在這緊急時刻,一所醫院願意免費為叢飛治療。叢飛的女兒叫邢小叢飛,意思是他的女兒要比他做得更好!叢飛翁顯出金錢、失業、健康,給予那些懷疑、嫉妒的人肯定回答!他是無私者、忘我者,他把愛都傳遞給了別人。他把所有的時間無私的給了山區的孩子們!

  愛,是人生的最大幸福。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自私;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苦惱;多一份愛心就少一份鬥爭;多一份愛心就多一份奉獻!你的愛能換來更多的愛,這個團隊就無限完美,人生就充滿了樂趣,充滿了幸福,充滿了一種期望!

  讓我們一齊顯出一份愛心,那這個世界將會多麼完美!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6

  很早之前就接觸到了感動中國,記得那時候主要是為了寫作文總在背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素材,整個中學時代同學們們的作文中隨處可見感動中國人物,但很少真正去了解、真正去感悟過感動中國,後來漸漸長大,終於開始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每年的感動中國,開始走進他們的故事,每一次總會熱淚盈眶。

  感動中國在這片土地上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這十多年來,無數平凡卻又高貴感人的故事被搬上熒幕,一位位普通卻又無比偉大的人被眾人所熟知,無論是赤誠報國、為民奔走、捨身救人的大愛,還是忠貞不離、反哺贍母的小愛,不論是偉大地驚天地泣鬼神,還是平凡的不足為道,人間真情、世間大愛,總會觸動我們的心絃。

  每年的感動中國中,總會有一位獻身祖國國防事業鞠躬盡瘁的軍人,一位為民奔波甘於奉獻的焦裕祿一般的人民公僕,一位至忠至孝對親人不離不棄的普通人,一位獻身救人托起他人生命曙光的平凡英雄…無論身居高位,還是來自基層,偉大還是平凡,感動不分貴賤,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著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傳統,用他們的執著詮釋著愛的含義,感謝他們,讓我們感受到這個社會的正能量,在這個不是物慾橫流、不那麼美好的社會里,讓我們看到希望,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就有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7

  在這一次的《感動中國》2019年度頒獎典禮之上,一位來自澳門濠水中學的校長尤端陽先生讓我十分難忘,尤端陽先生的岳母杜嵐女士是濠水中學的前一任校長,雖然杜嵐女士已經去世,但她的事蹟讓我們終生難忘。在一九九九年的時候,澳門迴歸祖國,五項紅旗飄揚在了澳門的上空;但在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的時候,杜嵐女士就在澳門的上空飄揚起了五星紅旗。

  在一九四九年,杜嵐女士聽聞了新中國即將成立的訊息後,十分興奮,並託人在祖國內陸為五星紅旗拍一張照,並自費買來了紅布以及黃布,連夜親手縫製了一面五星紅旗,但澳門當局於葡萄牙極力阻止杜嵐女士在濠水中學升起五星紅旗,杜嵐女士義正言辭的說“我就是中國人,我們自己的祖國成立了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升起我們自己的國家的國旗呢?”於是在一九四九年開國大典時,杜嵐女士專心致志的聽著收音機裡的內容,當國歌響起時,杜嵐女士也升起了自己親手製作的`五星紅旗,此後,每當國慶節或校慶日的時候,濠水中學便會升起五星紅旗。

  尤端陽先生主張大陸以及澳門應該是一致的,所以尤端陽先生從幼稚園開始便教孩子們漢語,漢字,並與祖國內陸的教材一致,並教孩子們書法,尤端陽先生說“我們中國人都應該擁有家國情懷!”

  濠水中學的兩位校長都是兩位值得尊敬的校長,都十分熱愛自己的國家,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培養家國情懷!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8

  今天,我們看了感動中國。

  我們知道人造衛星,可是人造衛星是誰設計的呢?是孫家棟。孫家棟是導彈設計師,後來成為總設計師。當一顆嫦娥九號發射時,大家都在互相握手擁抱,可孫家棟卻在一個角落裡偷偷抹眼淚。航天的路非常陡,而且都是上坡,所以特別難。

  王峰,凌晨一點多,一樓客廳中著了火,王峰一家就住在一樓,所以他們是第一個被驚醒的。王峰帶著女兒跑了出來,隨後又把妻子和兒子救了出來。他知道二樓還有人,就跑進火海中把二樓的人救出來。因為還有很多人在樓上,他就上樓挨家挨戶敲門救人,最後,整棟樓其他的人都得救了,只有王峰,卻被燒焦了。王峰的事傳出去後,有很多人捐款,可他最後還是走了。

  支月英,她是一個縣城的人,可她去山裡教課,到了山裡,她發現那個小學什麼學習的東西都沒有。她用自己的錢買學習用具,給同學們上課。因為過度勞累,她的一個眼睛看不見了,但她還是繼續教課。她每天帶她的學生,卻對她的女兒沒有一絲照顧。她的女兒對她說:“媽媽,你是一個好老師,但你不是一個好媽媽。”可她還是一直在山裡教學。

  感動中國,有愛才感動。

  感動中國,感動所有人。我感到很欣慰,我們國家有這樣的人,這樣讓我們感動的人,真是了不起!當每個人為國家、為他人貢獻一份力量時,總有一雙眼睛在注視著他們。那雙眼睛能看到一切感動人們的事蹟,默默付出,總會獲得回報。每個人的眼淚,每個人的付出,每個人的微笑,每個人的努力。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9

  2017年2月8日晚,《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了。獲得“201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榮譽的是:功勳科學家孫家棟,火海救人英雄王峰,紮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大學生村官秦玥飛,壯烈犧牲的殲15飛行員張超,大國工匠李萬君,四川愛心醫生梁益建,紅絲帶學校創辦人郭小平,新疆焦裕祿阿布列林,量子通訊科研帶頭人潘建偉。最後,盛典特別緻敬了中國女排。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聽著他們英勇事蹟的介紹,不禁熱淚盈眶。平凡的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蹟。他們當中有不計名利,幾十年如一日埋頭鑽研的科學家、工匠。有植根鄉村,為了鄉村發展貢獻一份力量的教師、村官。有救死扶傷,給患者帶來尊嚴希望的醫者。有不顧威脅,堅守職業道德的焦裕祿式的好乾部。有為國捐軀的烈士和為救他人犧牲的平民英雄……

  他們都擁有崇高的人格,擁有為國為民的崇高理想,用一生去執著堅持,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為事業默默付出,危急時刻冒死拼搏,為國人樹立了崇高榜樣。他們是民族的脊樑,是時代的引領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些默默奉獻的人,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了無窮的希望和生機!......

  榜樣在前,也許我們無法達到榜樣的高度,但無論我們是什麼職業、處在什麼崗位,都要做好本職工作,提高自身業務技能,奮發進取,兢兢業業。立足崗位,堅定理想信念,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個人感悟10

  在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87歲;拾荒助學的“五保”老人劉盛蘭,92歲;婦科醫生胡佩蘭,98歲;見義勇為者方俊明的母親,84歲,仍能搬動高位截癱兒子的身體;將軍夫人、退休教師龔全珍,91歲。除了在平靜中逝去的98歲的胡佩蘭醫生外,其他四位老人仍然健在,他們的平均壽命在90歲以上,他們每一個人在我們的身邊人也算是少有的高壽。高壽人群在全國道德模範中集中出現反映了一個人生的重要規律:佛教思想中有“靜者壽”,儒教思想中有“仁者壽”,道教思想中有“德者壽”,有德者方能得“道”,此為“道德”一詞的來歷;有德者,心胸開闊、心地善良、心靜安舒,此為長壽最重要、最核心的要素;“靜”、“仁”、“德”是統一的,是人最樸素最原始的心性表現。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中國文化離開了道教什麼也不是,我們在表彰全國道德模範,弘揚中華道德的同時,更要弘揚中華道德文化,《道德經》有云:“外其身而身薦”,如道德模範一樣,心繫身外、心繫國是,造福他人和社會,成為社會發展社會和諧的精神動力,同時“心外其身”,進入無我和忘我的境界,體才不為心所累,是養生、健康、身長薦於世的必要條件。此為至理,有必要宣而廣之。

  現代人為了追求生命的質量、追求幸福的生活,以自身為中心,把功名利祿看得太重,名譽成了精神的壓力、過多的利祿享受成了創體的毒藥。此所謂:求生生難長,求福福不至。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