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範文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範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的事務都會使用到報告,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一起來參考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範文1

  當代大學生是未來消費的主體,吃穿住用行永遠是人類離不開的話題。據網上查證,全國各地在校大學生已達1700萬以上。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服裝永遠大學生茶餘飯後永不過時的話題,大學生對服裝的追求已超出服裝本身是原有的意義了,透過對大學生購買服裝的調查也能反映出現代大學生的生活風貌。

  一、調查目的

  調查服裝在大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消費情況。

  二、調查方法

  1、口頭提問及問卷調查。

  2、日常的觀察總結。

  3、調查完成後,對調查統計資料進行分析。

  4、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資料統計

  1、熱衷的服裝型別:運動裝23.3%、休閒裝53.3%、正裝3.3%、時裝9.9%、其它9.9%。

  2、購買衣服頻率:一個月以內10%、二至三個月以內33.3%、半年13.3%、一年0%、不固定43.3%。

  3、這次調查的男生佔27%,女生佔73%。

  4、常去那裡買衣服:泉城路35.5%、山師20.0%、老東門15.5%、洛口5%、其他14%。

  5、服裝價格是否會影響你的購買意願:會63.3%、不會36.6%。

  6、購買服裝的誘因:天氣變化16.1%,節假日促銷16.1%,看到同學購買新衣服15.3%,逛街時隨意看中13.6%,零用錢增加13.7%,看心情12.6%,受廣告雜誌影響12.4%。

  7、是否會選擇網上購買服裝:會35.7%,不會64.3%。

  8、是否有鍾情的服裝品牌:有33.3%,沒有66.6%(品牌有:李寧,真維斯,361,nike等、。

  9、每個月服裝商的消費:50以下2佔0%,50-100佔36.6%,100-200佔33.3%,200以上佔3.3%。

  10、品牌服裝的效益:品牌就是好耐穿有面子16.6%,主要是因為心情愉快生活質量提高了33.3%,沒考慮跟隨社會潮流33.3%,其他30%。

  四、資料統計具體分析

  1、大學生對服裝的需求度較高:21世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的時代,步入這一時代的大學生們不再滿足於宿舍、教室兩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儘管書籍仍是主要的消費物件,但已不是首選的,更不是的消費專案。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對於美的追求已成上升趨勢

  2、理性消費佔主體: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服裝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因此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加上城市生活氛圍,當代大學生更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但質量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內容。

  3、女生對服裝的需求意識比男生高:透過調查顯示:女生購買服裝的頻率遠遠大於男生,但男生追求的百分比卻大於女生。說明在對於美的追求方面男女之間還是有較大差異的。但無論是購買次數較多還是重視度較強都能在一定程度反映出當代大學生存在一定的虛榮心和攀比心理。

  4、大學生能正確控制自己消費慾望:物價上漲後,大學生們的消費支出增加,其中餐飲消費支出最多。就普遍產生了一個特別的現象:大學生在服飾方面的支出降低了。調查者分析認為:物價上漲後,服飾日用品、化妝品及娛樂消費的價格並未下降,而是小幅上漲,大學生們的消費支出卻少了,這說明他們是有意地減少了在這些對大學生來說的享受型消費,把錢用在餐飲、學習等必要的地方。

  五、問題現象

  1、從購買服裝的頻率看

  (1)購買服裝的消費還是合理的:調查結果顯示購買服裝的頻率都集中在一個月一次和二至三個月一次這個結果表明大學生夠買服裝的主要原因還是生理需求,但也不排除存在滿足虛榮心,但消費分配的主方向還是對的。

  (2)、還存在服裝的的消費還是不合理的現象:調查結果顯示還存在小部分人購買服裝的頻率較高,過分重視的現象仍然存在。透過對服裝消費的不合理能從側面反映出對每月生活費分配的不合理,或者存在每月生活費過多的問題。

  2、從那方面吸引購買服裝的角度看

  (1)當代大學生能夠把握購買服裝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服裝的主要作用是對因季節氣候變化而對人體產生一定的保護,其次是為了美觀,滿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透過調查反映出學生重視服裝的質量,喜歡經濟實惠耐穿的衣服,不會盲目因為對一件衣服的喜歡而不考慮價格的購買。

  (2)追求時髦是大學生永恆不變的話題:大學生總是的程度的現象十分嚴重,有時可能為了追求而選擇自己不喜歡的服裝。卻忽視了服裝本身原有存在的價值。

  六、政策建議

  1、量身定製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已是成年人,具有較高的知識和能力。定製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可以正確規劃自己的支出,為以後建立一個良好的理財觀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良好的規劃習慣。

  2、調整消費結構。在當今資訊社會和知識經濟時代,消費時尚瞬息萬變。而大學生是最容易被捲入時尚潮流的群體,有些消費甚至失去了理性。大學生應克服從眾心理,在既定的消費支出約束下,合理調整自己的消費結構,以達到最少的支出帶來效用的效果。不要盲目購買產品,以免過度浪費。

  3、樹立一個良好的消費觀。消費觀是消費者對消費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態度,是消費者對消費內容、消費目標、消費方式和消費模式等涉及整個消費活動諸因素的一種價值判斷的態度。高校應加強消費觀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理念,樹立節約消費和適度消費的觀念,避免和克服虛榮心、攀比心理,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消極主義的影響,不奢侈浪費。在日常生活中,大學生應對自己的每項開支做出預算和記錄,經常反思自己的開支是否合理。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範文2

  一、調查目的:

  近年來,作為收入很少的學生群體其購買力在逐年增加,以致大學生消費問題也在逐年被高校及國人所重視。同時,服裝是一種集商品、精神與物質生活與一體的藝術,體現出不同時期的時代精神以及設計者與消費者的宣洩、世界觀、價值觀決定下的審美觀。幾乎是從服裝起源的那天起,人們就已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宗教觀念,都沉澱在服裝之中,構築成了服裝文化精神文明內涵[1]。因此,關注大學生消費狀況,把握大學生消費的心理特徵、行為和結構,培養和提高他們的消費觀念和理財能力,是引導在校大學生最終走向健康消費的一個重要課題。

  二、調查概況:

  1、調查形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方式是網上問卷調查,透過調查者在網上發放問卷,對幾個高校(以燕山大學為主)大一、大二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共發出了19份問卷,實際收回10份有效問卷。

  2、問卷內容

  該次問卷的內容主要包括大學生服裝消費的理念以及該項消費在其所有消費中所佔比重兩個部分。

  三、資料統計:

  1、性別構成:根據調查樣本的統計,在調查中男女比例為1:1。

  2、年級構成:由調查結果可以統計出,大一的學生佔30%,大二的佔70%。

  3、一星期買一次衣服的比例為10%(為大二學生),幾個月買一次衣服的佔90%,半個月到一個月買一次衣服的比例基本為零。由此可知被調查學生的購衣頻率。

  4、在大型百貨商場購衣的佔10%,在專賣店購衣的佔30%(為男生),在超市購衣的佔20%,在普通市場購衣的佔40%。由此可知被調查學生的購衣地點。

  5、所以被調查的學生的調查結果顯示100%的人都比較喜歡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沒有人認為服裝的款式無所謂,也沒有人想追求潮流抑或標新立異。可見大學生還是一個比較理性的消費群體,絕大多數人購買衣服還是選擇適合自己的,而不是強調追求潮流。

  6、50%的被調查學生比較喜歡休閒類的服裝,10%的學生偏好職業類的服裝,另有10%的喜歡個性前衛的服裝,20%的喜歡牛仔服裝,還有10%的人選擇其他型別的服裝。由此可知,在被調查的學生中大家還是比較喜歡休閒類的服裝。

  7、有50%的學生在購衣時首先會考慮服裝的款式,且都為女生,另有40%的學生會首先考慮價格,只有10%的學生會首先考慮質量、產品品牌(該題是多選題)。由此可見,女生在購衣時最是注重服裝的款式,而男生則大多數的會先考慮價格,至於服裝的質量及品牌則是不太重要的。

  8、對於被調查的學生來說,有40%的同學獲得服裝品牌的渠道是透過朋友介紹的,有40%的是透過廣告來獲得服裝品牌的資訊的,只有分別10%的學生是透過網路和雜誌來獲得品牌資訊。因此,對於被調查的學生而言,廣告的宣傳以及的朋友的介紹對他們購衣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9、有20%的學生每季度用於服裝購買的費用在50元以下,50%的費用在50—300元之間,30%的學生每季度的花費300—500元購買服裝。

  10、據調查結果知,30%的同學每季度購衣的支出在10%以下,50%的學生每季度購衣佔所以支出的10%—30%,另有20%的每季度購衣佔所有支出的30%—50%,每季度購衣費用佔所有支出的50%以上的比例幾乎為零。

  11、對於價格和款式,有40%的同學比較傾向款式,60%的則比較在意價格。

  四、問卷結果分析:

  1、大學生服裝消費費用及其消費結構分析

  統計結果表明:80%的學生每季度的購衣費用都在50元以上,表明大學生在每季度都是要購衣的,且大多數的購衣費用較多,為服裝銷售創造了一定的市場。70%的同學每季度購衣佔所有支出的10%以上,可見,同學每季度購衣的錢佔所有支出的比列是較大的。雖另有20%的每季度購衣佔所有支出的30%—50%,但是每季度購衣費用佔所有支出的50%以上的比例幾乎為零,這充分說明了我國大學生的服裝消費在其總消費中雖佔較大的比重,但仍是較為合理的。

  2、大學生服裝消費的理念

  1)合理消費是主流

  從調查結果來看,90%的學生都是幾個月購買一次衣服,且大都喜歡選擇適合自己的服裝,而不是單純的追求潮流抑或對服裝的款式無所謂,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是較為理性的,對於流行與時尚的適度追求是合理的。對於價格和款式,有60%的學生在購衣時更加註重價格,這說明了大學生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另有90%的學生在購衣時會首先考慮服裝的價格或款式,體現了在消費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大學生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

  因此,總體上來說大學生的消費比較理性,合理消費還是主流。

  2)偏好休閒類服飾

  資料統計顯示,有一半的大學生偏好的服飾型別為休閒類,另有20%的選擇牛仔型別,只有10%的學生選擇個性前衛類的服裝,沒有人偏好流行時尚類的服裝。由此可知,我國大學生在購衣時是較注重學生形象的,而不是單純的追求時尚,追趕潮流。

  五、大學生服裝消費存在的問題:

  1、服裝消費兩極化

  在一般多久購衣一次的調查中,有10%的選擇一星期購衣一次,剩餘的90%則都是幾個月購衣一次,這就體現了大學生服裝消費中的兩極分化。20%的學生每季度用於服裝購買的費用在50元以下,另有30%的學生每季度花費300—500元購買服裝,這之間的消費差距是較大的。

  2、對服裝質量、品牌的淡漠

  在購衣時主要考慮因素一欄的調查中,只有10%的學生選擇在購衣時會首先考慮服裝的質量或品牌,這體現了大學生對服裝質量及品牌的不在意。在調查瞭解服裝品牌的渠道時,分別有40%的學生選擇朋友介紹和廣告,這說明大學生不是很注重服裝的品牌,只有廣告的宣傳語朋友的介紹對大學生的購衣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六、大學生服裝消費狀況原因及應對之策:

  當前大學生在服裝消費中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兩極化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1、家庭薰陶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服裝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物件。因此,家庭是培養學生的第一環境,要重視家庭的薰陶。當今的大學生在消費時往往比較衝動,他們缺少消費的理性,缺乏理財方面的知識。因此父母應引導他們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在消費實踐中學會花錢,克服不自量力、盲目追潮、大手大腳無端浪費等毛病。

  2、社會影響

  大學生易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尤其當其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因此,對於社會而言,應該積極開拓大學生服裝消費市場,規範市場秩序,為大學生確立一個公正的市場環境讓其消費。

  3、學校風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服裝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服裝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從而也難以達到指導目的。因此,學校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服裝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服裝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服裝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範文3

  一、調查背景

  當代大學生是未來社會建設的棟樑,引導他們繼續保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念,反對奢侈浪費、盲目攀比、過高消費等不良消費風氣,加強大學生健康的消費觀念的培養與塑造,在當前構建節約型社會的大環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學這幾年,大學生需求不斷擴張的發展時期,因而特別想以新異的消費形象,向社會展示自身成長成熟。他們希望透過消費上的新潮、時尚、前衛來展示青春的活力,顯現自我的能力與價值,以脫穎而出的發展機會。有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在發展,消費是動力便在注重經濟價值的現代化社會中引起公眾的刮目相看,獲得更多,追求前衛和引領社會消費潮流也是大學生對社會進步的貢獻。”

  提高大學生生活質量,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不僅是學校和家長的願望,同時也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說,發展大學生消費文化不僅可以豐富大學生生活,還可以以消費促生產,帶動經濟的持續增長。但在充分肯定大學生消費積極因素的同時,也不能不看到大學生在消費中的一些偏差,如:不善於理財的赤字消費,高於家庭或負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的早熟消費,偏信廣告的盲目消費,追求虛榮的炫耀消費,不考慮自身實際情況、只求和別人一樣的攀比消費,暴殄天物的奢侈消費等。

  二、調查目的

  大學生的消費是社會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在現代社會的消費觀念、生活方式、流行時尚的影響下,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往往產生彼此間的相互影響,並形成特有的群體消費心理特徵。本文試圖透過對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消費心理的分析,提出與之相適應的消費教育,以使大學生形成科學的消費觀念。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心理

  三、調查物件及調查方法

  1、調查物件:在校大學生。

  2、資料收集方法:隨機抽樣調查。

  3、調查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並於網上發放,收回資料進行分析解讀。

  四、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

  略

  五、調查結果分析

  總體狀況,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構成主要分為,基本生活費,學習類消費,形象類消費(服飾裝扮,化妝用品等),休閒娛樂消費(休閒、健身、旅遊、娛樂等),人際交往消費(人情往來、戀愛)及投資類消費等方面。經資料分析,當今大學生除基本生活消費外,以上資料表明,當代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除基本伙食等日常生活消費外,形象及休閒娛樂類消費比重較大,而學習投資類消費比例甚小,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學生更加傾向於享受型等消費,而忽視了自身精神層面的提高。

  由表2分析可得出,對於他們每個月所能得到的總生活費,14.1%的學生集中在300-500之間,500—1000之間的約為60.9%,20.3%的學生集中在1000-15000之間,高消費人群(1500以上)約佔4.7%的比例。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目前大學生的消費情況較為合理,但高、低不同消費水平也有存在。

  統計資料結果顯示,79.7%的學生更傾向於在現實中購物,僅20.3%的學生習慣於網上購物。而有網購經歷的學生網購年限及對網購的滿意程度均有較大差別,其中大多數學生的網購經歷多在三年以內,網購滿意程度一般。這也反映了大學生對網路購物的信任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質量、價格、外觀、品牌等因素成為大學生購物的主要影響因素,但同時也會受到情緒、他人意見等因素的影響,這說明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和理性混存的消費觀。而對於流星雨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攀比,盲目追求會對大學生消費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調查發現,大學生主要的經濟來源是家裡提供。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其中一小部分學生也透過勤工儉學來承擔自己的部分日常消費。大部分學生的消費有大體計劃,但都沒有實施或堅持,而且他們對自身消費現狀的看法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對於自身的消費現狀,有超過二分之一的人表示較為滿意,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不滿意,並想要嘗試改變。

  大部分被調查者表示,我們的這次問卷調查引起了他們對自身消費狀況的重視,他們將更加註重和強化自身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自身良好的消費習慣,這將對大學生樹立科學、理性、合理、成熟的消費觀念有重要意義。

  六、調查結果總結

  透過以上調研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和心理整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主要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大學生消費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學生沒有經濟來源,經濟獨立性差,消費沒有基礎,經濟的非獨立性決定了大學生自主消費經驗少,不能理性地對消費價值與成本進行衡量。大學生沒有形成完整的,穩定的消費觀念,自控能力不強,多數消費都是受媒體宣傳誘導或是受身邊同學影響而產生的隨機消費,衝動消費。這也正是大學生消費示範效應的結果。

  2、消費差異日趨明顯

  一是來自農村的學生的消費構成相對簡單、總體消費水平也較低。二是來自城市的學生的總體消費水平要相對高於農村的學生,同時,消費構成也相對多樣化。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經濟發達與否,不僅影響著當前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影響著當前大學生們的消費構成和消費理念。

  3、大學生消費成多元化態勢

  從調查結果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當前大學生消費除滿足其基本生活外,在服飾、化妝用品等形象消費和KTV、旅遊等休閒娛樂類消費和日常交際支出都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取向向多元化發展。

  4、大學生更注重時尚性消費

  學生思想活躍,對新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慾,喜歡追求新潮,並敢於創新,消費的趨附性強,形象及娛樂消費佔全部消費額的比重較大。

  5、儲蓄觀念淡薄,理財意識需培養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的消費都已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用生活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個別同學有儲蓄和投資的意識。可見,當前大學生的理財意識需提高和加強。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範文4

  一、前言

  進入21世紀的今天,進入資訊時代的今天手機已經不是奢侈品二十必需品,科學技術發達的今天手機換代的時間越來越短,手機的功能也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心花怒放,手機無疑是科學技術進步的一面鏡子反映出當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利,手機更是一種年輕人爭相攀比的一種載體,也是自己品味的一種表現形式。手機的功能也是由最初的只能帶電話發展到發簡訊彩信,飛信,攝像,錄音,字典,上網等等,手機透過各種功能完全的俘虜了我們,讓我們不敢想象沒有手機的日子會變成什麼樣子。當我們站在手機廣場面對數不勝數的手機種類品牌的時候手機款式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承認在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一款手機在適合我們。在等待著我們。

  二、市場調查活動總結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大學生的消費習慣(消費檔次、品牌偏好、購買關心要素、選購意向,影響購買決策的因素)。

  2、瞭解大學生對手機產品的心理需求,獲取有關消費者對手機產品的重要資訊(看法、建議)。

  3、手機產品市場現狀與潛力分析,瞭解手機銷售市場競爭的情況,潛在市場的客量(潛在消費者的接受程度和挖掘市場的空白份額)。

  (二)調查方法及基本情況

  為了真實地反映出大學生的手機消費狀況,確保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客觀性,從而使我們準確地推出大學生市場的潛力方面的情況,本次調查確定方法和原則如下:

  1、調查方式:

  (1)觀察調研(獲取相關的資訊)

  (2)問卷調查(定點訪問)

  (3)焦點小組訪談(收集經驗,看法)

  2、調查物件:

  (1)在校大學生:問卷調查(60份)

  (2)手機經銷商:訪談提綱(3份)

  3、調查日期:20xx年6月

  4、調查區域:

  東財梁園

  5、調查實施:

  (1)小組成員聚集在選定的梁園天橋人流量比較大的幾個點,對大學生進行問卷形式的攔截調查。(共60份問卷)

  (2)選擇適當的時間,去選定的幾家手機店對這幾家店的經營商進行焦點小組訪談。(共3份訪談提綱)

  (3)對調查所得到的資料以及資料進行統計、分析,並進行綜合處理。

  三、市場調查結果分析

  (一)手機普及情況及趨勢分析

  電視、報紙、雜誌、網路、電臺、店堂、車體廣告鋪天蓋地,宣傳無處不在,各大手機廠商與廣告商們的努力,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同學之間的互相影響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手機的擁有率高達100%。從調查中我們還可看出:大多數學生手機族所能承受的手機價格在1500-20xx元之間,佔55%;手機價格在1000元以下與1500-20xx元的各佔20%;少數的手機價格在5000元以上,佔5%。

  (二)各品牌手機佔有情況

  在眾多手機品牌中諾基亞所佔的比例是的,為40%,而且它的款式比較簡單,在市場上能夠購買到不同的諾基亞型號的外殼,款式新穎容易購買外在裝飾品。位居第二的是索愛,這款手機有直板、翻蓋等多種款式,深得大家的喜愛;而其它的品牌如聯想、三星、摩托羅拉等共佔46。7%。在此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使用手機的品牌比較複雜,使用諾基亞的人數最多,其他的如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聯想、三星等的擁有率也較高。

  (三)購買手機的目的

  對手機使用目的的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消費者購買手機的真正目的在於方便與家人、朋友、用人單位聯絡。對於購買手機與家人聯絡這一目的,據調查顯示,多數學生手機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態度,而這種態度對學生手機族購買動機的產生具有直接的推動作用。另外,還有部分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怕漏過任何招聘資訊的壓力,也推動了此種購買動機的產生。也有少部分的人是受到周圍朋友的影響。

  (四)費用的使用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的生活費用大部分來自家長。因此,大學生都會透過辦理各種套餐來節省話費,67%的被調查者一個月的手機費用大約在50-100元之間;30元以下和100-200元的各佔15%;手機費用在200元以上的所佔的比率較小,為3%。

  (五)手機滿意度的分析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學生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慾望增強。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場生命週期縮短,手機更新換代的速度加快。手機產品的市場生命週期的縮短,使得學生消費者的消費活力被激發出來,大大強化了他們對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則進一步加強了他們消費的信心。在此次調查中,我們可以發現51。7%的被調查者都表示對現在擁有的手機的滿意度為一般,甚至有13.3%的被調查者表示不滿意。

  四、結論與建議

  手機已經在的大學生之間普及開來,玩手機的時間已經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其中用手機上網的人已經達到手機使用者的70%。相對於國產手機人們更喜歡國外好品牌手機,國內的手機在效能和美觀質量售後服務上還需要很大的進步。花在手機上的錢佔自己總費用的10%一個很高的數字。

大學生消費情況調查研究報告範文5

  一、問題的提出

  透過我們對身邊生活情況的觀察,經過我們小組討論後,我們發現: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群體較特別,他們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他們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弄清楚大學生要花多少錢,花在了什麼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樣改進為此,我們做了此調查研究。

  二、問卷情況

  本問卷共發放96份,收回有效問卷92份。發放以我們各地的同學為主,有廣東省的,有北京,武漢等一些大城市的同學,大部分是在成都本地的同學當中所做的調查,且問卷基本做到了隨機發放。

  我們在下面對有代表性的幾項進行了具體分析

  三、資料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600~800之間,對於一個基本上的純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比較合理。600以下和1000以上的人數較少,其中600以下的主要是來自農村的學生,1000以上的主要來自城市。調查中發現,消費額受影響的是家庭的經濟條件,學生的消費額基本與家庭收入成正比。同時,消費額又與學校所在地有一定的聯絡,同等家庭條件的學生在城市的消費普遍要比在郊區的學生的消費要高出100~200元。

  2、恩格爾係數

  由表中資料可看出,飲食方面支出居於400~500的人數最多,吃飯消費佔總消費的比例較高,因此,大學生這一群體的恩格爾係數較高,這可能是這一群體的特點。雖然考慮到,這一資料受限於我們學校的物價水平,並且與個人飯量的關係較大,但還是可以反映成都地區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大概情況。

  3、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調查中表明,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父母或家庭提供,這種情況是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普遍情況。與國外的大學生相比,我們的獨立程度遠不如國外大學生,這值得我們去反思。很多社會因素我們無法改變,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很多人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做出去打工了,也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是儘早經濟獨立,大家經濟獨立意識之差可見一斑。

  4、課外兼職打工方面

  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大學生都有打工掙錢的意向,但其中只有大約六成的學生有真正去打工的經歷。其打工的目的也不盡相同,的選項是增長社會經驗,以掙錢為目的的大部分是來自農村的低收入家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打工的目的不在於經濟方面,而只是為增加社會閱歷,由這點也可以看出大家普遍的經濟狀況較好,有足夠的資金應付日常支出。但是,由上邊的問題中又發現,大部分學生的經濟來源都基本靠父母供給甚至是完全由父母承擔。

  5、戀愛支出方面

  現在大學生戀愛是個普遍的現象,不過由於我們在理工科學校,男女比例差距較大,所以戀愛的比例不是很大,但在其他綜合性大學等男女比例較均衡的同學中的調查結果顯示,戀愛的雙方家庭條件都比較好,特別是男方在這一方面更加突出。同時,無論男女雙方都表示戀愛後的消費明顯增加,而且男方的消費增加額一般比女方多。

  6、消費心理方面

  我們覺得值得欣慰的是大學生的消費總體還是比較理性的,63%的人消費都首先看質量,其次是價格,只看重品牌和潮流的人數只有不到10%,且10%人當中大部分都是家庭富有。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並沒有太大的偏頗,在消費中還是很理性的。

  7、理財意識和能力方面

  結果顯示,71%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的消費情況不合理,但是大家又一直讓這種不合理存在下去,可見現在大學生對理財能力尚有相當的欠缺。

  四、更進一步的思考

  綜合以上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中國的大學學子目前正受到市場經濟的強力衝擊。在同一屋簷下的大學生群體,包容著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個體,他們像雞尾酒一般拉開層次,並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這種經濟上的差異和分層不僅取決於他們不同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徵,而且也是地域經濟差異性的反映。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在消費方面是有一些共性的特點的。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瞭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這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與國外的不同,其經濟來源主要是父母的資助,自己兼職掙錢的不多,這使他們每月可支配的錢是固定的,大約在600-800元之間,家境較好的一般也不超過1000元,而這筆錢主要是用來支付飲食和日常生活用品開銷的。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搜尋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開始談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不會考慮那些儘管價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總體來說上大學生的消費仍然處於溫飽階段,即吃飯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這種溫飽已經有向小康過度的趨勢了(這點由我們日益增多的娛樂支出,潛在戀愛支出就可以看出)。

  2、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

  女生更為突出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飲食費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成都地區的物價水平,以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五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淨飲食費需450元左右。

  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36名女生中,66%飲食費用在4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淨選擇廉價的飯菜;而60名男生中也只有84%達到標準。當問及他們是否研究過自己的營養結構問題時,比如對一杯奶養起一個民族說法的認同時,90%的同學表示認可,但不怎麼在意。當我們把飲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在討論會上指出的時候,他們當中,尤其是女同學很多都承認自己對健康飲食知識瞭解不夠。

  3、戀愛支出過度

  在調查和討論會上我們發現,一部分談戀愛的大學生每月大約多支出100-200元左右,最少的也有50元左右,的達到500元(比如送名貴禮物給對方)。他們大多承認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質投入,經常難以理性把握適度消費的原則。這是讓人感到憂慮的方面。有趣的是,傳統意義上談戀愛的費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擔的局面已經完全被打破,而出現三種情況,即男方全部承擔、男女方共同承擔和女方主動全部承擔,女生的戀愛支出甚至有超過男方的情況。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在當代大學生中被充分演繹。

  4、經濟獨立意識較差,儲蓄觀念淡薄

  例如,調查中發現,有近四成的人根本沒有作過兼職,而且那些作過兼職的同學裡面,多數是為增長社會經驗,或是為了掙零花錢,真正為了減輕家庭負擔或想在經濟方面獨立為目的的比例極低。顯然,大家這方面的意識極為淡薄,比起歐美髮達國家的同齡人16歲就要經濟獨立來說,差距較為明顯。可是,換個角度思考,這也是我們提高大家經濟意識的一個突破口,需培養和加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清崎曾經說過:理財與你掙了多少錢沒關係,它是測算你能留住多少錢以及能讓這些錢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討論會上,當問及對理財的認識時,很多同學表示陌生。當問及一學期結束後經濟情況如何時,大部分同學都坦然承認自己的消費已經超出計劃範圍,甚至有些同學還需要向別人借回家的路費,略有剩餘的同學也想著如何把剩餘的錢花完,只有極個別同學有儲蓄的意識。

  五、當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偏頗的原因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也與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係。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在沒有圍牆的校園裡,全方位地與社會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更糟糕的情況是,有些家庭經濟狀況不允許高消費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不惜作出一些損人利己甚至喪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為。

  2,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物件。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又何以正確指導自己的孩子呢?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

  可事實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定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另外,校風建設範疇中普遍缺少倡導大學生勤儉節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除了在個人喜好、穿著打扮等較少方面比較注重突出個性以外,他們對於時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生活費用的額度等主要消費內容都具有群體從眾心理。高校校風主要體現的正是學生的群體心理和行為特徵。在校風建設上注重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

  六、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裡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七、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有如下建議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現今的大學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生存,那獨立理財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財不是簡單的四則運算,不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長期的理性基奠,個人盲目的衝動不是獨立,是任性的表現,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腦中有獨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獨立的行動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其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們應該如何面對呢?首先,我們應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準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學生的確需要競爭意識,但並不是所有的事物我們都需要爭,生活上次於別人,並不可恥,沒有必要抬不起頭來。

  透過這次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當代大學生消費心理趨勢及現狀。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消費大體上是現實的、合理的。但離散趨勢明顯,個體差異大,這主要是生源來自全國各地,由於家庭情況的不同和消費習慣的差異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費為主的大學生中,培養獨立的理財能力、科學的價值觀應是當務之急。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迴圈。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由於我們本身也屬於大學生群體,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本次調查研究難免有疏漏之處和一定的侷限性,望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最近訪問